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昕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47-3348,3351,共3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包括宫颈组织正常及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组,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HPV杂交捕获Ⅱ代(HPV-HC2)检测、FISH检测。结果 (1)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中组的扩增率分别为21.1%、86.7%、93.8%和100.0%。宫颈浸润癌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hTERC基因扩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91.6%(76/83),32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43.7%(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TERC基因扩增与HPV阳性率的相关系数为0.520,两种检测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hTERC基因检测总体评价高于HPV-HC2的检测。结论 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PV感染呈正相关,其扩增提示CIN有恶性进展潜能,其扩增情况可作为CIN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 原位杂交 荧光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hTR)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丛笑 刘吉勇 +3 位作者 赵跃然 焦玉莲 马春燕 杨崇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51,共1页
端粒的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其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基础,而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分子则是端粒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RNA(hTR)... 端粒的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其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基础,而调控端粒长度的关键分子则是端粒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RNA(hTR) 作为端粒酶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端粒的重复序列并参与端粒酶的活化.本研究将反义端粒酶RNA基因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PLXSN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XSN-hTR,以期重组质粒表达反义端粒酶RNA,从复制、转录、及翻译三个水平发挥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抑制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为研究和探索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 真核表达载体 逆转录病毒 细胞永生化 分子基础 恶性转化 端粒长度 癌变过程 重复序列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发育中的端粒酶活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子郁 苏雷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2年第3期22-23,共2页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它对维持染色体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端粒酶能够以自身的RNA序列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DNA序列,对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它对维持染色体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端粒酶能够以自身的RNA序列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DNA序列,对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哺乳动物 生长发育 染色体结构 重复DNA序列 rna序列 真核生物 端粒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中hTERC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瑞霞 李町希 +5 位作者 乔玉环 戴善军 孔祥东 史惠蓉 赵学萍 李留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1-472,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TERC)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8例宫颈癌,28例CINⅢ,10例CINⅡ,6例CINⅠ及2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TERC)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8例宫颈癌,28例CINⅢ,10例CINⅡ,6例CINⅠ及2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16.7%、20.0%、71.4%和100.0%,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31,P<0.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C基因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佳星 王莹 +6 位作者 肖琳 米贤军 罗小婉 栾峰 符丽华 陈昂 李玉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 TERC)基因扩增情况,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CINⅠ患者的宫颈石蜡包埋病理标本,随访后根据病理学确诊情况分为3组,...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 TERC)基因扩增情况,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CINⅠ患者的宫颈石蜡包埋病理标本,随访后根据病理学确诊情况分为3组,CINⅡ、Ⅲ及宫颈癌组(进展组)13例、CINⅠ组(持续组)19例、正常或炎症组(转归组)23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不同组中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h 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共有54例CINⅠ患者的宫颈石蜡包埋病理标本纳入研究,h TERC基因扩增阳性22例,其中进展组12例,持续组9例,转归组1例,阳性率分别为进展组100.00%,持续组47.37%,转归组4.35%。3组h 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信号比2∶3、2∶4、4∶4和N∶≥5的细胞数比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h TERC基因扩增情况可以预测CINⅠ的进展和转归;异常信号比为4∶4和N∶≥5可能可以用来预测CIN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石蜡包埋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C和HPV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梅佳 李桂梅 杨志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mRNA基因(human telomerase mRNA componentgene,hTER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5例宫颈疾病患者的宫颈活检组...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mRNA基因(human telomerase mRNA componentgene,hTER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5例宫颈疾病患者的宫颈活检组织标本。根据组织学结果分组,其中正常组(包括炎症患者)24例;CIN组100例,其中CIN 1级30例,CIN 2级50例,CIN 3级20例;宫颈癌(鳞癌)组11例。采用双色间期FISH技术检测宫颈细胞hTERC基因扩增情况,同时其中的85例患者进行了HPV-DNA检测,阳性者49例,阴性者36例。结果 (1)hTERC基因在正常组、CIN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8.0%和90.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19,P<0.01)。(2)hTERC基因在CIN 1~3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8.0%和55.0%,CIN 2级组与CIN 3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 1~3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变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354,P<0.01)。(3)49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7.14%(28/49);而在36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25.0%(9/36),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与HPV感染情况两者间呈正相关(r=0.320,P<0.003)。结论 hTERC基因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可预测病变的进展情况。hTERC基因的扩增和HPV感染呈正相关,提示HPV的感染可能是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早期事件。HPV-DNA和hTERC基因联合检测相结合是宫颈CIN早期筛查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荧光原位杂交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