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
作者 王帆 宋柏林 +1 位作者 徐丽伟 Christian Ohrloff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小牛血清。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IFN-γ诱导条件下的HLA-DP、DQ、DR抗原及CD40的表达。同时,体外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法测定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 IFN-γ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和CD40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上的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红色染色。CD3和CD28抗体预处理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0%的CD69阳性T淋巴细胞活化,无IFN-γ诱导时有10%阳性T淋巴细胞,而IFN-γ诱导组中,有12%的阳性T淋巴细胞,说明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体系中,CD69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被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活化,由此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是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共同刺激通路 荧光活化细胞分类计 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在病毒感染性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相荣 陈柳 +6 位作者 霍姝汭 杞梦迪 刘欣 王文广 李娜 代解杰 陆彩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9,共10页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40代细胞形态进行比较,波形蛋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鉴定、核型鉴定、细胞增殖曲线测定。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McKrae株)、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在该细胞上进行病毒感染实验。结果传至50代以上的树鼩永生化CSCs呈梭形,细胞形态结构与40代相比仍较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表达阳性。增殖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4~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原代细胞核型的染色体数稳定为62条,而永生化细胞第21、56代突变为64条且保持稳定。病毒感染实验显示:树鼩永生化CSCs对HSV-1(McKrae株)、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H1N1(PR8株)病毒敏感,产生较高感染滴度,分别为1.32×105、5.62×106、2.69×107、7.76×104CCID50/mL。结论成功建立了树鼩永生化CSCs细胞系,提示该细胞系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眼角膜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角膜基质细胞 生化 病毒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和SV40大T抗原永生化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思春 余乐 +1 位作者 李素 涂长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1,共5页
为建立稳定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用于猪瘟病毒(CSFV)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病毒分别转导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或SV40大T抗原(SV40 LT)基因进入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VEC),通过G418或嘌呤霉素筛选... 为建立稳定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用于猪瘟病毒(CSFV)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病毒分别转导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或SV40大T抗原(SV40 LT)基因进入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VEC),通过G418或嘌呤霉素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细胞传代研究和细胞形态学及表型鉴定。分别获得了两种方法建立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系SUVEC-hT和SUVEC-ST。两种细胞系均呈铺路石样单层排列生长,具有高度的增殖活性,在传代70代后不表现任何衰老细胞的特征,并保持接触生长抑制。SUVEC-hT细胞系持续表达hTERT、CD31、CD34和von Willebrand factor,并能摄取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SUVEC-ST细胞系持续表达SV40 LT、CD31和CD34,并能摄取Dil-Ac-LDL。两个细胞系均保持正常的核型并对CSFV敏感。结果表明通过表达外源的hTERT或SV40 LT,SUVEC已被永生化,并且保留了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管内皮细胞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SV40 LT 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在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解林红 郭抗抗 +3 位作者 张彦明 徐钰 徐彦召 王文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1-414,419,共5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石门株囊膜蛋白E2基因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2。将pBABE-puro-E2和辅助质粒pVSV-G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GP包装细胞系,将其包装为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假病毒...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石门株囊膜蛋白E2基因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2。将pBABE-puro-E2和辅助质粒pVSV-G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GP包装细胞系,将其包装为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假病毒;用包装好的假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转导第30代的永生化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VEC),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并将筛选出的阳性细胞腹腔免疫BALB/c小鼠。RT-PCR检测SUVEC内的E2基因,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E2蛋白在SUVEC上的表达,间接ELISA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结果表明,CSFVE2基因导入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获得表达,而且成功诱导小鼠产生抗E2蛋白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基因 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脑微血管内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最适D-半乳糖浓度诱导BMECs衰老细胞模型的探讨
5
作者 陈柳 邱敏 +4 位作者 丁相荣 霍姝汭 王文广 陆彩霞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5,共9页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gal诱导48 h的BMECs,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明显增多、衰老相关蛋白p53显著增多、细胞内SOD酶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多。结论成功构建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10 g/L的D-gal是建立永生化BMECs衰老模型的适合浓度,D-gal在体外促进细胞衰老可能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增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生化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猪瘟兔化弱毒株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情况研究
6
作者 谭晓妮 张彦明 +1 位作者 张旭 邓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5,共5页
在传至70代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接种猪瘟兔化弱毒,72 h后收取细胞上清液并对处理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分别检测第70、75、80、90、100、105代接毒细胞中病毒,观察各代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猪瘟兔化弱毒后20代(第90代永生化... 在传至70代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接种猪瘟兔化弱毒,72 h后收取细胞上清液并对处理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分别检测第70、75、80、90、100、105代接毒细胞中病毒,观察各代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猪瘟兔化弱毒后20代(第90代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与正常的形态相似,但传至接毒后35代(第105代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时,细胞稍有拉长现象。各代次细胞中都有猪瘟兔化弱毒的检出。本研究为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生产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兔化弱毒株(HCLV) 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 形态变化 细胞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SV40LT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永生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淑丽 薛增福 +8 位作者 吕艳香 刘洋 梁树辉 殷继鹏 窦维佳 赵晓迪 赵宏喜 聂勇战 吴开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423-2427,共5页
为成功分离与鉴定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用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异位表达建立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将含SV40LT cDNA片段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管状成... 为成功分离与鉴定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用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异位表达建立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将含SV40LT cDNA片段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管状成形试验进行原代及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鉴定及检测SV40大T抗原表达。结果SV40LT转染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扁平多角形或短梭状,呈单层铺路石状镶嵌排列。特异性表达Ⅷ因子、KDR、SV40LT表达,并具有管状成型能力。说明成功分离与鉴定永生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后续血管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生化 细胞 SV40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8
作者 霍姝汭 邱敏 +3 位作者 王文广 陆彩霞 罕园园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内皮细胞,然后利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再挑取单克隆后进行传代培养。对传至50代以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以及核型鉴定。结果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能够分离获得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和梭形。经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一致,到第50代时细胞形态结构仍较好。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标志性蛋白VWF、CD34、Claudin1、ZO-1和永生化SV40T表达阳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2~4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第4天进入平台期。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与树鼩染色体相同,即所获取的细胞为永生化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成功建立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为视网膜病变及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分离培养 生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鉴定及其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9
作者 黄国梁 吴晓妮 +5 位作者 邹荣华 李倩倩 葛家振 宋国栋 郑福英 蔺国珍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本研究旨在获得高纯度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并建立其永生化细胞系,为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通过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成功分离出樱桃谷鸭原代BMECs,通过猿猴病毒... 本研究旨在获得高纯度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并建立其永生化细胞系,为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通过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成功分离出樱桃谷鸭原代BMECs,通过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转染的方法,转染后连续传12代获得樱桃谷鸭BMECs永生化细胞系。对BMECs的细胞核以及内皮细胞的标志性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原代细胞和永生化细胞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从樱桃谷鸭脑组织中分离出BMECs并传代培养,经慢病毒转染后体外传代培养12代以上,细胞仍稳定表达vWF,成功建立了樱桃谷鸭BMECs永生化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谷鸭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生化细胞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汉滩病毒固有免疫应答研究的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的建立
10
作者 张惠 贾岩 +5 位作者 靳嘉岩 叶伟 程林峰 雷迎峰 张芳琳 刘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通过导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构建永生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hTERT),探索永生化HUVEC对汉滩病毒(HTNV)感染效率及细胞固有免疫调控的影响,评价HUVEC-hTERT作为研究HTNV细胞模型的潜能。方法将hTERT基因克隆入慢病... 目的通过导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构建永生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hTERT),探索永生化HUVEC对汉滩病毒(HTNV)感染效率及细胞固有免疫调控的影响,评价HUVEC-hTERT作为研究HTNV细胞模型的潜能。方法将hTERT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构建pCDH-CMV-hTERT-EF1-puro质粒后包装慢病毒并感染HUVEC;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hTERT基因的HUVEC命名为HUVEC-hTERT;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对HUVEC-hTERT的形态及内皮细胞标志分子人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CD3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进行鉴定;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TNV感染后核衣壳蛋白(NP)阳性细胞百分比,观察HTNV对HUVEC和HUVEC-hTERT的感染效率差异;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感染HTNV后,病毒基因组小片段(S)及其编码的NP在不同时间点的复制水平,验证HTNV在细胞中的增殖效率;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β干扰素(IFN-β)、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MxB、干扰素诱导蛋白2(IFIT2)、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及炎症因子环加氧酶2(COX2)、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和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的mRNA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FIT2、IFITM3和MxA的蛋白水平,观察细胞固有免疫对HTNV的反应是否一致。利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HTNV后细胞上述分子的表达情况,观察永生化后细胞固有免疫对HTNV的反应是否一致。结果成功筛选出永生化细胞系HUVEC-hTERT,鉴定出其与HUVEC具有相同的表型并表达内皮细胞标志分子vWF、CD31、VE-cadherin;HUVEC-hTERT和HUVEC均可被HTNV感染且感染效率基本相同;在HTNV感染过程中,HUVEC-hTERT的固有免疫分子,如IFN-β、MxA、MxB、IFIT2、IFITM3、COX2、ICAM及CCL5的表达情况与HUVEC相同,表明HUVEC-hTERT固有免疫调控未发生改变。结论HUVEC-hTERT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原代HUVEC用于HTNV感染致固有免疫应答调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汉滩病毒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敏 李娜 +1 位作者 孙晓梅 胡竹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利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细胞仪SP3000P分别对6只恒河猴(12眼)和20只树鼩(40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测量,并获得角膜的8个相关参数: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小细胞面积(Smi... 目的对比分析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利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细胞仪SP3000P分别对6只恒河猴(12眼)和20只树鼩(40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测量,并获得角膜的8个相关参数: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小细胞面积(Smin)、最大细胞面积(Smax)、平均细胞面积(Savg)、细胞面积标准差(SS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细胞密度(CD)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G),并结合文献与人眼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3000P角膜内皮细胞仪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的图像采集和参数的检查,耗时差异无显著性。恒河猴和树鼩CCT分别为(449.2±12.8)μm和(262.4±24.6)μm;Smin分别为(120.4±26.3)S/μm^2和(153.2±42.9)S/μm^2;Smax分别为(705.0±130.8)S/μm^2和(468.7±109.3)S/μm^2;Savg分别为(351.1±26.1)和(295.4±18.9)S/μm^2;SSD分别为(113.1±27.4)和(75.9±27.3)S/μm^2;CV分别为(31.9±6.0)和(25.3±8.3);CD分别为(2874.2±203.8)p/cell·mm^-2和(3399.3±224.7)p/cell·mm^-2;HG%分别为(58.6±9.1)和(94.0±9.7)。二者的上述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树鼩角膜厚度比恒河猴小,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也较恒河猴小,但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恒河猴。恒河猴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比例与人眼高度相似,但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人眼;树鼩角膜厚度为恒河猴的60%、人眼的50%,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细胞面积更接近于10-20岁人眼。结论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各项参数均有显著差异,各自与人眼角膜内皮细胞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恒河猴和树鼩均是研究人类角膜内皮疾病可以选择的合适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恒河猴 树鼩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的RNA干涉可引起缺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VEGF表达下调和PEDF表达上调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玲 陈剑 +2 位作者 姚敏 刘小勇 周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shRNA干扰HIF-1α表达对缺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h C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IF-1αmRNA序列靶点设计及合成3个小发夹RNA(shRNA),分别在体外转染自发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S-... 目的探讨shRNA干扰HIF-1α表达对缺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h C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IF-1αmRNA序列靶点设计及合成3个小发夹RNA(shRNA),分别在体外转染自发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S-ihCEC),转染后的S-ihCEC在1 mmol/L Co Cl2中缺氧诱导培养6 h,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VEGF、PED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PEDF的水平。结果与缺氧组比较,转染HIF-1αshRNA的S-ihCEC中HIF-1αmRNA表达下调、HIF-1α蛋白表达下调,VEGF mRNA表达下调、VEGF蛋白表达下调,PEDF mRNA表达上调(1. 22±0. 18)倍,PEDF水平升高。结论针对HIF-1α的shRNA能有效干扰S-ihCEC中HIF-1α的表达,并下调VEGF表达、上调PED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小发夹RNA 自发生化角膜上皮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姚敏 陈剑 +4 位作者 王文娟 张晓玲 杨筱曦 周清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索以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 immortalized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ihCEC) 培养液体外模拟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 37 &#... 目的探索以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 immortalized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ihCEC) 培养液体外模拟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 37 ± 1) 周剖宫产人羊膜组织,酶消化法提取 hAEC; 流式细胞仪测 CD29、CD90、CD105、CD34、HLA-DR 的表达。复苏培养 ihCEC,以 0 mg·L- 1、10 mg·L- 1、20 mg·L- 1、30 mg·L- 1、40 mg·L- 1丝裂霉素 37℃作用 2 h,吸去丝裂霉素,继续培养 72 h 后 CCK8 测吸光度并计算增殖抑制率。10 mg·L- 1、20 mg·L- 1丝裂霉素处理细胞后 12 h、24 h 收集细胞培养液培养 hAEC,CCK8 测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 收集 ihCEC 细胞培养液,制备条件培养基( CM) 培养 hAEC 10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 CK12 的表达。结果 hAEC 可表达 CD29、CD90、D105,不表达 CD34、HLA-DR; 各浓度丝裂霉素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10 mg·L- 1( 65. 48% ±1. 03) 、20 mg · L- 1( 77. 01% ± 0. 99) 、30 mg · L- 1( 75. 25% ± 0. 71) 、40 mg · L- 1( 76. 90% ±0. 97) ;20 mg·L- 1丝裂霉素培养 12 h 收集的细胞培养液对 hAEC 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诱导分化后 hAEC 可表达 CK12。结论以 ihCEC 细胞培养液模拟的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可诱导 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角膜上皮细胞 人羊膜上皮细胞 丝裂霉素 微环境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原-琼脂糖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雅静 曹燕燕 +2 位作者 申治中 菅傲群 桑胜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3-1009,共7页
从开发新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出发,选择胶原蛋白和琼脂糖构建复合水凝胶,用于支持表皮细胞生长。采用质量分数2%的胶原蛋白溶液和质量分数2%的琼脂糖溶液构建复合水凝胶,以胶原凝胶作为对照,分别测试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的形貌、理... 从开发新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出发,选择胶原蛋白和琼脂糖构建复合水凝胶,用于支持表皮细胞生长。采用质量分数2%的胶原蛋白溶液和质量分数2%的琼脂糖溶液构建复合水凝胶,以胶原凝胶作为对照,分别测试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的形貌、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观察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与人类永生化表皮(HaCaT)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表明,琼脂糖可以改善胶原蛋白的机械性能,当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支架中两者的含量分别为65%和35%时,可以同时兼顾支架的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基于胶原-琼脂糖的复合水凝胶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琼脂糖 人类生化表皮细胞 表皮替代物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