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PCR-SSP基因分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悦康 李大成 +2 位作者 王大明 李茜 邓志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5-188,共4页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PCR-SSP技术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采用第11届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血清学与基因分型协作组推荐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调节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和探索最...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PCR-SSP技术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采用第11届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血清学与基因分型协作组推荐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调节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和探索最佳PCR扩增条件,建立HPA-15系统基因分型技术。该分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第11届ISBT血小板协作组提供的质控样本进行验证,同时采用本研究合成的引物及商品化试剂盒,对50名随机的汉族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作为平行对照。应用本研究的方法,对第11届ISBT送检的10份考核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基因分型结果与ISBT公布的结果完全一致。50名随机的血小板志愿捐献者,经本研究的方法及美国G&T公司的试剂检测,基因分型的结果相符合;观察到的基因频率:HPA-15a和-15b分别为0.5100和0.49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A基因分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适合于常规HPA基因分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HPA-15系统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血小板抗原1~6系统同步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志辉 吴国光 李大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4-598,共5页
为研究采用PCR SSP技术,建立可靠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1,2,3,4,5,6系统的同步基因分型方法,并以所建立的方法研究血小板抗原。设计合成18条序列特异性引物,探索最佳退火温度,通过调整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使HPA 1~6系统等位基因在... 为研究采用PCR SSP技术,建立可靠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1,2,3,4,5,6系统的同步基因分型方法,并以所建立的方法研究血小板抗原。设计合成18条序列特异性引物,探索最佳退火温度,通过调整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使HPA 1~6系统等位基因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同步扩增和扩增产物在同一凝胶中进行同步电泳。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采用基因型已知的质控DNA进行验证。应用此方法,对2000年度国际输血协会(ISBT)第十届血小板基因定型与血清学工作组送检的15份考核样本(其中血样2份,DNA样本13份)进行了基因分型。用此方法检测质控DNA,结果与已知的HPA基因型完全相符;15份第十届血小板基因定型与血清学工作组的考核样本的检测结果,与ISBT公布的结果完全相同,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血小板抗原1~6和Gov系统的PCR-SSP同步基因分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培元 洪萍 +3 位作者 栾建凤 叶东 雷千红 严京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Gov系统进行同步基因分型,以确定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的HPA等位基因频率。方法:随机采集100名中国大陆汉族无偿献血者外周血标本,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 目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Gov系统进行同步基因分型,以确定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的HPA等位基因频率。方法:随机采集100名中国大陆汉族无偿献血者外周血标本,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合成21条序列特异性引物,在相同的PCR循环条件下对HPA-1-6和Gov进行PCR-SSP同步基因分型。结果:100名随机供血者中观察到的基因频率分别是HPA-1a和1b为1.000和0.000,HPA-2a和26为0.995和0.005,HPA-3a和36为0.655和0.345,HPA-4a和46为1.000和0.000,HPA-5a和56为0.990和0.010,HPA-6a和66为0.980和0.020,Gov^a和Gov^b为0.515和0.485。中国人HPA—1.6、Gov的基因频率与亚洲其他人群相一致,HPA-3a/3b和Gov^a/Gov^b基因频率在包括高加索人在内的不同人群中基本相等。结论: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Gov和HPA-3等位基因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PCR—SSP 同步基因分型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血小板1-16抗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及已知HPA型供者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国栋 段现民 +5 位作者 张彦平 尹志柱 牛小利 李艳凤 牛海江 赵有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89-895,共7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plateletantigen,HPA)基因多态性,根据分布频率来判断HPA抗原不配合比率以及抗体产生的机会,确定有临床意义的血小板抗原系统,并建立邯郸地区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供者库。采用SSPPCR方法对邯...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plateletantigen,HPA)基因多态性,根据分布频率来判断HPA抗原不配合比率以及抗体产生的机会,确定有临床意义的血小板抗原系统,并建立邯郸地区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供者库。采用SSPPCR方法对邯郸地区148名随机献血者进行HPA116抗原32个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并与不同人群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14a、16a基因;HPA4a、7a14a、16a呈现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2、5、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595、0.8108、0.9865、0.9797,没有b/b纯合子出现。在HPA116中,具有最高杂合度的是HPA15,基因型HPA15a/15a、HPA15a/15b、HPA15b/15b频率分别是0.2230、0.5270、0.2500;HPA3在其次,基因型HPA3a/3a、HPA3a/3b、HPA3b/3b频率分别是0.3851、0.5135、0.1014。经χ2检验,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邯郸地区随机献血者HPA15系统基因频率与石家庄地区相似(P>0.05);与我国台湾人群进行HPA113、HPA15的比较,HPA1、2、6具有明显的不同(P<0.05),其它相似(P>0.05);与韩国人群进行HPA18的比较,除HPA3具有明显不同外(P<0.05),其余均相似(P>0.05);与美国黑人进行HPA15的比较,HPA1、2、5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英国人进行HPA111的比较,HPA1、5具有明显的不同(P<0.05)。结论:北方地区中国人群HPA2、3、5、15系统具有多态性,且HPA抗原分布不配合比率较高,这必然造成免疫暴露的机会增加,提示在临床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邯郸地区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血小板已知型供者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供者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艳 朱海峰 +5 位作者 乔文本 张毅 宋永红 聂向民 朱传福 翟培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探讨山东汉族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1-17、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多态性分布。方法:对山东地区962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血小板自愿捐献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PA1-17系统的基因分型... 目的:探讨山东汉族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1-17、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多态性分布。方法:对山东地区962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血小板自愿捐献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PA1-17系统的基因分型,采用PCR-SSOP技术对HLA-A、B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HPA1-17及HLA基因型组合用Arelequin 3.5进行分析。结果:HPA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1a:0.9918,1b:0.0082,2a:0.9419,2b:0.0592,3a:0.5841,3b:0.4174,4a:0.9969,4b:0.0031,5a:0.9892,5b:0.0108,6a:0.9835,6b:0.0175,7-14a:1,7-14b:0,15a:0.5488,15b:0.4512,16a:1,16b:0,17a,17b:0;频率最高的HPA基因组合型为:HPA-(1,2,4,5,6,7-14,16,17)aa-3ab15ab(0.2048);HLA-A、B位点中频率最高的基因分别为A*2(0.3094)、B*13(0.1513),频率最高的HLA基因组合型为:HLA-A*02~B*13(0.1397)。结论:山东汉族人群HPA和HLA分布具有明显多态性,与其他人群相比显示出地域和种族性差异,应建立本地区的血小板捐献者HPA和HLA分型资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表达糖蛋白GPIIIa片段偶联荧光微球分析人血小板抗原-1系统同种抗体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先国 刘瑛 +7 位作者 陈舒 洪小珍 陶苏丹 马开荣 蓝小飞 何吉 朱发明 吕杭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应用偶联血小板GPIIIa重组表达片段的Luminex xMAP荧光微球,检测血小板抗HPA-1a和-1b抗体。方法:以倍比稀释成12个浓度(原液~1/2048)的抗HPA-1a WHO国际标准品,比较MAIPA和Luminex xMAP技术检测抗HPA-1a的灵敏度。以8份抗HPA-1a/b... 目的:应用偶联血小板GPIIIa重组表达片段的Luminex xMAP荧光微球,检测血小板抗HPA-1a和-1b抗体。方法:以倍比稀释成12个浓度(原液~1/2048)的抗HPA-1a WHO国际标准品,比较MAIPA和Luminex xMAP技术检测抗HPA-1a的灵敏度。以8份抗HPA-1a/b阴、阳性对照,36份WHO血小板抗体质控盲样,评估流式荧光微球技术检测抗HPA-1a和-1b的特异性。结果:MAIPA检测抗HPA-1a的灵敏度为滴度1/64(抗体浓度1.56 IU/ml),流式荧光微球检测的灵敏度远高于滴度1/2048(抗体浓度0.049 IU/ml)。微球分析法能特异性鉴别抗HPA-1a和-1b阴、阳性对照。36份盲样中,有1份样本,在高浓度对偶抗体的影响下,产生抗HPA-1b假阳性结果。其余样本的微球分析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能准确检出抗HPA-1a和-1b抗体,而且与HLA和ABO抗体以及其它的血小板抗体(包括抗HPA-3b、-5b、-15b、-GPIb/IX和非HPA-1特异性的抗-GPIIb/IIIa)未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基于重组偶联血小板GPIIIa的流式荧光微球技术可灵敏、特异性检测血小板HPA-1系统抗体,适合于临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同种抗体 GPIIIa片段 MAIPA 荧光微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汉族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17多态性分布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帮强 徐元宏 +1 位作者 陈影 周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17多态性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血小板相容性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健康安徽汉族献血者,分别采集2 ml全血提取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方法进行HPA...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17多态性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血小板相容性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健康安徽汉族献血者,分别采集2 ml全血提取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方法进行HPA1-17基因分型。结果安徽汉族人HPA-1 a、2 a、3 a、4 a、5 a、6 a、15 a基因频率分别为0.996 6、0.880 0、0.626 7、0.996 6、0.970 0、0.953 3、0.483 3;HPA-1 b、2 b、3 b、4 b、5 b、6 b、15 b基因频率分别为0.003 4、0.120 0、0.373 3、0.003 4、0.030 0、0.046 7、0.516 7;HP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a、16 a、17 a基因频率为1.000 0;HPA-7 b、8 b、9 b、10 b、11b、12 b、13 b、14 b、16 b、17 b未在本次调查中检出。结论安徽汉族人群HPA1-17多态性分布显示出自身特点,HPA-2、HPA-3、HPA-15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分型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建立模式与库容 被引量:28
8
作者 戴宇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46-105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建立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模式和合适的库容水平。研究方法为合并分析公开发表的中国16个省份的汉族血小板献血者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分布多态性群体调查数据。对HPA多态性群体... 本研究探讨建立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模式和合适的库容水平。研究方法为合并分析公开发表的中国16个省份的汉族血小板献血者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分布多态性群体调查数据。对HPA多态性群体调查数据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表明,HPA-1、-4、-6、-10未检出bb纯合子,HPA-7—9,11—14、-16未检出b基因。HPA1-16系统相互独立存在于血小板表面。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了648种HPA组合,其中42种频率高于0.001的组合的累积频率达0.9763,频率最高(0.2012)的组合为:HPA-(7-8-9-11-12-13-14-16)aa-(1-4-5-6-10)aa-2aa-3ab-15ab。HPA对偶抗原不配合概率高于0.1的系统有HPA-15、-3和-2,对偶抗原不配合概率介于0.01-0.1的系统有HPA-1、-5和-6。中国汉族人群供受者间随机输血HPA1-16系统对偶抗原全匹配概率为0.3195。根据库容(N)随频率(F)变化的曲线,推导得到在P=95%时的回归方程LogN=-0.4394×Ln(F)+0.4324。使用该公式推测综合频率(HPA和ABO的频率乘积)为0.005的库容至少需要为576.07人。结论: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型单采血小板供者库应采用单库容600名供者的区域多中心联合建库模式,它既能解决当地主要的HPA-15、3和2系统不配合造成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还可以在遗传背景相近的区域有效地扩大建库规模以解决HPA低频抗原的不配合问题。在评估HPA分型血小板供者库容时不仅要考虑HPA的频率还同时要考虑ABO血型分布频率对库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群 人类血小板抗原 血小板供者库 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机采血小板捐献者HPA分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文静 徐云鹏 +4 位作者 李菲 李萍 康少平 李立宏 王奕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238,共6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15系统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血小板捐献者静脉血并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国内外其... 目的: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15系统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血小板捐献者静脉血并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及是否表现地区特异性。结果:HPA-1、HPA-2、HPA-4系统中基因表达均为纯合子aa,未出现表达纯合子bb的存在者,其中HPA-1和HPA-4系统各发现杂合子ab表达1例(1%),HPA-2系统发现杂合子ab表达14例(14%);HPA-5系统基因表达主要为纯合子aa(98%),极少数表达纯合子bb(2%);HPA-3和HPA-15系统基因表达杂合程度较高,HPA-3系统基因表达aa、ab、bb表达比例分别为46%、40%、14%,HPA-15系统基因表达aa、ab、bb表达比例分别为21%、64%、15%。结论:张家口地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15系统基因频率具有本地区特点;HPA-3和HPA-15系统基因表达杂合程度较高,引发同种免疫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型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法和测序法对广州汉族人群HPA-6多态性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美娜 汪传喜 +1 位作者 滕青 聂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调查广州汉族人群HPA-6多态性。方法:采用SSP法和测序法对200例广州汉族无偿血小板献血员进行HPA-6基因分型。结果:HPA-6a和-6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775和0.02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群及亚洲其他地区人群比... 目的:调查广州汉族人群HPA-6多态性。方法:采用SSP法和测序法对200例广州汉族无偿血小板献血员进行HPA-6基因分型。结果:HPA-6a和-6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775和0.02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群及亚洲其他地区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和其他洲人群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随机输血中HPA-6抗原不配合的机会为0.0430。结论:获得广州汉族人群HPA-6频率数据,对建立本地血小板供者库和开展血小板同型输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HPA-6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3和传统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赟 曾小菁 +2 位作者 杨芳 张婧 罗福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基因多态性与传统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15例AMI患者和2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SSP-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进行HPA基因分型,分...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基因多态性与传统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15例AMI患者和2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SSP-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进行HPA基因分型,分析其在AMI中的危险因素,使用叉生分析法分析HPA3基因与传统危险因素在AMI中的交互作用。【结果】①HPA3基因多态性在AMI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PA3b等位基因与年龄≤60岁对AMI发病不存在交互作用(OR=1.361,95%CI=0.824-2.250);HPA3b等位基因与有吸烟史、伴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病史对AMI发病存在拮抗作用(OR=0.238,95%CI 0.130~0.436;OR=0.415,95%CI 0.248~0.695;OR=0.279,95%CI0.122~0.640;OR=0.372,95%CI 0.212~0.654)。【结论】HPA3b等位基因在AMI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有吸烟史、伴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病史相互抵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急性心肌梗死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1~6、15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赟 曾小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416-2420,共5页
目的研究贵州地区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5)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患者86例(61.05±10.27岁),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并行冠脉造影证实;对照组85例(60.74±6.88... 目的研究贵州地区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5)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患者86例(61.05±10.27岁),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并行冠脉造影证实;对照组85例(60.74±6.88岁),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栓性疾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进行HPA基因分型,回归分析其在AMI中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组HPA2基因多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34.169,95%CI 14.553~80.221),而HPA1、3~6、15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响AMI发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MI组中HPA1ab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AMI发病的危险度比HPA1aa纯合子增加了4.256倍;HPA2aa基因型和HPA2b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0.148,95%CI 0.071~0.307;P<0.01,OR=6.221,95%CI 3.201~12.091)。结论①HPA1ab杂合子患AMI的危险度较HPA1aa纯合子增加;②HPA2aa纯合子可能是AMI发病的保护因子,而HPA2b等位基因可能是AMI发病的独立遗传性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多态性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1a抗体SPR技术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李睿书 倪铭晨 +3 位作者 朱慧君 马勤勤 傅敏 陆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9-242,共4页
目的:建立针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a抗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氨基偶联法在芯片表面偶联重组蛋白,采用SP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标准抗血浆样本,优化实验条件,在检测范围内绘制标准曲线,并分析其敏感性、特... 目的:建立针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a抗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氨基偶联法在芯片表面偶联重组蛋白,采用SP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标准抗血浆样本,优化实验条件,在检测范围内绘制标准曲线,并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利用SPR技术建立针对HPA-1a抗体的定量检测方法,检测范围为0-20 IU,准确性(回收率)为97.75%-103.08%,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为3.53%-4.29%;批间精密度(CV)为2.08%-4.40%。特异性实验中,以不同的血小板膜蛋白单抗和含相应抗体的参比血浆进行检测,均未见明显阳性结果。结论:建立的针对HPA-1a抗体的SPR技术定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且操作简便快速,这为科研和临床相关抗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表面等离子共振 定量 安全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PA-1~3,5和15系统多态性估算中外不同人群遗传距离
14
作者 冯明亮 黄慧 +4 位作者 沈彤 张晰 印彪 杨建豪 刘达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8-842,共5页
依据血小板同种抗原5个系统的遗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1000名中国汉族无关献血者HPA-1~3,5和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使用DISPAN软件及PHYLIP软件计算不同群体间遗传距离并绘制系统树。系统树... 依据血小板同种抗原5个系统的遗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1000名中国汉族无关献血者HPA-1~3,5和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使用DISPAN软件及PHYLIP软件计算不同群体间遗传距离并绘制系统树。系统树显示,亚洲人群先与欧洲人群相聚,之后再与非洲人群相聚,非洲人群位于系统发生树的最顶部;印度人群处于亚洲人群与欧洲人群之间;南美洲巴西白人与欧洲人群聚在一起;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人与亚洲人群聚在一起。此研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非洲起源说”,印证亚洲人群由南亚向东南亚再向东亚迁徙的路线,并推断出欧洲人群由南欧向北欧、西欧迁徙的线路。HPA能有效估算不同人群间遗传距离,分析人类迁徒过程,HPA可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人类进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 遗传距离 系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