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纯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波 段作营 +5 位作者 张红梅 雷楗勇 陈蕴 唐瑜菁 金坚 李华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采用课题组已构建的携带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rhIL-2-HSA)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进行rhIL-2-HSA的分离纯化研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浓缩、Blue Sepharose亲和层析、Octyl Sepharose疏水层析和DEAE Sepharos... 采用课题组已构建的携带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rhIL-2-HSA)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进行rhIL-2-HSA的分离纯化研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浓缩、Blue Sepharose亲和层析、Octyl Sepharose疏水层析和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目的产物,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目的产物同时具有HSA和IL-2的抗原性,为HSA和IL-2的融合分子。经CTLL-2/MTT细胞增殖法测定,纯化的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为1.147×107 I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素2 人血清蛋白 融合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泽峰 段作营 +2 位作者 张莲芬 金坚 李华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构建编码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PIH,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ria)中进行表达,获得具有白介素-2(IL-2)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逆转录方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得到人IL-2的cDNA,再通过重叠PCR方法,将编码人IL-2的c... 目的:构建编码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PIH,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ria)中进行表达,获得具有白介素-2(IL-2)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逆转录方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得到人IL-2的cDNA,再通过重叠PCR方法,将编码人IL-2的cDNA和编码人白蛋白的cDNA拼接起来,克隆至T载体获得含有融合基因IH的质粒pMD19/IH。用EcoRI和NotI双酶切pMD19/IH和pPIC9K两种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试剂盒纯化,将IH片段和pPIC9K连接获得表达型pPIH的重组质粒,利用电转化方法转化毕赤酵母KM7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H;CTLL-2/MTT法测定融合蛋白中人IL-2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PIH,融合蛋白得到了较理想的表达;重组菌经甲醇诱导表达后含有融合蛋白IL-2-HSA发酵上清液表现100U/mL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获得具有人IL-2生物活性的重组人白介素-2/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该研究结果未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素-2 人血清蛋白 毕赤酵母 融合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二联体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梅 邬敏辰 金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121,共5页
构建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二联体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表达得到该融合蛋白。通过设计强特异性的引物,利用重叠PCR技术,定向定量的拼接得到hPTH(1-34)二联体-HSA融合蛋白的基因;将构建好的融合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PIC9K,大... 构建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二联体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表达得到该融合蛋白。通过设计强特异性的引物,利用重叠PCR技术,定向定量的拼接得到hPTH(1-34)二联体-HSA融合蛋白的基因;将构建好的融合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PIC9K,大量扩增重组质粒,并用SalI线性化,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组氨酸缺陷和G418抗性双重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挑选阳性转化子进行甲醇诱导表达。测序结果表明得到的重组质粒pPIC9K-hPTH(1-34)二联体-HSA与目标设计完全一致;基因组PCR鉴定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hPTH(1-34)二联体-HSA融合基因的毕赤酵母(GS115)表达系统;SDS-PAGE电泳表明融合蛋白获得了表达,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测定甲醇诱导表达3d后融合蛋白的产量为12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二联体 人血清蛋白 融合蛋白 构建及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t|里程碑式突破!水稻“种出”人血清白蛋白临床试验成功
4
作者 牛俊奇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5-1015,共1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关键蛋白,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依赖人类血浆提取。然而,血浆来源的HSA(pHSA)始终面临供应短缺、潜在病原体污染风险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禾元生物致力于利用水稻胚乳细胞基因特异性高效表达平台...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关键蛋白,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依赖人类血浆提取。然而,血浆来源的HSA(pHSA)始终面临供应短缺、潜在病原体污染风险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禾元生物致力于利用水稻胚乳细胞基因特异性高效表达平台进行系列产品的研发,已建立我国植物源生物药(PMP)的完整产业化体系和水稻胚乳细胞蛋白质表达平台(OryzHiExp)、蛋白质纯化平台(OryzPur),形成专注于植物体系的药物研发、产品开发的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供应短缺 人血清蛋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的研发与应用
5
作者 高沿航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物、动物、植物宿主上进行高效表达,为HSA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重组HSA(rHSA)在不同表达系统以及利用异种动物如猪、牛等生产rHS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发对基因工程技术在HSA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及rHSA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重要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蛋白 肝疾病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峰 冷来福 +3 位作者 齐仁立 王敬 邱小宇 王琪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72头健康、体重[(31.21±0.31)kg]相近的“长白×荣昌”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72头健康、体重[(31.21±0.31)kg]相近的“长白×荣昌”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和低蛋白质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5.15%和13.66%;低蛋白质-发酵组以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代替饲粮中的豆粕,其添加水平分别为10%和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3.72%。预试期3 d,正试期39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和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饲料成本分别降低了0.04、0.30元/kg,毛利润分别增加了5.58、11.43元/头。由此可见,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无影响,能提高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改善猪只健康水平,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发酵菜籽粕 发酵酒糟 生长猪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绳菁煜 刘凡凡 +5 位作者 马梅 田霖 刘雨桐 刘凤敏 高杉 于春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31-1839,共9页
背景血尿素氮(BUN)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BAR)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被认为与多种心肺系统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冠心病(CHD)患者的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 背景血尿素氮(BUN)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BAR)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被认为与多种心肺系统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冠心病(CHD)患者的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天津市6家医院住院的CHD患者入院数据。BAR通过BUN/ALB计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斑块数量和斑块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行进一步分析。绘制BAR诊断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808例CHD患者数据。其中8158例患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75.5%。将10808例CHD患者数据按BAR的四分位数(Q1、Q2、Q3、Q4)分为4组。Q1组BAR≤-0.3954,-0.3954<Q2组BAR≤-0.1587,-0.1587<Q3组BAR≤0.1324,Q4组BAR>0.1324。与Q1组相比,经过多变量调整后,Q4组的BAR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最强(OR=1.512,95%CI=1.273~1.795,P<0.001)。CHD患者BAR诊断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AUC为0.612(95%CI=0.600~0.624)。女性群体中BAR水平与斑块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OR=1.583,95%CI=1.260~1.989,P<0.001),老年群体中BAR与斑块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OR=1.810,95%CI=1.459~2.246,P<0.001)。且BAR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不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影响。结论高水平的BAR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且在女性、中老年人群中更显著。BAR升高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CH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从而避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尿素氮 血清蛋白 颈动脉斑块 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姚甜 文旭娜 +4 位作者 刘帅华 吴睿 张强 刘存芳 田光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5,共13页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探究了与HSA结合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有明显的静态荧光猝灭作用,且都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作用力类型的自发放热过程。同步荧光光谱显示,黄酮可降低络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强其疏水性;黄酮醇同时改变了络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热力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形成氢键的总个数分别为1、4、4、4、3、4、4、2。在黄酮上引入羟基虽然对复合物形成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影响不大,但是能够改变与HSA结合的具体点位。合成的8种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和开发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黄酮 合成 人血清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乙酰甲胺磷致血清蛋白构象折叠及作用机制研究
9
作者 罗书婧 陈露 +2 位作者 汪竹 张秋兰 倪永年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4,共6页
本文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农药乙酰甲胺磷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乙酰甲胺磷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是静态猝灭过程,通过计算相关的热力学参数,两者作用力为氢键和范... 本文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农药乙酰甲胺磷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乙酰甲胺磷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是静态猝灭过程,通过计算相关的热力学参数,两者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ΔG<0表明反应自发进行。Ka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温度越高乙酰甲胺磷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物稳定性降低,乙酰甲胺磷更容易被释放到血液中。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有配合物生成,再次证明乙酰甲胺磷和人血清白蛋白通过静态猝灭结合。从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可知,在乙酰甲胺磷的影响下,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和微环境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有所减少,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可能引发构象疾病。由分子对接模拟方法验证了上述实验结果。本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农药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乙酰甲胺磷 血清蛋白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重症患者输注白蛋白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相关性
10
作者 张柳攀 石晓彤 +3 位作者 李露兰 师瑞 安胜利 曾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4-1081,共8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后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关系及其对90 d死亡率、液体出入量、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比例及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MIMIC IV数据库(2008~2019年)5918例在ICU内... 目的探讨危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后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关系及其对90 d死亡率、液体出入量、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比例及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MIMIC IV数据库(2008~2019年)5918例在ICU内接受白蛋白治疗的AKI患者的资料,根据输注后72 h内血清白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低白蛋白组(LA,<30 g/L)、中等白蛋白组(MA,30~35 g/L)和高白蛋白组(HA,>35 g/L)3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另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7年1月~2022年2月的110例脓毒症AKI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通过生存分析和多因素校正验证结果。结果在MIMIC训练队列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白蛋白分组与危重症AKI患者28 d死亡率无相关性(P>0.05),但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提示白蛋白水平与28 d死亡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阈值效应:>36 g/L时风险升高)。次要终点分析显示,与LA组相比,HA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01),但ICU住院时间延长(P<0.001)。外部验证队列中,白蛋白水平≥30 g/L与28 d死亡率降低相关(P<0.05)。结论输注人血白蛋白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KI危重患者28 d死亡率的关系存在队列依赖性,可能受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输注策略及统计方法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危重症患者 蛋白输注 血清蛋白水平 28 d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及其衍生生物标志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11
作者 付颖 熊阳阳 +2 位作者 方思 李传香 郭红荣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和不完全可逆性为特征。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等。血清白蛋白(albumin, 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和不完全可逆性为特征。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等。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及其衍生生物标志物作为营养状态和炎症反应的生物指标,对COPD的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COPD与ALB及其衍生生物标志物的系统性阐述,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强读者对这些生物标志物在COPD中作用的理解,并揭示其潜在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清蛋白 生物学标记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娟 邓培渊 +1 位作者 范春丽 田云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1)环氧虫啶能有效猝灭HSA荧光,不同温度下环氧虫啶与HSA的结合常数在0.76×10^(5)~1.57×10^(5)L/mol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2)环氧虫啶结合在HSA的IIA疏水腔内,有1个结合位点;3)结合自由能分析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显示,环氧虫啶和H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自由能为-25.90 kJ/mol,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复合物;5)丙氨酸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氨基酸残基Gln459是环氧虫啶与HS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环氧虫啶在人体内的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虫啶 人血清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关联研究
13
作者 章帅 梁好 +2 位作者 鲍正宇 谢勇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tio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level, RAR)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科体检中心接受体检...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tio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level, RAR)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科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277例,其中将心房颤动患者185例纳入病例组,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1:4的比例将非心房颤动患者74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分层分析高尿酸血症人群R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总胆红素、红细胞压积、RA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脂肪肝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R在四分位Q2,Q3,Q4患者心房颤动患病风险明显高于Q1患者(OR=2.843,OR=4.263,OR=7.801,P<0.01)。RAR在折点2.85以下的效应显著(OR=1.492,95%CI:1.151~1.993,P=0.004)。分层分析显示,RAR与年龄和吸烟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_(交互)<0.05)。RAR预测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病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79(95%CI:0.632~0.725)。结论 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RAR越高,患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概率越高,且对诊断高尿酸血症合并心房颤动的男性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心房颤动 红细胞 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冠脉钙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麦培彪 黄晟文 +2 位作者 张坤 伍卫 罗年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相关性,以及对CAC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早期CKD患者391例,收集一般...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相关性,以及对CAC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早期CKD患者39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结果、冠脉CTA检查结果。根据冠脉钙化积分(CACS)将患者分为非冠脉钙化组(CACS=0分)184例,冠脉钙化组(CACS>0分)207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即白蛋白<35 g/L组(30例)、35 g/L≤白蛋白<40 g/L组(198例)、白蛋白≥40 g/L组(163例)。首先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血清白蛋白对早期CKD患者CAC的影响,其次对不同CAC程度患者中进行组内差异性分析、组间多重比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冠脉钙化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冠脉钙化组(P<0.05)。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ACS呈负相关(P<0.01),即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程度越严重。【结论】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发生率越高。并且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CA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钙化 血清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伟 代晓朋 +5 位作者 王鲁燕 武福军 祁碧玉 刘志敏 李军锋 周育森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0-555,共6页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表达;MTT法检测HSA-IFNα-2b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HBV RNA的相对表达以及细胞上清中HBV DNA绝对表达水平;双报告基因法检测HSA-IFNα-2b对HBV增强子Ⅰ活性的影响。结果 AdGFP-HBV感染HepG2细胞后可以复制表达HBV。HSA-IFNα-2b 500 kU·L-1加入AdGFP-HBV感染的HepG2细胞,使HBsAg表达降低51.32%(P<0.01),HBeAg降低50.26%(P<0.01),而相同浓度的HSA-IFNα-2b并不抑制细胞的增殖。随HSA-IFNα-2b浓度增加,其对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逐渐升高,HSA-IFNα-2b对HBsAg表达的抑制率(Y)与其浓度(X)的回归方程是Y=21.11 lgX+11.91(r2=0.954),IC50为63.76 kU·L-1。HSA-IFNα-2b 500 kU·L-1使细胞中HBV RNA下降52.83%(P<0.01),培养上清中HBV DNA降低53.07%(P<0.01)。HSA-IFNα-2b 500 kU·L-1使HBV增强子Ⅰ活性下降40.04%(P<0.01)。结论构建了可用于药物评价的HBV复制细胞模型,HSA-IFNα-2b体外具有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蛋白 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6
作者 金光泽 段作营 +2 位作者 张莲芬 金坚 李华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601,共7页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编码基因连接为融合蛋白HSA-IL2m的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PIC9K中,电击转化P.pastorisGS115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P.pastorisGS115/pPHIm基因工程菌。摇瓶发酵获得分泌表达产物。结果: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与IL-2、HSA的抗体都能发生免疫反应。经脱盐、冻干制备的粗蛋白的IL-2生物学活性为1.51×10^(6)IU/mg。结论:在P.pastorisGS115中成功表达了具有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的HSA-IL2m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人介素-2 人血清蛋白 毕赤酵母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钱凯 雷楗勇 +3 位作者 关波 陈蕴 饶志明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9-1274,共6页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Blue Sepharose 6FF亲和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及Q Sepharose 6FF离子柱纯化。纯化产品进行SDS-PAGE纯度检测、SEC-HPLC检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N端测序、内毒素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纯化产品检测(SEC-HPLC)纯度大于95%,相对分子质量为85 821,氨基酸的N端测序为DAHKSEVAHRFKDLG,与预期的相符。内毒素含量小于5EU/mg,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体外生物细胞活性高达1.6×106IU/mg。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IFNα2b) 人血清蛋白(HSA) 毕赤酵母 质量检测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静 孙红颖 +2 位作者 杨颖 王学芬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HSA和PTH(1-34)基因,以柔性连接肽相连插入到表达载体pPIC9,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用化学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组氨酸缺陷型培养板和PCR鉴定筛选得...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HSA和PTH(1-34)基因,以柔性连接肽相连插入到表达载体pPIC9,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用化学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组氨酸缺陷型培养板和PCR鉴定筛选得到转化子。在启动子AOX1和α交配因子信号肽的作用下,分泌表达融合蛋白HSA-PTH(1-34)。PCR法和电泳鉴定表达验证阳性转化子,并观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Western blot验证其免疫活性,在兔肾皮质细胞膜中测定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产生cAMP的量来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PCR鉴定重组转化子验证了融合基因的成功整合,用甲醇诱导表达,蛋白电泳分析表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HSA-PTH(1-34)同时具有HSA和PTH(1-34)的抗原性,且能激活兔肾皮质细胞中的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但活性低于PTH(1-34)。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甲状旁腺激素肽(1—34) 血清蛋白 质粒 重组 遗传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 融合蛋白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38kD-16kD融合蛋白克隆表达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忠华 丁元生 +5 位作者 毕爱笑 冯永红 金瑞良 杨华 秦莲花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65-569,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6 kD,38 kD重组载体;经表达、纯化和复性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84例血清抗体,肺结核患者9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38例。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1a-3816,表达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 kD,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纯度均达9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蛋白能与结核病患者血清反应;重组蛋白3816血清检测,其敏感性为80.2%(77/96),特异性为90.9%(80/88)。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3816融合蛋白,其对血清学检测证明重组融合蛋白有希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有效候选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血清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第3结构域-Nartograstim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初步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述强 张瑜 +2 位作者 田浤 刘超 高向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7-582,共6页
将人血清白蛋白第3结构域(3DHSA)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Nartograstim)融合基因克隆至载体pPICzαA,置于醇氧化酶启动子(AOX)和α交配因子信号肽作用下构建分泌表达质粒,电击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SDSPAGE结果显示3DHSA-Nartogras... 将人血清白蛋白第3结构域(3DHSA)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Nartograstim)融合基因克隆至载体pPICzαA,置于醇氧化酶启动子(AOX)和α交配因子信号肽作用下构建分泌表达质粒,电击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SDSPAGE结果显示3DHSA-Nartograstim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 kD,Western blot证实其同时具有HSA和G-CSF的抗原性。建立融合蛋白表达的条件为:BMMY培养基pH 6.0、1.5%甲醇、诱导84 h,灰度扫描发现该条件下融合蛋白的纯度为79%。依次采用亲和色谱和疏水色谱纯化得到纯度高于90%的融合蛋白,终产量为86 mg/L。采用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NFS-60细胞株的促增殖能力,结果显示,3DHSA-Nartograstim具有剂量依赖性促进NFS-60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为3DHSA-Nartograstim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蛋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DHSA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