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及其消解 被引量:19
1
作者 易显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5,共7页
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导致人生命自然属性的减弱和“技术一社会”属性的增强,关于其伦理正当性问题的相关论争正在持续发酵。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生命个体遭遇安全风险,将给整个人类群体的基因安全性造成不... 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导致人生命自然属性的减弱和“技术一社会”属性的增强,关于其伦理正当性问题的相关论争正在持续发酵。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生命个体遭遇安全风险,将给整个人类群体的基因安全性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基因编辑对人类生命的筛选、编辑、修改,使生命的进化过程俨然变成一个技术选择过程,这种人工改造对人类的生命尊严形成新的挑战;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使基因编辑扮演了将生命价值商业化的不光彩角色。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增强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将是基因层面的社会阶层化,并形成新的优生学和另外一种形式的价值偏差。通过更迭伦理观念,重新抉择价值顺序,将相关伦理规范法制化,并强化科研共同体道德责任培育,可对因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产生的伦理风险进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婴儿实验 伦理风险 道德责任 价值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系统在家畜生殖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解雅茹 金昊延 +2 位作者 孔辰 蔡蓓 张令锴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91,共13页
生殖细胞是生命体遗传物质传递的主要载体,在家畜育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精确育种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提升基因强化和疾病治疗成效,这一进展凸显了将该技术应用于家畜生殖细胞研究的重要性... 生殖细胞是生命体遗传物质传递的主要载体,在家畜育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精确育种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提升基因强化和疾病治疗成效,这一进展凸显了将该技术应用于家畜生殖细胞研究的重要性。与其他基因编辑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和CRISPR/Cas12系统的研究较为深入。CRISPR/Cas技术已在多项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视为一种极有潜力的育种改良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两种CRISPR/Cas系统及CRISPR/Cas9系统在家畜生殖细胞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家畜生殖细胞形成过程进行简要概括,阐述CRISPR/Cas9系统和CRISPR/Cas12系统的原理、构成和衍生技术,介绍CRISPR/Cas9系统在家畜生殖细胞中的应用,对基因编辑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畜生殖细胞进行展望,旨在为未来畜牧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12系统 家畜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域外监管经验研究
3
作者 邹亚文 陶应时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6-1153,共8页
研究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域外监管经验对于完善中国基因编辑治理框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英国和美国在监管机构、法律法规及多团体参与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英国通过人类受精和胚胎学管理局(HFEA)将生殖系基因编辑纳入辅助生... 研究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域外监管经验对于完善中国基因编辑治理框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英国和美国在监管机构、法律法规及多团体参与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英国通过人类受精和胚胎学管理局(HFEA)将生殖系基因编辑纳入辅助生殖的监管范畴,而美国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两机构负责监管。两国的经验表明,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监管框架需要有明确划分职责的监管机构,也需要分类的管理和及时调整修订滞后的法律法规来应对技术的发展和伦理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国际和国家各种组织的咨询,增加公众参与对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建议中国应明确机构监管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条款,并促进多方对话和公众参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殖 基因编辑 域外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探究——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批判
4
作者 程瑞 伏其秦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共6页
当前,各国都在展开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研究,但难以展开有效对话并形成统一的国际治理体系,现有伦理治理方案也往往无法有效考量科技发展、伦理规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展开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反对... 当前,各国都在展开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研究,但难以展开有效对话并形成统一的国际治理体系,现有伦理治理方案也往往无法有效考量科技发展、伦理规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展开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反对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以技术工具论为背景的治理逻辑,强调放弃科技-伦理的二元对立,深入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主动性和不确定性、具体伦理规范的暂时性、社会文化道德的根本性以及三者之间的互相构成性,提出应当遵循的哲学建议,有助于构建更加深刻与丰富的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生殖细胞基因编辑 人类主义 生物保守主义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鸡制备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吴可欣 谷钰洲 +2 位作者 孙从佼 杨宁 邵丽娃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鸡是研究发育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的优良模型,同时是满足人们对肉、蛋需求的重要农业经济动物。近年来,随着全球鸡肉产量与消耗量的不断增长,养禽业对禽病防控、保种育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此,研究人员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制备了... 鸡是研究发育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的优良模型,同时是满足人们对肉、蛋需求的重要农业经济动物。近年来,随着全球鸡肉产量与消耗量的不断增长,养禽业对禽病防控、保种育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此,研究人员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制备了转基因鸡或基因编辑鸡,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鸡生长发育、免疫抗病机制,为产业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鸡独特的生殖生理特点,无法获取单细胞卵子,难以应用哺乳动物的基因编辑方法。文章综述了现有制备基因编辑鸡的方法及优缺点,并指出了基因编辑鸡制备过程存在的问题,为基因编辑鸡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原始生殖细胞 生物反应器 PGC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细胞基因增强技术的伦理争议与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力骏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8期55-56,共2页
分析生殖细胞基因增强的概念 ,论述支持和反对生殖细胞基因增强的理由 ,初步探讨伦理学对策。在人类理性的指引下 ,生殖细胞基因增强能够成为造福人类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基因增强 生殖细胞 伦理学 人类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消解 被引量:4
7
作者 智广元 章露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9-1145,共7页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研究与应用产生了诸多伦理问题,引发学者们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表现在人类未来自主性受限、自我认同模糊与生命等级化加剧等三个方面。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主体方面主体责任伦理意识的复杂性、客观方面技术的...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研究与应用产生了诸多伦理问题,引发学者们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表现在人类未来自主性受限、自我认同模糊与生命等级化加剧等三个方面。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主体方面主体责任伦理意识的复杂性、客观方面技术的负面效应、社会方面外部规约不足等。这需要采取下述措施进行消解:增强主体责任伦理意识、强化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内部伦理监管、建立伦理监督委员会和统一的伦理治理框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 技术监管 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对运气平等主义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灵芝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43,共5页
运气平等主义区分选择和运气,强调具体责任原则,认为个体选择导致的不利处境不应该得到社会补偿。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由主义优生得以可能,父母可以自主设计下一代的基因构成,并为此承担责任。然而,由于个体选择的是定义... 运气平等主义区分选择和运气,强调具体责任原则,认为个体选择导致的不利处境不应该得到社会补偿。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由主义优生得以可能,父母可以自主设计下一代的基因构成,并为此承担责任。然而,由于个体选择的是定义人类自然本性的生物素质,具体责任原则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实践中引发新的挑战:打破分配正义预设;难以厘清责任归属;破坏责任承担自由意志;加剧社会不平等。为了使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更好地促进社会正义,需要重申平等对待原则,加强责任伦理,以及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运气平等主义 具体责任原则 分配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编辑工具的新晋“黑马”:FnCpf1在人类细胞内具备有效基因组编辑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谷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中新的技术,正在引起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目前,基因组编辑工具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
关键词 基因编辑 PAM RNA FnCpf1 人类细胞 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介导生殖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璐 王亚平 +1 位作者 姜蓉 彭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在原始生殖细胞(PGCs)向生殖母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1.0d胎鼠PGCs,按胚胎干细胞(ES)培养标准进行体外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培养。采用脂质体方法将Nanog靶向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 目的探讨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在原始生殖细胞(PGCs)向生殖母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1.0d胎鼠PGCs,按胚胎干细胞(ES)培养标准进行体外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培养。采用脂质体方法将Nanog靶向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入EG细胞。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siRNA的沉默效率;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体外克隆计数,检测EG细胞增殖未分化状态;TUNEL法和透射电镜检测EG细胞凋亡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与生殖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的标志基因(Mvh、Stra8、Sycp3)的mRNA表达。结果转染siRNA后48h EG细胞Nanog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典型未分化EG细胞克隆数量显著下降,呈现分化现象,悬浮细胞增多。TUNEL法、透射电镜检测悬浮EG细胞呈现凋亡征象。伴随Nanog表达下调,Mvh、Stra8、Sycp3基因mRNA表达上调。结论到达生殖腺后,多能性PGCs发生生殖母细胞化,开始减数分裂,该过程可能与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基因 人类 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刑法规制之反思
11
作者 魏汉涛 王俊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0,共10页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是应急性立法的结果,加之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具有复杂性,以致该罪存在行为类型不周延、前瞻性不足、入罪模式不科学、犯罪主体单一等问题。域外立法经验启示我们,既要对人类基因编辑科技潜在的多维风险...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是应急性立法的结果,加之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具有复杂性,以致该罪存在行为类型不周延、前瞻性不足、入罪模式不科学、犯罪主体单一等问题。域外立法经验启示我们,既要对人类基因编辑科技潜在的多维风险持谨慎稳健的态度,又不能阻碍人类基因科技的进步。要使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的刑法规制垂范久远,不仅要睁眼看世界,学习域外规制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的成功经验,而且要做好顶层设计,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为人类基因科技设置伦理禁区和风险禁区,使人类基因科技在法治轨道上顺利向前,还要分类规制,对生殖系人类基因科技伴生的风险引入事前预防,对体细胞人类基因科技潜在的危害沿用事后打击模式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 基因克隆 立法检讨 域外经验 改进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编辑实验的法律规制——兼论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的法律议题 被引量:43
12
作者 王康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0,共16页
人类胚胎基因实验以人类胚胎或前胚胎为实验对象,在技术上有基因检测、基因诊断、基因筛选、基因编辑(基因改造)等类型,引发了一系列伦理、社会和法律争议。在国际范围内,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被严格禁止或限制,而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则可能... 人类胚胎基因实验以人类胚胎或前胚胎为实验对象,在技术上有基因检测、基因诊断、基因筛选、基因编辑(基因改造)等类型,引发了一系列伦理、社会和法律争议。在国际范围内,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被严格禁止或限制,而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则可能为各国接受。对后者进行法律规范的焦点在于风险决策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衡平,我国也对其持较为宽容的技术规制立场。未来应坚持全面立法、严格限制、法定许可的政策立场,保持行业主管和审查机构的中立性,提高机构伦理委员会的独立性,实行个案审批制度。就法律体系而言,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应当相互配合,私法上特别要以基因自主权之保护和权利冲突之衡平为中心。在尚不具有个性的前胚胎阶段,在符合法定条件、伦理原则和程序等前提下,可以适度放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实验研究的限制。参与者的基因自主权和研究者的研究自由需要得到保障,但必须以尊重人的尊严、公共利益和他人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为前提。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避免让基因成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一个新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胚胎基因实验 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 基因改造 人类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编辑的权利基础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9,共14页
政府应当如何回应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构成了一个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意义上的难题,而基因编辑自由应当是回应这一难题的规范基础。按照福利论的看法,如果实施人类基因编辑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政府就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否则就应禁止。这种... 政府应当如何回应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构成了一个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意义上的难题,而基因编辑自由应当是回应这一难题的规范基础。按照福利论的看法,如果实施人类基因编辑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政府就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否则就应禁止。这种回应思路不但将导致相关立场的不确定,更无法避免侵害公民权利的危险和反事实论证的缺陷。因此,政府回应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妥当立场在于权利论。在权利论范围内,生育自由能够支持基因编辑自由,但这一论证方案面临着哈贝马斯所主张的基因编辑将侵害胚胎自由的批评。为了充分应对该批评,文章的第四部分用亲权来论证基因编辑自由的存在。考虑到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可替代的抚养关系,亲权中必定包含有父母塑造孩子的自由和权威,如果该权利能够扩展至基因编辑技术上,潜在父母便获得了编辑胚胎基因的自由。借助该思路,人类基因编辑讨论中的一些常见争议点,也将被妥善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 后果主义 权利 自由 亲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视阈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刑事立法立场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路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3-161,共9页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所潜藏的风险,是风险社会下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新型风险之一。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巨大的安全性风险,包括对通过该技术孕育的婴儿和人类后代产生的不可完全预知和控制的双重风险。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颠覆性的伦理...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所潜藏的风险,是风险社会下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新型风险之一。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巨大的安全性风险,包括对通过该技术孕育的婴儿和人类后代产生的不可完全预知和控制的双重风险。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颠覆性的伦理风险,一方面隐藏着引发基因歧视的风险,另一方面会引发对人类后代人格尊严的严峻挑战。基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所具有的上述风险,应当运用刑法手段禁止该技术用于人体试验及有关应用行为:将人体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人体试验和应用行为定位为抽象危险犯,实现法益保护前置化;通过合理设置量刑幅度、设置财产刑和从业禁止的方式,实现犯罪预防目的;清晰划定基因治疗的禁止范围,以免刑法过度剥夺公民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风险社会 法益保护前置化 抽象危险犯 刑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张生 周韵娇 唐增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为罹患不治之症的儿童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也对人类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引发了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争议。对此技术的伦理反思从安全性和不可预见的后果、操纵生殖细胞系、缺乏知情同意、基因编辑作为优生手段、科学主...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为罹患不治之症的儿童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也对人类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引发了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争议。对此技术的伦理反思从安全性和不可预见的后果、操纵生殖细胞系、缺乏知情同意、基因编辑作为优生手段、科学主义的陷阱几个方面来探讨。面对这一新兴技术,倡导公众谨慎面对,监督科研方向;同时也指出制定"基因技术法"的必要性,加强对基因技术的伦理监管。科研人员对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应三思而行,避免先进的技术剑走偏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胚胎 基因编辑 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内切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学和治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邱仁宗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3,共3页
2011年《自然》杂志出版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称誉基因编辑是一组更为精确和灵活地改变DNA的方法,而2015年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被评为是该年科学上的突破。2015年12月1日~3日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学会和美国科学院... 2011年《自然》杂志出版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称誉基因编辑是一组更为精确和灵活地改变DNA的方法,而2015年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被评为是该年科学上的突破。2015年12月1日~3日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学会和美国科学院在华盛顿联合召开人类基因编辑国际高峰会议,会后成立了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法学家和生命伦理学家Alta Charo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医学研究所Richard Hynes教授为共同主任,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中国(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和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教授)等国的科学家、医学家、伦理学家和法学家参加的"人类基因编辑:科学、医学和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Human Gene Editing:Scientific,Medical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s,以下简称"委员会")。2017年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发表了该委员会起草的报告。下面是这份报告发表前版本主要内容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 编辑 科学 伦理学 治理 《自然》杂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域阀下《黑镜》的后人类症候考论——以基因编辑婴儿为切入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彦 赵馨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共12页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媒体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些质疑普遍出于对人类未来的哀思、聚焦于其对伦理道德和人类结构、社会秩序的突破和妨害等问题。笔者以此次事件为切入点,探讨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以马...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媒体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些质疑普遍出于对人类未来的哀思、聚焦于其对伦理道德和人类结构、社会秩序的突破和妨害等问题。笔者以此次事件为切入点,探讨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分析科技与人结合的后人类主义表征、人类应当如何更好应对此类事件的继续发生、当后人类主义成为不可阻遏的趋势时人类应当如何调适。后人类主义以科技的发展为第一牵引力,对人的本体问题产生冲击。该理论涉及科学技术视域下的“人”的意识性以及人类肉体边界和自我认同的本体性问题,涵盖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领域。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持续发酵,更提醒人类必须着手应对这一现实的、理论的难题,重新摹写“人”之本身。本文以《黑镜》的故事内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基因编辑事件,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维度,通过分析“你-它”关系的呈现和“祂-它”关系的呈现,阐述科技主体化、泛化的后人类社会特征以及后人类社会中主体意识和肉体的赛博格化特征,为应对后人类社会的到来、促成“我-它”关系的体现底线思维的有机实现提供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马克思主义 《黑镜》 人类 赛博格 科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介导基因编辑人类三核受精卵伦理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洪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16,21,共4页
以广州中山大学黄军就博士2015年发表在Protein&Cell杂志上一篇引起广泛关注和伦理争议的论文为背景,分析了使用CRISPR/Cas9介导基因编辑人类三核受精卵存在的伦理问题,探讨了相关研究最终可能导致优生和定制胎儿的后果,评价了此项... 以广州中山大学黄军就博士2015年发表在Protein&Cell杂志上一篇引起广泛关注和伦理争议的论文为背景,分析了使用CRISPR/Cas9介导基因编辑人类三核受精卵存在的伦理问题,探讨了相关研究最终可能导致优生和定制胎儿的后果,评价了此项研究引发的国际国内伦理争论,分析了"先干起来,干了再说"的非理性观点。认为现阶段应对相关研究加以规范,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开展人类生殖细胞和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基础研究,更不能推广到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技术 基因编辑 人类三核受精卵 人类胚胎 生物医学研究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编辑人类胚胎CCR5基因预防艾滋病事件的反思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光琇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期7-11,共5页
基因治疗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当前已发展到基因编辑阶段。但是无论从国际上还是我国的探索都显示基因编辑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特别是编辑CCR5基因预防艾滋病就目前研究表明还存在技术风险。基因编辑对于遗传病... 基因治疗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当前已发展到基因编辑阶段。但是无论从国际上还是我国的探索都显示基因编辑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特别是编辑CCR5基因预防艾滋病就目前研究表明还存在技术风险。基因编辑对于遗传病基因治疗是很有价值的,反思基因编辑预防艾滋病临床应用这一突破伦理与法律底线的事件,建议重大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广泛听证,接受国家层面的严格监督,并进行大量的临床前试验和各方面安全性、有效性评估后方可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基因治疗 生殖细胞 CCR5基因 艾滋病1型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社会风险的法律治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道锐 王利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基因编辑婴儿"案暴露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医疗风险、滑坡论风险和优生学风险等三重社会风险。对该技术社会风险的法律治理需遵循一定的治理逻辑。为防范医疗风险,需要设定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基础研究的法律界限,明确生殖系... "基因编辑婴儿"案暴露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医疗风险、滑坡论风险和优生学风险等三重社会风险。对该技术社会风险的法律治理需遵循一定的治理逻辑。为防范医疗风险,需要设定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基础研究的法律界限,明确生殖系基因编辑临床应用的条件。为防范滑坡论风险,需要防止个性的基因增强,将生殖系基因编辑限定在特定的用途之内。为防范优生学风险,需要确保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成果实质上的分配公平。基于此,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社会风险的法律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社会风险 法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