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曹慧玲 张洁 +2 位作者 朱小飞 钱世宁 陈云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目的 将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入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发掘其作用的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经尾静脉移植ucMSCs和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 目的 将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入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发掘其作用的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经尾静脉移植ucMSCs和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和梗死率计算,观察ucMSCs在脑组织定位情况,采用芯片技术对各实验组进行研究,对样本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PCR验证。结果 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移植效果显著高于未处理组,表现在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明显,TTC染色显示梗死灶减少和梗死率降低显著,观察发现该组ucMSCs定位于脑损伤组织的数量明显多于未处理组,根据筛选条件,筛出2 905个差异mRNA,其中1 754个上调、1 151个下调,依据倍数变化值≥2.0且P≤0.05,得到27个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细胞迁移密切相关且表达激活的基因有4个,分别为Ccr6、Ccr3、Cxcr1和Ccl6,随机验证结果证实Ccr3及Cxcr1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ucMSCs显著提高了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处理后的ucMSCs迁移至脑损伤部位数量明显增加,分析认为可能与川芎嗪激活多种趋化因子Ccr6、Ccr3、Cxcr1和Ccl6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卒中 脐带充质干细胞 迁移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IRAK轴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瘘管型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作用
2
作者 倪健 朱晓文 于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146a和IRAK的关系。将成功制备的CD瘘管病变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Con)、ADSC干预组(ADSC)、ADSC+miR-146a-antagomir干预组(ADSC+antagomir)、ADSC+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干预组(ADSC+antagomir+si),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1 h,ADSC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ADSC+antagomir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ADSC+antagomir+si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Con组大鼠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每组每日定时处理2次,连续处理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检测瘘管创面组织中IRAK、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miR-146a表达在CD瘘管病变患者术后的血清中明显降低,IRAK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6a能靶向调控IRAK表达;与Con组相比,ADSC组、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DSC组相比,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升高,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DSC+antagomir组相比,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促进CD模型大鼠瘘管病变术后的瘘管愈合,这可能与调控miR-146a/IRA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充质干细胞 克罗恩病 瘘管病变 创面愈合 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龚瑾 张进进 +2 位作者 陈立力 王辉 邢颜超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滑膜炎症、软骨丢失等,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手段,如药物注射和手术干预,主要致力于缓解症状,对于软骨的修...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滑膜炎症、软骨丢失等,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手段,如药物注射和手术干预,主要致力于缓解症状,对于软骨的修复效果有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因具有抗炎和软骨再生能力,成为治疗KOA的新希望。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临床中应用hUC-MSCs治疗KOA的理论依据、研究设计及疗效评价进行论述,同时围绕hUC-MSCs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需攻克的方向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hUC-MSCs治疗KOA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膝骨关节炎 软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雅韡 贺佳辉 +5 位作者 王浩 王誉潼 王睿妍 万幸雨 刘雨佳 吕兴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mL的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 24 h,使用Exo提取试剂盒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xo膜表面标记蛋白表达。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M组)、缺氧/复氧+Exo组(E组)和缺氧/复氧+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S相关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Exo组(E组)和缺血-再灌注+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24 h后行肾脏组织学评估,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测定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Exo和黄葵胶囊预处理Exo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呈杯状形态;二者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16.8 nm和81.3 nm;两者均表达CD9、CD63、TSG101。与M组比较,E组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E组相比,H组ATF6、PERK、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TF6、PERK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cr、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E组和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与E组比较,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下降,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均为P<0.05)。结论 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来源的Exo可通过抑制ERS,改善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葵胶囊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内质网应激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乜茹 段云龙 +2 位作者 庞明泉 王志鑫 樊海宁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导致肝、肾、心肌及脊髓等器官功能受损和组织坏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抗凋亡、清除活性氧簇、改善线粒体及内皮功能等特性,是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导致肝、肾、心肌及脊髓等器官功能受损和组织坏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抗凋亡、清除活性氧簇、改善线粒体及内皮功能等特性,是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细胞,为不同器官IRI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IRI的概念及发生机制、HUC-MSC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及HUC-MSC治疗不同器官IRI的作用机制,并总结分析HUC-MSC在保护不同器官免受IRI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发掘更具应用价值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治疗小鼠药物性肝损伤
6
作者 冯锦涛 闫炎 +4 位作者 宗俊霖 胡宇晴 李晓蕊 关伟军 李耀坤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3-4064,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雷州山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LZG-UCMSCs)的分离培养体系,并探讨其治疗小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选用9日龄的雷州山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分离培养,并开展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克隆、RT-PCR、免疫荧光和诱... 本研究旨在建立雷州山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LZG-UCMSCs)的分离培养体系,并探讨其治疗小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选用9日龄的雷州山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分离培养,并开展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克隆、RT-PCR、免疫荧光和诱导试验,检验分离的细胞是否为UCMSCs。将3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损伤组、干细胞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照15 mg·kg^(-1)的剂量对小鼠进行异烟肼灌胃,持续4周,然后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LZG-UCMSCs的细胞形态正常,具有UCMSCs的特性,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ALT、AST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ALT、AST和ALP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可以从雷州山羊脐带中分离出正常的UCMSCs,LZG-UCMSCs对小鼠DIL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对LZG-UCMSCs进一步治疗山羊同源DILI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脐带 充质干细胞 小鼠 肝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张含 宋娟 +5 位作者 王军 李文冬 彭茜瑞 杨禄祥 张新玲 曹洋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移植组造模后侧脑室注射5×10~5个hUC-MSC,模型组给予等体积PBS。术后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7只,采用核磁共振评估脑梗死情况,之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术后第24天起,剩余20只小鼠开始通过新物体识别、Y迷宫实验、转棒疲劳实验、CatWalk步态分析进行神经行为学分析;术后第120天,每组取7只,采用DTI评估海马区脑白质发育情况,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脑梗死体积、白质及灰质损失体积比降低(P<0.05)。与模型组[(15.7±1.3)%]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所占面积百分比[(10.3±1.4)%]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自发交替率升高,认知指数升高,转棒运动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0.191±0.002)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脑白质FA值(0.224±0.004)升高(P<0.05)。结论:hUC-MSC可减轻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程度,促进脑白质的发育,改善远期学习记忆及运动功能缺陷,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未成熟脑 脑白质损伤 缺氧缺血 行为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金明明 孙然 +2 位作者 范明慧 高璐 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847,共9页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腔黏连(IUA)、子宫瘢痕憩室、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等可诱发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妇产科领...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腔黏连(IUA)、子宫瘢痕憩室、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等可诱发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效果。UCMSCs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和关键分子,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降低氧化应激的能力,阻止或延缓细胞凋亡作用,防止细胞过度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UCMSCs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现就UCMSCs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的体内外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不孕症 组织修复与再生 再生医学 干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通过抑制铁死亡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9
作者 华祚玉 王雅诗 +1 位作者 孙师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TMS组、hUC-MSCs组、TMS+hUCMSCs组,每组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TMS组、hUC-MSCs组、TMS+hUCMSCs组,每组12只。采用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取大鼠脊髓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损伤程度,采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和尼式体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亚铁离子(Fe^(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和ACSL4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大鼠BBB评分降低,脊髓组织中Fe2+含量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SH含量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脊髓组织线粒体嵴减少、外膜皱缩,神经元受损严重,尼式体不可见。与SCI组相比,TMS组、hUC-MSCs组和TMS+hUC-MSCs组大鼠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中Fe2+含量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含量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脊髓组织线粒体嵴数量增加、外膜结构完整,病理学损伤减轻,神经元形态恢复,尼式体清晰可见。结论TMS与hUC-MSCs联合治疗通过激活SLC7A11/GSH/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减轻SCI后继发性损伤,促进大鼠功能恢复和神经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铁死亡 经颅磁刺激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10
作者 王超 徐倩倩 +1 位作者 张书绢 朱艳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447-2454,共8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HUC-MSC-Exo)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3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HUC-MSC-Exo)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3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组和HUC-MSC-Exo组纳入研究,每组12只大鼠。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8%氧气和92%氮气)构建WMI大鼠模型;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exosomes,Exo)并通过纳米流式、免疫印迹实验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脑立体定位仪辅助下侧脑室移植Exo(2×10^(8)粒子/μL)并于HI后14 d进行脑组织样本获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尼氏小体形成;劳克坚劳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脑组织髓鞘的形成;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c calcium binds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定位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分化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86,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纳米流式、免疫印迹实验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UC-MSC-Exo粒子直径处于30~150 nm之间,呈现类椭圆形态并可见膜状结构,Exo标志物CD9、CD63、TSG101阳性而calnexin阴性表达。HE染色、尼氏染色和LFB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HI组出现脑组织结构破坏,表现为细胞形态改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及空泡化,尼氏小体溶解甚至消失,髓鞘形成受阻;HUC-MSC-Exo明显逆转了HI组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主要表达于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与Sham组相比,HI后SVZ区Iba1蛋白表达增加(t=15.95、20.31,P<0.01);HUC-MSC-Exo明显降低了HI组Iba1蛋白表达(t=10.35、11.01,P<0.01)。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后M1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86和i NOS)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明显增加(t=10.98、7.68、15.13、13.13,均P<0.01),M2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和Arg-1)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表达亦增加(t=14.26、9.38、8.82、7.42,均为P<0.01);与HI组相比,HUC-MSC-Exo降低了CD86、iNOS、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t=9.79、5.81、8.06、7.03,均P<0.01)而增加了CD206、Arg-1、IL-10和TGF-β的蛋白表达水平(t=12.90、8.16、8.98、9.49,均P<0.01)。结论HUC-MSC-Exo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新生大鼠W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白质损伤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噪声性耳聋听力保护中的作用
11
作者 廖康 潘明杰 +3 位作者 李美华 何四海 祝园平 姜鸿彦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正常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各5只。3组小鼠分别在噪声暴露前1 d及暴露后第1、3、7、14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评估听力阈值。实验结束后,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取出耳蜗进行固定、脱钙和基底膜铺片,再使用Alexa Flour 488-Phalloidin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4',6-diamidine-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DAPI)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听觉毛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人脐带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贴壁生长特性、符合鉴定标准。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32 kHz时ABR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 kHz时ABR阈值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32 kHz时ABR阈值与噪声暴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与噪声暴露+hUC-MSCs组耳蜗顶回OHCs仍排列整齐,无明显缺失,中回OHCs可见部分缺失,底回OHCs大量缺失,残余OHCs排列明显不规则,噪声暴露+hUC-MSCs组中回、底回OHCs损伤程度轻于噪声暴露组,小鼠耳蜗OHCs缺失率从顶回至底回呈现指数增加趋势,噪声暴露+hUC-MSCs组OHCs缺失率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噪声暴露小鼠的听觉功能,减轻耳蜗毛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脐带充质干细胞 听力保护 耳蜗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移植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廖海林 王晓华 +1 位作者 卢意 巨春蓉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2只。受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只。肺移植术后72h取材观察移植肺的颜色、大小、质...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2只。受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只。肺移植术后72h取材观察移植肺的颜色、大小、质地,通过micro-CT评估各组大鼠移植肺的通气情况及实变进展。收集受体大鼠血浆、移植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样本,测定肺组织湿/干比以了解肺水肿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阴性对照组移植肺外观颜色与自体肺差异较大,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移植肺与自体肺外观颜色几乎一致。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肺泡内渗出减少,气道上皮细胞结构更为完整。空白对照组未见肺泡内渗出,气道及肺泡结构保持正常。治疗组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湿/干比和MPO活性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各组间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UC-MSC能够通过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和抑制炎症反应,有效缓解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原发性移植肺失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充质干细胞 脐带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及评价策略研究
13
作者 汤杰 李佩霖 +7 位作者 张晓宇 李晓彤 虞富豪 田家仪 许润香 尹博丰 丁丽 朱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2-898,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集健康产妇足月剖宫产的胎儿脐带组织,机械剥离华通氏胶;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酶消化培养法,联合含有人血小板裂解物的无动... 目的:制备一种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集健康产妇足月剖宫产的胎儿脐带组织,机械剥离华通氏胶;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酶消化培养法,联合含有人血小板裂解物的无动物血清培养体系获得hUC-MS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方法获取的hUC-MSC的表型特征;通过CCK-8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FU-F)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通过成脂、成骨、成软骨的诱导分化,检测两组hUC-MSC多向分化潜能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两组hUC-MSC造血支持因子SCF、IL-3、CXCL12、VCAM1和ANGPT1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hUC-MSC均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1、CD45、HLA-DR;CCK-8和CFU-F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的hUC-MSC的增殖能力更强;三系分化实验表明,两组hUC-MSC的多向分化潜能未有明显差异;RT-qPCR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的hUC-MSC造血支持因子SCF、IL-3、CXCL12、VCAM1、ANGPT1的mRNA表达水平更高。结论:在无动物血清培养体系下,成功制备了高表达造血支持因子的临床级别hUC-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华通氏胶 无动物血清培养体系 造血支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ROS/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
14
作者 孙烈乾 顾梦宇 +8 位作者 杨杰 王凯漪 郭高帅 张宏博 张思怡 王堂龙 杨志伟 贺延妮 杨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0-620,共11页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通过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组、BMSCs组和BMSCs+M...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通过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组、BMSCs组和BMSCs+ML385 (Nrf2抑制剂)组(联合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Va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尼氏体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超微结构,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O-1)、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 (PINK1)、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 (Parkin)、苄氯素1 (Beclin-1)和泛素结合蛋白P62 (P6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 (LC3-Ⅱ/LC3-Ⅰ)比值。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HE染色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和形态正常,染色均匀,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组织稀疏,结构紊乱,神经元数量减少且形态不一,染色不均匀,核固缩,可见部分坏死的神经元;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减少和染色不均等损伤表现,BMSCs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减轻,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神经元丢失情况明显改善;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边界不清,染色不均匀,核固缩。尼氏染色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紧密,形态规则完整,核仁明显,尼氏小体着色深且数量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固缩,呈空泡状,尼氏小体着色少且数量稀少;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尼氏小体着色少且数量稀少等损伤表现,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固缩减少,细胞形态相对完整,尼氏小体数量相对增多;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固缩,形态完整性丧失,尼氏小体破碎且数量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呈椭圆形,双层膜结构清晰可见,内部嵴完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变形,双层膜结构破坏,内部嵴断裂消失,结构模糊,胞质中可见大量自噬小体;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线粒体损伤表现仍较明显,胞质中自噬小体数量较多,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膜和内部结构有明显改善,损伤程度减轻,胞质中可见少量自噬小体;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双层膜结构破坏,内部嵴断裂消失,胞质中可见自噬小体。荧光探针法,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blotting法,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 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BMSCs可以减轻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ROS/Nrf2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骨髓来源的充质干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活性氧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
15
作者 王晓旭 李超然 +3 位作者 王惠 杨春娟 刘凤霞 徐栋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作用。方法:将hUC-MSCs与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样细胞(p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细胞增殖实验(...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作用。方法:将hUC-MSCs与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样细胞(p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EdU)分析hUC-MSCs对p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UC-MSCs对LPS刺激的pTH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表达及抑炎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qRT-PCR及流式细胞术探究hUC-MSCs对pTHP-1巨噬细胞M1/M2相关分子表型的作用。结果: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发现hUC-MSCs与pTHP-1细胞共培养后M1相关基因TNF-α(P<0.05)、HLA-DRA(P<0.01)明显下调,M2相关基因ARG1(P<0.05)明显上调,提示hUC-MSCs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这些表达失调的基因参与调控炎症与免疫应答。hUC-MSCs抑制pTHP-1巨噬细胞增殖,且抑制TNF-α表达(P<0.001),促进IL-10表达(P<0.001)。qRT-PCR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hUC-MSCs共培养后,pTHP-1细胞HLA-DRA(P<0.05)和CD68(P<0.01)mRNA表达明显下调,且CD14+CD11c+M1型细胞比例下调,而CD163(P<0.001)和CD206(P<0.001)mRNA表达及CD14+CD163+M2型细胞比例明显上调。结论:hUC-MSCs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向M1促炎表型极化,诱导向M2抗炎表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pTHP-1 转录组测序 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16
作者 朱永朝 李莉 +5 位作者 王拯 谭希鹏 陶金 丁璐 董辉 叶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β(IL-1β)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hUC-MSC) CD200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NADHP氧化酶4抑制氧化应激通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
17
作者 冯淑琪 金国荣 +9 位作者 薛群航 贺敏 王泽航 要嘉欣 陈龙 王玉姣 张安秀 何生 周冰蕊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0-740,共11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患者的病理机制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持续高血糖状态通过诱导肾内氧化应激反应,引发足细胞损伤及肾小管间质炎症浸润,进而导致蛋白...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患者的病理机制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持续高血糖状态通过诱导肾内氧化应激反应,引发足细胞损伤及肾小管间质炎症浸润,进而导致蛋白尿、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等不可逆肾损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因其良好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望为DN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建立了DN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hUC-MSCs(1×10^(6)/只)来达到治疗DN的目的。空腹血糖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数据显示,hUC-MSCs能显著降低DN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22.5±3.0 vs 14.7±1.1,P<0.01)并提高其血糖调节能力(P<0.05)。同时,DN小鼠经hUC-MSCs治疗后肾功能得到改善并且氧化应激产物水平下降,例如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肌酐(urinary creatinine,Ucr)、尿蛋白(urinary protein,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糖原(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对肾组织形态学进行分析,经hUC-MSCs治疗后DN小鼠的肾小球间质增生、肾小球肥大和肾小管炎性间质浸润等病理状态均得到减轻。免疫组化、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等结果显示,hUC-MSCs治疗可降低氧化应激主要相关蛋白酶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达(P<0.05),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同时,在体外实验中选择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 cells)进行验证,使用高糖处理,采用hUC-MSCs的条件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MSC-CM)进行处理,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OX4和TXNIP的表达都得到抑制(P<0.05),ROS表达降低。综上,hUC-MSCs治疗可以降低DN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下降以及病理损伤,其作用可能与下调NOX 4的表达从而抑制TXNIP介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4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小鼠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相关特性与成骨分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媛 钟海英 +7 位作者 董世访 黄璐 刘潇淇 廖雨滋 易勤 赵丽 杨珂 李娅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12-1522,共11页
目的探索不同年龄组小鼠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on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衰老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诱导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方法将8只C57BL/6J小鼠分为青年组(4周... 目的探索不同年龄组小鼠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on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衰老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诱导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方法将8只C57BL/6J小鼠分为青年组(4周龄,体质量约为10~15 g,n=4)和老年组(12月龄,体质量约为20 g~25 g,n=4),每组雌雄各半。分别从2组小鼠的整骨中提取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2组BMSCs的表面标志物,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比较2组BMSCs的衰老程度,通过MTT和EdU掺入实验比较2组BMSCs的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分析2组BMSCs中周期蛋白CyclinD1、P21的表达情况。采用ALP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及RT-qPCR评估2组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使用RNA-seq分析比较2组BMSCs经BMP2诱导后的差异基因表达,并用流式分析验证测序结果。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小鼠BMSCs符合间充质干细胞判定标准。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老年组BMSCs的衰老水平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而MTT和EdU掺入实验结果表明,老年组BMSCs的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BMSCs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较低,而细胞周期阻抑因子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ALP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及RT-qPCR检测结果显示,BMP2诱导后青年组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RNA-seq结果显示,BMP2诱导后,整合素αV重组蛋白(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51,CD51)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的表达趋势相反。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组CD51^(+)细胞在CD45^(-)细胞中占比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组BMSCs中CD51^(+)细胞在CD45^(-)细胞中占比下降与CD51^(+)细胞对BMP2的成骨诱导响应性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分化 衰老 整合素αV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米非司酮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存活、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梦雪 陈士玲 +4 位作者 刘艳 米旭光 林秀英 付建华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Ms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EndoSCs分为对照组、40μmol·L-1 Ms组和60μmol·L-1 M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Bax比值。hUCMSCs-Sup作用后,hEndoSCs分为对照组、Ms组、Ms+hUCMSCs-Sup组和Ms+hUCMSCs-Sup+3-甲基腺嘌呤(3-MA)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LC3B-Ⅱ)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Ⅰ(LC3B-Ⅰ)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LC3B-Ⅱ/LC3B-Ⅰ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60、80和100μmol·L-1 M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40和60μmol·L-1 M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hUCMSCs-Sup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Ms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同源框基因A10 (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亚基β3 (ITGB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s组比较,Ms+hUCMSCs-Sup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HOXA10、LIF和ITGb3 mRNA表达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s+hUCMSCs-Sup组比较,Ms+hUCMSCs-Sup+3-MA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hUCMSCs-Sup可提高Ms处理后hEndoSCs的存活率,降低其凋亡率,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hUCMSCs-Sup激活hEndoSCs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欢 赵军 +4 位作者 徐世红 王小强 王培鑫 李玙璠 张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0-595,共6页
骨折可导致疼痛、活动受限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其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往往伴随一些并发症。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内在稳定性及靶向性而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在促进骨... 骨折可导致疼痛、活动受限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其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往往伴随一些并发症。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内在稳定性及靶向性而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血管生成以及软骨再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来源外泌体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折愈合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