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基因多态性与HBV携带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帅莉 杨帅 +7 位作者 叶峻杰 杨景成 付晓野 许彬 刘红伟 周律 康细林 高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样本50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二对半,根据HBV二对半检测结果分为HB...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样本50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二对半,根据HBV二对半检测结果分为HBV携带组和既往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组,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LA-A抗原的基因型,将HBV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HBV既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HLA-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HLA-A2阳性数占比47.49%,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31.29%;健康对照组基因分布频率总体与中华骨髓库发布的中国常见及确认的HLA-A等位基因表一致。HBV携带组HLA-A2阳性数占比63.04%,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42.23%,携带者的HLA-A2阳性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既往感染组HLA-A2阳性数占比56.14%,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35.97%,既往感染组的HLA-A2阳性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A2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基因多态性 hla-A2 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素青 徐筠娉 +4 位作者 罗畅如 李大成 彭龙 刘通 邹琼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000,1级)、中阳性组(1000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表位 hlaMATCHMAK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地中海贫血疾病相关的探讨
3
作者 金顺明 区小冰 +1 位作者 余一平 邝卫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6期285-288,共4页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我省儿童多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当前地贫的研究已达分子学水平,但多是与红细胞关联的研究,而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关联的报道少。我们为了探讨HLA与地贫疾病相关性,对120例地贫病人进行了HLA分型,其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人类 白细胞抗原 h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率先发现3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
4
作者 杨淑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新等位基因 中国科学家 首次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骨髓移植
5
作者 叶根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9-16,共8页
各种造血干细胞缺损或调控失常的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8Gy以上全身照射引起的极重度骨髓型和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一般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后者,常规综合对症治疗结合辐射防治药物的应用难以奏效。自Jacobs... 各种造血干细胞缺损或调控失常的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8Gy以上全身照射引起的极重度骨髓型和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一般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后者,常规综合对症治疗结合辐射防治药物的应用难以奏效。自Jacobson (1950)和Lorenz(1951)以致死剂量照射小白鼠后,可因输入骨髓或脾细胞获得保护以来,骨髓移植(BMT)的实验研究十分活跃,日益深入。Thomas于1957年和Mathe最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骨髓移植 无关供者 多态性 hla相合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缺损 细胞 hla分型 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建权 张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28-834,共7页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复杂基因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有着很强的遗传相关性,且部分研究成果在临床已得到很好地...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复杂基因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有着很强的遗传相关性,且部分研究成果在临床已得到很好地应用。本文就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安科学家新发现两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
7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68,共1页
据2005年12月1日《新民晚报》消息,西安血液中心首次发现两个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HLA——A*0290”和“HIA——B*4814”。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 据2005年12月1日《新民晚报》消息,西安血液中心首次发现两个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HLA——A*0290”和“HIA——B*4814”。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近2100个,其中大部分由美国发现。我国迄今为止已发现了20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西安 科学家 世界卫生组织 首次发现 抗原基因 hla 委员会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命名及其功能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竹蔚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7,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相对分子质量 专题讨论会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功能 CD编号 CD18 表达细胞 CD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性红斑狼疮与人类白细胞抗原位点A、B 被引量:1
9
作者 康熙雄 王文怡 +1 位作者 刘立 孙荣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4期380-383,共4页
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医学,特别是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对SLE病因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展。认为它是遗传因素和慢性病毒感染及其它诱因... 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医学,特别是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对SLE病因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展。认为它是遗传因素和慢性病毒感染及其它诱因相互作用下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抑制性T细胞功能减弱,B细胞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红斑狼疮 hla 患者 人类白细胞抗原 SLE 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阳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白剑 肖漓 +8 位作者 苗兰英 林大勇 刘鸿 高钰 陈文 毕丽丽 孔祥瑞 黄海燕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阳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设为PEGFP-N1-HLA-G组;...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阳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设为PEGFP-N1-HLA-G组;转染空载体PEGFP-N1质粒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设为PEGFP-N1组;相同条件下,未加入空载体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各组细胞HLA-G蛋白的表达;各组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混合培养24 h和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比例。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45、CD34和HLA-DR呈阴性表达,CD29、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PEGFP-N1-HLA-G组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EGFP-N1-HLA-G组细胞在与CD4+T细胞混合培养24 h后,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15.3±1.9)%,在培养48 h后,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14.3±2.1)%,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LA-G基因修饰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地在体外诱导CD4+CD25+Foxp3+Treg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转染 修饰 免疫排斥 免疫耐受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惠宇 蒋昊 +6 位作者 周政 胡林昆 王亮良 潘浩 魏雪栋 黄玉华 侯建全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573,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进行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并确诊为caAMR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分为caAMR组(41例)和caAMR+TCMR... 目的探讨影响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进行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并确诊为caAMR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分为caAMR组(41例)和caAMR+TCMR组(20例),随访3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活检时24 h尿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预测移植物丢失中的价值。应用LASSO-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矩阵分析比较分组、结局和Banff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亚组移植肾存活率。结果caAMR组和caAMR+TCMR组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3%和79%,活检时eGFR和24 h尿蛋白预测3年移植肾丢失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5%可信区间(CI)0.70~0.97]和0.78(95%CI 0.61~0.96)。LASSO-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法显示eGFR≤25.23 mL/(min·1.73 m^(2))及主要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可能是影响移植肾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7.67(95%CI 2.18~27.02)和5.13(95%CI 1.33~19.80)。Banff慢性病变指标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之间存在强相关性(P<0.05)。结论活检时主要DSA为HLAⅠ类以及eGFR≤25.23mL/(min·1.73m^(2))可能是影响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移植肾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绍娟 张文岚 +3 位作者 傅耀文 操海萍 张桂珍 刘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中、高三组受者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6 %、2 7%、6 6 6 %。HLA位点错配数 (MM)为 0 1组明显比 5 6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率低。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低水平的PRA ,可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移植 早期 急性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明 李留洋 +8 位作者 郭颖 李民 岳良升 范礼佩 陈剑荣 钱俊 陈桦 刘永光 张俊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察PRA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517例中,术前PRA阴性者1336例,阳性者18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和阴性受者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34.8%、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R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1、3、5、8年存活率分别为94%、85%、73%和63%,术前PRA阴性受者相应为96%、87%、72%和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及移植6个月后PRA均为阴性的265例受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仅占19.6%,而术后PRA转为阳性的57例受者中,血清肌酐异常者高达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PRA阳性的53例受者中,有24例移植后PRA转为阴性,术后血清肌酐全部正常。结论术前筛查PRA可科学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体液致敏状态,为致敏患者选配合适供者;术后监测PRA可及时了解移植肾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体液排斥 群体反应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HLA基因易感及NK细胞受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斯晨 刘瓅 肖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究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HLA基因易感及NK细胞受体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并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子宫颈癌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取外周... 目的:探究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HLA基因易感及NK细胞受体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并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子宫颈癌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取外周血2 ml,采集观察组的宫颈细胞样品用来进行细胞学观察和HPV的DNA探查,观察两组人员HPV感染率和HLA分型。结果:两组入组人员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1%、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LA-KIR*1003、HLA-KIR*14、HLA-KIR*17、HLA-KIR*02、HLA-KIR*12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39%、35%、15%、53%,对照组分别为18%、15%、14%、52%、8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HLA-KIR*1003、HLA-KIR*14、HLA-KIR*17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LA-KIR*02、HLA-KIR*12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HLA-KIR*1003、HLA-KIR*14、HLA-KIR*17等位基因易感,而HLAKIR*02、HLA-KIR*12等位基因可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NK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HLA-Ⅰ抗体产生与HLA-A、B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晓云 寇立舵 +1 位作者 田华 王新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HLA-Ⅰ抗体产生与HLA-A、B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和血小板HLA-Ⅰ抗体产生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本院血液科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对患者进行HLA-I类抗体检测,根据抗体...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HLA-Ⅰ抗体产生与HLA-A、B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和血小板HLA-Ⅰ抗体产生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本院血液科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对患者进行HLA-I类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后进行HLA-A、B基因测序,比较两组之间HLA-A、B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患者HLA-I类抗体阳性率为22.95%。对100例研究对象进行HLA-A、B基因测序,共获得HLA-A等位基因13个,HLA-B等位基因14个,其中HLA-A*24、HLA-A*30、HLA-B*13等位基因频率在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抗体阳性组HLA-A*30、HLA-B*1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抗体阴性组(RR=0.107,0.387),HLA-A*2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抗体阴性组(RR=1.412)。HLA-A*24、HLA-A*30、HLA-B*13基因高分辨基因分型显示等位基因HLA-A*24∶02、HLA-A*30∶01、HLA-B*13∶02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存在差异,RR值分别为1.412、0.107、0.125,95%CI分别为0.961-2.075、0.016-0.721、0.300-0.51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HLA-A*24∶02等位基因可能是血小板HLA-Ⅰ抗体产生的易感基因,而HLA-A*30∶01、HLA-B*13∶02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易感基因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对1型糖尿病诊断价值及其与HLA-A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钱莉 杨涛 +3 位作者 陈小罗 王丽 吴晨光 徐志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y,ZnT8A)在江苏地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诊断中的价值及ZnT8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基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T1DM和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免... 目的:探讨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y,ZnT8A)在江苏地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诊断中的价值及ZnT8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基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T1DM和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免疫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ZnT8A,PCR-SSO方法进行HLA-A的分型。结果:(1)140例TIDM患者中65例ZnT8A阳性(阳性率46.4%),102例正常对照组中仅1例ZnT8A阳性(阳性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检测GADA、IAA、IA-2A 3个传统抗体,至少1个抗体阳性率为70.7%(99/140);联合检测GADA、IAA、IA-2A和ZnT8A 4个抗体,至少1个抗体阳性率为86.4%(121/140)(P<0.05),ZnT8A在其他3个抗体阴性的患者中仍有15.7%的阳性率;(3)HLA-A*24在T1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OR=1.654),A*3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OR=0.161);(4)HLA-A*02在ZnT8A阳性组明显高于ZnT8A阴性组(P<0.05,OR=0.318),在校正病程、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可能影响因素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nT8A使T1DM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提高了15.7%,有助于提高T1DM的诊断;暂未发现HLA-A与ZnT8A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琼 庄广伦 +5 位作者 周灿权 姚书忠 梁晓燕 李洁 徐艳文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卵裂期胚胎培养液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WesternBlot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和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应用双抗... 【目的】通过对卵裂期胚胎培养液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WesternBlot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和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了解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sHLA-I类抗原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结果】①胚胎培养液中以sHLA-G抗原为主,其它sHLA-I类抗原量极少或不存在,因此用培养液中sHLA-I类抗原的量来估计培养液中sHLA-G的含量是可行的。②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1级胚胎sHLA-I类抗原的绝对吸光度(A)值为0.077±0.006;2级胚胎为0.064±0.002;3级胚胎为0.043±0.00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胚胎种植率与胚胎sHLA-I类抗原绝对A值的相关系数为0.426,P=0.004。它们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有关。【结论】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期 胚胎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胚胎发育 胚泡种植 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特异性配体HLA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立新 许联红 +1 位作者 戚传平 王永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3-865,868,共4页
目的: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特异性配体HLAⅠ类分子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利用real-time PCR法和PCR-SSP方法对173例无血缘关系的江苏汉族健康人群进行KIR和HLA-Cw,HLA-Bw4分型,并分析KIR/HLA配对组... 目的: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特异性配体HLAⅠ类分子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利用real-time PCR法和PCR-SSP方法对173例无血缘关系的江苏汉族健康人群进行KIR和HLA-Cw,HLA-Bw4分型,并分析KIR/HLA配对组合的类型和数量。结果:江苏汉族人群中,>92%的个体同时表达四种抑制性KIR(iKIR)(2DL1,2DL2/3,3DL1,3DL2)。2DL2/HLA-C1,2DL3/HLA-C1,2DL1/HLA-C2,3DL1/Bw4的频率分别依次分别为0.243,0.971,0.457,0.590;2DS1/HLA-C2,2DS2/HLA-C1的频率为0.162,0.231。54.3%的个体只表达2DL1而不表达相应的配体HLA-C2,32.9%的个体只表达3DL1而缺乏配体HLA-Bw4,另有5.8%的个体只表达HLA-Bw4而不表达3DL1。27.7%的个体同时表达3种iKIR/HLA,26%的个体同时表达两种iKIR/HLA,25.4%的个体只遗传一个iKIR/HLA配对,未发现3种iKIR/HLA同时缺失的个体。结论:在江苏汉族人群中,存在KIR与HLA表型分离现象,抑制性KIR/HLA配对表达高于刺激性KIR/HLA配对,约1/4个体只表达单个iKIR/HLA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 KIR/h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LA-DRB1基因与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相关性的研究
19
作者 徐秋梅 龚非力 王秋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产生抗心肌肌球蛋白抗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借助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分析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并检测其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AMHCA)。结果:AMHCA阳性组HLA-DRB1*15基因频率...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产生抗心肌肌球蛋白抗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借助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分析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并检测其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AMHCA)。结果:AMHCA阳性组HLA-DRB1*15基因频率较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61.53%对18.18%,P<0.05),RR=7.2。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LA-DRB1*15基因可能与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HCA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肌球蛋白 心肌梗死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器与手工法去除白细胞的比较
20
作者 周文玲 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输血器 手工法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