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文文 袁圆 +4 位作者 王浩 罗豪 魏华锋 李灵玉 吕兴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o)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保护作用,明确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TRPC)6/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h...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o)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保护作用,明确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TRPC)6/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hucMSC-Exo,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和蛋白质印迹法对其进行鉴定。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TRPC6抑制剂SKF96365组(SS组)、肾IRI组(IRI组)、外泌体处理组(EXO组)、外泌体+TRPC6抑制剂SKF96365组(ES组),每组6只。检测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Paller评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坏死性凋亡关键分子,包括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TRPC6和PARP1的表达水平。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茶托样结构,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取物质的平均直径为125.9 nm,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表面标志CD9、CD63、CD81表达阳性,证实提取物为外泌体。与S组比较,IRI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增加,肾组织病理损伤加重,Paller评分增加,TRPC6、PAR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RIPK1、RIPK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均为P<0.05);与IRI组比较,EXO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Paller评分降低,TRPC6、PARP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RIPK1、RIPK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与EXO组比较,ES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增加,肾组织病理损伤加重,Paller评分增加,TRPC6、PAR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RIPK1、RIPK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均为P<0.05)。结论hucMSC-Exo可减轻大鼠肾IRI所致的坏死性凋亡,其保护机制与TRPC6/PARP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来源 瞬时受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TRPC)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 坏死性凋亡 -再灌注损伤 Paller评分 清肌酐 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血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玮杰 李佳曌 +5 位作者 陈良键 张婧 刘凯鲁 张驰 肖月 李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分泌的外泌体,研究其对人血的溶血性能。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从脐带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 目的:分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分泌的外泌体,研究其对人血的溶血性能。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从脐带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进行鉴定;制备人红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外泌体,进行溶血试验,用试管法观察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计算溶血度。结果:分离获得的外泌体特异富集蛋白CD9、CD81、Alix,不含有高尔基体蛋白Gm130;透射电镜下可见其呈杯盘状结构,粒径直径为40~120 nm;脐带干细胞外泌体对人血的溶血率小于5%。结论:HUCMSC分泌的外泌体具有外泌体的经典结构及典型特征,不引起人血溶血反应,为未来脐带干细胞外泌体作为载体进行药物递送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充质干细胞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微RNA-132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天保 杜健峰 徐立庆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5,共8页
目的探讨装载miRNA-132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缺氧环境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电转法分别将miRNA-132阴性对照(NC)和miRNA-132 mimics转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即为对照外泌体(Exo)和装载miRN... 目的探讨装载miRNA-132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缺氧环境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电转法分别将miRNA-132阴性对照(NC)和miRNA-132 mimics转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即为对照外泌体(Exo)和装载miRNA-132的外泌体(miRNA-132 Exo)。在低氧培养箱中,分别用等体积的PBS、Exo和miRNA-132 Exo与HUVEC共培养48 h。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管样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利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NA-132的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电转法成功将miRNA-132 mimics转入外泌体中。在缺氧条件下培养48 h后,Exo组与miRNA-132 Exo组HUVEC的增殖能力、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均优于PBS组(P均<0.05),并且miRNA-132 Exo组HUVEC的增殖能力、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均优于Exo组(P均<0.01)。经TargetScan数据库筛选发现Ras p21蛋白活化子1(RASA1)可能为miRNA-132的靶点并与血管形成过程有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ASA1是miRNA-132的靶点,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加miRNA-132 Exo处理能抑制HUVEC中RASA1的表达。结论无论是否装载miRNA-132,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均可在缺氧环境中保护HUVEC的增殖能力、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miRNA-132可能通过抑制RASA1的表达增强了这种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13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充质干细胞 缺氧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新生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HDM刺激的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及EMT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倩 李国荣 +2 位作者 侯晨辉 王建英 寇应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0-565,共6页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对屋尘螨(HDM)刺激的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MSCs(hUCMSCs),经过分选和鉴定后分离提取MSC-EXO。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形态及标志蛋白C...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对屋尘螨(HDM)刺激的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MSCs(hUCMSCs),经过分选和鉴定后分离提取MSC-EXO。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形态及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表达。将MSC-EXO与HDM刺激的16HBE细胞共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hUCMSC中CD73、CD90和CD105表达呈阳性,CD34、CD45和HLA-DR表达呈阴性;电子透射显微镜下MSC-EXO呈囊泡状,直径30~200 nm,表达CD63、CD81、TSG101。与对照组相比,HDM组16HBE细胞变长、变尖呈长梭形,细胞凋亡率、ROS、TNF-α和IL-6 mRNA水平、N-cadherin、VIM、α-SMA表达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DM组相比,50、100μg/ml EXO组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细胞,细胞凋亡率、ROS、TNF-α和IL-6 mRNA水平、N-cadherin、VIM、α-SMA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MSC-EXO可减轻HDM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抑制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来源 气道上皮细胞 哮喘 气道炎症 上皮-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支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费小明 陆化 +5 位作者 吴雨洁 周迎峰 周小玉 唐宇鸿 沈文怡 汪承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38,I001,共5页
目的:探讨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培养方法,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cord blood stem cells,CBSC),研究BM-MSC支持造血的功能,以能最终用于临床。方法: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 目的:探讨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培养方法,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cord blood stem cells,CBSC),研究BM-MSC支持造血的功能,以能最终用于临床。方法: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因子(SCF)、flt3/flk2配体(FL)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无血清培养液,比较有或无MSC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两周后检测总细胞TC、CD34+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增加倍数。结果:在TPO、FL、SCF和G-CSF的作用下,经两周体外扩增后有MSC组的TC、CD34+细胞、CFU-GM、CFU-C和LTC-IC数较起始分别增加了427、39、125、104和16倍。单纯用上述4种细胞因子的无MSC组,TC、CD34+细胞、CFU-GM、CFU-C数分别增加了62、11、25、24倍,但LTC-IC只有扩增前的0.8倍。结论:以人BM-MSC为基质的无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可以更有效扩增CBSC,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扩增 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志成 王玮 +1 位作者 王卫民 汤天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bloodstemcells)经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为心肌样细胞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取脐静脉血50mL、分离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5-aza定向诱导...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bloodstemcells)经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为心肌样细胞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取脐静脉血50mL、分离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5-aza定向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样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5-aza诱导后,部分细胞体积增大,呈“棒状”或“珠状”结构,有肌管样结构形成,透射电镜下有肌丝、心房颗粒及线粒体等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形成。结论:经5-aza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超微结构 超微结构特征 充质干细胞 定向诱导 透射电镜观察 5-AZA 5-氮杂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转染HOXB4基因和转染HOXB4基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人脐血CD34+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贺艳霞 赵春亭 +6 位作者 王丽 刘竹珍 吴少玲 冯献启 苏湛 隋爱华 刘晓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78-1584,共7页
本研究探讨直接转染HOXB4基因和转染HOXB4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人脐血CD34+细胞中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比例与扩增倍数、细胞周期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异同。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为2组,1组利用慢病毒载体将HOXB4基... 本研究探讨直接转染HOXB4基因和转染HOXB4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人脐血CD34+细胞中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比例与扩增倍数、细胞周期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异同。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为2组,1组利用慢病毒载体将HOXB4基因转染至HUCMSC并建立滋养层(HOXB4-HUCMSC),另1组建立未转染的滋养层(HUCMSC)。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MACS)分选出人脐血CD34+细胞,在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分5组,其中对照组2组:A组CD34+细胞(CD34+cells)为空白对照组,B组空病毒转染CD34+细胞(GFP-CD34+cells)为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共3组:直接转染HOXB4基因组(HOXB4-CD34+cells)为C组;HUCMSC滋养层组(HUCMSC+CD34+cells)为D组;HOXB4-HUCMSC滋养层组(HOXB4-HUCMSC+CD34+cells)为E组。于培养第6、10、14 d计数有核细胞数(NC),第10 d比较不同处理条件对CD34+细胞比例、细胞周期与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慢病毒载体可将HOXB4基因转染至HUCMSC并检测到表达,成功建立了HUCMSC与HOXB4-HUCMSC滋养层。经过14 d体外培养,5组有核细胞均得到显著扩增,比较表明,其效果依次为HOXB4-HUCMSC滋养层组>直接转染HOXB4基因组>HUCMSC滋养层组>2对照组(P<0.05)。在体外扩增第10 d,5组有核细胞CD34+比例均大幅下降,经计算实验组CD34+细胞扩增倍数较第0 d显著增高,经比较显示,CD34+细胞比例与扩增倍数高低依次为直接转HOXB4基因组>HOXB4-HUCMSC滋养层组>HUCMSC滋养层组>两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表明,实验组的S+G2/M期比例较对照组高,其中HOXB4-HUCMSC滋养层组比例最高,为41.57%,高于直接转染HOXB4基因的37.87%与HUCMSC的滋养层组的28.65%(P<0.05)。HOXB4-HUCMSC滋养层组与直接转HOXB4基因组的集落形成能力无差别,但均高于HUCMSC滋养层组与对照组。结论:HOXB4-HUCMSC滋养层可显著扩增CD34+细胞并可保持其干细胞活性,与直接转染HOXB4基因的CD34+细胞可能产生的潜在致病性基因插入和致突变性风险相比较,HOXB4-HUCMSC滋养层对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相对更安全,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CD34+细胞 日删基因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辉 田丁 +4 位作者 刘聪燕 孙雪静 万岁桂 苏力 徐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5-239,共5页
为了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造血祖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其扩增作用 对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用免疫磁珠富集脐血CD34+细胞,然后接种到含有或不含有MSC和细胞因子的24孔培 养板,体外培养1周,观察不同指标并进行... 为了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造血祖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其扩增作用 对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用免疫磁珠富集脐血CD34+细胞,然后接种到含有或不含有MSC和细胞因子的24孔培 养板,体外培养1周,观察不同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①SDF-1α+SCF+TPO+FL因子组合与SCF+ TPO+FL因子组合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有无MSC细胞层存在)(P>0.05);②MSC 与上述细胞因子共存的培养体系优于相应的单纯细胞因子培养体系(P<0.05);③扩增前与扩增后脐血造血祖 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趋化因子SDF-1α对SCF+TPO+FL因子组合的扩增作用无显 著影响;MSC增加细胞因子的脐血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体外扩增不影响跻血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充质干细胞 扩增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桂芳 龙红梅 +2 位作者 龚喜乐缘 胡淑芳 龚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到较高纯度的ADSC-Exos,利用Western blot、纳米粒跟踪分析和透射电镜检测ADSC-Exos特征。取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到较高纯度的ADSC-Exos,利用Western blot、纳米粒跟踪分析和透射电镜检测ADSC-Exos特征。取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双眼结膜囊内滴入2 g·L^(-1)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连续滴眼14 d,制作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结束后,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结膜囊内滴入5μL磷酸盐缓冲液,低、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分别滴12.5 g·L^(-1)、25.0 g·L^(-1)和50.0 g·L^(-1)ADSC-Exos,普拉洛芬组滴相同体积的1 g·L^(-1)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3次,连续滴眼7 d。检测各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和泪膜破裂时间。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结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α、γ-干扰素(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模型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增加,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4天,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7天,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延长(均为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α、γ-IFN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均为P<0.05)。治疗后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α、γ-IFN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LR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7天,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LR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DSC-Exos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充质干细胞来源 眼表炎症 Toll样受4 角膜荧光素染色 泪液分试验 泪膜破裂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靶向修饰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浩(综述) 王颖(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和促血管生成的特性,在细胞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小囊泡。近年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与MSCs类似的生物学功能,可替代MSCs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间充质干细...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和促血管生成的特性,在细胞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小囊泡。近年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与MSCs类似的生物学功能,可替代MSCs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s-exo)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和眼表疾病在内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研究。然而,MSCs-exo内容物复杂,功能多样,为避免被免疫系统快速清除、提升靶向细胞特异性、减少不良反应,需要对外泌体进行不同策略修饰。如MSCs-exo内容物修饰后,使治疗因子过度表达,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特定眼病治疗的潜力和疗效,有望成为眼病治疗的新选择。本文重点阐述MSCs-exo应用和外泌体修饰的策略和现状,并探讨MSCs-exo修饰在眼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来源 修饰 眼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辉 王国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9-19,共1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旁分泌在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正常氧及缺氧预处理UCBMSCs条件培养基,抗体芯片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细胞因子表达差异,CCK-8检测各组UCBMSCs活性;细胞上清外泌体提取...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旁分泌在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正常氧及缺氧预处理UCBMSCs条件培养基,抗体芯片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细胞因子表达差异,CCK-8检测各组UCBMSCs活性;细胞上清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正常氧及缺氧预处理UCBMSCs外泌体,免疫印迹检测CD63,电镜及纳米微粒示踪技术(NTA)鉴定并比较两组UCBMSCs外泌体形态、数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处理 条件培养基 细胞凋亡 PI3K-AKT 旁分 人脐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支持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静 许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支持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接种在预先建立的UC-MSC层上,在低氧(3%O2)条件下分组培养,实验分组为常氧(常氧^(+)脐血MNC)、低氧(低氧^(+)脐血M... 目的:探讨低氧支持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接种在预先建立的UC-MSC层上,在低氧(3%O2)条件下分组培养,实验分组为常氧(常氧^(+)脐血MNC)、低氧(低氧^(+)脐血MNC)、UC-MSC(常氧^(+)UC-MSC^(+)脐血MNC)、UC-MSC^(+)低氧(低氧^(+)UC-MSC^(+)脐血MNC)共4组。为进一步探讨SCF^(+)FL^(+)TPO(SFT) 3种因子组合在低氧支持的UC-MSC培养体系中脐血MNC体外扩增的作用,实验进一步分组为A(常氧^(+)UC-MSC^(+)SFT^(+)脐血MNC)、B组(低氧^(+)UC-MSC^(+)脐血MNC)、C(低氧^(+)UC-MSC^(+)SFT^(+)脐血MNC)共3组,培养0、7、10、14 d检测各组总有核细胞数(TNC)、 CD34^(+)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及CD34^(+)CXCR4^(+)、CD34^(+)CD49d^(+)、CD34^(+)CD62L^(+)细胞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C-MSC^(+)低氧组较低氧组、UC-MSC组能有效地扩增脐血TNC、CD34^(+)细胞、CFU数(P<0.05),并可明显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黏附分子和CXCR4的表达(P<0.05);经过14 d的培养,C组各时间点检测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7、10 d扩增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低氧支持的UC-MSC可有效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加入SFT因子组合可明显扩增脐血MNC并能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黏附分子和CXCR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低氧 单个核细胞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肌源性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凯 单根法 +2 位作者 钟竑 金誉 张辅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的采集、培养和扩增 ,探讨MSC肌源性分化的条件和能力。方法选择杂种妊娠犬 11只 ,采集适量脐带血 ,常规分离后获得单核细胞 ,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和体外传代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脐...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的采集、培养和扩增 ,探讨MSC肌源性分化的条件和能力。方法选择杂种妊娠犬 11只 ,采集适量脐带血 ,常规分离后获得单核细胞 ,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和体外传代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脐血MSC表面抗原的表达 ;5 -氮杂胞嘧啶核苷 (5 aza)诱导处理脐血MSC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及肌源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犬脐血MSC在IMDM中生长良好 ,增殖迅速 ,每传一代细胞扩增 2 ~3倍 ,传至 7代后细胞可扩增 1.5× 10 2~2 .0× 10 3 倍 ;脐血中包含破骨细胞样和纤维母细胞样贴壁细胞 ,后者CD2 9和CD71表达阳性 ,CD11a、CD11b和CD34表达阴性 ;脐血MSC在 10μmol/L的 5 aza诱导 3周后体积延长 ,与邻近细胞形成连接 ,并表达肌节性肌动蛋白和结蛋白 ,与阳性对照结果相似。 结论脐血MSC是存在于脐血中的一类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原始细胞 ,在体外可大量扩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扩增 充质干细胞 MSC 诱导分化 妊娠犬 杂种 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时HOXB4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宇宏 费小明 +3 位作者 沈文怡 缪扣荣 崔毓桂 汪承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9-93,共5页
同源盒基因家族成员HOXB4反映原始造血干/祖细胞(PHSC/PHPC)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以观察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自我更新的水平。结果显示: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虽... 同源盒基因家族成员HOXB4反映原始造血干/祖细胞(PHSC/PHPC)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以观察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自我更新的水平。结果显示: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虽然CD34+细胞数增加,但HOXB4表达下降;周后,HOXB4几乎检测不到,与成熟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HOXB4的水平相同;CD34+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共培养可以减缓CD34+细胞HOXB4表达的下降。结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自我更新能力逐渐下降。CD34+与BM-MSC共培养有助于减缓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B4 CD34^+细胞 扩增 骨髓充质干细胞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新生儿脑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鲁霞 王凡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8期1038-1044,共7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备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性祖细胞,是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新兴且颇具潜力的治疗细胞。外泌体(EXO)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颗粒,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是细胞间通信的关键介质。新近研究发现,MSC的治疗效应主要是通...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备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性祖细胞,是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新兴且颇具潜力的治疗细胞。外泌体(EXO)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颗粒,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是细胞间通信的关键介质。新近研究发现,MSC的治疗效应主要是通过旁分泌机制实现的,而EXO则被认为是该机制中的关键介质。MSC来源的外泌体(MSC-EXO)展现了与MSC相似的抗炎、抗凋亡及促进组织修复的生物学作用。此外,MSC-EXO还具备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如稳定性、靶向性及纳米尺度等,使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在新生儿脑损伤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综述EXO的生物学特性,以及MSC-EX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早产儿相关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来源 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C-MSCs-Exos不同给药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6
作者 胡筱霞 赛依帕 +4 位作者 陈星星 崔维静 王三萍 罗璇 吴世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比较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s-Exos)经不同给药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脑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探索更方便、更高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健康1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6... 目的比较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s-Exos)经不同给药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脑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探索更方便、更高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健康1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外泌体1组(n=8)、外泌体2组(n=8)。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BD小鼠模型。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 h内经腹腔注射或经鼻腔滴入含有10μl外泌体的PBS 100μl,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经腹腔注射PBS 100μl。干预后7 d,采用水平网格测试和爬杆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神经运动功能,在评估完成后第2天处死所有小鼠,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TUNEL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水平网格测试中后肢掉落次数明显增多,爬杆实验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模型组、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水平网格测试中后肢掉落次数及爬杆实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脑组织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伤,皮质区尼氏小体计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皮质区尼氏小体计数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外泌体1组比较,外泌体2组小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质区尼氏小体计数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hUC-MSCs-Exos可一定程度改善HIBD小鼠的神经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元修复,抑制细胞凋亡;经鼻腔给予hUC-MSCs-Exos在减少HIBD新生小鼠神经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较经腹腔给药明显,且给药方便快捷,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性脑损伤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神经保护 鼻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