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畏死的恐惧看人的境况——三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被引量:
17
1
作者
蔡昱
龚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3,共10页
人的弱点是“畏死的恐惧”。“畏死的恐惧”包括“物质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和“社会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人的境况也具有两重性,即被畏死的恐惧摄住了的“生存性境况”和超越了畏死的恐惧的“生命性境况”。我们以“畏死的恐惧”为...
人的弱点是“畏死的恐惧”。“畏死的恐惧”包括“物质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和“社会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人的境况也具有两重性,即被畏死的恐惧摄住了的“生存性境况”和超越了畏死的恐惧的“生命性境况”。我们以“畏死的恐惧”为框架重新疏理、解释并发展了阿伦特所描述的古希腊的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及近代以来的“社会”中的人的境况。研究发现,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制造“生存必须性的胁迫”而使得人类被畏死的恐惧摄住,从而被封闭在生存性境况中。人类超越“畏死的恐惧”,将其所处的生存性境况提升至生命性境况的路径是节制欲望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畏死的恐惧
人的境况
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
人类文明再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死性与当下永恒的统一对生存性恐惧的超越——作为践行性医德培养路径的生死教育
被引量:
8
2
作者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2期1521-1529,共9页
医疗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更大的伤害可能性使医生肩负更高的道德责任。将生存性恐惧细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对时间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时间中的不朽是虚假的无限,当下永恒才是真无限。因此,当下永恒的实现是人的“以有限之身追求无限”的终...
医疗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更大的伤害可能性使医生肩负更高的道德责任。将生存性恐惧细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对时间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时间中的不朽是虚假的无限,当下永恒才是真无限。因此,当下永恒的实现是人的“以有限之身追求无限”的终极需要。同时,只有这种真无限才能彻底超越生存性恐惧。揭示了以超越生存性恐惧为枢纽的生命面向的翻转,即从片面的生存性境况转向生命性境况而使“超个体的个体”显现,此种个体是个体性(有死性)和整全性(当下永恒)的统一,因而具有使自由和道德现实化的能力。作为践行性医德培养范式的生死教育的精髓是“成勇以成人”,其路径有二:一是反思死亡而彻底接受自己的有死性从而觉醒到人之终极需要,并摆脱“不朽”的陷阱;二是获得与当下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以彻底超越生存性恐惧,引发生命面向的翻转和“超个体的个体”的“诞生”。生死教育不仅是一种终极关怀,还是促成“新人”诞生的人类文明再启蒙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教育
生存性恐惧
当下永恒
时间中的不朽
超个体的个体
人类文明再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畏死的恐惧看人的境况——三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被引量:
17
1
作者
蔡昱
龚刚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3,共10页
文摘
人的弱点是“畏死的恐惧”。“畏死的恐惧”包括“物质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和“社会生存性的畏死的恐惧”。人的境况也具有两重性,即被畏死的恐惧摄住了的“生存性境况”和超越了畏死的恐惧的“生命性境况”。我们以“畏死的恐惧”为框架重新疏理、解释并发展了阿伦特所描述的古希腊的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及近代以来的“社会”中的人的境况。研究发现,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制造“生存必须性的胁迫”而使得人类被畏死的恐惧摄住,从而被封闭在生存性境况中。人类超越“畏死的恐惧”,将其所处的生存性境况提升至生命性境况的路径是节制欲望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关键词
畏死的恐惧
人的境况
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
人类文明再启蒙
分类号
D04 [政治法律—政治学]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死性与当下永恒的统一对生存性恐惧的超越——作为践行性医德培养路径的生死教育
被引量:
8
2
作者
蔡昱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2期1521-1529,共9页
文摘
医疗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更大的伤害可能性使医生肩负更高的道德责任。将生存性恐惧细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对时间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时间中的不朽是虚假的无限,当下永恒才是真无限。因此,当下永恒的实现是人的“以有限之身追求无限”的终极需要。同时,只有这种真无限才能彻底超越生存性恐惧。揭示了以超越生存性恐惧为枢纽的生命面向的翻转,即从片面的生存性境况转向生命性境况而使“超个体的个体”显现,此种个体是个体性(有死性)和整全性(当下永恒)的统一,因而具有使自由和道德现实化的能力。作为践行性医德培养范式的生死教育的精髓是“成勇以成人”,其路径有二:一是反思死亡而彻底接受自己的有死性从而觉醒到人之终极需要,并摆脱“不朽”的陷阱;二是获得与当下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以彻底超越生存性恐惧,引发生命面向的翻转和“超个体的个体”的“诞生”。生死教育不仅是一种终极关怀,还是促成“新人”诞生的人类文明再启蒙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生死教育
生存性恐惧
当下永恒
时间中的不朽
超个体的个体
人类文明再启蒙
Keywords
Life-death Education
Fear of Lack of Survival Security
Present Eternity
Immortality in Time
Individual beyond Individuality
Re-Enlighten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分类号
R19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畏死的恐惧看人的境况——三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
蔡昱
龚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有死性与当下永恒的统一对生存性恐惧的超越——作为践行性医德培养路径的生死教育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