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法国学者巴迪的老舍研究——兼及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的某些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永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巴黎第七大学教授保尔·巴迪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老舍小说创作 ,探讨老舍独具的民族素质与其作品内蕴及社会生活的关系 ,对其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和若干经典作品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对巴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老舍 保尔·巴迪 文化人类学方法 小说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人类学方法在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海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中国法制史学从产生之初,就受到西方法学的概念术语、部门法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的深刻影响。法人类学方法是研究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法律问题时常运用的重要方法,在中国已经被多次运用,但是目前还未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国法制通史、... 中国法制史学从产生之初,就受到西方法学的概念术语、部门法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的深刻影响。法人类学方法是研究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法律问题时常运用的重要方法,在中国已经被多次运用,但是目前还未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国法制通史、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中来。因此,将法人类学方法引入中国法制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建立新的中国法制史研究方法论体系,扩展研究视野和材料,而且有利于重新认识中国和世界法制文明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方法 中国法制史 法制文明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人安全研究中的人类学方法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袁璟 胡笑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9期574-575,共2页
应用人类学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病人安全问题。它可以解决人们所言与所行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发现行为者自身也未意识到的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研究病人安全的发生机制。人类学方法是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综合应用,其代表方法就是观察... 应用人类学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病人安全问题。它可以解决人们所言与所行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发现行为者自身也未意识到的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研究病人安全的发生机制。人类学方法是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综合应用,其代表方法就是观察方法,通过研究者的亲身观察与记录发现其他方法不易发现的问题。目前,人类学方法已对多个医疗部门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卫生机构的组织机构和文化是医疗安全问题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安全 医疗差错 不良事件 人类学方法 观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音乐美学研究引入人类学方法的理论思考——兼谈多元音乐美学构建的社会文化观照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宗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50-56,161-162,共7页
我国音乐美学研究长期在西方音乐美学的话语体系中进行,这是学科的定位和历史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音乐形态自身和音乐文化的认识已经突破了传统范式,由此引发了不同于以往的对待音乐的观念和态度。现有音乐美学体系已无法容纳... 我国音乐美学研究长期在西方音乐美学的话语体系中进行,这是学科的定位和历史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音乐形态自身和音乐文化的认识已经突破了传统范式,由此引发了不同于以往的对待音乐的观念和态度。现有音乐美学体系已无法容纳当下的音乐现实,从而致使当前音乐美学的学科立场面临新的问题。本文以为,引入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和学科方法、构建多元音乐美学是促使音乐美学学科克服现有局限获得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观念 音乐文化 多元音乐美学 人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学取向的民族地区教育研究方法论之革新——经典文化概念的局限及其克服 被引量:9
5
作者 常永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5期20-24,32,共6页
加强人类学方法的应用,是民族教育研究体现特色和进一步深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我国民族教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是,人类学核心概念——文化的经典观念在今天日益暴露出局限。其一,将文化假设为匀质的疆界分明的铁板,忽视文化内部的多样性... 加强人类学方法的应用,是民族教育研究体现特色和进一步深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我国民族教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是,人类学核心概念——文化的经典观念在今天日益暴露出局限。其一,将文化假设为匀质的疆界分明的铁板,忽视文化内部的多样性和文化间的互动。其二,将文化视为无时间性的静态性实体,忽视其历史流变。其三,暗含着若干二元对立,即文化与自然的对立,社会建构与个体建构的对立,主观与客观的对立。针对这些局限,笔者初步建议有三:其一,推敲文化概念这类方法论的基础知识;其二,及时借鉴国外新近成果,但注意使之在我国本土化,尤其是重视东西方民族问题的差异;其三,要跨学科地走向开放,尤其是向长于个体层次分析的心理学等学科借鉴,以弥补经典人类学偏重群体层次分析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人类学方法 文化概念 局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方法论的开辟 被引量:2
6
作者 苗启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3,共9页
任何独立的哲学都有它的方法论,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构建,是从他的立足于人类学立场所形成一系列方法论开始的。这就是在人类学立场上所形成的人类学唯物论,从人类学出发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和从人类学视野、人类学价值立场把握人... 任何独立的哲学都有它的方法论,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构建,是从他的立足于人类学立场所形成一系列方法论开始的。这就是在人类学立场上所形成的人类学唯物论,从人类学出发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和从人类学视野、人类学价值立场把握人类世界的人类学方法论,这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基础上,马克思构建了他的人类学哲学。这就是在人类学立场、人类学唯物论和人类学世界观基础上,运用人类学方法对人和人类世界进行深入研究的哲学,它是从人类学出发研究人和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实践及其历史发展和其对世界的总体把握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立场 人类学唯物论 人类学世界观 人类学方法 人类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于方法而不止于方法——图书馆人类学如何可能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广瑞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4-71,共8页
人类学方法在图书馆研究领域越来越流行。人类学对图书馆研究的贡献始于方法而不止于方法,如果把人类学的整体观、比较的视野、主位与客位等理论融入到图书馆研究中去,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突破等方面将会有新的学术生长点,进而使... 人类学方法在图书馆研究领域越来越流行。人类学对图书馆研究的贡献始于方法而不止于方法,如果把人类学的整体观、比较的视野、主位与客位等理论融入到图书馆研究中去,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突破等方面将会有新的学术生长点,进而使"图书馆人类学"成为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方法 整体观 比较论 主位与客位 图书馆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下) 被引量:2
8
作者 叶舒宪 胡芸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5期2-7,30,共7页
三、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探索实践同本世纪初叶尝试西学东渐的文化先驱们一样,80年代中期的新方法论倡导者们也在一开始就意识到,外来的理论方法唯有同本土学术传统相调适、相交融,方能真正获得立足和持久的根基。早期人类学方法之所以在... 三、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探索实践同本世纪初叶尝试西学东渐的文化先驱们一样,80年代中期的新方法论倡导者们也在一开始就意识到,外来的理论方法唯有同本土学术传统相调适、相交融,方能真正获得立足和持久的根基。早期人类学方法之所以在中国人文研究中受到欢迎,正因为有茅盾、郑振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研究 文学人类学批评 原型批评 新时期 原型意象 神话思维 人类学方法 文学经验 叶舒宪 神话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中)
9
作者 叶舒宪 胡芸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4期2-7,20,共7页
二、文学人类学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回应自1895年严复译《天演论》,人类学的知识便开始冲击和改造着二千年来自成体系的国学传统,并在思想界引发一场以"自强保种"为号召的轩然大波。
关键词 原型批评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研究 西方文学 神话思维 批评模式 结构主义 人类学方法 文学人类学批评 原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对技术的研究与技术概念的拓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兵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20-23,共4页
无论是对于技术哲学的研究,还是对于技术史的研究,技术的概念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前提。基于不同的技术概念,就会有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也就会对所研究的对象带来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当然,技术哲学本身也要研究技术的概念问题,... 无论是对于技术哲学的研究,还是对于技术史的研究,技术的概念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前提。基于不同的技术概念,就会有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也就会对所研究的对象带来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当然,技术哲学本身也要研究技术的概念问题,这本是其内在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技术决定论 技术概念 人类学方法 社会文化研究 技术史 技术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瑶山与费孝通人类学思想的展开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旭东 罗士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共7页
大瑶山之殇,使得瑶山成为费孝通心中永远的遗憾与牵挂,但他与瑶山之间的情缘并没有因那场悲剧而永远切断,与此相反,晚年的费孝通通过多次重访从而接续了他心中的那份瑶山之情。作为费孝通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田野调查,大瑶山对他整个人... 大瑶山之殇,使得瑶山成为费孝通心中永远的遗憾与牵挂,但他与瑶山之间的情缘并没有因那场悲剧而永远切断,与此相反,晚年的费孝通通过多次重访从而接续了他心中的那份瑶山之情。作为费孝通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田野调查,大瑶山对他整个人类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开启的学术之路以及在他之后的生命历程中都打下了深刻的瑶山之印。今天的人类学,需要重读费孝通,重读他那"从实求知"般的田野调查,以此反思今天的人类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瑶山 费孝通人类学思想 人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习的特点:当代美国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永才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1-44,共4页
在关注多样性文化传习的教育人类学范式方面,美国较为发达。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与心理学互动,研究文化与认知;70年代调查多样性学习,论证人类学习的社会建构性机制;80年代明确学习人类学概念,增强研究的深度感和时代感;世纪之交... 在关注多样性文化传习的教育人类学范式方面,美国较为发达。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与心理学互动,研究文化与认知;70年代调查多样性学习,论证人类学习的社会建构性机制;80年代明确学习人类学概念,增强研究的深度感和时代感;世纪之交,莱夫等人提出情境学习理论,产生了跨学科影响。该学科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人类学方法 情境学习 理论意义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研究的人类学理路探寻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拓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本体论的重"器"轻"人",认识论的重"一元论"轻"多元论",方法论的重"理论"轻&qu...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本体论的重"器"轻"人",认识论的重"一元论"轻"多元论",方法论的重"理论"轻"实证"。人类学研究范式与高等教育研究有着一些耦合之处,可有效弥补高等教育研究之不足。针对高等教育研究的上述问题,运用人类学研究的"人本性、多元性、实证性"的方法特点,可以实现对这些问题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人类学方法 人本性 多元性 实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人类学与中国肖像摄影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人类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时代,当人手一部照相机时,何为真正的摄影就受到了认真的追问。照相机不再是稀有之物,人人可以自娱,肖像摄影作为最传统的拍摄方式,拒绝了新图式和视觉冲击力的诱惑,成为精神化身。肖像创作的实践过程、拍... 人类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时代,当人手一部照相机时,何为真正的摄影就受到了认真的追问。照相机不再是稀有之物,人人可以自娱,肖像摄影作为最传统的拍摄方式,拒绝了新图式和视觉冲击力的诱惑,成为精神化身。肖像创作的实践过程、拍摄手法、作品立意、文本解读、影像价值,甚至气质都可以在视觉人类学中找到踪迹,借助视觉人类学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特性,可以把肖像摄影放在更宽广的学术空间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人类学 肖像摄影 人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在生育健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凡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5-48,共4页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在生育健康中的应用郑凡1.生育健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参考联合国1994年人口与发展大会预备文件、福特基金会项目文件《生育健康》等,可以看出,立足于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生育健康事业,其国际背景是在当代...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在生育健康中的应用郑凡1.生育健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参考联合国1994年人口与发展大会预备文件、福特基金会项目文件《生育健康》等,可以看出,立足于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生育健康事业,其国际背景是在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下,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健康 人类学 中国社会学 价值目标 研究方法 人类学方法 人口数量 中国农村 应用人类学 农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社会人类学家对中国家庭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喜顺 《社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18,共4页
(一)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群体和制度,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民族和国家。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别,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家庭形态,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普遍性和差异性,为以研究人及其所创造... (一)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群体和制度,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民族和国家。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别,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家庭形态,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普遍性和差异性,为以研究人及其所创造的文化为宗旨的人类学提供了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最便利的条件。因此,从人类学产生之日起,家庭就一直是人类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都曾经对家庭进行过研究,并以此而出名。国外人类学家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人类学教授丹尼尔·库尔普(Danil Hkulp)被认为是以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研究的第一位西方学者。他所调查的地方是广东汕头的凤凰村。1925年,他出版了这次调查的研究成果《华南乡村生活》一书(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这是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田野调查 家庭形态 研究成果 代表性 中国家庭 原始文化 不同民族 家庭财产 人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时与深描:论小型社会物的民族志书写方法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易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4,共11页
人类学小型社会的人工制品具有特殊的文化表征意义,例如并置在华丽仪式场所的舞者面具、祖先雕像、头饰和华丽权杖,因此这些物成为人类学者研究的关键文化文本。那么,人类学者应如何书写非西方小型社会物的民族志?这是一个关于非西方物... 人类学小型社会的人工制品具有特殊的文化表征意义,例如并置在华丽仪式场所的舞者面具、祖先雕像、头饰和华丽权杖,因此这些物成为人类学者研究的关键文化文本。那么,人类学者应如何书写非西方小型社会物的民族志?这是一个关于非西方物的叙事观与方法论问题。人类学对物的研究被称为“物的民族志”,也称“物志”(ethnography of object)。传统物的民族志追求对客观真理的书写,而后现代时期则追求“写文化”。在人类学中,非西方物的民族志书写往往追踪物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象征。物的民族志不仅是物的客观真理的书写,更是关于地方性知识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人类学者将物作为文化文本,探讨物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美学观念的层层关联,并关注物的社会生命史及物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意义,通过深描探讨物质文化背后所表征的象征意义。共时观(coevalness)是一种后结构主义的人类学时间观,主张文明不因时间阶段而呈高低之分,原始与文明的概念处于“共时”平等的意义。共时性叙事观体现了人类学对进化论的反思,不仅从动态视角研究非西方艺术,还关注人工制品的社会生命史,表达了对他者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本研究基于后现代结构人类学取向,形成一种互相构建的共时与深描方法论,作为适配非西方社会物的民族志书写方法,并将这种物的民族志方法总结为“共时深描”方法论。一方面通过“深描”通往文化文本的纵向多层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共时”观通往文化文本的横向结构研究,通过物的纵横结构关系形成立体的民族志。这种纵向与横向呈立体多维的文本写作范式,为写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本写作实验方法。“共时深描”作为一种物的实验民族志方法论,为研究非西方物的民族志提供了合适的方法论。这种方法基于人类学时间观,为民族志书写提供了一种实验书写的可能性。“共时深描”方法论作为一种小型社会物的民族志,“共时深描”不仅为小型社会物的民族志提供了一种文化研究方法,也体现了当代人类学思想史中物叙事的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与深描 物的民族志 后结构人类学 小型社会人工制品 人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概念、源流与方法探析——兼论我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 被引量:42
18
作者 刘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4,共6页
框架理论受到我国传播学界高度关注,但由于缺乏对原始文献解读与对国外研究现状的完整把握,我国的研究沿袭了美国的窠臼,并将"框架化"(Framing)误译为"架构"或"构型化",造成了新的理论混乱。自梳理从贝... 框架理论受到我国传播学界高度关注,但由于缺乏对原始文献解读与对国外研究现状的完整把握,我国的研究沿袭了美国的窠臼,并将"框架化"(Framing)误译为"架构"或"构型化",造成了新的理论混乱。自梳理从贝特森到戈夫曼的框架理论文献入手,剖析了美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提出戈夫曼的框架理论是基于人类学视角,以象征互动论为基础,将隐喻作为情境定义来分析人类传播现象的理论建构,为框架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隐喻 人类学方法 情境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方法创新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大椿 杨会丽 《哲学分析》 2011年第2期172-185,共14页
当下哲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哲学自身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分化与整合并存已成为哲学学科未来发展的基本态势。同时,哲学研究的方法也超越了传统的思辨、逻辑与语言分析方法,重视直觉和... 当下哲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哲学自身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分化与整合并存已成为哲学学科未来发展的基本态势。同时,哲学研究的方法也超越了传统的思辨、逻辑与语言分析方法,重视直觉和顿悟的现象学方法,以及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人类学方法走上前台,多元化的方法追求成为实现哲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学科 学科分化 哲学创新 整合 自然科学研究 现象学方法 人类学方法 哲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研究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亚莎 张晓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 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探讨,在研究上更偏重早期人类精神与视觉传达形式与表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目前国际学界影响较大的学者,其研究方法上都显示出两者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岩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 艺术考古 人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