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2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判、建构与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性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云志 赵荣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探索进程揭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展开了辩证批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同时...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探索进程揭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展开了辩证批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同时,提出了重构人类新文明的现代性方案,对未来文明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筹划,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展开过程,深刻回答了“中国现代性何以建构”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创造”的重大问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提供了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现代性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类型,凸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现代性内涵,实现了对现代性文明的内在超越,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现代文明 中国新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超越
2
作者 胡海波 王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3,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价值层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摒弃了“普世价值”宣扬的“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和“文明终结论”,打破了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西方主...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价值层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摒弃了“普世价值”宣扬的“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和“文明终结论”,打破了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霸权统治。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人与世界和谐共生的文明主体,遵循人类否定性实践活动的文明逻辑,追求多元文明互鉴共赢的文明理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以资本主义文明为底色的“普世价值”。坚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真正对人类自身负责、对人类未来负责的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共同价值 普世价值 文明主体 文明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笔谈(一)
3
作者 田鹏颖 陈玲 +1 位作者 王沅芷 王不凡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5,共17页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就新在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矛盾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和谐共生;在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上追求立己达人;在人与自身的关...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就新在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矛盾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和谐共生;在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上追求立己达人;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多维批判与全面超越,为人类文明发展开创了宏阔前景,从而引领人类社会向着新的文明彼岸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 人与世界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时空:纸张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运用与传播
4
作者 张潇娟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26-I0027,共2页
一、《纸影寻踪——旷世发明的传奇之旅》概况《纸影寻踪——旷世发明的传奇之旅》是英国作家亚历山大·门罗撰写的一本关于纸的科普类图书,史先涛先生翻译,于2018年1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以其渊博的学... 一、《纸影寻踪——旷世发明的传奇之旅》概况《纸影寻踪——旷世发明的传奇之旅》是英国作家亚历山大·门罗撰写的一本关于纸的科普类图书,史先涛先生翻译,于2018年1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在旁征博引中徐徐展开纸张发明的跨时空旅程:一方面是造纸术作为技术本身的智慧及其传播历程,另一方面是纸张作为文字、书写、思想的物质载体促进政策、宗教、信息、哲学的传播进而对人类历史产生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 科普 思想 文字 传播 政策 人类文明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维意蕴与时态考辨
5
作者 黄明理 洪一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有理论、目标和道路等多种意蕴,它作为理论体系已初步建构;它作为道路,正在进行;它作为目标,还有漫长的艰难征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形态,蕴含着西方现代化所不具有的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有理论、目标和道路等多种意蕴,它作为理论体系已初步建构;它作为道路,正在进行;它作为目标,还有漫长的艰难征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形态,蕴含着西方现代化所不具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新型文明观,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话语垄断和霸权,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前者侧重于理论和道路、后者侧重于意义阐释,但二者本质上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论断所要表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创造着代表人类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和真理与道义内在统一的全新的文明话语体系。这一论断在理论层面是相对意义上的“完成时”,在实践层面主要呈现为“正在进行时”,在目标层面则主要呈现为“将来完成时”。若仅从目标意义上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并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同于“社会形态”,难免会造成悖论和认识混乱,并产生将理想等同于现实的虚幻化满足和盲目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 创造 时态 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旅游业为媒介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6
作者 李燕琴 张腾飞 莫燕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共3页
数智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社会向数智社会转型,数字媒介在社会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赫普(Hepp)等提出深度媒介化概念,强调这个时代的各个元素都与数字媒介及其基础设施紧密相连,形成数字媒介多样化、主体连接性、媒介遍在性、... 数智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社会向数智社会转型,数字媒介在社会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赫普(Hepp)等提出深度媒介化概念,强调这个时代的各个元素都与数字媒介及其基础设施紧密相连,形成数字媒介多样化、主体连接性、媒介遍在性、技术创新性和社会数据化5大趋势(4)。随着数字媒介高度嵌入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及主客互动等环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社会 信息社会 数字媒介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演进的多特征空间全息图谱:与控碳经济战略体系的协同构筑
7
作者 张智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关于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研究,目前局限于文明形态的范畴,尚未融入文明演进的动因和效应等相关领域,因而限制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为此,该研究将文明形态、碳排放效应与经济战略动因等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协同研究,以激发系统组合效应... 关于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研究,目前局限于文明形态的范畴,尚未融入文明演进的动因和效应等相关领域,因而限制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为此,该研究将文明形态、碳排放效应与经济战略动因等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协同研究,以激发系统组合效应,从多个维度破解人类文明演进的全息密码,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根据人类文明演进特点对“压力—状态—响应”及其拓展模型进行改进,得到“驱动—压力响应—状态”模型。由此构建人类文明演进的三级多特征空间模型,其中的主干作用路径为:文明动因空间→文明形态空间→文明效应空间。据此确定逆向的研究技术路线:效应→形态→动因。在文明效应空间,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从文明演进全过程视域构建全域“双碳”曲线模型,为后续全域“双碳”目标的提出奠定基础;在文明形态空间,关注人类活动和来自效应空间反馈所引发的人类文明响应,通过对共生属性和科技文明两个关键维度的研究,探寻文明形态的演进规律,为文明动因空间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文明动因空间,依据文明形态演进要求和全域“双碳”目标,以经济模式和管理战略为核心动因体系,探讨从传统经济战略到全域“双碳”目标下的控碳经济战略的发展路径及其对人类文明演进的驱动作用。最后综合研究多特征空间的整体演进规律。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关于文明效应,全域“双碳”曲线包含碳排放增长、碳达峰(+)、碳中和(+)等过程。②关于文明形态,产业与生态的共生模式历经从生态依赖到产业强利,再到互利共生的演进过程;科技文明历经生物文明、化学文明、物理文明和超生物文明的螺旋式上升过程。③关于文明动因,控碳经济战略历经面向碳达峰(+)的循环经济战略、面向碳中和的“循环+”经济战略、面向“碳中和+”的超循环经济战略等演进过程。④关于多特征空间的协同,传统—控碳经济战略的发展在系统结构上呈现出年轮模型的演化规律,由此构建人类文明演进的矩阵式全息图谱。最后基于以上成果,在实践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演进 全息图谱 生态文明 “双碳”目标 绿色经济战略 多特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8
作者 王天民 高涧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化解时代矛盾,不懈推进人类解放,努力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形成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思路,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思想特质,全面汇聚人类文明发展价值共识,鲜明印刻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意象,为人类步入更高文明境界提供了行动方案和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与人类文明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玉洁 王立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理解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不仅要从既定的宏观思想源流中加以分析,还应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历史实践中加以考察。中华文明通过三重历史开新完成了现代转型:通过对古代文明的批判继承实现了文明更新,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互鉴中实现了文明融合... 理解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不仅要从既定的宏观思想源流中加以分析,还应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历史实践中加以考察。中华文明通过三重历史开新完成了现代转型:通过对古代文明的批判继承实现了文明更新,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互鉴中实现了文明融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适应实现了文明新生。由此,中华文明实现了“古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变,这一转变同样具有人类文明意义。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完成打破了“中心-边缘”的文明发展格局,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前景;扬弃了资本“自否定”的发展逻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协调模式发展;突破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片面发展现状,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向度;释放了新质生产力自由发展的空间,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转型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在破解21世纪人类文明困境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雪微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西方式现代化开创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在物质生产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塑造了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主导的人类文明,但它也使21世纪人类文明陷入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发展的困境之中。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 西方式现代化开创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在物质生产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塑造了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主导的人类文明,但它也使21世纪人类文明陷入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发展的困境之中。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破解人类文明困境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破解21世纪人类文明困境提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平发展以及人与自身命运与共的新型文明观,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文明困境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海外传播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互构
11
作者 王天歌 姜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探讨中华文明海外传播在当代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中华文明海外传播研究需要明确的核心问题在于概念定位、演进逻辑,以及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存在的互构...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探讨中华文明海外传播在当代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中华文明海外传播研究需要明确的核心问题在于概念定位、演进逻辑,以及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存在的互构关系。在世界文明的视野下,对中华文明的概念在当今时代予以清晰定位,厘清其海外传播的演进逻辑,揭示其为世界发展、繁荣做出的贡献。从学理层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文明海外传播的当代价值,以及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当代表征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处于“十字路口”的今天,中华文明海外传播实质上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为人类文明发展演进提供了一种参考性选择,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共同发力,为探索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海外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传播能力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探原
12
作者 汤荣光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文明进步反映哲学本体意味并延展学理论域,开拓出新型文明形态本质及其实践蕴意的基础学术论域。而聚焦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勘正的意图,旨在开启论题探究的四重维度:由思想性彰显力量本质,考证人类文明的思维样态和保全方式,展现文明叙... 文明进步反映哲学本体意味并延展学理论域,开拓出新型文明形态本质及其实践蕴意的基础学术论域。而聚焦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勘正的意图,旨在开启论题探究的四重维度:由思想性彰显力量本质,考证人类文明的思维样态和保全方式,展现文明叙事的理论根脉;由人民性彰明主体本质,考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量和价值诉求,展陈文明塑造的动力源泉;由规律性彰示认识本质,考辨人类文明的变迁机理和演化规律,展拓文明认知的学理根基;由实践性彰扬创造本质,考释人类文明的现实样态和本原力量,展示文明创造的实践路向。以此为理论发端,意在探证新型文明形态的思想本原、创造主体、认知模态、实践动能,展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多维立体的思维本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思想性 人民性 规律性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及实践进路
13
作者 陈绍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共7页
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是理论创新之基础和前提,也是实践发展之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从虚幻的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必然,也... 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是理论创新之基础和前提,也是实践发展之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从虚幻的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必然,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前提。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资本逻辑塑造的旧文明形态,是坚持人民立场、协调推进五大文明的新文明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会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方式的契合性;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交往方式的一致性;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理念的契合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二元对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理念的耦合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载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构建世界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物质根基;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平发展环境;构建清洁美丽的生态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环境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的基本议题、标识性特征与体系化构建
14
作者 王彬彬 刘国元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F0002,共11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构成了一套兼具原创性与主体性的知识体系架构。基本议题聚焦于该理论的建构基础、核心观点、建构方法论以及应用效能。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理论范式,其独特的标识性特征集中体现为理论性质的政治性与真理性、理论对象的... 人类文明新形态构成了一套兼具原创性与主体性的知识体系架构。基本议题聚焦于该理论的建构基础、核心观点、建构方法论以及应用效能。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理论范式,其独特的标识性特征集中体现为理论性质的政治性与真理性、理论对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理论内容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理论问题的时代性与动态性、理论研究的开放性与自主性。从历史发生学审视,这一概念从提出逐步走向体系化学理化。时下与未来,要推动该理论的体系化构建。回溯历史脉络,以深化对理论发展历程的理解;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丰富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建设并创新理论机体,为理论体系化提供逻辑支撑;进行动态实践的探索与验证,以检验并提升理论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论构建 标识性特征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维度
15
作者 杨月朗 丁匡一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文明”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开化状态,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精神标识。唯物史观从主体的人的“物质生产方式”出发,把文明看作人类劳动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和,为认识和把握文明提供了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人类文明新形... “文明”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开化状态,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精神标识。唯物史观从主体的人的“物质生产方式”出发,把文明看作人类劳动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和,为认识和把握文明提供了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主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叙事表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发展以成熟的主体意识的普遍觉醒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范式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身和解的价值理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在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秉持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理路中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基础、价值取向与发展进路
16
作者 朱文婷 孙绍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7,共9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探索这一文明形态的丰富和发展之路。从生成基础上看,中国共产党通过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论、历史、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探索这一文明形态的丰富和发展之路。从生成基础上看,中国共产党通过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论、历史、现实层面的生成条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提供依据。从价值取向上看,中国共产党直面变局带来的文明发展难题,坚持人民至上、多维协调、多元互鉴的价值取向,展现了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中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文明立场跨越、从单线低维到系统高维的文明范式构建、从孤立封闭到开放包容的文明格局嬗变。从发展进路上看,基于变局加速演进驱动文明形态变革调整的逻辑,中国共产党立足文明形态的未来指向、人的创造特性、文明交流互鉴探索文明形态发展进步的应然方向,着力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塑造力、文明丰富性与文明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逻辑样式疏证
17
作者 汤荣光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2,共1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映射出逻辑叙事的思维镜像。文明进步内嵌哲学本体意蕴并生成学理逻辑,拓展出人的本质力量聚合与对象化生成的重要学术场域。犹可探问,本源性勘察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缘起从何切入?故此延展人类文明新形态逻辑架构的意图,... 人类文明新形态映射出逻辑叙事的思维镜像。文明进步内嵌哲学本体意蕴并生成学理逻辑,拓展出人的本质力量聚合与对象化生成的重要学术场域。犹可探问,本源性勘察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缘起从何切入?故此延展人类文明新形态逻辑架构的意图,渐次打开思维认知的三重面向,首当面向价值追求的逻辑基准,致力于耦合整体价值与局部价值、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社会价值与国家价值的统一关系;继而面向理论表达的逻辑起点,聚焦于整体考证“裂变的文明形态”、阐明“实践的文明形态”、探察“转型的文明形态”;进而面向历史过程的逻辑向度,即从自然历史过程解释文明发展起源,从社会历史过程展示文明进步本质,从世界历史过程把握文明赓续态势。层层推演,能够诠释新型文明形态价值塑形、理论型构、历史凝合的理论样态,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逻辑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刀耕火种”到“数字原野”——AI视角下人类文明中的“农业信息化”
18
作者 温靖 郭黎 王应宽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5期8-10,共3页
农业信息化如同在田野间编织的智能神经网络,将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活动推入数字文明的新纪元。该文通过三个历史阶段梳理农业信息化发展脉络,借助DeepSeek“感官延伸-神经连接-智慧觉醒”的进化模型,结合古今中外典型案例,揭示信息技术如... 农业信息化如同在田野间编织的智能神经网络,将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活动推入数字文明的新纪元。该文通过三个历史阶段梳理农业信息化发展脉络,借助DeepSeek“感官延伸-神经连接-智慧觉醒”的进化模型,结合古今中外典型案例,揭示信息技术如何重塑人类文明中的农业生产范式,并例举当代中国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现“数字农业”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数字农业 智能装备 物联网 大数据 DeepSeek 算法模型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破解西方文明困境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文 杨正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超越资本逻辑并指向未来的开创性文明形态。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推...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超越资本逻辑并指向未来的开创性文明形态。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推进中华文明向更高形态跃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扬弃资本逻辑并批判借鉴资本主义文明优秀发展成果,创造了后发国家依靠原创性、颠覆性创新不断赶超的文明新形态。新质生产力是超越西方单一工业化的生产力发展新路径,可以打破西方文明主导下的不平衡世界市场体系,突破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和发展悖论,开启人类文明演进新征程。为此,应建立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地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世界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英州 何红谚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92,共13页
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内涵、形成逻辑与重要意义,需要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语境之中,也即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与理论升华,其产生的标志是统... 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内涵、形成逻辑与重要意义,需要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语境之中,也即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与理论升华,其产生的标志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相应地“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成为其核心以及主要表现形式。而新发展理念则从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维度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并指引着其发展。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不仅构成其根脉和魂脉,而且为其发展成熟提供精神指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更高阶段,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其先进特质并推动其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也就借助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文明”、新发展理念、“两个结合”与共同富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出来,显示出其与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较的创新性、发展性、世界性及其使命追求。由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发展与成熟既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熟同步,也是一个与之相比更长的发展过程,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也给人类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方案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