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忠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38,共6页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并讨论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三阶段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历史发展阶段 多种划分形式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看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兼论人民性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承槐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5,124,125,共12页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富裕社会状态以及通向这一状态的路径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必须指出,如果看不到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富裕与我国共同富裕的本质区别,就极易将共同富裕与普遍富裕混为一谈,满足于将“反贫困、反不均”导向普遍富裕(包括...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富裕社会状态以及通向这一状态的路径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必须指出,如果看不到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富裕与我国共同富裕的本质区别,就极易将共同富裕与普遍富裕混为一谈,满足于将“反贫困、反不均”导向普遍富裕(包括手段和结果状态),进而不知不觉地在意识形态上犯“右”的错误;反之,如果看不到两者的共通之处,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视其为一种绝对的排异排斥关系,则极易犯“左”的错误,阻碍反贫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能看到两者具有本质区别,又能看到两者包含着差异性的共通之处,才是完整的合乎事实本来面目的合理认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力量在总体上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它将通过政治的(人民国家)、经济的(公有制)、社会的(文化和道德的意识形态力量)方式或支配或节制或约束或影响资本(包括公有的、私有的)的行为方式,进而摒弃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局限性,超越普遍富裕的局限性,实现共同富裕。当然,说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将实现共同富裕,还只是从可能性上讲的,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还必须在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永不停顿地构建、孕育、发展人民性,以充盈的人民性为基础、为导向构建和发展共同富裕社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普遍富裕 人民性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规定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文大稷 胡江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发展的新时代:制造范式Ⅲ 被引量:1
4
作者 金东寒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9-999,共1页
制造是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其重点在于满足指定的功能要求和所需的性能指标,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人类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时代变迁,都伴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精进。制造精度也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从早期... 制造是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其重点在于满足指定的功能要求和所需的性能指标,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人类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时代变迁,都伴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精进。制造精度也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从早期以经验和技艺为基础的毫米量级和亚毫米量级,发展至以机械化、电气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微米量级甚至纳米量级。在科学探索、大科学装置、先进光学及下一代核心元器件等各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拉动下,制造技术势必会进入原子及近原子尺度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装置 人类发展历史 原子尺度 需求拉动 毫米量级 微米量级 时代变迁 电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坐标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民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5,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与探索、开创与推进的基础上形成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之否定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新阶段,从实践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这一时代是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与探索、开创与推进的基础上形成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之否定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新阶段,从实践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这一时代是继《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走向发展的新纪元,从实践上回答了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这一时代形成了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多元化道路的新格局,从实践上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科学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生态文化 谱写高质量发展四川林草事业新篇章
6
作者 马朝洪 王意迦 《绿色中国》 2022年第7期70-7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意味深长地讲道:“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意味深长地讲道:“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述,并多次就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指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物质富足的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相连、此消彼长,衍生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真谛,孕育了灿若星辰的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人类发展历史 永续发展 生命共同体 热爱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传承任重道远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乐 铁铮 张勤 《绿色中国》 2022年第18期68-75,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至今的文化结晶。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让传统插花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如何使传统插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传统插花融入现代社会并助力其自身的发展和传承?要充分认识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至今的文化结晶。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让传统插花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如何使传统插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传统插花融入现代社会并助力其自身的发展和传承?要充分认识传统插花传承的价值意蕴,在传承中坚持活态传承、创新传承、教育传承、整体传承等四个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并处理好传承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市场等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插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发展历史 教育传承 创新传承 文化结晶 活态传承 任重道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殷万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3-30,共8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气候学和天文学等学科内容。它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演变和环境变迁的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具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密切。研究其学科史是中国当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篇章。本文概略地论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论述了它与人类发展历史的密切关系,总结了该学科发展中的五个方面的主要特色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冰川 地质学史 大同盆地 冰期之庐山 第四纪气候 第四纪冰期 人类发展历史 高原冰川 古冰川遗迹 冰蚀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安全观念与意识的培养路径——评《文化安全的多重思考》
9
作者 李玉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1-2932,共2页
文化是国家民族精神的沉淀,也是文明的基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维持他们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来源。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有不少民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人种或土地的消失,而在于文化消亡。文化消亡使得群体失去了精神纽... 文化是国家民族精神的沉淀,也是文明的基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维持他们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来源。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有不少民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人种或土地的消失,而在于文化消亡。文化消亡使得群体失去了精神纽带,最终被其余文化同化,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记忆。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文化竞争力是核心软实力,目前欧美世界依然占有显著优势。文化竞争力强,意味着他们输出文化理念,制定诸多行业文化规则,影响普通民众的文化思维观念,最终让自己国家和民众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路径 文化竞争力 文化同化 人类发展历史 安全观念 文化理念 思维观念 竞争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