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思维方式与人自身的生产
1
作者 张科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超越旧哲学的一种新的思考、理解、诠释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对生产力的理解,以往人们主要采用实体或客体的思维方式。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生产力是对生产力的一种新的...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超越旧哲学的一种新的思考、理解、诠释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对生产力的理解,以往人们主要采用实体或客体的思维方式。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生产力是对生产力的一种新的诠释,也是对旧的生产力理论的一种变革。生产力不仅包括进行物质生产的生产力、进行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进行社会组织形式生产的生产力,也包括人自身生产的生产力。重视人自身的生产,体现着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自身的生产 生产 实践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清对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的一个曲解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义良 蔡梦迪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8,共5页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通过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认为"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破坏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统一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理由主要有:第一,该理论并不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而是从马克思思想的创立之初就已提出,并贯穿了...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通过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认为"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破坏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统一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理由主要有:第一,该理论并不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而是从马克思思想的创立之初就已提出,并贯穿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第二,它没有破坏唯物史观的统一性,二者在深层意义上是一致的;第三,"两种生产"之间是有机统一的,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分析人类社会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在现象具体层面,马克思正是将"两种生产"理论运用到分析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结构,才最终实现了其晚年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两种生产”理论 的生产 人自身的生产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新解——兼谈“马恩对立”论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星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简称《起源》)一文中,从原始社会史“人自身的生产”入手整体探讨人类社会“两种生产”,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两种生产”导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的谬论。恩格斯《起源》以直接生活的... 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简称《起源》)一文中,从原始社会史“人自身的生产”入手整体探讨人类社会“两种生产”,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两种生产”导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的谬论。恩格斯《起源》以直接生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透视人类社会史并非走向“历史二元论”,而是表明“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共时结构中发挥“归根到底”决定作用,并以“人自身的生产”开辟发展道路,体现了发展观上普遍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这种基于原始社会场域展开生产史与家庭史的历史哲学论证不仅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适用范围,更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各司分担、互为配合中共耕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初心使命。因此,有必要在马恩“两种生产”理论生成史、文本互动史、问题回应史中审视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在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辉映中提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自觉,推动经典文本与核心命题的论域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自身的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 对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史前社会结构理论
4
作者 张云飞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9期26-29,共4页
“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代表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两个互补的维度,前者是典型性的分析,主要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后者是发生学的考察,主要以东方社会和史前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并存的... “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代表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两个互补的维度,前者是典型性的分析,主要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后者是发生学的考察,主要以东方社会和史前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并存的局面决定了史前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史前社会结构理论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在史前社会结构问题上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从两种生产出发来分析史前社会结构的方法论要求,这是我们打开社会发展秘密的一把宝贵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史前社会 社会发展 人自身的生产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孝”与“教”──中国传统伦理与传统教育
5
作者 于述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2-55,共5页
说“孝”与“教”──中国传统伦理与传统教育于述胜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之中并通过一定的伦理规范而进行的。在这种活动中,社会伦理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文化前提... 说“孝”与“教”──中国传统伦理与传统教育于述胜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之中并通过一定的伦理规范而进行的。在这种活动中,社会伦理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文化前提,也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内容。不同的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 家庭教育 家庭伦理教育 传统教育 甲骨文 血族关系 人自身的生产 伦理关系 祖宗神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