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被引量:21
1
作者 冯永忠 朱芬萌 +1 位作者 王得祥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地理 区域划分 人类活动因素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18年呼伦贝尔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晶 刘乾龙 刘鹏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35,共16页
呼伦贝尔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基于1998—2018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结合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并根据数据特点,综合多种统计方法,对呼伦贝... 呼伦贝尔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基于1998—2018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结合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并根据数据特点,综合多种统计方法,对呼伦贝尔市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1年间研究区FVC在低波动中缓慢增长,以4—5年为周期,周期内FVC先减少后增长,在空间上呈“西减东增”的变化格局;(2)FVC类型以极高和高为主,中、低、极低面积依次递减且总和仅占10%—15%,FVC增加、变化不显著及减少区域面积分别为135720.57 km^(2)(53.56%)、107140.74 km^(2)(42.28%)、10569.06 km^(2)(4.17%);(3)地形因素奠定了FVC“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气候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FVC的年际变化。位于研究区西南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和东南部的阿荣旗以气候因素为主导,位于中部大兴安岭上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和扎兰屯以人类活动因素为主导,满洲里、海拉尔和鄂伦春自治旗则受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影响。驱动力因素对FVC变化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和双向性,在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下,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 驱动力分析 呼伦贝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一龄鱼种池塘培育技术
3
作者 丰朝晖 祁洪芳 +4 位作者 俞录贤 付生云 魏盼盼 崔恩慧 阿怀云 《科学养鱼》 2023年第9期28-29,共2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半咸水湖,湖中裸鲤是唯一大型经济鱼,是湖泊生态系统的核心。由于人类活动因素,导致资源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到青海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工增殖放流是一项能快速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稳定物种种群结构、增加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半咸水湖,湖中裸鲤是唯一大型经济鱼,是湖泊生态系统的核心。由于人类活动因素,导致资源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到青海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工增殖放流是一项能快速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稳定物种种群结构、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是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和资源增殖在封湖育鱼政策下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资源增殖 人类活动因素 池塘培育 良性循环 群体数量 湖泊生态系统 一龄鱼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1年海南岛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阳阳 刘铁冬 +3 位作者 龚文峰 段璇瑜 孙雨欣 邱梓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了解海南岛植被动态变化特征与驱动力,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为海南岛绿色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21年的MODIS NDVI植被指数产品,估算海南岛年最大... 【目的】了解海南岛植被动态变化特征与驱动力,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为海南岛绿色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21年的MODIS NDVI植被指数产品,估算海南岛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并用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研究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力。【结果】21 a间海南岛年均植被覆盖度为0.87,中部山区的植被覆盖度较高,年际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速率为0.0016/a);植被覆盖度变异系数均值仅为0.04;未来植被覆盖度呈现减少趋势的面积占比60.82%;人类活动因素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关性系数最高。【结论】21 a间海南岛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较稳定;未来植被覆盖度将呈减少趋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NDVI 动态变化特征 海南岛 人类活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