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细时空行为测度的街道空间人群数字画像构建与分异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宜 戴运来 +2 位作者 张珣 杨俊宴 李秋莹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目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需要匹配多元化人群的实际活动需求,既有的数字技术方法更多从大尺度、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人群活动,难以满足景观尺度上对人群时空行为的智能画像研究。从景观-建筑尺度深入探讨面向街道设计的人群数字画像识别... 【目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需要匹配多元化人群的实际活动需求,既有的数字技术方法更多从大尺度、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人群活动,难以满足景观尺度上对人群时空行为的智能画像研究。从景观-建筑尺度深入探讨面向街道设计的人群数字画像识别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可为理解街道建成环境与人群分异之间的互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为案例,通过采集基于手机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的人群时空数据和街道空间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不同类型人群的街道空间时空使用特征;提出包含基本属性、时间偏好、空间偏好、设施偏好和景观偏好等多维度指标的街道空间人群数字画像测度方法和谱系构建方法。【结果】识别出213种街道空间人群类型和7类典型人群数字画像,揭示了街道空间人群数字画像的时空分异特征,发现了这些特征与现状街道景观设计和设施布局的关联性。【结论】基于街道空间人群数字画像的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规划建议,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活动需求,以助力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响应居民需求,从而创造更加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精细时空行为 人群数字画像 时空分异 街道空间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群数字画像:技术与实证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俊宴 金探花 +1 位作者 史宜 张珣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共10页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由粗放扩张走向存量发展,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人群需求与资源配置的匹配正成为当下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针对当代城市中行为模式日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群,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识别并解析不同城市...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由粗放扩张走向存量发展,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人群需求与资源配置的匹配正成为当下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针对当代城市中行为模式日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群,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识别并解析不同城市人群的时空行为模式,以实现对城市人群的整体性刻画,正成为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难题。本文试图综合利用LBS定位数据、业态POI数据和城市用地功能数据等多源大数据,以及时空行为识别技术,来精准把握城市人群的时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时间序列、空间分布、行为模式”3个维度的数字画像构建技术,最终形成基于时空行为的人群数字画像实证解析,精准有效地识别出不同城市人群的时空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群数字画像 大数据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拥堵地区人群数字画像解析与空间规划应对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俊宴 何国枫 +1 位作者 陈代俊 史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6-34,共9页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地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空间流动性,但城市交通拥堵阻碍了城市中各种要素的流动,进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而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功能结构与居民出行需求的错配。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方法可以监测城...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地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空间流动性,但城市交通拥堵阻碍了城市中各种要素的流动,进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而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功能结构与居民出行需求的错配。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方法可以监测城市中不同时段的人流分布,并结合空间、经济和社会等信息分析不同类型人群的出行规律及其内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文章在梳理城市交通拥堵地区人群数字画像理论的基础上,以大连梭鱼湾交通拥堵地区为例,基于用地数据、POI业态数据和LBS定位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对地区人群进行精准刻画,共识别出144类人群和8类典型人群,并从出发锚点、出行廊道和活动锚点方面对其中4类典型人群的时空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剖析其交通拥堵产生的内在机理,从而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的出行特征与需求提出构建“快道”“慢区”的多元出行体系,建立高效的复合交通体系,并根据功能疏解优化梭鱼湾单一中心结构的空间规划方法,以期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疏解城市交通拥堵地区的人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数字画像 交通拥堵 多源大数据 空间规划 大连梭鱼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