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4 位作者 高蕾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王庆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245,252,共4页
目的探索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OSCs)的分离扩增条件,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比较不同的分离方法、首次换液时间及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 目的探索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OSCs)的分离扩增条件,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比较不同的分离方法、首次换液时间及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明胶沉淀法优于其他分离方法,首次换液时间为第4天、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效果最好。原代培养9-14d(平均12.1d)时贴壁细胞开始形成集落,15-21d(平均19.4d)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d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阳性率100%,糖原染色(PAS)阳性率为100%,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率26%,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阴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31阳性率96%,CD68阳性率95%,Fn阳性率94%,CD45阴性。结论在体外可以成功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为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4 位作者 高蕾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王庆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并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采用经典和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 目的: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并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采用经典和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结果: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在48h细胞贴壁数、细胞开始伸展时间及原代培养时间明显优于经典Dexter培养体系。原代培养9~14d(平均12.1d)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15~21d(平均19.4d)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d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为,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显示阳性,阳性率100%;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显示阴性;糖原染色显示阳性,阳性率为100%;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部分阳性,阳性率2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为,CD31显示阳性率为96%,CD68显示阳性率为95%,CD45阴性,纤维粘蛋白显示阳性率94%。结论:改良Dexter培养体系是一种理想的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在体外的成功培养为从一新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的早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DiI示踪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体内迁移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8 位作者 张曦 冯一梅 高力 张诚 龚奕 梁雪 彭贤贵 郝磊 王庆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43-846,I0005,共5页
目的: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体外具有促进造血细胞集落扩增的能力,文中拟采用CM-DiI荧光标记技术,观察hUCBDSC移植后的归巢、定位和增殖情况。方法:传代培养hUCBDSC,CM-DiI荧光染料预染后经尾静脉输入BALB/c-nu/n... 目的: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体外具有促进造血细胞集落扩增的能力,文中拟采用CM-DiI荧光标记技术,观察hUCBDSC移植后的归巢、定位和增殖情况。方法:传代培养hUCBDSC,CM-DiI荧光染料预染后经尾静脉输入BALB/c-nu/nu裸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1、7、14、21 d取裸鼠骨髓、脾脏、肝脏、肺脏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M-DiI标记hUCBDSC体内分布情况。结果:传代培养hUCBDSC呈成纤维样,CM-DiI染色后胞膜呈红色。经尾静脉移植至裸鼠体内,移植后1 d,hUCBDSC广泛分布在骨髓、脾脏、肝脏、肺脏等组织中,移植7 d以后,hUCBDSC主要分布在骨髓,在骨髓中增殖、分化;脾脏、肝脏、肺脏等组织中的hUCBDSC明显减少。结论: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可"归巢"至骨髓,并在骨髓中增殖、分化,重建受损造血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移植 CM-DiI 示踪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3修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输注阻抑白血病MRD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怡 杨世杰 +5 位作者 贾延辉 高蕾 张诚 刘耀 司维柯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3-820,共8页
目的观察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修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stromal cells,h UCBDSCs)体外对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株凋亡以及在体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小鼠疾病进... 目的观察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修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stromal cells,h UCBDSCs)体外对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株凋亡以及在体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Cx43过表达腺病毒(Ad-Cx43-GFP)上调h UCBDSCs中Cx43表达,体外构建L615+Cx43+h UCBDSCs共培养模型,检测其对L615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L615细胞低瘤负荷的MRD小鼠模型,分为骨髓(bone marrow,BM)移植组和Cx43+h UCBDSCs+BM移植组进行移植,以正常L615小鼠作为对照,检测移植后外周血象、骨髓涂片、组织病理及骨髓Cx43表达变化等。结果 Ad-Cx43-GFP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h UCBDSCs中Cx43表达。L615+Cx43+h UCBDSCs移植组L615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93±1.24)%vs(3.53±0.13)%,P<0.01]。对MRD小鼠移植后,Cx43+h UCBDSCs+BM移植组外周血WBC和PLT恢复更快,17 d时接近正常水平,而BM移植组外周血WBC和PLT恢复延迟,17 d时低于正常水平;17 d时,Cx43+h UCBDSCs+BM移植组骨髓涂片原始细胞比例较BM移植组显著降低[(7.67±1.25)%vs(56.33±1.25)%,P<0.01];与BM移植组比较,Cx43+h UCBDSCs+BM移植组肝、脾、骨髓的白血病浸润程度较低,同时骨髓中Cx4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上调h UCBDSCs中Cx43表达能在体外促进L615细胞凋亡,Cx43+h UCBDSCs+BM联合移植能够促进MRD小鼠外周血WBC和PLT恢复,阻抑MRD小鼠移植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复发 微小残留病 CX43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