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郝玉娟 周辉 曹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级组9例、CINⅡ级组12例、CINⅢ级组10例、宫颈癌组24例,将58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比较各组人类白细胞抗原-I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宫颈病变不同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对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发病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首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Ⅲ级组及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递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CINⅠ级组、CINⅡ级~CINⅢ级组、宫颈癌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8.92%、55.56%、81.82%和87.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分型中HPV16、HPV18感染率较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整体表达显著低于低危型患者(P<0.05),但两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宫颈癌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减弱或缺失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可能增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导致宫颈病变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类基因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sHLA-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伟 赵春亭 +6 位作者 苏湛 姚如永 杨颉 冯献启 刘竹珍 王伟 崔中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清sHLAⅠ-水平。结果血清sHLAⅠ-水平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目的探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清sHLAⅠ-水平。结果血清sHLAⅠ-水平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于白血病(P均<0.05),淋巴瘤组与多发性骨髓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初治组、复发或未缓解组血清sHLAⅠ-水平高于缓解组(P均<0.01),初治组与复发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HLAⅠ-水平与患者外周血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有关。结论血清sHLAⅠ-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监测及判断恶性血液病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可溶性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