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东亚干旱区土地覆盖变化和人类占用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静 张丽 +1 位作者 韩瑞丹 郑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5-987,共13页
研究中东亚干旱区2001-2013年期间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潜在自然植被的影响程度,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基于气象数据和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研究中东亚干旱区2001-2013年期间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潜在自然植被的影响程度,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基于气象数据和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SCS)模型模拟了中东亚干旱区的潜在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其次基于2001-2013年的MODIS土地覆盖数据集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情况,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研究了潜在自然植被的人类占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潜在自然植被以林地、草地、冻原、荒漠四大类为主;2)中东亚干旱区土地覆盖变化较大,其中中亚灌丛面积波动增加,中国华北干旱区农田面积扩张明显,蒙古国中西部灌丛和草地覆盖面积明显减少;3)研究区人类占用强度增强。其中,2010-2013年增长较为明显,4年间人类占用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增长了1.45%。潜在草地人类占用比例在2009-2013年间增幅最大,为2.88%;潜在林地人类占用比例在2001-2005年间增幅最大,为6.99%。4)在北哈萨克斯坦三州(北哈萨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库斯塔奈州),人口迁移是潜在自然植被人类占用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2006-2013年间人类占用强度比例增长了11.38%;中国的呼伦贝尔和山西干旱区,农业开发是人类占用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2001-2013年间人类占用强度比例分别增长了6.62%和1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亚干旱区 土地覆盖变化 潜在自然植被 综合顺序分类法 人类占用强度 农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09年中国草地面积动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修丽娜 冯琦胜 +1 位作者 梁天刚 任继周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4,共9页
利用2001―2009年全国MODIS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集,研究了人类活动对草地、农田和潜在自然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田和草地面积在2001―2009年期间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农田面积由2001年的1.445×108 hm2减少到2009年... 利用2001―2009年全国MODIS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集,研究了人类活动对草地、农田和潜在自然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田和草地面积在2001―2009年期间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农田面积由2001年的1.445×108 hm2减少到2009年的1.425×108 hm2,在2005年面积达到最大,为1.543×108 hm2,2008年面积最小,为1.363×108 hm2;草地面积在9年内由2003年的4.201×108 hm2减少为2009年的4.032×108 hm2;农田面积的减少幅度(13.49%)大于草地(3.29%)。草地转为农田的面积每年以4.96%的速率在减少,农田转为草地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草地转为其它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以每年20.87%的速率增加,而农田面积则基本保持不变,为3.579 5×107 hm2;其它土地类型转为草地(15.43%)和农田(2.45%)的趋势总体上逐年减少。9年间潜在自然植被的人类占用强度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人类对草地的影响强度平均为38.18%,对森林的影响强度平均为3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农田 潜在自然植被 人类占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