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大锦 冯孟贤 刘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82,共9页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提取HIV耐药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对采样时间、采样地点、人群特征(平均年龄及感染状态)、样本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76篇文献(中文46篇,英文30篇),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人群HIV原发整体耐药率、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耐药率、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耐药率、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耐药率分别为4.7%(95%CI:4.0%~5.4%)、2.3%(95%CI:1.8%~2.8%)、1.8%(95%CI:1.3%~2.3%)、1.4%(95%CI:1.1%~1.8%)。上述4类耐药率均是2007年之前高于之后,且都存在显著地区差异(P〈0.05),其中,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均高于5%。平均年龄、感染状态亚组中,组间差异较为复杂,其中小于25岁及新发、新确认组其整体耐药率低于25岁以上及非新发、新确认组。样本量〈100的亚组,各耐药率均高于样本量≥100的亚组,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HIV/AIDS人群HIV病毒原发总耐药率为4.7%,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已接近WHO提出的5%中度耐药警戒线,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已经超过该警戒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抗HIV药 抗药性 病毒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商臻 明茜 +2 位作者 吴佳颖 袁宏艳 肖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及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口腔牙龈出...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及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口腔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血常规发现重度血小板减少,血HIV抗体阳性,诊断为HIV/AIDS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给予马来酸阿伐曲泊帕规律口服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后续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半年随访,血小板计数正常,肝功能正常,HIV感染控制良好。结论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时应警惕因HIV/AIDS继发可能;治疗上可考虑使用阿伐曲泊帕长期口服,可避免激素相关感染、病毒激活以及合并抗病毒治疗时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曲泊帕 马来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机制
3
作者 孙可欣 李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7-1442,共6页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肝损伤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HIV感染、合并HBV/HCV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代谢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移位等多个方面对发生肝损伤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为HI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
4
作者 巩仪凡 刘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56,共6页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中医基础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仍存在缺少公认的CM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等问题。课题组建议组建多学科攻关队伍,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破解上述难点问题,为AIDS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动态防控策略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翟咪咪 李亚敏 +4 位作者 刘苏顺 李云霞 刘义婷 李莉 雷先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7,共7页
在不同群体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艾滋病”)的防控需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为制订和实施防控策略带来了极大挑战。动态评估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和疾病进展轨迹至关重要。潜分类增长模型是将纵向数据拟合为不同发展轨迹的N个亚... 在不同群体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艾滋病”)的防控需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为制订和实施防控策略带来了极大挑战。动态评估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和疾病进展轨迹至关重要。潜分类增长模型是将纵向数据拟合为不同发展轨迹的N个亚组,以识别和分析不同亚组的发展轨迹,从而为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新视角。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中显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深入理解和分析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风险行为、心理研究、检测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等方面,总结其优势和局限可为艾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分类增长模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预防控制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江洪 屠越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1概述肺孢子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外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形式存在。最初被归类为原生动物,直到1988年,通过检测核糖体RNA序列显示其是真菌的一员[1]。肺孢子菌只感染哺乳动物,为种属特异性。不同肺孢子菌生物体具有特异性,感染人类的命... 1概述肺孢子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外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形式存在。最初被归类为原生动物,直到1988年,通过检测核糖体RNA序列显示其是真菌的一员[1]。肺孢子菌只感染哺乳动物,为种属特异性。不同肺孢子菌生物体具有特异性,感染人类的命名为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存在于大鼠的仍称为卡氏肺孢子菌。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中,常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但也发生于恶性肿瘤、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后,以及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auto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AIID)患者中。随着对AIDS患者诊治技术的进展[高活性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等的出现],这类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生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随着血液、器官移植增多,更强效的细胞毒或免疫治疗,以及肿瘤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在非AIDS患者中PJP病例逐年增多。并普遍认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于HIV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 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贾皇超 姜琦 +3 位作者 金艳涛 许前磊 李鹏宇 郭会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脂异常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6~7月河南省某地区中老年HIV/AIDS患者239例,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信息资料,包括一般... 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脂异常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6~7月河南省某地区中老年HIV/AIDS患者239例,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信息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IV/AIDS体格检查相关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老年HIV/AIDS患者中,血脂异常130例(54.4%)。其中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0.5%、44.8%、5.4%、28.5%、2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病毒二线治疗方案、高尿酸血症、CD4/CD8≥1及超重或肥胖是中老年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4.999,95%CI:2.688~9.294,P=0.001;OR=3.458,95%CI:1.140~10.487,P=0.028;OR=2.715,95%CI:1.355~5.443,P=0.005;OR=7.372,95%CI:1.404~38.713,P=0.018)。结论 中老年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发病率较高,抗病毒二线治疗方案、高尿酸血症、CD4/CD8、体质量指数是影响中老年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与阴性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远骋 崔闻心 +5 位作者 郭雪儿 朱璠 刘思辰 贾碧波 汪培 马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517,共7页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ale students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为针对该人群制定艾滋病防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ale students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为针对该人群制定艾滋病防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哈尔滨、天津、西安、重庆4个城市,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受试者推荐的混合抽样方法,对HIV感染青年学生社交圈(其中既包含HIV阳性者也包含HIV阴性者)中的MSM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结果:共获得问卷583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率94.0%。接受教育为大专及以下(P=0.002)、月消费水平在2000元以下(P=0.021)、主要居住地为校外(P=0.004)与HIV检测阳性间存在关联。在任何学段接受艾滋病预防教育都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小学OR=0.203(0.073~0.561),初中OR=0.287(0.142~0.581),高中OR=0.271(0.142~0.518),大学OR=0.322(0.168~0.616)]。HIV阳性与阴性者对“国八条”(P=0.907)和“青八条”(P=0.782)的认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知晓率均约在90%,对某些具体知识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防治政策”P=0.012,“识别并预防高危性行为的方法”P<0.001)。HIV阳性者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P=0.006),早期性伴较多(P<0.001)且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差(P<0.001),但两者后期性伴数量(P=0.247)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对固定性伴P=0.735,对临时性伴P=0.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HIV感染导致其性行为特征改变有关(对固定性伴P<0.001,对临时性伴P=0.006)。结论:青年学生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国八条”和“青八条”的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国家要求的95%,但在知识需求上体现出了一定特异性;两者近期性行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IV阳性者在早期性行为活动中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提示应该继续加强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并将关口前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尽早预防青年学生MSM发生高危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男男性行为人群 学生 知识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连永 陈超 +4 位作者 孔文君 杜葵芳 董宏伟 郭纯刚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并经感染科专科医师确诊的AIDS患者145例,其中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者75例为微血管病变组,合并CMVR者70例为CMVR组。所有患者均进行AIDS相关病史询问,同时行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和CD4+T细胞检测,并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对全身情况允许的微血管病变组25例、CMVR组70例进行血液和房水CMV-DNA检测。结果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91±0.16,13例(17.33%)患者已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CD4+T细胞数为22(0~506)个·μL^-1,8例(10.67%)患者有眼前节反应;CMVR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63±0.37,34例(48.57%)患者已开始HAART,CD4+T细胞数为13(1~48)个·μL^-1,23例(32.85%)患者有眼前节反应,上述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微血管病变组25例中房水CMV-DNA阳性0例,血液CMV-DNA阳性8例(32.00%);CMVR组70例中房水CMV-DNA阳性60例(85.71%),血液CMV-DNA阳性33例(47.14%);两组血液中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但房水中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AIDS合并CMVR患者比AIDS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视力更差,CD4+T细胞计数更低,眼前节反应及房水CMV-DNA阳性率更高,且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未接受HAART的人数明显高于CMV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上 谢连永 +4 位作者 于晶 凌宇 董宏伟 郭纯刚 潘志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第1次发生CMV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给予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第1次发生CMV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给予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对每例患者的视功能进行评估,以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正常人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CMV视网膜炎患者mf ERG一阶反应中心区域N1-P1的振幅密度,治疗前为(36.98±17.93)n V·deg^-2,治疗1个月后为(41.33±16.78)nV·deg^-2,治疗3个月后为(36.12±15.46)n V·deg^-2,正常对照组为(76.99±11.27)n V·deg^-2。患眼发病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1~4环区域mf ERG的一阶反应N1-P1的振幅密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1~6环区域mf ERG的一阶反应N1波和P1波的潜时,以及N1-P1的振幅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没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经过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后,视力虽然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视网膜外层仍然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视网膜的功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电生理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调节治疗鼠逆转录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冰 刘金辉 +4 位作者 黎帆 宋况余 曾姝 余克花 李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3-548,共6页
艾滋病毒(HIV)属于人类逆转录病毒属,导致的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1-7],可是自发现以来不断在全球蔓延,病死率极高[1].至今为止,仍没有药物可以根治艾... 艾滋病毒(HIV)属于人类逆转录病毒属,导致的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1-7],可是自发现以来不断在全球蔓延,病死率极高[1].至今为止,仍没有药物可以根治艾滋病,也无可靠疫苗.众所周知,任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都以机体的免疫能力无法战胜病原微生物为致病机制.研究发现机体清除细胞内感染病原微生物(比如病毒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作用甚小[4,5],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系统与被HIV感染的细胞(HIV最主要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辅助细胞:CD4+ Th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艾滋病患者预后及存活期长短的关键,但究竟HIV是如何通过其宿主靶细胞,利用哪些免疫抑制机制,如何经历机体免疫抑制机制和免疫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从而抑制和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病毒感染中最关键的是CD8+T细胞),最终摧毁免疫功能等等,尚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逆转录病毒 免疫调节治疗 IMMUNODEFICIENCY 机体免疫系统 免疫抑制机制 感染性疾病 T淋巴辅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at为靶点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浩博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的促转录功能抑制病毒反弹。在HIV-1潜伏库治疗的2种策略中,以Tat蛋白抑制剂为基础提出的“阻断和锁定”策略能够靶向HIV-1蛋白或宿主因子,同时干扰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促使前病毒永久沉默,即使在中断治疗后也能够维持HIV-1潜伏状态。二脱氢皮质抑素A (dCA)、雷公藤甲素和阿帕塔隆衍生物Q308等Tat蛋白相关抑制剂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HIV-1潜伏。现就Tat对HIV-1潜伏库的调控作用、以Tat蛋白为靶点的HIV-1潜伏库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HIV-1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反式激活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 “阻断和锁定”策略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何张玙璠 阮巧玲 +5 位作者 杨欣平 普琳梅 邵凌云 张文宏 张云桂 杨清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43.0 (32.5,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2.33 (1.96,2.34) mg/L;第2周为2.32 (1.90,3.28) mg/L;第4周为2.07 (1.83,3.09)mg/L;第8周2.71(2.14,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利福喷丁 血药浓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预防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变化轨迹研究
15
作者 石敏 王慧群 +2 位作者 张利漫 王文慧 徐兴莲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的PEP就诊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在就诊的第1、14、30天采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其调查,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其FoP轨迹类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第1、14、30天时就诊者FoP得分分别为47.00(37.25,56.00)分、42.00(33.00,49.00)分和31.50(22.25,45.00)分,其FoP轨迹分为高恐惧缓慢下降组、中恐惧显著下降组和低恐惧组3种类别,其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8.00(41.00,47.00)分、47.00(37.00,66.00)分和54.00(38.50,59.00)分;3个类别的PEP就诊者在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和社会支持得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职业、社会支持是PEP就诊者FoP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发生HIV暴露后就诊者在就诊1个月内,FoP水平变化程度不同,其FoP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后预防 疾病进展恐惧 潜类别增长模型 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359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佩佩 沈银忠 +5 位作者 刘莉 沈佳胤 齐唐凯 韩雪梅 张仁芳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运用SPSS 22.0软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59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男325例,女34例,30~44岁所占比例最大,42.6%患者出现发现延误;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体重下降较多见,咯血少见,多数研究对象两肺受累,病变范围≥3个肺野,空洞少见;T-SPOT阳性率偏低,50.7%患者首次检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69例患者痰结核菌药敏结果显示,43.5%出现耐药;已知抗病毒状态中的患者93.2%已经进行了抗病毒治疗;282例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及机会性感染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梅毒、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肺部感染、药物性肝损等为主;333例已知预后情况的患者中53例死亡,其中79.2%在6个月内死亡。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年轻患者比例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T-SPOT阳性率偏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多数患者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和机会性感染较多,患者多在6个月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结核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诊断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葵芳 董力 +5 位作者 李小娜 孔文君 谢连永 董宏伟 黄晓婕 魏文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利用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超广角眼底照片构建出深度学习系统,用于智能筛查。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15日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眼科81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6300张欧堡超广角(ultra... 目的利用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超广角眼底照片构建出深度学习系统,用于智能筛查。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15日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眼科81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6300张欧堡超广角(ultra-wide-field,UWF)图像构建一个深度学习系统,识别活动性CMVR、非活动性CMVR和非CMVR。同时采用其中的前瞻性数据集进一步验证该系统。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来评估系统的性能。结果在内部交叉验证和前瞻性验证中,深度学习模型检测活动性CMVR和非CMV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95%CI:0.978~0.998)和0.951(95%CI:0.947~0.955);准确性分别为0.955(95%CI:0.940~0.969)和0.942(95%CI:0.937~0.946)。该模型还显示出区分活动性CMVR与非CMVR和非活动性CMVR的能力,以及识别活动性CMVR和非活动性CMVR的能力(两个独立数据集中的所有曲线下面积均>0.886)。结论本研究使用超广角眼底图像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显示了可靠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CMVR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超广角眼底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秦秀燕 徐竹 +2 位作者 陈映 尚涛 熊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艾滋病脑病(5例)、慢性脑膜炎(3例)、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各1例)、脑梗死(1例)和肌肉病(1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42.86%(12/28)。至少合并1~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最为多见,发病率为83.33%(10/12);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5%(7/28)。结论 HIV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及肌肉。艾滋病期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混合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临床以消瘦、间歇性发热、头痛、咳嗽、认知功能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为主,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依靠脑脊液检查、肺部CT、头部CT和(或)MRI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上作中应注意筛查,尽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致病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血流感染143例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欣 柳明波 李春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4年住院的143例AIDS合并BSI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AIDS患者BSI患病率为22.1%。真菌性BSI...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4年住院的143例AIDS合并BSI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AIDS患者BSI患病率为22.1%。真菌性BSI的特征性皮疹、贫血貌、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于细菌性BSI(P均<0.05);真菌性BSI的CD4^+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较细菌性BSI更明显(P均<0.05),而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肌酐升高较细菌性明显(P均<0.05)。143株病原菌中,马尼菲青霉84株,占58.7%;大肠埃希菌10株,占7.0%;新生隐球菌9株,占6.3%;肺炎克雷伯菌7株,占4.9%;沙门菌属6株,占4.2%;白念珠菌和气单胞菌属各3株,各占2.1%。分离的菌株多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AIDS患者BSI患病率较高;真菌性BSI更容易出现特征性皮疹、贫血貌、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病原菌构成以真菌为主,尤其是马尼菲青霉;多数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流感染 病原体 青霉属 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鑫 王冰 +3 位作者 赵朝贤 席爱萍 刘瑞春 宋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218-4221,共4页
目的探讨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 目的探讨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入院,亚急性发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5.0×109/L,淋巴细胞计数均≤1.0×109/L;2例患者脑脊液中总细胞数>1 000×106/L,5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增高,1例蛋白质含量增高,氯化物均正常,2例患者葡萄糖<2.5 mmol/L;脑脊液涂片均可见大量隐球菌。影像学检查多数患者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2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后转院继续治疗,2例主动放弃治疗,1例因脑疝死亡。结论 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涂片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直接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诊断意义不大,采用抗真菌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应提高医院实验室诊断技术水平,做好AIDS宣传教育工作,为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