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德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0-76,共7页
教育学史上教育起源于生物、心理和劳动这三种理论和近十多年来反映在国内教育学术界的不少观点,因在理论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偏颇而难以自圆其说,故都不在赞同。而认为教育乃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因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从马克... 教育学史上教育起源于生物、心理和劳动这三种理论和近十多年来反映在国内教育学术界的不少观点,因在理论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偏颇而难以自圆其说,故都不在赞同。而认为教育乃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因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需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切现象的动因和根由,研究教育这种社会现象的起源问题,只有从其更深层次即需要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才是正确的,而不能停留在劳动之类的动力层次上。其次,从人类学、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所共同需要的,并统一于教育这一社会文化传承的活动之中。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所以产生的原因。所以说,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乃是指起源于社会群体传递、传播文化于个体和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方面的共同需要。其实,与此相类似的见解,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杨贤江、钱亦石等人在其三四个年代出版的著作中早已有所表述,我们应当看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起源 人类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学者 文化学 教育活动 社会现象 人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杨贤江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威的新的职业教育观 被引量:17
2
作者 单中惠 《职教论坛》 2002年第7期10-13,共4页
编者的话:杜威(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撰有36本著作,800多篇论文,涉及社会、政治、哲学、心理和教育等领域。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创立“儿童中心”理... 编者的话:杜威(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撰有36本著作,800多篇论文,涉及社会、政治、哲学、心理和教育等领域。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创立“儿童中心”理论,在当代,直至今天,对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他所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他与女儿合著的《明日之学校》等著作中均有涉及职业教育的论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不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指示,而且必须研究和借鉴外国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以便于吸收其中科学的、合理的、有用的成分。这就是我们发表本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职业教育观 职业训练 人类社会生活 美国 经济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下)──下篇:实践与本体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纲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自然本体论 物质生产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化的自然界 实践本体论 自然物质本体论 人类社会生活 社会存在本体论 物质运动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政大典》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指南
4
作者 陈家义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3-103,共1页
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 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的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 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 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的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后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说明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94年国际家庭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政学 文明家庭 家庭文化生活 家政教育 中国文明 人类社会生活 有中国特色 编写体系 传统论 老中青三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的地位是逐渐削弱还是更为突出
5
作者 龚爱林 《中州学刊》 1987年第4期34-38,共5页
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很早以前就已成为思想家们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德决定论和道德虚无论便是一些思想家从两个极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以理性、技术和法治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虽然用极端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仍不乏人在,但总的... 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很早以前就已成为思想家们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德决定论和道德虚无论便是一些思想家从两个极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以理性、技术和法治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虽然用极端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仍不乏人在,但总的来说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更为突出、更为重要,而不是逐渐削弱。 一 英国学者B·威尔逊把社会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他认为:在包括工业社会在内的第一、二阶段,道德的作用是提供社会内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生活 新的科技革命 道德观念 康德 现代社会 传统社会 理性 精神文明建设 法治 威尔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起源于劳动”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厉以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72-78,共7页
关于教育的起源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以庸俗进化论的观点阐明教育的起源,如利托尔诺、斯宾塞等,他们认为动物界亦有教育。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定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 关于教育的起源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以庸俗进化论的观点阐明教育的起源,如利托尔诺、斯宾塞等,他们认为动物界亦有教育。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定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起源 人类生存 自身发展 人类社会生活 古猿 达尔文学说 劳动创造 选集 恩格斯 泛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帧材料
7
作者 谭加仔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3-63,共1页
装帧材料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蔡侯纸,从而结束了人类文化交流的原始阶段,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几千年来,纸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不论是国际间的交往,还是民间往来,或是商业领域的交流以及文化领域的互通,都是通过... 装帧材料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蔡侯纸,从而结束了人类文化交流的原始阶段,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几千年来,纸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不论是国际间的交往,还是民间往来,或是商业领域的交流以及文化领域的互通,都是通过它来完成的。经过几干年的不断演变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装帧 广告设计 加工研制 演变和发展 科学态度 探索精神 人类社会生活 文化遗产 工业包装 服务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的形成及其性质
8
作者 杨治经 《求是学刊》 1981年第2期39-42,49,共5页
关键词 劳动实践 逻辑的格 美学批判 客观事物 固定阶 主客观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 审美现象 人类社会生活 鉴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个方法论命题的重新审视
9
作者 聂世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7-71,共5页
对一个方法论命题的重新审视聂世明(郑州大学)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作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科学结论,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对它不断引证,反复探讨。尽管有籍可查的文献不计其数,但仍感对它的解说不尽... 对一个方法论命题的重新审视聂世明(郑州大学)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作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科学结论,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对它不断引证,反复探讨。尽管有籍可查的文献不计其数,但仍感对它的解说不尽其意。笔者认为,如若能够调换一下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生活 方法论命题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实践本质 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的一般特点及其向唯物史观所提出的问题
10
作者 赵建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75-81,共7页
人是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而工具的改进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一定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结合体;劳动是一定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因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历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当人类还不知道什... 人是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而工具的改进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一定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结合体;劳动是一定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因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历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当人类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技术时,就在创造和应用科学技术。正因为如此,以研究人类社会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不能不去研究科学技术的一般特点和一般规律。事实上,科学技术虽然是属于生产力范畴,但它的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去思索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一般特点 劳动的动物 应用科学技术 生产力范畴 社会进步 技术能力 人类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含义之我见
11
作者 宫敬才 《河北学刊》 1987年第6期25-25,共1页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中“历史”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具体历史学科中的“历史”的含义区别何在?以笔者所见在于如下几点.一、“历史”就是社会.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关系看,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了...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中“历史”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具体历史学科中的“历史”的含义区别何在?以笔者所见在于如下几点.一、“历史”就是社会.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关系看,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了整个宇宙的最一般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的是其中人类社会最一般的规律.由此看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唯物主义”之所以表现出有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二字包含的具体内容,即人类社会生活本身.这一点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诸多历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上,也特别明确地表现出来.历史学科,其范围、内容和种类非常广泛、庞杂,不仅有人类社会的多种多样的历史,而且还有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的历史,也就是说,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历史;相应地也都有关于这个全过程描述状态、揭示规律的历史.如动物史、植物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 历史学科 辩证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生活 揭示规律 根本区别 历史事实 自然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的悲哀
12
作者 夏衍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5,共2页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当前电影的一些现象给我的刺激引起的。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我本来应该参加到高唱赞美诗的行列中去,为电影表现手段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为电影的文明成就而高唱赞歌。说...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当前电影的一些现象给我的刺激引起的。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我本来应该参加到高唱赞美诗的行列中去,为电影表现手段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为电影的文明成就而高唱赞歌。说实在的,电影在其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也确实有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值得赞美颂扬。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现代文明 电影文化环境 艺术表现 性行为 弗洛伊德 非法占有 惩恶扬善 人类社会生活 经营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