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减轻脂多糖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3
1
作者 陶金 夏培哲 +4 位作者 周瑜 李璐 卢震辉 杜勇 朱永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人胎儿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fP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fP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 CD90、 CD105、 CD14、 CD34、 CD45、 HLA-DR的表达...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人胎儿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fP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fPM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 CD90、 CD105、 CD14、 CD34、 CD45、 HLA-DR的表达以确定其干细胞属性;利用Transwell^(TM)共培养体系[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接种于Transwell^(TM)上室, hfPMSC接种于下室],检测hfPMSC旁分泌HGF对LPS处理的HPMEC通透性的影响。实验分为LPS处理组、 hfPMSC共培养组、 HGF中和抗体组、正常HPMEC对照组。在Transwell^(TM)培养上室加入100μg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荧光酶标仪检测染料渗透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渗透相关蛋白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和陷窝蛋白1(caveolin-1)及凋亡相关裂解型蛋白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和裂解型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c-PARP1)的蛋白水平。结果所培养细胞具备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为CD73、 CD90、 CD105阳性及CD14、 CD34、 CD45、 HLA-DR阴性细胞;与LPS处理组相比, hfPMSC共培养可显著抑制LPS环境中HPMEC的通透性,显著上调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caveolin-1、 c-caspase-3和c-PARP1的蛋白水平。相反,中和共培养体系中的HGF,可逆转hfPMSC对HPMEC的上述作用。结论 hfPMSC通过分泌HGF抑制LPS诱导的HPMEC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来源胎盘充质干细胞(hfpmsc)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 脂多糖(LPS) 细胞生长因子(HGF)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永朝 马海滨 +3 位作者 刘婷 王立斌 李玉奎 魏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fP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胎儿侧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73、CD90、CD105、...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人胎盘胎儿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fP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胎儿侧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和HLA-DR,并利用D2S1399、D10S2325、D18S535和GATA198B05四个STR基因座对细胞属性进行鉴定分析;10 ng/mL IFN-γ诱导处理后,利用定量PCR(q-PCR)和ELISA分别测定对照组hfPM-SCs和IFN-γ处理后hfPMSCs IL-6、IL-8、IL-10和HGF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所分离细胞表达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并分别具有来自亲本双方上述四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IFN-γ处理后,hfPMSCs IL-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IL-10和HGF的表达水平被下调(P<0.05)。ELISA结果表明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8、IL-10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的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和培养出hfPMSCs,且IFN-γ对其免疫抑制功能具有负调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胎儿来源充质干细胞 干扰素-Γ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3
作者 李丽 马海英 +1 位作者 马玲 于艳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02-2002,共1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分化 充质干细胞 胎盘 种子细胞来源 诱导分化 再生医学 细胞接种 内皮细胞形态 PLACENTA 组织块种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费倩怡 刘春丽 +5 位作者 朱振威 刘志辉 刘书会 王占义 金巨楼 王敬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7-471,F0002,共6页
目的:从人足月的胎盘羊膜中和Wistar大鼠股骨及胫骨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人胎盘来源MSCs(HPMSCs)和大鼠骨髓来源MSC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及其多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足月胎盘组织通过胶原酶... 目的:从人足月的胎盘羊膜中和Wistar大鼠股骨及胫骨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人胎盘来源MSCs(HPMSCs)和大鼠骨髓来源MSC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及其多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足月胎盘组织通过胶原酶Ⅱ消化培养获取HP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4周龄Wistar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中分离、纯化大鼠BMSCs,运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用茜素红染色鉴定;用胰岛素、地塞米松、IBMX和吲哚美辛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以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HPMSCs为梭形贴壁细胞,增殖能力较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45%和1.67%;BMSCs为圆形、梭形和多角形,增殖能力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11%和2.68%。2种细胞经过成脂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诱导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表明2种细胞均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结论:HPMSCs与大鼠BMSCs的生物学特征相似,同样具有多分化潜能,HP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来源充质干细胞 骨髓充质干细胞 表面标志 多分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细胞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孙宝航行 鲁奕 +5 位作者 王怡沁 周嘉乐 林梦璐 宋玮 姜萌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观察胚胎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l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在人血小板裂解液(human platelet lysate,HP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及传统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目的·观察胚胎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l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在人血小板裂解液(human platelet lysate,HP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及传统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中的倍增数目及细胞性状,着重探索更合适的PMSCs培养体系。方法·分离单个细胞来源PMSCs,扩增后分别用 4 种培养基孵育,分为FBS 组、FBS+b FGF组、HPL组以及HPL+b FGF组。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细胞表型及多能分化。在P1、P2、P3、P4代进行计数。取P4代细胞接种,分析集落形成单位的个数。结果·经鉴定,P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数量上,FBS+b FGF组在P4代达到(1.12×10~7)个/cm^2,HPL组达到(1.24×10~7)个/cm^2(P>0.05),而FBS组和HPL+b FGF组则只有(5.58×10~6)个/cm^2和(8.56×10~6)个/cm^2。细胞形态上,FBS+b FGF组与HPL组 P4代的 PMSCs均保持贴壁生长,但HPL组细胞于P5代无法贴壁生长。细胞集落数量上,P4代时,FBS+b FGF组为51个/ 孔,HPL为52个/ 孔(P>0.05)。细胞生物学特性上,FBS+b FGF 组和HPL组在P4代时均能基本保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和多能分化的能力。结论·从细胞数量上来看,HPL组中的P4代细胞数与目前常用的FBS+b FGF培养基没有显著差异,且已达到临床治疗剂量需求;从细胞生物学特性上来看,HPL培养基与FBS+b FGF培养基均能基本保持PMSCs细胞特性和多能分化的能力。但由于HPL培养基免疫原性低,因此更适合临床移植应用。然而,由于HPL培养基无法维持PMSCs生长至5代以后,故无法用于大规模细胞扩增。HPL+b FGF在目前实验条件下并不具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来源充质干细胞 细胞扩增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人血小板裂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C16/Ang1联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神经脊髓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蒋进展 付笑笑 +3 位作者 韩曙 王文倩 丁明星 陈浩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评价多肽C16/血管生成素1(Ang1)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DMSCs)治疗大鼠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DMSCs,通过脑室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水通道蛋白4(APQ4)抗体与人补体C5蛋白诱导大鼠NMO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 目的:评价多肽C16/血管生成素1(Ang1)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DMSCs)治疗大鼠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DMSCs,通过脑室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水通道蛋白4(APQ4)抗体与人补体C5蛋白诱导大鼠NMO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即正常组、NMO模型组、PDMSCs组、C16/Ang1组以及C16/Ang1+PDMSCs组。对治疗后大鼠进行8周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脊髓炎症因子CD48的表达,神经丝蛋白200及髓磷脂碱性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评价脱髓鞘和轴索缺失,Nissl染色计数脊髓神经元数量,Evans blue染色评估血管通透性,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AQP4以及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C16/Ang1+PDMSCs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峰出现延后,并在8周时评分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炎症细胞的实质浸润和脊髓神经元丢失减少(P<0.05),腰段脊髓的脱髓鞘和轴索缺失评分下降(P<0.05)及血管通透性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表达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升高(P<0.05);脊髓组织中GFAP和APQ4的表达上升(P<0.05),caspase-3则下调(P<0.05)。结论:C16/Ang1联合PDMSCs能够有效延缓NMO的疾病进程,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及内源性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来源充质干细胞 视神经脊髓炎 血管生成素1 多肽C16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经NF-κB信号通路上调人胎盘MSC SPP1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潘琳 蔡睿志 +4 位作者 陶金 李莉 马淑琴 叶鹏 朱永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967,共7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型磷酸蛋白1(SPP1)表达,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及成分明确的无血清培养基制备出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fPMSC),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MSC...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型磷酸蛋白1(SPP1)表达,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及成分明确的无血清培养基制备出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fPMSC),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标志分子CD14、CD34、CD45、CD73、CD90、CD10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利用终剂量100 ng/mL的IL-6处理hfPMSC 24 h,ELISA、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在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上检测SPP1的表达;将IL-6处理感染SPP1干扰慢病毒的hfPMSC与80 ng/mL佛波酯(PMA)联合100 ng/mL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CD11c和CD206的阳性细胞比例;利用IL-6和/或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特异性抑制剂SC75741处理hfPMSC,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与SPP1的表达。结果IL-6显著上调hfPMSC SPP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干扰SPP1显著下调hfPMSC SPP1的表达,显著降低共培养巨噬细胞CD206阳性的细胞比率;IL-6显著上调hfPMSC p-p65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通路;SC75741显著下调经IL-6处理hfPMSC中p-p65和SP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IL-6经NF-κB信号通路上调hfPMSC SPP1的表达,增强其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来源充质干细胞(hfpmsc) IL-6 SPP1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cMSC移植减轻脑卒中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郝广萍 宋善友 李梦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4-523,共10页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板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cMSC)对脑卒中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神经炎症、神经元损伤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和hpcMSC治疗组,最终每组...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板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cMSC)对脑卒中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神经炎症、神经元损伤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和hpcMSC治疗组,最终每组纳入7只。hpcMSC治疗组小鼠在MCAO术后1 d、3 d和10 d接受hpcMSC移植。MCAO术后1个月,通过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的认知能力;使用HE染色、Nissl染色、Golgi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及突触功能;荧光标记法分析小胶质细胞密度及活化情况;ELISA分析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p-MEK1)、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磷酸化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等与神经保护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海马离体脑片进行电生理学检测。结果与MCAO组相比,hpcMSC治疗组小鼠的认知能力显著改善,神经炎症明显减轻(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且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密度增加且神经元形态学恢复正常,并显著增加了尼氏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且微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mEPSP)频率得到恢复。此外,hpcMSC治疗显著提高了海马中p-MEK、p-ERK和p-CREB的表达水平。结论hpcMSC移植可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改善海马神经元功能、促进突触可塑性并激活MEK/ERK/CRE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卒中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此研究为卒中后的神经修复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绒毛膜板来源充质干细胞(hpcMSC) 卒中模型 认知功能 神经炎症 突触可塑性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