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癌症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陈双妍 万盈璐 +1 位作者 万丞 杨珊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照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数据,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17个亚主题,即癌症风险感知特征、癌症风险感知内容、健康行为益处感知、感知行为转变障碍及感知风险驱动力。结论 医护人员应协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树立正确的癌症风险感知,深化风险认知教育,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加强癌症预防,提高筛查及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乳头病毒 hpv感染 宫颈癌 癌症风险感知 质性研究 妇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焕英 陈享 +4 位作者 聂金汉 汤军宏 邓微 林德儒 米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18型感染阳性143例(97.95%)。其中单独HPV6.11型阳性104例,占71.24%;单独HPV16.18型阳性16例,占10.96%;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23例,占15.75%;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阴性3例,占2.05%。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PV6.11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8×103拷贝/mL,HPV16.18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57×104拷贝/mL。结论:CA患者应用FQ-PCR检测HPV阳性率高,并可快速区分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对尖锐湿疣复发及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患者 尖锐湿疣 阳性 人类乳头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 拷贝 CA 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三成 胡静 +1 位作者 赵今 Paul Speight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感染类型。方法 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Gp5+/Gp6+和HPV特型引物(HPV6/11,16,18,31,33),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4例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 目的 探讨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感染类型。方法 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Gp5+/Gp6+和HPV特型引物(HPV6/11,16,18,31,33),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4例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HPV感染率为88.2%;亚型HPV6/11感染率为47.06%,HPV16感染率为11.76%,HPV18感染率为2.94%,HPV31感染率为5.88%。结论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关系密切,而且大多数和低危型HPV6/11感染有关,少数病例和高危型HPV16,18,31感染有关;同一病例可以感染两种以上HPV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 艾滋病毒感染 hpv感染 患者 口腔黏膜 人类乳头病毒 感染率 DNA hpv16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分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左安欣 钱影臣 +3 位作者 张晓妹 周丹 仝放 仇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某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检测的男性患者,并将全部受检患者分为5组:病毒性疣组、皮炎皮疹组... 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某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检测的男性患者,并将全部受检患者分为5组:病毒性疣组、皮炎皮疹组、泌尿道感染组、包皮阴茎炎组、无症状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组成、临床诊断、症状类型与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035例男性患者进行了HPV检测,567例检测阳性,阳性率54.78%。其中病毒性疣组286例,皮炎皮疹组164例,泌尿道感染组6例,包皮阴茎炎组109例,无症状组470例。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亚型依次是6型(17.97%)、11型(12.37%)、52型(8.70%)。单一型HPV感染阳性率为29.86%,占54.50%。不同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低危感染阳性率和多重混合型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年龄组感染阳性率高于20~<30岁组、30~<40岁组和40~<5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患者中199例(35.10%)无临床症状,368例(64.90%)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40.74%,231例)。病毒性疣组中HPV阳性患者以低危型为主,占80.95%;包皮阴茎炎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为主,占84.78%;无症状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占86.43%。结论皮肤科门诊男性HPV感染以单一型感染为主,低危型感染临床诊断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高危型感染主要表现为包皮阴茎炎,无症状组中阳性感染者以高危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男性 基因型 临床症状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18 E7原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系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表达的下调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鹏 何凤田 +3 位作者 刘东擘 黄刚 龚薇 许志臻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E7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宫颈癌C-33A细胞,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C-33A细胞中HDAC1的RNA和蛋白水平改变。结果HDAC1在C-33A细胞中表达最高,CaSki细胞中次之,HeLa细胞中最少。C-33A细胞在转染HPV18 E7基因后HDAC1表达降低。结论HDAC1表达高低可能与HPV是否感染及感染亚型有关,HPV18 E7可能直接或间接下调细胞中HDAC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宫颈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人类乳头病毒18 E7原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人类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麦丽霞 杨广智 +4 位作者 袁素华 王冬纳 张婷 邓文成 黄培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并探讨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HPV亚临床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遣方用药,水煎内服外洗;对照组34例,宫颈SPI患者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并探讨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HPV亚临床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遣方用药,水煎内服外洗;对照组34例,宫颈SPI患者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塞阴道治疗,其他部位SPI患者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片治疗。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71%,对照组为3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CD3、CD4及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中药治疗对HPV亚临床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人类乳头病毒 亚临床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瘤病毒与人类肿瘤 被引量:22
7
作者 柯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9-603,共5页
本课题组近 3年来 ,以食管癌为主 ,用PCR、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肿瘤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存在 ,发现在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有很高比例的HPV检出率 (6 3%、6 6 %及 5 0 % )以及活跃的病毒mRN... 本课题组近 3年来 ,以食管癌为主 ,用PCR、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肿瘤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存在 ,发现在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有很高比例的HPV检出率 (6 3%、6 6 %及 5 0 % )以及活跃的病毒mRNA或蛋白表达。在食管癌高发人群的普查标本上 ,随着食管癌上皮癌前病变程度的加重 ,HPV检出率和表达率逐渐增高。我们同时发现选择不同的病毒靶位开展PCR会得到不同的检出率。E6 /E7片段可较真实地反映HPV感染情况。我们的结果提示 :HPV 16与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VDNA的存在和活跃的表达与细胞癌变相关 ;HPV 16E6 /E7与L1片段相比 ,检出率大大提高。我们认为HPV与人类肿瘤的关系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结合对HPV感染的人群筛选遗传易感基因 ,对高危人群识别、预防、早诊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DNA肿病毒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乳腺癌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成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对HPV的基本结构、致病机制、致乳癌机制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及研究新思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人类乳头病毒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Ki-67蛋白过度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三成 马斌林 +1 位作者 胡静 Paul Speight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 3和Ki 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巨细胞病毒 (CMV)...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 3和Ki 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 )进行检测。结果 :( 1)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 % ,Ki 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6% ,二者均低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鳞癌(P <0 .0 5 ) ,但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 2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 ,HPV感染率为 88.2 % ,明显高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黏膜鳞癌 (P <0 .0 1)。没有检测到EBV、CMV病毒感染。结论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有关 ,存在抑癌基因突变和细胞过度增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疣状肿块 p53 Ki-67 人类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昕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47-3348,3351,共3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包括宫颈组织正常及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组,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HPV杂交捕获Ⅱ代(HPV-HC2)检测、FISH检测。结果 (1)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中组的扩增率分别为21.1%、86.7%、93.8%和100.0%。宫颈浸润癌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hTERC基因扩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91.6%(76/83),32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43.7%(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TERC基因扩增与HPV阳性率的相关系数为0.520,两种检测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hTERC基因检测总体评价高于HPV-HC2的检测。结论 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PV感染呈正相关,其扩增提示CIN有恶性进展潜能,其扩增情况可作为CIN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样变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 原位杂交 荧光 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九十二)——阴道自采标本做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用于宫颈癌预防(MARCH):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4021-4021,共1页
背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阴道自采标本DNA检查可提高筛查参与率。在基于诊所设施中,就探测宫颈上皮内瘤(CIN)Ⅱ级或更重而言,阴道HPV检测至少与细胞学检查同样敏感;然而,在家庭中的有效性还不了解。我们的目的是将其与以临床为基础的... 背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阴道自采标本DNA检查可提高筛查参与率。在基于诊所设施中,就探测宫颈上皮内瘤(CIN)Ⅱ级或更重而言,阴道HPV检测至少与细胞学检查同样敏感;然而,在家庭中的有效性还不了解。我们的目的是将其与以临床为基础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比较,以确定家庭阴道自采标本做HPV筛查相关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方法我们对墨西哥社会经济状况低、年龄25~65岁女性做了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对照试验。参试者主要源于莫雷洛斯州、格雷罗州和墨西哥州的540个医疗服务不足农村社区。我们的主要终末点为CINⅡ或更重,做阴道镜检查。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抽样序列将病人随机分组:HPV筛查或宫颈细胞学检测组。由8名不知情的社区护士每天接收含有这些女性名字和地址的列表,并且做家访。将任一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女性转至做阴道镜检查。我们对每份记录及筛查意象都做了分析。发现随机分组,HPV筛查组12 330例,宫颈细胞学组12 731例;能坚持做记录:HPV筛查组9 202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组11 054例。HPV患病率为9.8%〔95%CI(9.1,10.4)〕,细胞学异常率为0.38%〔95%CI(0.23,0.45)〕。将HPV检测识别出CINⅡ或更重女性为117.4例/10 000人与细胞学检查组识别出CINⅡ或更重为34.4例/10 000人进行比较;HPV检测敏感度要高3.4倍(2.4~4.9)。同样,HPV检测出的浸润癌比细胞学检查要高4.2倍〔30.4例/10 000人(19.1,41.7)〕vs.〔7.2例/10 000人(2.2,12.3)〕。HPV检测对CINⅡ或更重的阳性预测值为12.2%(9.9~14.5),而细胞学检测组为90.5%(61.7~100.0)。解释尽管与细胞学比较,阴道自收标本HPV检测阳性预测值要低的多,但用于探测CINⅡ或更重,其为低资源设施首选法,因这些基础设施所限而减少了细胞学筛项的有效性。因为对于这些地区的女性来说,这种筛查一生仅能做几次,HPV筛查高敏感性也颇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检测 宫颈上皮内 论文摘要 随机对照试验 社区为基础 WONCA 阴道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状病毒(HPV)58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鹤 李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2-784,F0004,共4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近10余年来以大规模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99%的宫颈癌中存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近10余年来以大规模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99%的宫颈癌中存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且为始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58型 宫颈癌发生 疫苗 妇科恶性肿 女性恶性肿 高危型hpv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群对人乳头瘤病毒及HPV疫苗的知信行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佳莹 韩颖 +3 位作者 王瑞杰 高华 左京骅 左素俊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分析太原市不同人群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及HPV疫苗的知信行现状及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太原市选取高中生及以上且不超过65岁、有独立认知能力的对象共988人,通过自填式问卷了解公众对... 目的分析太原市不同人群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及HPV疫苗的知信行现状及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太原市选取高中生及以上且不超过65岁、有独立认知能力的对象共988人,通过自填式问卷了解公众对HPV及其疫苗的知信行现状,接种意愿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公众对HPV及其疫苗相关认知较低,各条目回答正确率大多低于50.00%;态度较为积极但HPV疫苗接种率仅占4.15%,其中仅有一名男性在国外完成HPV疫苗接种;公众的认知得分情况影响其对HPV疫苗的态度(F=28.13,P<0.05);年龄(OR=3.320,P<0.05)、是否发生性行为(OR=1.836,P<0.05)、是否听说过HPV疫苗(OR=1.545,P<0.05)及态度得分(OR=1.201,P<0.05)影响人群自我接种意愿;不了解HPV疫苗(61.67%)、担心安全有效性(54.63%)和疫苗价格过高(41.41%)是影响公众不愿接种HPV疫苗的主要原因。结论人群接种HPV疫苗的意愿积极但实际接种率较低,建议增强HPV疫苗宣传的同时予以价格调控,并考虑将适龄男性纳入疫苗接种范围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hpv疫苗 知信行 接种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口腔鳞癌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帕提曼 张志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HPV是一种DNA病毒,与人类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与口腔鳞癌的关系在正常口腔粘膜中的感染情况及传播途径作一综述。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口腔粘膜 口腔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人类乳头瘤病毒16E6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慧燕 蔡红兵 +1 位作者 陈长春 王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0-754,82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TGF-β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9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的新鲜宫颈组织,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TGF-β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9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的新鲜宫颈组织,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例、CINⅡ-Ⅲ级17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3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TGF-β1蛋白表达,用PCR法及直接测序检测组织HPV16E6基因,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率分别为11.8%、35.3%及64.3%,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宫颈鳞癌(ⅡB-Ⅳ期)患者TGF-β1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早期宫颈鳞癌(ⅠB-ⅡA)患者(76.7%)(P<0.01)。HPV16E6在CINⅠ、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1.8%、41.2%和82.1%,其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E6的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程度呈正相关(r=0.592,P=0.001)。经基因测序,用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显示,共14例与标准株序列相同,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D25E,检出率为42.5%。HPV16E6为非突变型患者中,其TGF-β1阳性率为50.0%;而在HPV16E6D25E患者中,其TGF-β1阳性率为92.9%(P<0.05)。结论:TGF-β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PV16E6多态性可能与TGF-β1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转化生长因子 人类乳头病毒 E6基因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人类疱疹病毒重叠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斌 谢福源 +1 位作者 苏学英 左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重叠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留存归档的组织标本的CIN 92例及宫颈鳞...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重叠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留存归档的组织标本的CIN 92例及宫颈鳞癌49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HPV、EBV表达,并取同期因子宫良性疾病切除子宫但光镜下宫颈上皮无异常病变的30例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统计各组HPV、EBV及两者重叠感染率,分析HPV、EBV重叠感染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结果整体比较:随宫颈上皮病变的进展,HPV、EBV阳性率上升(P<0.05).组内比较:正常宫颈组织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Ⅰ级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Ⅱ~Ⅲ级HPV、EBV阳性率又低于宫颈癌组织(P<0.05);正常宫颈组织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Ⅰ级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Ⅱ~Ⅲ级HPV+EBV阳性率低于宫颈癌组织(P<0.05);析因分析显示:HPV、EBV重叠感染对宫颈癌发病存在协同影响(F=5.687,P<0.05).结论HPV感染参与CIN及宫颈癌发病过程;EBV感染与高级别CIN、宫颈癌发病有关;两者重叠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或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参与宫颈癌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宫颈癌 乳头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 免疫组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后T、 B细胞应答差异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彭芪 李洋洋 +1 位作者 李俊 姚新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2,共5页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癌症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 HPV18的长期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目前广泛应用的HPV疫苗主要有2价Cervarix疫苗、 4价Gardasil疫苗及9价Gardasil-9疫苗,三种疫苗接种后在T细胞效应分子变化,B细胞产生...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癌症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 HPV18的长期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目前广泛应用的HPV疫苗主要有2价Cervarix疫苗、 4价Gardasil疫苗及9价Gardasil-9疫苗,三种疫苗接种后在T细胞效应分子变化,B细胞产生的抗体水平、持续时间、年龄及接种针剂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hpv) hpv疫苗 T细胞 B细胞 免疫应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DNA诱导NIH 3T3细胞的恶性转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盖其伟 赫翠珍 +3 位作者 姚庆英 高天祥 周利华 刘晓明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用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DNA,通过磷酸钙沉淀技术在体外成功地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转化细胞克隆后分析表明存在如下特征:转化细胞形态上变宽,呈多角状生长并形成... 用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DNA,通过磷酸钙沉淀技术在体外成功地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转化细胞克隆后分析表明存在如下特征:转化细胞形态上变宽,呈多角状生长并形成集落;细胞的停泊依赖性下降;能在含1%小牛血清培养基中良好生长。转化细胞的密度依赖性下降。用Southernblot杂交发现HPV16DNA以整合状态存在于NIH3T3细胞DN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NIH3T3细胞 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疣体表面脱落细胞人类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雯 夏邦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208-2209,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PCR技术检测疣体表面脱落细胞人类乳头瘤病毒核酸(HPVDNA)在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8例患者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A,采集疣体表面脱落细胞和疣体活组织标本,应用荧光PCR技术检测HPV6/11DNA。结果:(1... 目的:探讨荧光PCR技术检测疣体表面脱落细胞人类乳头瘤病毒核酸(HPVDNA)在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8例患者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A,采集疣体表面脱落细胞和疣体活组织标本,应用荧光PCR技术检测HPV6/11DNA。结果:(1)78例CA患者治疗前二种标本HPV6/11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3%(72/78)和96.2%(75/78),二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33,P>0.05)。(2)去除疣体治疗4周后,61例复诊者中32例疣体复发,表面脱落细胞HPV6/11DNA阳性30例(93.8%);29例未见新疣体出现,原病灶处表面脱落细胞HPV6/11DNA阳性4例(13.8%)。结论:应用荧光PCR技术检测HPVDNA可敏感诊断CA,且可以疣体表面脱落细胞替代疣体组织作为标本,并可监测去除疣体治疗后病毒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乳头病毒 尖锐湿疣 表面脱落细胞 病毒核酸检测 疣体组织 人类乳头 女性尖锐湿疣 患者 hpv6/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状病毒16/18感染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毅 程斌 +2 位作者 潘华雄 吴爱军 张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849-852,共4页
背景与目的病毒和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且我国可能是HPV的高感染区,肺癌中是否存在HPV感染以及其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仍然未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感染状态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 背景与目的病毒和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且我国可能是HPV的高感染区,肺癌中是否存在HPV感染以及其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仍然未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感染状态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DNA感染状态,应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23例(52.27%)呈整合状态,9例(20.45%)呈大部分游离而少许为整合状态,12例(27.27%)阴性。15例非肿瘤肺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到HPV16/18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l-2蛋白20例(45.5%)阳性,其表达与HPV16/18在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关(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部分肺鳞状细胞癌的致癌因素之一,在这部分癌中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HPV阴性和存在游离状态HPV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人类乳头病毒 BCL-2蛋白 BAX蛋白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