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重新认识人类与动物:西方新动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廖健豪
蔡浩辉
陶伟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80-1991,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61)资助。
-
文摘
选取并分析585篇与新动物地理学相关的西方文献,进一步梳理了理论起源及研究议题,发现:(1) 1995—2005年是新动物地理学的探索起步阶段,2005年至今则是蓬勃发展阶段;(2)英国是该研究领域的中心地区;(3)当前新动物地理学研究主要通过"以人类为中心"(动物空间)和"以动物为中心"(兽性地方)两大线索展开,前者重点关注于人类世界,研究话题涉及人类社会不平等、作为人类社会生产要素的动物和人类对动物的生命管治,后者则在新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其主要议题,包括动物主体性和能动性、动物伦理再思考以及人类动物和谐共存的实践探索。
-
关键词
新动物地理学
人类与动物关系
动物主体性
超越人类地理学
-
Keywords
Animal Geographies
human-animal relations
animal subjectivity
more-than-human geographies
-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超越人类的地理学视角下丽江古城旅游地的营建与消费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尹铎
高权
卢薇
朱竑
-
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5,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普洱茶生产中的地方与跨地方实践:自然的社会建构视角”(41901173)、“转型期自然的社会建构过程、机制及其效应:基于广东和云南的比较”(4197118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基于‘人-地’视角的区域融合与发展:转型期广东自然的社会建构过程、机制及其效应”(2018B030312004)共同资助
-
文摘
文章以超越人类的地理学为切入点,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以及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宠物狗为研究对象,分析丽江古城旅游地中宠物与人类行动者关系的营建与消费,以此探索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共同塑造的地方。研究发现:(1)丽江古城的地方意义全然镶嵌在人与非人类的完整行动者网络之中,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社会关系"的表征和建构。宠物狗可以联结不同的行动者并营造丽江古城"家"的地方意义。(2)宠物狗参与构建丽江古城地方意义的过程与旅游消费情境紧密结合,这种消费并非是单向的,而是非人类行动者与人类行动者互动的双向过程。(3)在浪漫化的丽江古城地方意义之下,对于人与宠物狗关系的营建与消费表象实则在展演着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研究旨在为旅游地社会文化现象分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构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在实践层面上,研究对丽江古城作为旅游地"人-地"关系的演化与有效治理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地方营建
宠物狗
旅游移民
旅游消费
超越人类的地理学
-
Keywords
place making
pet dogs
tourism migrants
tourism consumption
more-than-human geographies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7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人口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3
-
-
作者
Е.Л.舒瓦洛夫
严鉴
-
机构
苏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2年第5期55-58,63,共5页
-
文摘
人口始终是地理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地球和人—这就是地理学从它开始阶段直至今天归根到底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范围。但人口的研究方法在各个时代是不同的。十八世纪之前,地理学家是在地理学的领域之内研究人口的。人口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专门科目那还是较后的事,由此引起了地理学的进一步分解。 在上世纪末,从地理学中分离出了人类地理学。它的创始人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在自己的主要著作《人类地理学》中写道,人类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搞清楚自然界对个人和民族的精神与肉体的影响。”按当时在地理学中盛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念,人类地理学家把人看作一个生物体,他的发展受其周围地理环境的控制。因此,他们认为人口的分布、迁移、经济活动的性质是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人类地理学本身也就被他们视作为生物地理学的一个部门。
-
关键词
人口地理学
人类地理学
地理学家
经济地理学
国土
经济规律
列宁
人口再生产
民族学
服务领域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民族学研究须引进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 4
-
-
作者
姜永兴
-
机构
广东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39-44,共6页
-
文摘
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具体科学,属历史科学范畴,它以整体、编合的观点,比较、科际(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置人类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于一体,研究人类体质与人类文化(广义文化),即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前者谓之体质人类学,后者谓之文化人类学。 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关系上,人类学界有把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学科分类上的误解,应予辨正。
-
关键词
民族学研究
后进民族
人类学理论
文化人类学
民族形成
人类文化
民族社会
民族心理
自然属性
人类地理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野生动物肇事:研究热点、难点与争论焦点
被引量:13
- 5
-
-
作者
祁新华
陈哲璐
郑伯铭
张惠光
蔡斌
程煜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34-4444,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1297)。
-
文摘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野生动物肇事研究进展,对时空规律、肇事损害与评估以及防范策略等热点与难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指出当前争论的焦点,即如何协同社区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当地原住民或动物哪方应当搬迁、如何开展动物肇事补偿、是否采用生物或基因控制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强调突破人类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引入多学科研究视角、兼顾利益攸关者的不同需求以及关注自然保护地等,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人兽冲突
超越人类地理学
人地关系
-
Keywords
wildlife trouble
human and wildlife conflict
more than human geography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
分类号
S863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
-
题名双向思考的价值
- 6
-
-
作者
李海燕
-
出处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6期3-3,共1页
-
文摘
去岁末,在福州参加首届海峡两岸蜂疗高峰论坛期间,与来自台湾省蜂疗界的朋友闲聊。闻知当地蜂针严重过敏现象几不发生,颇感意外。因为,在祖国大陆,这已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此次会议的研讨热点之一。据这位朋友介绍:当地蜂针疗法采用散刺法,而非直刺,主要用于保健,而不是治病。细问之下,原来蜂疗在当地还没有被纳入正规医疗体系,所以不能用其治病,并且出现蜂针过敏现象,蜂疗医师也没有权力实施抢救,只能送往医院。想来这是当地对蜂针过敏现象异常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
关键词
蜂针
蜂疗
医疗体系
过敏现象
散刺
海峡两岸
人类地理学
操作手法
拉采尔
德国地理学家
-
分类号
R197.1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地的动物氛围建构与协商
- 7
-
-
作者
刘嘉文
唐雪琼
尹铎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出处
《热带地理》
2025年第8期1429-1439,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1227,42171240)
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项目。
-
文摘
基于动物氛围的核心概念,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养子保护区为例,探讨人与野生动物在多元时空维度下的互动及情感氛围的生成与演变。研究发现:1)历史时期亚洲象的主体性通过文化表征的形式映射了地方居民的情感体验,奠定了自古以来人象关系的感情基调;但近代以来,在发展逻辑的转变下,物质环境与社群关系的变迁重塑了亚洲象的生活世界,人象之间的负面情感氛围凸显。2)在现代旅游及保育活动的影响下,亚洲象的主体性在不同的互动情景中得以施展,同时物质环境的变化又重塑了人象之间的社群关系,人象之间共同展演了排斥与喜爱交织的复杂情感氛围。3)人象之间的多元情感是人与野生动物在特定时空中协商与博弈的结果,亚洲象通过其情感主体性深刻影响了人类对保护与发展的认知与实践。
-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动物氛围
超越人类的地理学
亚洲象
-
Keywords
protected area
animals'atmosphere
more-than human geography
Asian elephant
-
分类号
S863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