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的价值
2
作者 王素雅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梁盼 岳松伟 张永高 高剑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基于3D Slicer软件和门脉期CT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比较HER-2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模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结合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和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根据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DCA)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肿瘤厚径(OR=1.04,P=0.033)、cT分期(OR=2.39,P=0.038)、cN分期(OR=2.15,P=0.046)为HER-2阳性表达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在训练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711(0.626~0.795)、0.852(0.787~0.917)和0.872(0.808~0.936);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698(0.534~0.861)、0.818(0.698~0.938)和0.853 (0.747~0.959)。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良好,DCA结果显示联合模型可为胃腺癌患者提供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可用于治疗前无创性评估胃腺癌的HER-2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表达状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通过调控ABCC1和CDC37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3
作者 谭欣 张子元 刘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71-2179,共9页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探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24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9~21g)中提取骨髓...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探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24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9~21g)中提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随后采用M-CSF和RANKL共刺激构建小鼠破骨细胞分化模型,并用TRAP染色法、RT-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状况及EGFR的表达量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基因,并通过RT-qPCR和EGFR激活及抑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体外破骨细胞分化模型显示,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持续上升(P<0.01)。RNA-seq数据表明,EGFR表达与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呈显著相关(P<0.05)。通过WGCNA及PPI分析,鉴定出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1, ABCC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ell division cycle 37, CDC37)与EGFR之间存在共表达及相关性(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ABCC1(P<0.05)和CDC37(P<0.01)在分化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升,且在激活EGFR时二者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抑制EGFR时二者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激活EGFR信号可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并上调ABCC1和CDC37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破骨细胞分化 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肖汉龙 陶娟 +3 位作者 刘辉峰 安湘杰 王育珏 涂亚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尖锐湿疣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HP-1和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巴云鹏 张晓 宋瑞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喉鳞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喉鳞...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喉鳞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织中HIF-1、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80.8%,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0.4%,34.8%,χ2=12.947和17.990,P均<0.05);HIF-1、HER-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HIF-1和HER-2蛋白的表达正关联(rP=0.385,P<0.001)。结论:HIF-1和HER-2蛋白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分化和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髓鞘厚度和神经调节蛋白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沈熠 莫岩君 +5 位作者 于天源 吕桃桃 罗宇婷 张羽墨 邵帅 李易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3-431,共9页
目的探讨"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神经调节蛋白(NRG) 1及其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 2表达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76只雄性Sprague-Daw... 目的探讨"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神经调节蛋白(NRG) 1及其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 2表达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7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19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夹持右侧坐骨神经造模;假手术组仅分离后暴露坐骨神经,不夹持。术后7 d,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点法、拨法、揉法,作用于殷门、承山、阳陵泉,分别于造模前、术后7 d、28 d行斜板测试,于术后3 d、7 d、28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NRG1、ErbB2蛋白表达,术后28 d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的变化。结果术后7 d和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斜板测试角度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坐骨神经损伤点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和28 d,各组NRG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L4-6脊髓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ErbB2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髓鞘崩脱严重,推拿组神经损伤点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神经纤维髓鞘保留较完整;模型组g-ratio值低于假手术组(P <0.05),推拿组高于模型组(P <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能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推拿干预周围神经损伤起效机制与维持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NRG1和ErbB2蛋白表达,维持正常髓鞘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夹持损伤 髓鞘 神经调节蛋白1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推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M型磷脂酶A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PLC-g1水解PIP_2的数学建模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永春 邓凡 +5 位作者 陆地 白晓春 谭小丹 董爱荣 罗深秋 邓亲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刺激下磷脂酶C-g1(PLC-g1)水解细胞膜上PIP2(PIP2)的动力学特性。方法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利用微分方程对PIP2的代谢途径进行数学建模。结果建立了PIP2水解过程中关键产物浓度的微分方程,分析了各个参数对这些水解产...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刺激下磷脂酶C-g1(PLC-g1)水解细胞膜上PIP2(PIP2)的动力学特性。方法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利用微分方程对PIP2的代谢途径进行数学建模。结果建立了PIP2水解过程中关键产物浓度的微分方程,分析了各个参数对这些水解产物的影响。结论这个数学模型为进一步描述PIP2代谢循环的生物学特征和主要产物间浓度依赖关系的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LC-g1 水解 PIP2 数学建模 磷脂酶C-g1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薛亚东 蔡丽敏 +3 位作者 刘静 王燕华 周毅成 郑淑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和正常人包皮...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和正常人包皮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83.33%,主要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表达;正常包皮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95.00%,染色以基底层和棘层下部胞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尖锐湿疣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有表达,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阳性表达率为83.3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表达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P〈0.05)。结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异常,且与尖锐湿疣细胞过度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尖锐湿疣组织 正常包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石庆芳 李玲玲 +3 位作者 杨俊娥 杜秋越 王大庆 周风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的16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胃镜活检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的16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胃镜活检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ALDH1、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ALDH1和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ALDH1、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48.7%、3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ALDH1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胃癌组织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ALDH1与HE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结论 ALDH1和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有望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1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蔡莉娜 刘剑波 +1 位作者 吴树彪 朱宝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前期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34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1例。收集各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Flt-1和PLGF水平并计算两者比值,采用三维超声测定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Flt-1/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孕妇年龄、采血时孕周、妊娠次数及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t-1/PLGF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082,0.926)],当截断点选择为9.99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9.9%;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0.700,0.890)],当截断点选择为0.71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73.3%。两指标并联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65.80%;串联灵敏度为64.71%,特异度为97.41%。结论 sFlt-1/PLGF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元文 刘瑞风 +3 位作者 侯瑞霞 赵新程 闫鑫 张开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ki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生长特性及其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揭示银屑病患者皮损微环境中SMSCs存在异常。方法:酶消化法分离银屑病组与... 目的: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ki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生长特性及其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揭示银屑病患者皮损微环境中SMSCs存在异常。方法:酶消化法分离银屑病组与正常人对照组SMSCs,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成脂、成骨诱导体系鉴定细胞多系分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GF、TGF-β1浓度。结果:两组细胞形态均存在异质性。第3代SMSCs表面抗原CD29、CD44、CD73、CD90及CD105表达阳性,CD34、CD45及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阴性。细胞成脂诱导14d油红O染色阳性,成骨诱导21 d茜素红S染色阳性。银屑病组SMSCs分泌EGF水平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分泌TGF-β1水平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结论:该实验建立了稳定的银屑病患者S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发现细胞形态存在异厨性,银屑病组SMSCs分泌EGF、TGF-β1水平异常,提示其皮损微环境中SMSCs可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萃 杨磊 +2 位作者 王旎 杨俊艳 刘智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PER1、EGFR和CXCR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PTC组织中,GPER1、EGFR和CXCR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5%、66.2%、64.7%,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21.4%、16.7%和11.9%(P<0.01);GPER1、EGFR和CXCR1在PTC中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在PTC及PTC淋巴转移癌组织中,GPER1与EGF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62,P=0.031;r=0.542,P=0.002)、GPER1与CXCR1的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r=0.276,P=0.025;r=0.483,P=0.006)。结论 GPER1、EGFR和CXCR1的两两共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间可能存在一种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糖尿病小鼠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蓬文 杨芳 +2 位作者 盛树力 晋志高 陶之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0,T027,共5页
为了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1( IGF-1R)的分布及 APP1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向皮下注射 APP17肽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19-33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GF-1R免疫组... 为了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1( IGF-1R)的分布及 APP1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向皮下注射 APP17肽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19-33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GF-1R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 IGF-1R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层、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结果表明 ,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存在较多的 IGF -1R阳性神经元 ,而APP17肽能使 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 糖尿病小鼠 脑内 分布 APP17肽 糖尿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通路与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喆 岳文涛 李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42-647,共6页
自1986年首次克隆了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eceptor,IGF-IR)以后,人们围绕通过IGF-IR介导的经典的磷酸化激活的信号通路做了很多工作。在这条通路中,IGF-IR调节了细胞的增殖、运动、凋亡和死亡,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 受体信号通路 IGF-IR 肺癌 磷酸化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IG1对胶质瘤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飞 高庆蕾 +1 位作者 徐同江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1,63,共4页
目的验证LRIG1在胶质瘤细胞中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RIG1质粒转染前后神经胶质瘤H4细胞中EGFR和LRIG1的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在H4细胞中LRIG1低表达... 目的验证LRIG1在胶质瘤细胞中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RIG1质粒转染前后神经胶质瘤H4细胞中EGFR和LRIG1的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在H4细胞中LRIG1低表达,EGFR高表达,均主要为膜表达;转染LRIG1质粒后,LRIG1表达增强,EGFR表达下降。结论LRIG1主要位于胶质瘤细胞膜上,对膜受体EGFR有抑制作用,参与EGFR的负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IG1 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IG1诱导人胶质瘤细胞凋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声涛 唐文渊 郭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LRIG1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探讨LRIG1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1-LRIG1转染原代神经胶质瘤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 目的研究LRIG1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探讨LRIG1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1-LRIG1转染原代神经胶质瘤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胶质瘤细胞LRIG1和EGFR 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PKCα、Bax、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细胞中转染pcDNA3.1-LRIG1组中以LRIG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升高,而EGF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降低,PKCα、Bax表达上调,bc1-2表达下降,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凋亡显著增强。结论LRIG1可能通过参与形成EGFR的负反馈环,从多种途径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LRIG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细胞生长因子-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α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建国 孟庆楠 +1 位作者 赵德梅 谭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表皮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文中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胰岛素样细胞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 目的表皮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文中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胰岛素样细胞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和Ⅳ型胶原差速贴壁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人原代表皮干细胞,将表皮干细胞分为A组(K-SFM)、B组(K-SFM+bFGF)、C组(K-SFM+IGF-1)及D组(K-SFM+TGFα)进行培养。比较不同组之间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生长增殖、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等指标。结果 B组、C组及D组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克隆率方面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A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B组、C组与A组及D组处于G0/G1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bFGF及TGF-α均对表皮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IGF-1及bFGF对表皮干细胞表型的维持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细胞生长因子-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Α 表皮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及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特征及其雌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 被引量:8
19
作者 庞彩霞 胡波 +1 位作者 魏亚萍 杨华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超声表现及其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DCIS患者的超声征象,根据超声是否检出微钙化分为钙化组(n=66)和非钙化组(n... 目的探讨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超声表现及其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DCIS患者的超声征象,根据超声是否检出微钙化分为钙化组(n=66)和非钙化组(n=82),比较2组声像图特征和ER、Her-2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钙化组与非钙化组DCIS在是否探及肿块、导管扩张、弹性成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边缘毛刺、后方回声、阻力指数及纵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钙化组DCIS患者ER阳性表达率为42.42%(28/66),非钙化组为69.51%(5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组DCIS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为30.30%(20/66),非钙化组为14.63%(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钙化与非钙化DCIS超声表现存在差异,非钙化DCIS患者ER阳性表达率高,钙化DCIS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提示伴钙化的DCIS更具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非浸润性 钙化 受体 雌激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牦牛卵丘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及与凋亡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译夫 潘阳阳 +1 位作者 温泽星 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4-1161,共8页
旨在研究EGF是否通过调控HIF-1α抑制牦牛卵丘细胞凋亡。本研究在牦牛卵丘细胞体外培养时加入不同浓度的EGF,运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IF-1α、Bcl-2和Bax的表达,用一步法TUNEL检测不同处理组卵丘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牦... 旨在研究EGF是否通过调控HIF-1α抑制牦牛卵丘细胞凋亡。本研究在牦牛卵丘细胞体外培养时加入不同浓度的EGF,运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IF-1α、Bcl-2和Bax的表达,用一步法TUNEL检测不同处理组卵丘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牦牛卵丘细胞体外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EGF后,卵丘细胞HIF-1α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当EGF浓度为50ng·mL^(-1)时,HIF-1α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低,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2)向其体外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EGF后,卵丘细胞HIF-1α和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当EGF浓度为50ng·mL^(-1)时,HIF-1α和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低,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3)TUNEL凋亡检测表明,对照组中卵丘细胞凋亡率最高,当EGF浓度为25ng·mL^(-1)时,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当EGF浓度为50ng·mL^(-1)时,细胞凋亡率最低(P<0.05),但随着EGF浓度的增加,卵丘细胞的凋亡率又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EGF可通过调控HIF-1α抑制卵丘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线粒体介导的Bax和Bcl-2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EGF)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凋亡 卵丘细胞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