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聪秀 陈文清 +2 位作者 麦若兰 刘东 管保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18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31日。研究终点为进行血液透析后出现新发的心血管事件。根据X-tile软件计算出的PLR最佳截断值(133.0)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低PLR组(PLR<133.0)和高PLR组(PLR≥133.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PL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2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的分布,采用逆概率加权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PLR与心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结果:与低PLR组患者相比,高PLR组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PLR与CVD、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396,P=0.007)。校正了年龄、CVD病史、舒张压、血糖、血清白蛋白、CRP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67(1.023~3.410),P=0.042]。根据PLR分组对基于逆概率加权后建立的虚拟人群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组的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PLR组的1.9倍[HR(95%CI)=1.931(1.033~3.606),P=0.039]。结论:PLR可反映MHD患者炎症状态并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事件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的原核表达及兔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倩 刘拥军 +5 位作者 徐斌 韩之波 卢士红 马凤霞 陈钟 韩忠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1-803,共3页
目的:表达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蛋白并制备兔抗HAPO抗体。方法:利用硫氧还原蛋白TrxA融合表达载体(pET32c),表达可溶性HAPO。表达的HAPO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快速纯化,并通过Westernblot进行鉴定。以纯化的人HAP... 目的:表达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蛋白并制备兔抗HAPO抗体。方法:利用硫氧还原蛋白TrxA融合表达载体(pET32c),表达可溶性HAPO。表达的HAPO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快速纯化,并通过Westernblot进行鉴定。以纯化的人HAPO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体并测定其效价。结果:获得高效表达并纯化的HAPO蛋白。制备的兔抗人HAPO抗体的免疫双扩散的效价为1∶8。结论:建立了HAPO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和快速纯化体系并制备出兔抗HAPO的抗体,为研制检测HAPO的ELISA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 pET32C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对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静 刘拥军 +3 位作者 卢士红 梁琳慧 王晗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UVEC的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54、CD102、CD106、CD31、CD62E和CD62P的表达。结果HAPO以剂量... 目的研究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UVEC的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54、CD102、CD106、CD31、CD62E和CD62P的表达。结果HAPO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UVEC的总粘附性。HAPO能显著促进HUVEC表面粘附分子CD106和CD62E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HAPO作用HUVEC6h后,CD106和CD62E的阳性率分别为(80·83±2·22)%和(22·77±2·59)%,是各自对照组的2·10倍和5·84倍,且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一致。CD106和CD62E的最高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86倍和6·16倍。结论HAPO可能对造血干/祖细胞归巢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 粘附分子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牛娣 陈瑞芳 +3 位作者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35-3640,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_(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_(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_(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结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理肺消积丸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5
作者 谷雨 刘素晓 +6 位作者 何志远 丁锦泵 孔德琪 黄慧敏 冯素香 刘学芳 李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2-1678,1685,共8页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皮下接种Lewis细胞方式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理肺消积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造模次日起依据分组给药...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皮下接种Lewis细胞方式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理肺消积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造模次日起依据分组给药,理肺消积组给予理肺消积丸水溶液205 mg/(kg·d)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顺铂组每隔1 d腹腔注射顺铂0.5 mg/kg,等体积双蒸水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双蒸水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肿瘤组织,记录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聚合酶链反应阵列(PCR array)筛选血管生成相关差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趋化因子配体1(CXCL1)、Ⅳ型胶原α3链(COL4A3)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肿瘤组织ANGPTL3、CXCL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COL4A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丸组、顺铂组肿瘤组织质量、体积显著减少(P<0.01),肿瘤组织病理形态改善,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MVD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组显著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3个,主要包括ANGPTL3、CXCL1、COL4A3等,参与表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相关调控;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组小鼠肿瘤组织ANGPTL3、CXCL1和COL4A3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理肺消积丸可通过降低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ANGPTL3、CXCL1)的表达抑制肺癌小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肺消积丸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聚合酶链反应阵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趋化因子配体1 Ⅳ型胶原α3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胜叶 黄晏 +3 位作者 张锦 牛欢 赵乾 李一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参数在冠心病患者PCI前后24 h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组)22例;...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参数在冠心病患者PCI前后24 h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组)2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入院、PCI后24 h的EPO、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心梗组、不稳定组、稳定组患者治疗后FPO、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黏度低切明显升高(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EPO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内源性EPO可能通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黏度低切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且治疗前和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均处于高血黏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细胞生成素 细胞 血液流变学 血液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谢静 王辉 +1 位作者 袁思奇 罗耀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73-4078,共6页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NVG患者20例(A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B组)及白内障患者20例(C组)...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NVG患者20例(A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B组)及白内障患者2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及房水VEGF、EPO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组患者血清VEGF、EPO mRNA水平。结果 3组患者血清E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水平及房水VEGF、EPO水平低于A组(P<0.05);C组血清VEGF水平及房水VEGF、EPO水平低于B组(P<0.05)。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VEGF水平与EPO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74、-0.182,P>0.05)。B组、C组血清VEGF mRNA水平均低于A组(P<0.05);C组血清VEGF mRNA水平均低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EPO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VG患者房水中VEGF、EPO水平均较高,而血清及房水中VEGF、EPO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VEGF、EPO在NVG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生成素 血清 眼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海琴 张蓓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1Α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管生成素2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关杨 李红 +3 位作者 郭飞 刘新民 张骞 吕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ng-2、RDW、HIF-1α、B型钠尿肽(BN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Ang-2、RDW、HIF-1α、BNP水平明显升高(P=0.000)。血清Ang-2、RDW、HIF-1α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呈正相关(r=0.542,r=0.443,r=0.477,P=0.000),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7~1.000),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Ang-2、RDW、HIF-1α增加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生成素2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建萍 李智婷 +2 位作者 黄力 谭素分 陈玉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4-87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MHD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常规血液透析,其余3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B组每周1次,C组每周2次,D组每2周1...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MHD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常规血液透析,其余3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B组每周1次,C组每周2次,D组每2周1次,每4周进行1次血常规测定,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EPO用量,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测定病人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指标,记录EPO用量,EPO/Hct作为EPO抵抗的指标。[结果]A组病人Hb、Hct和EPO用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B组和C组病人CPR、IL-6、PTH和EPO/H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Hb和Hc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但EPO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的CPR、IL-6、PTH、EPO用量和EPO/Hc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组、C组和D组均能有效提高病人EPO疗效。相关性分析显示,EPO/Hct与CPR、IL-6、PTH呈正相关关系,与Alb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均能有效提高MHD病人EPO疗效,但就有效纠正MHD病人肾性贫血而言,选择常规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时,需要综合病人的情况,可建议病人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联合每周1次血液灌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频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翁丹 尹国武 +3 位作者 张志培 任冬青 闫庆国 朱晓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ANG)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AN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8例、葡萄胎组织26例、妊娠滋养细...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ANG)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AN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8例、葡萄胎组织2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14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毛膜癌12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中ANG蛋白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结果:ANG蛋白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少量表达于细胞核;ANG阳性表达率葡萄胎组(100.0%)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60.7%)(P<0.05)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85.7%)(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P<0.05)。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ANG阳性表达率在年龄≥40岁组(83.3%)高于年龄<40岁组(75.0%)(P<0.05);临床分期晚期组(Ⅲ、Ⅳ期)(88.9%)高于早期组(Ⅰ期、Ⅱ期)(80.0%)(P<0.05);FIGO预后评分高危组(87.5%)高于低危组(83.3%)(P<0.05)。结论:ANG在GTD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且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晚期、高危患者表达增高,表明ANG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GTD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肿瘤侵袭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微血管密度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齐朝阳 高宇琳 +3 位作者 黎琳欢 陈艳 曾鸿 罗睿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微血管密度(MVD)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EPO、EPOR的表达情况;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MVD;并...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微血管密度(MVD)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EPO、EPOR的表达情况;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MVD;并以29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胎盘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EPO、EPOR的阳性表达(3.65±0.59及3.20±0.52)与对照组(4.16±0.50及4.58±0.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子痫前期胎盘MVD值(154.25±49.9)明显低于对照组(233.75±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EPOR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微血管的形成;其表达减少、MVD降低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血管密度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脑血管新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祝慧凤 徐晓玉 +3 位作者 万东 张芬 王红利 薛莉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1-454,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是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体液性生长因子。新近研究表明EPO具有神经保护和修复功能,其发挥脑保护效应有两条路径:即神经保护和血管新生。该文主要综述了EPO的血管新生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是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体液性生长因子。新近研究表明EPO具有神经保护和修复功能,其发挥脑保护效应有两条路径:即神经保护和血管新生。该文主要综述了EPO的血管新生效应和机制:EPO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BB);EPO促进脑血管新生,效应与VEGF相当,但不增加BBB通透性;EPO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到外周循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促进新生血管成熟为功能血管;EPO分泌具有可调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脑屏障 血管新生 VEGF 效应 机制 可调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俞婷婷 张焕 +2 位作者 张涛 单莉 韩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075-3077,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9月收治的NSCLC患者58例,收集其术后肺癌组织蜡块作为观察组,非肿瘤性肺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肺良...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9月收治的NSCLC患者58例,收集其术后肺癌组织蜡块作为观察组,非肿瘤性肺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肺良性病变患者45例,收集其术后良性病变肺组织蜡块作为良性病变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PO的表达,CD34染色法观察新生微血管形成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3组EPO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观察组高于癌旁对照组(P=0.000)和良性病变对照组(P=0.000)。不同性别、年龄、p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吸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EPO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EPO阳性表达者MVD大于EPO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EPO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将EPO阳性表达作为NSCLC的辅助性诊断指标。EPO阳性表达与MVD有关,在NSCLC治疗过程中应用EPO治疗肿瘤相关的贫血时要考虑患者的获益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燕 王景周 +1 位作者 张涛 罗跃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VD组和治疗组;改良2-VO+硝普钠法建立V...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VD组和治疗组;改良2-VO+硝普钠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EPO;采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行为学测试:VD组大鼠AAR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AAR比率显著高于VD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BrdU(5-Bromodeoxyuridine)标记阳性细胞随时间推移从海马颗粒下层(the subgranular zone,SGZ)向颗粒细胞层(granule cell layer,GCL)迁移。造模后1周,VD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大鼠BrdU+DCX(doublecortin)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VD组(P<0.01)。造模后4周,各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与造模后1周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其中VD组下降最明显。治疗组BrdU+NSE(neuron-specific-enolase)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VD组(P<0.01)。各组大鼠各时相点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中神经元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注射EPO可促进VD大鼠脑内NSC增殖,显著改善大鼠认知功能,但对NSC分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神经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浆中高表达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童童 周利民 +6 位作者 董双双 王欣欣 徐小红 刘玉 郑凡 马劭博 沈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大鼠血浆蛋白表达谱改变及高表达的血管生成素1(Ang 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高Hcy血症动物模型,采用Label-free蛋白质谱分析血浆蛋白含量差异,细胞划痕和CCK-8实验检测Hcy及Ang 1对内皮细胞... 目的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大鼠血浆蛋白表达谱改变及高表达的血管生成素1(Ang 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高Hcy血症动物模型,采用Label-free蛋白质谱分析血浆蛋白含量差异,细胞划痕和CCK-8实验检测Hcy及Ang 1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蛋白质谱结果显示高Hcy血症大鼠血浆中有5个蛋白上调、17个蛋白下调,其中Ang 1上调。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皮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采用30、50μmol/L Hcy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都被抑制,而Ang 1(600 ng/ml)阻断了30μmol/L Hcy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但对50μmol/L Hcy引起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抑制作用无阻断效应。结论高Hcy血症可影响血浆蛋白表达谱,血浆中升高的Ang 1可代偿一定浓度范围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 Label-free蛋白质谱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足细胞损害后肾小球血管生成素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远航 邓安国 +2 位作者 杨晓 刘建社 朱忠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足细胞损害后,内源性血管生成素的异常变化及其在进行性肾小球硬化中的病理作用。方法:选择柔红霉素诱导足细胞损害的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25只、单侧肾切除(UNx)组25只和U... 目的:探讨大鼠足细胞损害后,内源性血管生成素的异常变化及其在进行性肾小球硬化中的病理作用。方法:选择柔红霉素诱导足细胞损害的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25只、单侧肾切除(UNx)组25只和UNx+柔红霉素(DRB)组30只。DRB组大鼠,摘除左肾后的第7、14d,从尾静脉注射柔红霉素5mg.kg-1各1次。然后,分别于造模后的第1、2、4、6、8周,随机取各组大鼠5只,收集24h尿量,采血取肾,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用PAS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DRB组的24hUPQ、BUN、Scr显著高于相同时点的sham组和UNx组;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随病变的进展逐步升高。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DRB组的肾小球表达Ang1mRNA和Ang1蛋白下调,表达Ang2mRNA和Ang2蛋白上调。电镜显示,DRB组逐步出现严重的足细胞损害。Sham组和UNx组的肾小球没有病理改变。DRB组的Ang1mRNA表达与Ang2mRNA表达呈负相关;Ang1蛋白表达与Ang1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Ang2蛋白表达、四型胶原(CoIV)蛋白表达、GSI、24hUPQ、Bun、Scr呈负相关;Ang2蛋白表达与Ang2mRNA表达、CoIV蛋白表达、GSI、24hUPQ、BUN、Scr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足细胞损伤可能是导致肾小球内Ang1和Ang2表达失衡的主要原因,Ang1表达下调,失去对Ang2的抑制,使Ang2表达上调,并介导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和肾小球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柔红霉素 足状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新金 马业新 +1 位作者 文渊 徐雪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应用胰酶和胶原酶双酶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应用胰酶和胶原酶双酶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s细胞,应用EPO、AngⅡ、PI3-K抑制剂LY294002、NOS抑制剂L-NAME不同因素干预。细胞计数和MTT法作出CFs的生长曲线,检测CFs的增殖。化学酶法检测CFs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总NOS和其亚型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AngⅡ促CFs增殖的作用显著。EPO剂量依赖性的增加CFs培养液中的NO浓度,同时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在给药后第4d,和单纯的AngⅡ相比,浓度为5×103U/L、1×104U/L和2×104U/LEPO对CFs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4.4%、41.5%和50.5%。EPO显著提高Akt的磷酸化水平,促进eNOS蛋白的表达。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NOS抑制剂L-NAME均能使培养液中的NO浓度也随之下降,EPO抑制AngⅡ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均被阻断。但LY294002同时阻断了eNOS蛋白表达,而L-NAME对eNOS没有影响。结论:EPO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CFs的增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促使CFs中eNOS表达来促进NO的生成,从而抑制CF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合酶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辅助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贫血26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剑文 傅君舟 +2 位作者 秦曙光 杨京芝 刘日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9期632-633,共2页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辅助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患者 5 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 2 6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 1.0g ,而对照组不用该药。两组同时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红...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辅助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患者 5 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 2 6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 1.0g ,而对照组不用该药。两组同时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每周 10 0~ 15 0U·kg 1 ,若血红蛋白 (Hb)≥ 10 0g·L 1 ,红细胞压积 (Hct)≥ 3 0 %后减量。结果 :治疗组Hb、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压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 ,纠正贫血 ,减少红细胞生成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白质损伤新生鼠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奇超 蒋犁 +1 位作者 朱丽华 虞大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和药物干预组幼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的氮氧混合气体2 h,假手术组幼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药物干预组脑室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次(0.6 IU/g体质量),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术后60、90 min脑组织中的ERK和磷酸化-ERK及术后2、4 d脑组织中的VEGFR2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0及90 min,缺氧缺血组磷酸化-ERK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磷酸化-ERK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2 d,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VEGF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d缺氧缺血组VEGFR2表达增加(P<0.05),药物干预组VEGFR2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影响颅内ERK信号通路调节VEGF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