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醉茄素A抑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1
作者 钱睿 卢守燕 +4 位作者 黄军悦 张鹏 马小梅 杨晓军 薛嵘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67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醉茄素A抑制顺铂对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诱导死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顺铂和醉茄素A对细胞活性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脂质ROS含量。通过PCR阵列实验分析HK-2细胞及原代肾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醉茄素A抑制顺铂对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诱导死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顺铂和醉茄素A对细胞活性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脂质ROS含量。通过PCR阵列实验分析HK-2细胞及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经顺铂和醉茄素A处理后的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SP1蛋白的表达。通过小RNA(siRNA)干扰敲低细胞中FSP1基因表达。结果:醉茄素A能够抑制顺铂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毒性。醉茄素A能够抑制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在HK-2细胞和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被醉茄素A诱导显著共同上调的基因是NFE2L2和FSP1。其中在两种细胞中上调差异倍数最大的基因都是FSP1。同时发现,醉茄素A能够显著上调FSP1蛋白水平的表达。干扰了细胞中FSP1表达后,醉茄素A的铁死亡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结论:醉茄素A通过上调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FSP1的表达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铁死亡,从而抑制顺铂对细胞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P1 端小管上皮细胞 醉茄素A 顺铂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毒性急性肾衰早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细胞骨架的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正茂 张训 侯凡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 :了解中毒性急性肾衰 (ARF)早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探讨其改变的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氯化汞建立中毒性ARF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法观察中毒 6h和 12h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用... 目的 :了解中毒性急性肾衰 (ARF)早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探讨其改变的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氯化汞建立中毒性ARF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法观察中毒 6h和 12h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细胞内ATP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微丝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 ,PTC刷状缘损伤逐渐加重 ,胞浆内有片状肌动蛋白分布 ;电镜示中毒 6h微绒毛变成球形小体 ,中毒 12h微绒毛部分缺失 ;免疫组化微管示中毒 6hPTC严重受损 ,着色变浅、不规则 ,中毒 12h着色部分恢复 ;细胞内ATP水平随着中毒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中毒性ARF时 ,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发生变化 ,微丝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内ATP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功能衰竭 曲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2受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AT1受体表达与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剑 任红梅 +5 位作者 孙海岚 陈新建 何多芬 蒋宝泉 周林 曾春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研究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RPT)细胞AT1受体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RPT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10-9~10-7 mol/L)作用24h或同一浓度CGP42112(10-7 mol... 目的研究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RPT)细胞AT1受体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RPT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10-9~10-7 mol/L)作用24h或同一浓度CGP42112(10-7 mol/L)作用不同时间(8、16、24h),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采用CGP42112(10-7 mol/L)预先作用24h,观察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比较CGP42112(10-7mol/L)作用30min与作用24h后洗脱2h,Na+-K+-ATP酶活性的差异。结果 CGP42112作用于AT2受体后可明显抑制RPT细胞AT1受体蛋白的表达,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CGP42112(10-7 mol/L)能够抑制AT1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AngⅡ单独作用比较,CGP42112(10-7 mol/L)预处理24h可使AngⅡ(10-11 mol/L)增强Na+-K+-ATP酶活性的效应明显降低。CGP42112(10-7 mol/L)作用30min后,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但作用24h洗脱后2h,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T2受体能够抑制SHR大鼠RPT细胞AT1受体的表达及其介导的Na+-K+-ATP酶活性增强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2受体 AT1受体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曲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通过上调应激诱导蛋白2表达减轻肾脏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
4
作者 刘美言 宋涛 +3 位作者 闵洁煜 应流念 刘磊 钟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组)、OGD/R+环泊酚50μmol/L组(OC组)、SESN2基因敲低+OGD/R组(SO组)和SESN2敲低+OGD/R+环泊酚50μmol/L组(SOC组)。其中O组、OC组、SO组和SOC组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酶标仪检测ROS荧光强度。收集细胞,采用微板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含量;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提取细胞蛋白和细胞RNA,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OC组、SO组和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SESN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SO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O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环泊酚可以减轻HK-2细胞OGD/R损伤,降低铁死亡水平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与上调SESN2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诱导蛋白2 人类 铁死亡 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环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巴胺D_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新建 杨剑 +7 位作者 任红梅 陈彩宇 何多芬 王旭开 王红勇 杨成明 周林 曾春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D3受体(D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多巴胺D4受体(D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RPT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D3受体后D4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多巴胺D3受体(D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多巴胺D4受体(D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RPT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D3受体后D4受体表达的变化;采用哇巴因法测定Na+-K+-ATP酶(ATP为三磷酸腺苷)活性,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10-7mol/L,24 h)预先作用后,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10-7mol/L,15 min)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讨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影响D4受体表达的作用机制。结果: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可明显增强RPT上皮细胞中的D4受体蛋白表达,该作用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关系。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对D4受体蛋白表达的增强作用可被D3受体特异性抑制剂U99194A(10-6mol/L)所阻断。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存在的情况下,D3受体激动剂PD128907刺激D3受体后对D4受体的促进表达效应受到显著抑制。与单用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相比,在PDl28907(10-7mol/L,24 h)预先刺激的情况下,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对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结论:D3受体对大鼠RPT上皮细胞上D4受体表达和功能具有增强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磷脂酶C信号途径发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3受体 多巴胺D4受体 曲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毛慧娟 王笑云 +1 位作者 徐昌芬 程宝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创建一种重复性好、细胞量多的人肾近端小管细胞(PTC)培养方法.方法:取新鲜正常人肾组织分离纯化,用含10%新生牛血清等营养充分的DMEM/F12(1:1)液进行近端小管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并以免疫组化、酶化学染色、透射电镜鉴定.结果:... 目的:创建一种重复性好、细胞量多的人肾近端小管细胞(PTC)培养方法.方法:取新鲜正常人肾组织分离纯化,用含10%新生牛血清等营养充分的DMEM/F12(1:1)液进行近端小管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并以免疫组化、酶化学染色、透射电镜鉴定.结果:培养5~6天后融合成单层细胞,形态呈鹅卵石样,可传代7~9代,鉴定确定为人肾近端小管细胞,重复培养10次,均能稳定获得同样细胞,每克肾皮质可分离培养出(6~12)×106个PTC.结论:此培养方法可在7天内获得人肾近端小管细胞,且重复性好,细胞数量多,为进行肾小管细胞治疗提供必需的细胞,也为研究肾小管病变提供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8
7
作者 严玉澄 钱家麒 +1 位作者 戴慧莉 许雁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肾皮质组织块,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融合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检测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碱性磷酸酶、结蛋白、Ⅷ因子、α-肌动蛋白...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肾皮质组织块,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融合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检测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碱性磷酸酶、结蛋白、Ⅷ因子、α-肌动蛋白的表达,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融合的上皮单层细胞呈铺路石样表现,伴圆顶(dome)形成。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α-肌动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纤维连接蛋白和结蛋白染色阴性。细胞存在极性,细胞尖端存在短的微绒毛,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结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结合无血清培养液可以成功建立原代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小管上皮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 细胞角蛋白 波形蛋白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GF-β/Smad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任韫卓 王晨 +1 位作者 史永红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60-964,共5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TGF-β刺激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表达Smad的影响。方法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缬沙坦组。Western blot检测p-Smad2/3、smad2/3、Smad7以及细胞上清ColⅠ蛋白含量;RT-PCR检测Smad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TGF-β刺激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表达Smad的影响。方法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缬沙坦组。Western blot检测p-Smad2/3、smad2/3、Smad7以及细胞上清ColⅠ蛋白含量;RT-PCR检测Smad2 mRNA和Smad7 mRNA水平。MTT法检测刺激组及缬沙坦组在不同时间、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结果①Western blot显示,与TGF-β1刺激组相比,缬沙坦使Smad2/3、p-Smad2/3蛋白的表达下降,ColⅠ分泌显示相同趋势,而Smad7蛋白的表达没有变化。②半定量RT-PCR显示,与TGF-β1刺激组相比,缬沙坦组Smad2 mRNA降低,Smad7 mRNA无变化。③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缬沙坦对TGF-β1刺激所引起的细胞增殖受抑制现象均有改善,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该作用增强。结论提示缬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TGF-β/Smads信号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端小管上皮细胞 SMADS蛋白 Ⅰ型胶原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e*在顺铂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玲云 郭燕 +5 位作者 倪佳佳 王荣 林加娟 丁桂霞 黄松明 张爱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0-1065,共6页
目的:观察顺铂诱导肾近端小管细胞损伤过程中mi R-30e*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顺铂诱导的小管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顺铂处理后的小管细胞mi R-30e*的表达水平;使用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稳定... 目的:观察顺铂诱导肾近端小管细胞损伤过程中mi R-30e*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顺铂诱导的小管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顺铂处理后的小管细胞mi R-30e*的表达水平;使用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稳定高表达或低表达mi R-30e*;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mi R-30e*在顺铂诱导的小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q 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 DNA)拷贝数,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探究mi R-30e*在顺铂引起的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1顺铂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后,mi R-30e*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下调;2使用q RT-PCR检测重组慢病毒载体制备的稳定高表达或低表达mi R-30e*的小管细胞株中mi R-30e*的表达,过表达组增高了7倍,敲低表达组降低了近50%;3加入顺铂后,与对照组相比小管细胞凋亡增加,过表达mi R-30e*对凋亡起保护作用,敲低mi R-30e*则加重凋亡;4通过检测mt DNA的拷贝数发现顺铂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在48 h时有意义,迟于mi R-30e*表达的下调,线粒体膜电位检测JC-1提示过表达mi R-30e*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结论:顺铂处理小管细胞可降低其mi R-30e*的表达;体外过表达mi R-30e*对顺铂引起的小管细胞的凋亡和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敲低mi R-30e*会加重顺铂诱导的肾近端小管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e* 顺铂 端小管上皮细胞 线粒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白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损伤与炎性反应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楠 刘怡 +1 位作者 李海霞 焦莉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在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刺激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系)中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炎性反应... 目的探讨在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刺激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系)中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GA与白蛋白(albumin,Alb)刺激HK-2细胞12 h、24 h及48 h,通过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NGAL、KIM-1的mRNA表达与蛋白释放水平,并运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等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与Alb组比较,GA刺激HK-2细胞12 h、24 h和48 h均能显著上调KIM-1和NGAL的mRNA表达(P<0.05)以及KIM-1和NGAL蛋白的释放(P<0.05);GA组sICAM-1、VEGF与IL-8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lb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GA能上调KIM-1和NGAL mRNA的表达与蛋白的释放,并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肾小管造成损伤,提示GA可反映糖尿病肾脏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白蛋白 小管上皮细胞 损伤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本周氏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振海 李幼姬 +5 位作者 陈运贤 李小银 余学清 李娟 罗绍凯 原耀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尿本周氏蛋白 (BJP)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在体外对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PT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自MM患者尿中提取的λ型BJP和 /或TGF - β1与大鼠NRK .5 2E株PTC共同培养 ,用 [3 H]TdR掺入研...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尿本周氏蛋白 (BJP)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在体外对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PT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自MM患者尿中提取的λ型BJP和 /或TGF - β1与大鼠NRK .5 2E株PTC共同培养 ,用 [3 H]TdR掺入研究PTC增殖。并用ELISA法测定BJP与PTC培养上清液中的TGF - β1含量。结果 :①10 0 - 80 0 μmol/LBJP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PTC增殖 ,当浓度≥ 4 0 0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当加入 2 μg/LTGF - β1共同培养 ,在BJP浓度为 4 0 0 μmol/L时 ,[3 H]TdR掺入低于单用BJP(P <0 .0 5 ) ,但与单用BJP浓度为 80 0 μmol/L无显著差异 ;② 10 0 - 80 0 μmol/LBJP与PTC共同培养液中的TGF - β1含量均增加 ,尤以BJP为 4 0 0μmol/L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外源性 0 .5 - 10 μg/LTGF - β1与PTC共同培养 ,[3 H]TdR掺入随TGF - β1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 :MM患者λ型BJP可抑制PTC的增殖 ,其部分机理可能与其促进对PTC增殖也有抑制作用的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表达型siRN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静 何娅妮 +6 位作者 杨聚荣 李新伦 梁海君 吴劲松 李开龙 丁涵露 张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观察cubilin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line,HKC)cubilin基因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针对人cubilin基因设计并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UPER EGFP-C1和pSUPER EGFP-C2... 目的观察cubilin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line,HKC)cubilin基因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针对人cubilin基因设计并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UPER EGFP-C1和pSUPER EGFP-C2,转染HKC,经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cubilin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的人血清白蛋白(HSA)刺激正常HKC及转染重组质粒的HKC24h后cubilin mRNA的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观察HKC对白蛋白摄取情况的变化。结果FQ-PCR显示HSA刺激正常HKC后cubilin mRNA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个重组质粒均可部分抑制HKC cubilin表达,抑制效率分别为66%和37%,HSA刺激转染pSUPER EGFP-C1、pSU-PER EGFP-C2的HKC后cubiin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50%、34%,转染了重组质粒的HKC对白蛋白的摄取明显减少。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针对人cubilin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表达型siRNA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基因的表达及对白蛋白的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LIN RNA干扰 SIRNA 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IL-6对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詹林达 梁蔚文 +1 位作者 魏菁 邹和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IL-6)在体外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探讨rIL-6对HK-2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rIL-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IL-6对...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IL-6)在体外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探讨rIL-6对HK-2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rIL-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IL-6对细胞周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rIL-6对HK-2细胞形态改变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示,rIL-6在10~50ng/mL作用浓度范围内促进HK-2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rIL-6作用浓度为100~200ng/mL时抑制细胞增殖,随作用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F=201.582,P<0.001),(F=43.943,P<0.001)。rIL-6影响HK-2细胞的DNA合成。HK-2细胞有基础量的α-SMA表达,25ng/mLrIL-6与HK-2孵育1~48h后,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高峰出现在48h(F=442.22,P<0.001)。rIL-6干预下,HK-2细胞形态由卵园型渐转变为长棱型、长条型。【结论】rIL-6可促进HK-2细胞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转化,但大剂量的rIL-6可抑制HK-2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 小管上皮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通过上调PKM2表达增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抵抗顺铂毒性
14
作者 薛嵘 马金刚 +5 位作者 李莹屏 张健 高佩娟 黄文辉 杨晓军 李小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3-440,共8页
目的探究氨磷汀缓解顺铂肾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及原代细胞中,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氨磷汀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在线数据库tabula-muris分析肾脏组织各细胞亚群PKM2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究氨磷汀缓解顺铂肾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及原代细胞中,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氨磷汀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在线数据库tabula-muris分析肾脏组织各细胞亚群PKM2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PKM2基因表达。通过小RNA干扰技术敲低细胞中PKM2基因表达。结果氨磷汀显著增强HK-2细胞和原代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抵抗顺铂的毒性。在顺铂处理的细胞中,随着氨磷汀浓度的增加,细胞的活力从0.37增加到0.45至0.77(P<0.001)。另外,随着氨磷汀浓度的增加,HK-2细胞中PKM2基因表达依次增加,在1μmol/L浓度时增加到8.76倍(P<0.001)。在HK-2细胞中干扰PKM2基因表达,氨磷汀对顺铂的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显著受到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比例、标志蛋白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被氨磷汀显著抑制。单细胞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相对于肾脏组织其他细胞亚群,PKM2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最低。结论氨磷汀通过上调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KM2的表达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缓解顺铂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端小管上皮细胞 PKM2 顺铂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胰岛素和尿酸对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
15
作者 孙珲 李晓苗 +3 位作者 宋白利 刘新平 药立波 姬秋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568,58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和尿酸的培养条件下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血红素氧合酶(HO-1)活性的改变,以探讨代谢相关因素在细胞水平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LLC-PK1为研究对象,观察葡萄糖浓度为5、10、22、33 mmo...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和尿酸的培养条件下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血红素氧合酶(HO-1)活性的改变,以探讨代谢相关因素在细胞水平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LLC-PK1为研究对象,观察葡萄糖浓度为5、10、22、33 mmol/L,胰岛素浓度为0、10-9、10-8、10-7mol/L,尿酸浓度为0、0.1、0.2、0.4 mmol/L培养48 h条件下,LLC-PK1细胞HO-1活性的改变。结果0.1 mmol/L0、.2 mmol/L和0.4 mmol/L尿酸刺激48 h后,LLC-PK1的HO-1活性增加,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而上述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刺激48 h对LLC-PK1的HO-1活性无影响。结论一定浓度的尿酸可使LLC-PK1的HO-1活性升高,提示尿酸在细胞水平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过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葡萄糖 胰岛素 血红素氧合酶 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寸依赖的氧化石墨烯对肾细胞毒性研究
16
作者 刘璐 王利蒙 +4 位作者 张丽娜 魏示若 焦晓静 曹慧霞 邵凤民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8,共10页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由于GO的来源不同导致其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其生物效应和毒理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尺寸依赖的GO对肾脏细胞毒性效应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由于GO的来源不同导致其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其生物效应和毒理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尺寸依赖的GO对肾脏细胞毒性效应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2种不同尺寸的GO(根据尺寸不同分别命名为S-GO和L-GO)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差异,并从其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物理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生物损伤)两方面论述二者导致细胞毒性差异的潜在机制。本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S-GO和L-GO对细胞形态的影响,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GO和L-GO对细胞膜结构的影响以及细胞对二者的摄取,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对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S-GO和L-GO对HK2细胞的细胞毒性均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大的趋势,并且L-GO的细胞毒性作用大于S-GO,但在有血清的情况下可缓解细胞毒性效应。L-GO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和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作用明显强于S-GO。这与细胞毒性结果基本一致,提示S-GO和L-GO诱导HK2细胞毒性差异的关键因素可能是二者诱导的物理损伤和生物损伤效应不同。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尺寸的GO对肾脏细胞的毒性差异及潜在分子机制,为其今后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毒性 横向尺寸 物理损伤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表达吲哚胺2,3-加双氧酶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侯卫平 袁发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了解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株吲哚胺2,3-加双氧酶(IDO)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分为不同浓度(0、500、1000、2000U/ml)γ-干扰素(IFN-γ)刺激培养组和IFN-γ2000U/ml刺激12、24、48、72h不同时点培养组,以10%... 目的了解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株吲哚胺2,3-加双氧酶(IDO)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分为不同浓度(0、500、1000、2000U/ml)γ-干扰素(IFN-γ)刺激培养组和IFN-γ2000U/ml刺激12、24、48、72h不同时点培养组,以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作为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HK2细胞IDO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24h后HK2细胞IDO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培养基中犬尿氨酸、色氨酸浓度。结果正常HK2细胞不表达IDOmRNA和IDO蛋白。不同浓度IFN-γ刺激后,HK2细胞IDO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IDOmRNA表达还呈时间依赖性地增高,以48h为最佳刺激时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经IFN-γ刺激24h后,HK2细胞IDO蛋白表达增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刺激组培养基上清中犬尿氨酸特异性代谢率升高,表明表达的IDO具有生物活性,并且其活性呈IFN-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结论IFN-γ刺激培养的HK2细胞IDO表达升高并具有活性,推测病理状态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表达的IDO有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加双氧酶 干扰素Ⅱ型 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通过PKC途径调节肾近曲小管上皮肾胺酶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少雄 杨剑 +4 位作者 陈彩宇 韩愈 任红梅 何多芬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58-2561,共4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对Wistar-Kyoto(WKY)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RPT)中肾胺酶(renalase)的表达与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KY大鼠RPT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采用RT-PCR方法检测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对Wistar-Kyoto(WKY)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RPT)中肾胺酶(renalase)的表达与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KY大鼠RPT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采用RT-PCR方法检测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renalase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的变化,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氧化法检测renalase活性。结果多巴胺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10-6 mol/L)作用24 h可显著上调WKY大鼠RPT细胞renalase的mRNA[(1.09±0.07)vs(0.67±0.11)]和蛋白[(1.12±0.10)vs(0.73±0.05)]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fenoldopam(10-6 mol/L)刺激24 h后,RPT细胞renalase的NADH氧化活性也明显增高[(3.98±0.06)vs(3.55±0.13),P<0.05]。fenoldopam上调WKY大鼠RPT细胞的renalase的转录、蛋白合成和活性,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fenoldopam对renalase的上调作用可以被蛋白激酶C抑制剂(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PKCI,即PKC抑制肽19-31,10-6 mol/L)所阻断。结论多巴胺D1类受体能够增强WKY大鼠RPT细胞中renalase的表达水平与活性,该调解作用与PKC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1类受体 胺酶 曲小管上皮细胞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7调控THEM4对高糖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作用
19
作者 谭德敏 曾雨如 +3 位作者 向海燕 张明霞 刘珊 张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77(miR-377)对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THEM4)的靶向作用及对高糖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30 mmol/... 目的:探讨微小RNA-377(miR-377)对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THEM4)的靶向作用及对高糖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30 mmol/L葡萄糖)、HG+miR-NC组(HG+转染miR-NC)、HG+miR-377组(HG+转染miR-377)、HG+antimiR-NC组(HG+转染anti-miR-NC)、HG+anti-miR-377组(HG+转染anti-miR-377)、HG+miR-377+pcDNA3.1组(HG+共转染miR-377+pcDNA3.1)、HG+miR-377+pcDNA3.1-THEM4组(HG+共转染miR-377+pcDNA3.1-THEM4)、HG+miR-377+si-NC组(HG+共转染miR-377+si-NC)和HG+miR-377+si-THEM4组(HG+共转染miR-377+si-THEM4)。qPCR检测miR-377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imentin、E-cadherin、THEM4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377与THEM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NG组相比,HG诱导的HK-2细胞中miR-377表达量、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G+miR-NC组相比,HG+miR-377组HK-2细胞的miR-377表达量、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G+anti-miR-NC组相比,HG+anti-miR-377组HK-2细胞中miR-377表达量、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miR-377靶向调控THEM4表达。与HG+miR-377+pcDNA3.1组相比,HG+miR-377+pcDNA3.1-THEM4组HK-2细胞中THEM4、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HG+miR-377+si-NC组相比,HG+miR-377+si-THEM4组HK-2细胞的THEM4、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Vimenti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miR-377通过靶向THEM4调控高糖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7 THEM4 高糖 小管上皮细胞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激酶抑制剂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勉之 张敏英 +5 位作者 赵松 段建召 张艳秋 左春霞 程项阳 段惠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评估Janus激酶抑制剂AG490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分别给予高糖和高糖+AG490干预,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素(E-C... 目的评估Janus激酶抑制剂AG490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分别给予高糖和高糖+AG490干预,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素(E-Cadherin)及信号蛋白STAT1、STAT3、磷酸化STAT1(p-STAT1)和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Ⅰ型胶原的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低糖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的HKC中α-SMA、p-STAT1和p-STAT3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TGF-β1 mRNA表达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Ⅰ型胶原分泌增加。AG490明显下调p-STAT1和p-STAT3表达的同时,明显抑制高糖刺激HKC中α-SMA表达的升高,减轻E-Cadherin表达下降程度,降低TGF-β1 mRNA表达及TGF-β1和Ⅰ型胶原的分泌。结论JAK参与了高糖诱导的HKC转分化,并刺激TGF-β1和细胞外基质分泌,JAK抑制剂AG490能有效拮抗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曲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