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命名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 命名 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黏附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命名及其功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竹蔚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7,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相对分子质量 专题讨论会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功能 cd编号 cd18 表达细胞 cd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食物诱导豚鼠主动脉核转录因子кB的激活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68的高表达及天然抗炎植物南蛇藤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张颖 杨娜娜 +2 位作者 姚树桐 王家富 秦树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83-1983,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 核转录因子 cd68 高脂食物 南蛇藤 抑制作用 高脂模型组 过氧化物歧化酶 饲料组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9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会议(HLDA9)简介
4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1-411,共1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专题会 会议 国际 巴塞罗那 HLDA HUMAN Eng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型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s)鼻息肉发病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倪炳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研究CD44s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鼻息肉组织20例、正常下鼻甲粘膜组织15例(对照组)。HE染色观察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44s和EGF的表达。结果:①鼻息肉粘膜上皮... 目的:研究CD44s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鼻息肉组织20例、正常下鼻甲粘膜组织15例(对照组)。HE染色观察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44s和EGF的表达。结果:①鼻息肉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炎症细胞CD44s表达(0.24±0.07,0.28±0.05,0.36±0.08)较下鼻甲粘膜(0.11±0.02,0.13±0.03,0.22±0.04)显著升高(P<0.05);②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CD44s蛋白表达和浸润Eos数目正相关(r=0.56,P<0.05);③EGF在鼻息肉上皮表达(0.22±0.05)高于下鼻甲粘膜上皮(0.08±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进炎症细胞浸润、上皮损伤修复及疝出固有层的上皮化过程中,CD44s可能扮有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标准型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s) 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伍松柏 何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48-3152,共5页
目的探讨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10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如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4^(+)/CD8^(... 目的探讨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10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如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4^(+)/CD8^(+)T细胞比值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的差异并进行影响90 d内死亡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90 d内死亡结局的准确性。结果死亡组治疗第1天及第7天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入院后第1天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并不是脓毒症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第7天时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是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够有效预测90 d死亡风险。CD4^(+)T细胞计数(AUC=0.847,95%CI:0.774~0.920)的预测最佳截断值为197.0 cells/μL,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AUC=0.898,95%CI:0.829~0.966)预测最佳截断值为40.5%。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的准确性高于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联合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AUC=0.928,95%CI:0.883~0.974)预测特异性高于单个参数。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治疗第7天时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是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为90 d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CD4^(+)T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可以作为改善脓毒症预后的早期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老年 cd4+T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阳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白剑 肖漓 +8 位作者 苗兰英 林大勇 刘鸿 高钰 陈文 毕丽丽 孔祥瑞 黄海燕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阳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设为PEGFP-N1-HLA-G组;...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阳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设为PEGFP-N1-HLA-G组;转染空载体PEGFP-N1质粒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设为PEGFP-N1组;相同条件下,未加入空载体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各组细胞HLA-G蛋白的表达;各组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混合培养24 h和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比例。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45、CD34和HLA-DR呈阴性表达,CD29、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PEGFP-N1-HLA-G组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EGFP-N1-HLA-G组细胞在与CD4+T细胞混合培养24 h后,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15.3±1.9)%,在培养48 h后,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14.3±2.1)%,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LA-G基因修饰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地在体外诱导CD4+CD25+Foxp3+Treg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转染 修饰 免疫排斥 免疫耐受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力丹 席永昌 +2 位作者 尤立强 张建阳 张建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 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CD44V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的100例DT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TSH抑制疗法(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控制血清TSH水平低于0.1mU/L),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低,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高、CD8^+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低,且实验组治疗后血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TC行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后接受TSH抑制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 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 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cd44V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 sIL-2R)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5RA^+、CD45RO^+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1 位作者 刘成成 苏尔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cd45RA^+ T淋巴细胞亚群 cd45RO^+ cd34^+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紊乱 白细胞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DA7专题讨论会新增CD编号和抗原 被引量:15
10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73-375,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单克隆抗体 cd编号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用猕猴CD3、CD4、CD8、CD20细胞阳性率的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鹏 李晨 +2 位作者 曹云新 梅其炳 吕正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87-287,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 cd20^+ cd4^+ cd8^+ cd3 阳性率 猕猴 验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病损处角质形成细胞表面ICAM-1及HLA-DR抗原的表达
12
作者 邹耘 周礼义 陈兴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 (HLA DR抗原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复合物法 (SABC法 )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 (...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 (HLA DR抗原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复合物法 (SABC法 )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 (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KC表面没有或仅有极微弱的ICAM 1及HLA DR抗原表达 ,而CA初发组及复发组病损局部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均呈阳性表达 (P <0 0 1)。CA病损处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r=0 4 316 ,P <0 0 5 )。结论 CA患者病损处KC表面表达ICAM 1及HLA DR抗原使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发生变化 ,能有效地启动并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预处理合并纯化CD34^+细胞异基因移植2例报告
13
作者 李佩 谢毅 +1 位作者 谢彦晖 陈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cd34+细胞 非清髓预处理 异基因移植 纯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半相合 毒副作用 人类白细胞 白血病病人 治疗方法 供受者 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祎 孟恒星 +5 位作者 张宇光 侯士芳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11(IL-11,50ng/ml)和肝素(25U/ml)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免疫表型(CD34+、CD41a+、CD61+、CD34+CD41a+及CD34+CD61+)、巨核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检测。结果显示:脐血CD34+细胞能够有效地向巨核细胞分化,CD41a+和CD61+细胞比例在培养第14天达到峰值,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在扩增第7天达到最高峰〔分别为(3.41±2.80)%和(1.89±1.43)%〕;CFU-Mk大集落在扩增第7天达到高峰〔(20.66±32.79)倍〕,小集落在扩增第10天达到高峰〔(435.62±482.65)倍〕;在培养7、10和14天时巨核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48±9.64)%、(26.87±9.03)%和(52.46±11.74)%,其中培养7天和10天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天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天和10天(p均<0.05);巨核细胞表面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随着扩增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培养0到10天阶段下降明显。结论:采用TPO+IL11+肝素组合,可以有效地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培养7天,CFU-Mk大集落扩增倍数、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均达高峰,这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较佳培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祖细胞 细胞扩增 脐血 细胞凋亡 人类白细胞抗原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lec-15在唑来膦酸特异性γδT细胞的表达及与抗原提呈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
15
作者 游红琴 黄正华 +3 位作者 朱会芳 韩露 李林霖 高全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38-2442,共5页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唑来膦酸(ZOL)特异性γδT细胞的表达及与抗原提呈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ZOL刺激前及刺激后4 d、8 d、12 d和16 d,Siglec-15、CD8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唑来膦酸(ZOL)特异性γδT细胞的表达及与抗原提呈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ZOL刺激前及刺激后4 d、8 d、12 d和16 d,Siglec-15、CD8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在健康对照(HC)和肺癌(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ZOL刺激前相比,CD80^(+)、CD86^(+)和HLA-DR^(+)γδT细胞水平在HC和LC中均升高(P<0.05);随着ZOL刺激时间延长,Siglec-15在两组γδ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刺激后4 d,HC显著高于LC(P<0.05)。LC的Siglec-15^(+)γδT与CD80^(+)γδT细胞比例在刺激前及刺激后的4 d和8 d呈正相关(P<0.05)。结论:Siglec-15在ZOL特异性γδ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表达水平的上调与CD80表达水平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 ΓΔT cd80 cd86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肿瘤研究取得进展
1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3-423,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血液研究所研究小组与法国Joseph Fouria大学Michallon医院合作,开展CD4^+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研究取得进展,研究发现CD4^+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从自体淋巴瘤细胞衍生的细胞株,并进一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血液研究所研究小组与法国Joseph Fouria大学Michallon医院合作,开展CD4^+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研究取得进展,研究发现CD4^+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从自体淋巴瘤细胞衍生的细胞株,并进一步提示使用肿瘤杀伤性CD4^+T细胞可进一步增强过继转移或免疫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在肿瘤逃避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作用时,CD4^+T细胞能起到替代作用。该研究小组利用1例滤泡B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将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的恶性淋巴瘤细胞CH1细胞株作为唯一的刺激源,以梯度稀释法得到3种自体的、细胞毒性的、具有肿瘤杀伤特异性的CD4^+T细胞克隆。结果3种T细胞克隆可以杀伤来自于新鲜恶性B细胞的自体HLA-Ⅰ分子缺乏的淋巴瘤细胞株,但却对EB病毒(EBV)阳性的正常B细胞或K562细胞无杀伤溶解作用。3种肿瘤特异杀伤的CD4^+T细胞均为TCR Vβ17-Dβ1—Jβ1.2,并具有同样的互补决定区CD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T细胞肿瘤 细胞淋巴瘤 上海血液研究所 外周血淋巴细胞 恶性淋巴瘤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洗脱血小板HLA-Ⅰ类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相富 邹勇 +9 位作者 刘文达 陆英 覃雪玲 李芳 廖思红 袁青 刘贵莲 林哲生 黎结芳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方法,评估最适的酸洗脱条件以及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血小板用不同pH值(pH=2、3、5、7)的柠檬酸缓冲液在0℃进行酸洗脱,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方法,评估最适的酸洗脱条件以及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血小板用不同pH值(pH=2、3、5、7)的柠檬酸缓冲液在0℃进行酸洗脱,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择素(CD62P)的表达,Annexin V染色检测血小板的早期凋亡,电阻法检测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结果:随着柠檬酸缓冲液pH值的降低(从pH=7到pH=2),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减少,但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率(CD62P表达)和早期凋亡率(Annexin V表达)均显著增加。相对PBS处理,利用pH=3的柠檬酸缓冲液处理血小板可显著减少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P<0.05),尽管血小板活化率和早期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均P<0.05),但其聚集功能未受显著影响(P>0.05)。结论:利用pH=3的柠檬酸缓冲液0℃洗脱血小板HLA-I类抗原可作为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进行尝试。这项酸处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前尚需进一步改进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cd62P 细胞凋亡 酸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HLDA8新CD编号候选分子看免疫学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伯泉 刘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HLDA)及其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功能研究的深入, 不断有新的功能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被发现.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 免疫学 cd编号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汉民族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玉霞 付真彦 +3 位作者 马依彤 布艾加尔 马翔 贾志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4-784,共1页
关键词 cd14 冠心病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新疆地区 PCR-RFLP 白细胞分化抗原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HLA-G和可溶性CD30的水平与移植术后时间相关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占奎 徐翠香 +2 位作者 段万里 杨江存 田普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7-952,共6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和可溶性CD30(s CD30)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s HLA-G和s CD30的表达与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例肾移植受者,并募集10例健康供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术前及肾...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和可溶性CD30(s CD30)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s HLA-G和s CD30的表达与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例肾移植受者,并募集10例健康供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术前及肾移植术后1年内s HLA-G和s CD30水平的动态变化;选取33例移植肾功能正常受者,按照移植术后时间分为术后≤5年组、5年<术后时间≤10年组、术后>10年组,观察血清s HLA-G和s CD30在术后1年以上的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s HLA-G水平与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1月的水平相当;术后3月血清s HLA-G水平高于术后1月;术后3、6、12月三组之间s HLA-G水平无显著变化;术后>10年组显著高于术后≤5年组。血清s HLA-G水平与肾移植术后时间显著相关。术前s CD3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术后1月较术后1周降低。术后1、3、6、12月之间及术后≤5年组、5年<术后时间≤10年组、术后>10年组之间s CD30水平无明显变化。s CD30水平仅与肾移植术后1月内时间显著相关。结论移植肾功能正常受者血清s HLA-G水平随着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血清s CD30水平在肾移植术后1月内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可溶性cd30 免疫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