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研究 |
虞定海
牛爱军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
2
|
我校联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系列活动 |
无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探索中国风景园林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可行性 |
张柔然
陈淑妍
陈欣
何昉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4
|
“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0 |
3
|
|
|
5
|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徐旺生
|
《古今农业》
|
2016 |
3
|
|
|
6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 |
马千里
|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多重本体论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认知——以重庆荣昌陶艺传承人“人类学实验”实践为例 |
华观庆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8
|
教育传承: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 |
孙凡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
9
|
针尖上的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
和羽楠
|
《村委主任》
|
2024 |
0 |
|
|
10
|
人类学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反思 |
陈心林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
11
|
人类学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台江苗族姊妹节为例 |
彭雪芳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
12
|
人类学纪录片在保护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 |
张千山
沈鲁
|
《电影评介》
|
2010 |
4
|
|
|
13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综述 |
李修建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4
|
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韩竹
|
《南方农机》
|
2019 |
1
|
|
|
15
|
从人类学视角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
王海霞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
16
|
身份呈现与认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述史考察 |
汪雄
聂锐新
崔家宝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7 |
6
|
|
|
17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兼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法律地位 |
吕建昌
廖菲
|
《中国博物馆》
|
2006 |
6
|
|
|
18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色音访谈 |
色音
孟凡行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
19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档案特藏 |
王云庆
石洁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
20
|
利用口述历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与方法 |
苏新有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