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
1
作者 巩仪凡 刘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56,共6页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中医基础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仍存在缺少公认的CM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等问题。课题组建议组建多学科攻关队伍,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破解上述难点问题,为AIDS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商臻 明茜 +2 位作者 吴佳颖 袁宏艳 肖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及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口腔牙龈出...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及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口腔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血常规发现重度血小板减少,血HIV抗体阳性,诊断为HIV/AIDS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给予马来酸阿伐曲泊帕规律口服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后续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半年随访,血小板计数正常,肝功能正常,HIV感染控制良好。结论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时应警惕因HIV/AIDS继发可能;治疗上可考虑使用阿伐曲泊帕长期口服,可避免激素相关感染、病毒激活以及合并抗病毒治疗时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曲泊帕 马来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at为靶点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浩博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的促转录功能抑制病毒反弹。在HIV-1潜伏库治疗的2种策略中,以Tat蛋白抑制剂为基础提出的“阻断和锁定”策略能够靶向HIV-1蛋白或宿主因子,同时干扰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促使前病毒永久沉默,即使在中断治疗后也能够维持HIV-1潜伏状态。二脱氢皮质抑素A (dCA)、雷公藤甲素和阿帕塔隆衍生物Q308等Tat蛋白相关抑制剂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HIV-1潜伏。现就Tat对HIV-1潜伏库的调控作用、以Tat蛋白为靶点的HIV-1潜伏库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HIV-1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反式激活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 “阻断和锁定”策略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俊慧 谢学建 马爱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总结了近年来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 ,说明中药在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活性成分 复方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首诊眼科误诊1例
6
作者 马红利 王戬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颅内机会性感染功能MRI诊断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褚相乐 王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和肿瘤。HIV具有嗜神经性.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和肿瘤。HIV具有嗜神经性.可使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失常,使抗HIV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下降,其可随单核巨噬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直接感染脑实质,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因而神经系统损害成为HI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按病因分类,与HIV感染相关的CNS疾病包括HIV嗜神经所致的原发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原发或转移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MRI诊断 CD4^+T淋巴细胞 HIV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单核巨噬细胞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初始传播病毒的鉴别及其表型特征
8
作者 赵建元 丁寄葳 +2 位作者 米泽云 魏涛 岑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9-425,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简称艾滋病病毒,在粘膜传播过程中,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是显著减少的。绝大多数的HIV-1粘膜感染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病毒建立并最终发展为系统感染,上述病毒称为初始传播病毒(T...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简称艾滋病病毒,在粘膜传播过程中,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是显著减少的。绝大多数的HIV-1粘膜感染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病毒建立并最终发展为系统感染,上述病毒称为初始传播病毒(Transmitted/founder virus,T/F virus)。通过对初始传播病毒表型特征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病毒在新宿主体内成功复制的关键特性,为艾滋病疫苗的发展、暴露前预防及其他治疗性干预措施提供更好的策略。文章综述了初始传播病毒的发现、进化特征以及感染后初期宿主的免疫反应等,以期为深入研究初始传播病毒的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损病毒 病毒传播 急性感染期 初始传播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手术安全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磊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多种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艾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手术风险大。因此做好围术期治疗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肠屏障损伤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铖 王峰 +1 位作者 王昆华 罗华友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4-248,共5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大大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却无法彻底清除病毒,进而发展为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HIV感染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导致肠屏障破坏、...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大大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却无法彻底清除病毒,进而发展为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HIV感染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导致肠屏障破坏、肠黏膜功能紊乱及菌群易位加快疾病进程。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改善肠黏膜功能对重建宿主免疫系统至关重要。以下综述近年来关于艾滋病相关肠屏障损伤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艾滋病治疗措施、降低HIV感染患病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肠屏障损伤 免疫重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泪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燕 庞国祥 +1 位作者 叶俊杰 郭立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泪膜功能。 方法 前瞻性研究34例HIV/AIDS患者,对照组为40例HIV阴性者。分别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 病例组TBUT和SIt结果及TBU...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泪膜功能。 方法 前瞻性研究34例HIV/AIDS患者,对照组为40例HIV阴性者。分别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 病例组TBUT和SIt结果及TBUT和SIt异常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出现眼干症状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与A、B组比较,C组SIt结果较低(P<0.05),角膜染色评分较高(P<0.05),SIt结果异常者较多(P<0.05)。不同眼底病变组比较,SIt和TBUT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感染者发生泪膜功能异常的比率并不高于正常人群。HIV感染者较不容易出现干眼症状。重症AIDS患者是发生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泪膜功能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晓强 高英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共3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当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HIV的两位法国科学家巴尔一西诺西和蒙塔格尼尔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的...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当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HIV的两位法国科学家巴尔一西诺西和蒙塔格尼尔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本文对HIV发现的过程、重要意义及知识产权争议作一简要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逆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手术安全与护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馨 徐勤奋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4例血友病合并HIV感染者(均为男性,年龄20~54岁)进行手术,术前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术...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4例血友病合并HIV感染者(均为男性,年龄20~54岁)进行手术,术前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术中持续输注凝血因子Ⅷ,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用专业性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对疾病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加生活的信心。结果 6例术后发生脓毒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和支持治疗后治愈,无手术死亡。脓毒症组术前血清清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复查各项指标,脓毒症组血红蛋白(Hb)明显减少(P=0.047),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D4与CD4/CD8,术前CD4与Alb,术前CD4与术后CD4/CD8,术前白细胞计数(WBC)与术后血小板计数(PLT),术后CD4与术前Alb呈正相关(P<0.05)。术前Hb与PLT呈负相关(P<0.05)。术后随访3~35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心理状态良好,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良好。结论对血友病合并HIV感染者采用适当围术期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自我检测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瑶 何小庆 +3 位作者 鲁雁秋 万妍 张露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自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重庆地区招募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自检相关情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自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重庆地区招募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自检相关情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的影响因素。结果201名纳入研究的男男性行为者中,79.6%(160/201)最近1年进行过HIV自检,报告了受教育程度的受试者中89.6%(138/154)为大专/本科及以上,报告了性行为特征的受试者中近半数(45.6%,52/114)近期无固定性伴侣,且50.7%(69/136)对性伴侣的HIV感染情况未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近3个月有药物滥用是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的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地区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对HIV自我检测的知晓率和使用率高。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近3个月有药物滥用的男男性行为者更倾向于使用HIV自检试纸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检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早期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邵玥明 荀静娜 +1 位作者 陈军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79,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库的规模,改善免疫细胞功能。从社会层面而言,感染早期的患者通过启动ART达到病毒抑制状态,可以减少HIV的传播机会,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病率,进而减少与AIDS相关的卫生支出。但HIV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早期治疗的实施和开展。尽早启动ART,联合其他治疗策略,有可能真正实现功能性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感染早期 功能性治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邱涛 丁萍 +5 位作者 刘晓燕 郭宏雄 傅更锋 徐晓琴 还锡萍 羊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5-429,432,共6页
目的 :了解江苏省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CD4+T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治疗随访1年时均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患者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31日。... 目的 :了解江苏省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CD4+T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治疗随访1年时均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患者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31日。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随访1年时均有CD4+T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共3 290例。81.4%为江苏省籍,男女比例为4.36∶1,平均年龄(39.7±12.1)岁。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入组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均数为185.81个/μl。治疗1年后的CD4+T细胞均数为312.20个/μ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基线CD4+T高、在疾控中心治疗和临床Ⅰ期的HIV/AIDS患者,其CD4+T较基线增长值≥100个/μl的比例低。结论:江苏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对免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应继续规范、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超 游晶 +1 位作者 杨微波 李俊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5-958,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因此,在HIV感染者中常合并HBV、HCV感染。这为人们预防和治疗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HBV、HCV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因此,在HIV感染者中常合并HBV、HCV感染。这为人们预防和治疗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HBV、HCV感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肝脏相关性疾病已成为HIV感染者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本文就目前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流行病学、相互影响、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混合感染 重叠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与合并感染HCV患者间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亮 王晓丽 +1 位作者 宋文 李兴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与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间病毒载量水平和体内T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新疆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与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间病毒载量水平和体内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变化。方法:依据患者感染程度分为HIV/AIDS单纯感染组(68例)与HIV/HCV合并感染组(80例),分别对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HIV RNA、HCV RNA进行检测,分析2组患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IV/AIDS单纯感染组CD4+与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352.691±216.324)个/μL vs.(164.488±101.447)个/μL,t=6.585,P=0.000;(1 102.088±578.909)个/μL vs.(760.65±491.962)个/μL,t=3.879,P=0.000];2组间HIV RNA载量无统计学差异(9.871±3.487vs. 10.737±3.095,t=-1.600,P=0.112)。单纯HIV/AIDS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9.871±3.487)log10copies/mL]呈负相关(r=-0.433,P=0.000),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无相关性(P=0.696);HIV/HCV合并组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10.737±3.095)log10copies/mL]均无相关性(P=0.148,P=0.114)。HIV/HCV合并感染组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与HCV RNA载量[(15.046±2.654)log10copies/mL]呈正相关(r=0.242,P=0.031),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P=0.154),HIV RNA载量与HCV RNA载量水平呈负相关(r=-0.533,P=0.000)。结论:当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HCV后,患者CD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但HIV RNA与HCV 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为负相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1978例初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顺 刘奉凤 +3 位作者 刘敏 李奇穗 袁婧 陈耀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90-2194,共5页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临床特征及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2015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初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的HI...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临床特征及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2015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初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对基本资料、临床检测指标、合并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978例初始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中,54.9%的患者在ART治疗前病情进入艾滋病期,90%以上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水平低于350个/μL;病情进入艾滋病期的HIV感染者1个月内开始ART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期感染者(χ~2=69.14,P〈0.05),而HIV感染确证4个月后才开始ART治疗的无症状期感染者比例明显高于病情进入艾滋病期的感染者(χ~2=75.56,P〈0.05);来自区县的患者中艾滋病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主城地区(χ~2=28.50,P〈0.05),前者出现艾滋病的发病风险为后者的1.69倍(95%CI:1.47~1.95);接受ART治疗者以20~40岁的HIV感染者为主(58.6%),男男同性性行者在总病例中占有较高比例(47.6%),且病情进入艾滋病期者比例最低(39.6%),有男男同性性行为的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比例低于经其他途径获得感染者。结论 重庆市HIV感染者在诊断为HIV感染时,大部分已进入艾滋病期;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存在拖延ART治疗开始时间的倾向;来自区县的HIV感染者艾滋病发病风险高于主城区感染者;年龄偏大和非经男男性行为途径而获得HIV感染的患者病情进展到艾滋病期的风险高于年轻和男男同性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临床特征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后耐药性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欣 彭晓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4-257,261,共5页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耐药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数据库,收集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耐药性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耐药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数据库,收集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耐药性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1篇英文和14篇中文),其中3篇质量评分6分,4篇为7分,8篇为8分。异质性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5.98,P〈0.001),存在异质性,所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总耐药率为4%(4%-5%)。Begg’s检验P=0.012,说明存在发表偏倚。通过敏感度分析删除文献后,合并效应量仍为4%(4%-5%)。结论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经ART后总耐药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病毒治疗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