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A和uPA-R在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作用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严军 杨恬 +2 位作者 李国平 高强国 杨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条件下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typePA ,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PA receptor ,uPA R)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体外碱烧伤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细胞培养和形态学观察、ICC... 目的 研究体外条件下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typePA ,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PA receptor ,uPA R)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体外碱烧伤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细胞培养和形态学观察、ICC法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结果 角膜缘和中央角膜源性的离体细胞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 ,几乎所有细胞均表达AE1 AE3。碱烧伤后uPA和uPA R的表达在碱烧伤后 2 4h左右达到峰值 ,其中uPA的表达部位多位于胞浆 ,uPA R则相对较多位于胞膜。结论 组织块法培养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角膜上皮细胞 ,胚胎组织的发育和细胞活力与成体角膜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 ,uPA和uPA R的作用在上皮组织中也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人胚胎角膜 碱烧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