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角膜缘干细胞在体外不同载体上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萍 谢立信 +1 位作者 董晓光 史伟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 寻找人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载体。方法 人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单细胞层传代到羊膜、卵壳膜、聚乳酸膜、藻酸盐凝胶4种载体和6孔培养板中,倒置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生长情况。对6孔板传代细胞行生物特性检测,对载体上培... 目的 寻找人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载体。方法 人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单细胞层传代到羊膜、卵壳膜、聚乳酸膜、藻酸盐凝胶4种载体和6孔培养板中,倒置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生长情况。对6孔板传代细胞行生物特性检测,对载体上培养细胞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6孔板中传代细胞对 AE-5,4 G10.3表达阳性。羊膜、卵壳膜和聚乳酸膜上有细胞生长,7天左右形成单层;藻酸盐凝胶载体上未见细胞生长。结论 传代细胞具有角膜缘干细胞生物特性;羊膜、卵壳膜和聚乳酸膜适合角膜缘干细胞传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角膜缘干细胞 体外培养 载体 角膜疾病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和人角膜缘干细胞龛:上皮细胞和间质组织间相互作用的中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丽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2-292,共1页
有一种关于人角膜缘上皮(human limbal epithelial,HLE)更新和损伤后修复的假说认为:存在于基底部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limbal epithelial stemcells,LESCs)维持着角膜缘上皮的正常更新和损伤后修复。由于不含血清的培养基可以模... 有一种关于人角膜缘上皮(human limbal epithelial,HLE)更新和损伤后修复的假说认为:存在于基底部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limbal epithelial stemcells,LESCs)维持着角膜缘上皮的正常更新和损伤后修复。由于不含血清的培养基可以模拟角膜缘龛内的微环境,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这种不含血清的培养基建立了体外培养模型来研究HLE细胞和有丝分裂活跃的角膜缘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将HLE细胞与角膜缘成纤维细胞以3:1的比例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6 人角膜缘干细胞 上皮细胞 间质组织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顾绍峰 付小兵 洪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损伤微环境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MSCs和人角膜缘干细胞(LSCs),检测细胞CD34、CD44、细胞角蛋白3(CK3)、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制作人LSCs热损伤模型,加... 目的探讨在体外损伤微环境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MSCs和人角膜缘干细胞(LSCs),检测细胞CD34、CD44、细胞角蛋白3(CK3)、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制作人LSCs热损伤模型,加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标记的人MSCs共同培养,2周后检测细胞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人MSCsCD44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流式细胞术显示CD44阳性率为92.59%,CD34阳性率为0.01%;人LSCsCK19表达阳性,CK3表达阴性。共同培养后部分人MSCsCK19表达阳性,并有多核细胞现象。结论在损伤微环境下,人MSCs可以转化为类角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在此过程中存在细胞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角膜缘干细胞 转化 细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平板离心法筛选的人角膜缘上皮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伟 杨为中 +4 位作者 金敏 高宗银 陈晓燕 许艳丽 张玉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平板离心法筛选出的三群角膜缘上皮细胞,确定细胞的类型。方法用人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出角膜缘上皮细胞,收获细胞后将细胞置于未包被的六孔板上1400r.min-1和1800r.min-1进行离心分群。ATC1为1400r.min-...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平板离心法筛选出的三群角膜缘上皮细胞,确定细胞的类型。方法用人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出角膜缘上皮细胞,收获细胞后将细胞置于未包被的六孔板上1400r.min-1和1800r.min-1进行离心分群。ATC1为1400r.min-1离心后贴壁的细胞,ATC2为1800r.min-1离心后贴壁的细胞,NAC为1800r.min-1离心后漂浮而不能贴壁的细胞。用BrdU标记延迟实验和原子力显微镜来分析这三群细胞。结果在三群细胞中ATC1几乎全被BrdU标记延迟,占分选前总体细胞的10.14%±1.21%。原子力显微镜显示ATC1、ATC2和NAC的细胞形态和细胞膜表面有显著的差异。整体细胞粗糙度在ATC1、ATC2和NAC中分别为(20.91±1.42)nm、(80.37±3.43)nm和(102.94±4.52)nm,核部位膜的粗糙度分别为(33.79±1.66)nm、(13.12±0.79)nm和(8.48±0.64)nm。结论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非常好的区分和观察三群细胞的方法。BrdU标记延迟实验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参数表明ATC1、ATC2和NAC可能分别为角膜缘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平板离心法 人角膜缘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