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继宗 胡亮 +1 位作者 韩建波 易永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350-43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H)表达与肝细胞癌(HCC)术后患者复发或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HCC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病理分级、肿瘤直径、肝纤维化...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H)表达与肝细胞癌(HCC)术后患者复发或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HCC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病理分级、肿瘤直径、肝纤维化病理分期、TNM分期,以及有无门静脉癌栓、微血管浸润,检测入院时清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检测术前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以及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2个月ASPH水平。以手术时间为观察起点随访5年,以肿瘤复发或死亡为观察终点事件。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C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HCC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2个月ASPH水平分别为(128.3±19.3)、(91.2±16.2)、(33.7±9.4)、(22.4±5.7)ng/L,术后2个月患者ASPH水平均在参考范围内。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有无门静脉癌栓、微血管浸润,以及不同术前ASPH表达的HCC术后患者复发或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HR=1.378,95%CI(1.124,1.842)〕、门静脉癌栓〔HR=1.260,95%CI(1.012,1.356)〕、微血管浸润〔HR=1.583,95%CI(1.144,2.652)〕、术前ASPH表达〔HR=1.475,95%CI(1.875,2.011)〕是HCC术后患者复发或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ASPH表达是HCC术后患者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判断HCC术后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氨酸-酰胺β羟化酶 肿瘤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肝癌细胞系的体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玉姣 石果 +4 位作者 许晓蕾 罗雪 张苑玲 付婧婕 曾爱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携带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AAH)基因的树突状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系的研究,探索可用于防治肝癌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方法:重组腺病毒(Ad-AAH-IRES2-EGFP)感染C57BL/6小鼠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目的:通过对携带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AAH)基因的树突状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系的研究,探索可用于防治肝癌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方法:重组腺病毒(Ad-AAH-IRES2-EGFP)感染C57BL/6小鼠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制备携带AAH基因的DCs(AAH-DCs),与同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作为效应细胞,以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分别作为靶细胞,效应细胞分别和靶细胞共培养24 h,CCK-8法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凋亡的影响。将AAH-DCs连续3次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效应。结果:AAH-DCs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靶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靶细胞的裂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荷载AAH基因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能够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从而杀伤表达AAH的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氨酸-β-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SPH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介导CTLs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成敏 刘飞飞 +6 位作者 伍春霞 董琳 罗旗 袁琴 郑洁 周玉娇 曾爱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索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ASPH)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重组腺病毒(Ad-ASPHIRES2-... 目的:探索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ASPH)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重组腺病毒(Ad-ASPHIRES2-GFP)感染C57BL/6小鼠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s,im DCs)制备DCs疫苗,分为3组:含人ASPH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im DCs组(DCs-ASPH组)、空腺病毒感染im DCs组(DCs-GFP组)和im DCs组,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测ASPH蛋白和m RNA在各组DCs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感染前后小鼠DCs表面标志物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和CD11c表达量。DCs疫苗诱导产生CTLs后与肝癌细胞系SMMC-7721共培养,采用CCK-8法和FCM分别检测其对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ELISA检测CTLs上清液中IFN-γ含量。结果:成功培养出DCs并制备DCs疫苗,人ASPH基因修饰的DCs表面标志物CD80、MHC-Ⅱ和CD11c显著高于DCs-GFP组(P=0.000)和im DCs组(P=0.000)。人ASPH基因修饰的DCs诱导的CTLs组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DCs-GFP组和im DCs组(P=0.000)、凋亡率明显高于DCs-GFP组和im DCs组(P=0.000),DCs-ASPH组诱导的CTLs上清液中IFN-γ显著高于DCs-GFP组和im DCs组(P=0.000)。结论:人ASPH基因修饰的DCs疫苗体外诱导产生的CTLs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酸-β-羟化酶 树突状细胞 SMMC-7721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38MAPK通路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子峰 王永生 +4 位作者 周洪霞 张作凤 田清友 高俊玲 张宇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N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溶于生理盐水),1次/d,连续5 d;(2)抑制剂组:在每次MPTP注射前1 h腹腔注射SB203580(10 mg/kg,溶于5mg/ml DMSO)1次/d,连续5 d;(3)对照组:注射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DMSO。观察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BAD、caspase-3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变化,及给予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上述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小鼠出现典型的PD行为学症状,中脑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约60%和65%(P<0.01),p-p38MAPK、BAD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经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改善,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减轻;中脑黑质BAD、caspase-3和p-p38MAPK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蛋白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p38MAPK通路在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中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PD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磷酸化P38MAPK 酪氨酸羟化酶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ASPH、5'-NT含量与血管新生、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改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709-1711,1715,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ASPH、5'-NT含量与血管新生、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肝癌组,同期在榆林市第三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并检测ASPH...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ASPH、5'-NT含量与血管新生、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肝癌组,同期在榆林市第三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并检测ASPH、5'-NT及癌细胞增殖分子的含量;采集肝癌组患者的肝癌病灶、癌旁病灶并检测血管新生分子、癌细胞增殖分子的含量。结果:肝癌组血清中ASPH、5'-N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癌病灶中VEGF、VEGFR1、VEGFR2、HGF、EGFR、Bcl-2、Bcl-x、Bclw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病灶且与肝癌患者血清中ASPH、5'-NT的含量呈正相关,肝癌病灶中Bax、Bak的含量显著低于癌旁病灶与肝癌患者血清中ASPH、5'-NT的含量呈负相关;肝癌组血清中AFP、GP73、GPC3、DKK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肝癌患者血清中ASPH、5'-NT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的血清ASPH、5'-NT含量显著升高且能准确评估血管新生及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氨酰-β-羟化酶 5'-核苷酸酶 血管新生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源性抗人HAAH mAb可变区基因克隆及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桦 薛小平 +4 位作者 雷迎峰 宋凯 呼延霆 王伟 杨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从分泌抗人类天冬氨酰基β-羟化酶(HAAH)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G3/F11中,克隆出鼠源an-ti-HAAH mAb重、轻链可变区基因,构建Anti-HAAH的单链抗体(scFv),并进行scFv基因的蛋白表达。方法:提取杂交瘤细胞G3/F11的总RNA,通过RT-... 目的:从分泌抗人类天冬氨酰基β-羟化酶(HAAH)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G3/F11中,克隆出鼠源an-ti-HAAH mAb重、轻链可变区基因,构建Anti-HAAH的单链抗体(scFv),并进行scFv基因的蛋白表达。方法:提取杂交瘤细胞G3/F11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VH和VL基因;再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通过设计在引物上的linker序列,将VH和VL拼接为完整anti-HAAHscFv基因。将测序正确的scFv基因克隆入pHEN1载体,并利用E.coliHB2151进行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其表达状况,ELISA鉴定其抗原结合活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出鼠源anti-HAAHVH-linker-VLscFv基因,且VH、VL均具有完整正确的小鼠抗体骨架区和互补决定区结构,所得的scFv基因片段全长744bp,编码248个氨基酸。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pHEN1-anti-HAAH在E.coliHB2151可表达为Mr约27000的可溶性scFv蛋白,表达量为7.8%。间接ELISA检测显示,可溶性鼠源anti-HAAHscFv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原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扩增出的鼠源anti-HAAHmAbVH区和VL区基因,并构建为anti-HAAHscFv基因。然后,利用pHEN1载体对anti-HAAHscFv基因进行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天冬氨酰基β-羟化酶 单链抗体 抗体可变区 单克隆抗体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滋养细胞AAH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米春梅 周昌菊 薛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AH)在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差异。方法:选取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已知可能原因者20例为研究组1,未知原因者30例为研究... 目的:研究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AH)在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差异。方法:选取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已知可能原因者20例为研究组1,未知原因者30例为研究组2。选取同期经B超证实胚胎存活,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稽留宫内时间长短不同将研究组分为≤4周组和>4周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绒毛滋养细胞中AAH的表达。结果:AAH在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滋养细胞胞浆及胞核表达,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滋养细胞中AA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妇女(P<0.05)。有已知原因及未知原因稽留流产患者之间AAH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稽留流产患者胚胎稽留宫内时间长短不同,AAH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AH在滋养细胞胞浆及胞核中的低表达可能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酰-(酰胺酰)β-羟化酶 稽留流产 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