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与环境
1
作者 刘培桐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7年第1期7-14,共8页
发展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引起国内外的热烈讨论和深切关注。 当前,在对待发展与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滥用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的巨大生产力,否定环境的制约作用,盲目地发展,以致破坏和污染环境... 发展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引起国内外的热烈讨论和深切关注。 当前,在对待发展与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滥用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的巨大生产力,否定环境的制约作用,盲目地发展,以致破坏和污染环境,产生“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另一种是环境资源有限论、枯竭论,从而主张限制发展或停止发展,形成所谓的“环境保护主义”。我们反对肓目地发展,但并不盲目地反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与环境 人类与环境 生存环境 “三废” 增长的极限 指数增长 环境问题 太空人 人工生态系统 生物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环境教育教学指南》评介
2
作者 朱思扬 《地理教学》 2017年第13期1-1,共1页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共识。为了使人类与环境和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环境教育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国家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并将它看作可持续发...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共识。为了使人类与环境和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环境教育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国家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并将它看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人类与环境 经济发展 地理教师 环境问题 绿色消费 持续发展战略 教育主题 高中教师 领头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3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I0023-I0026,共4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安全、营养、美味等多角度注重食物品质,追求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食品 人类与环境 国际研讨会 美好生活 民以食为天 健康 美味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4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I0013-I0016,共4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安全、营养、美味等多角度注重食物品质,追求美好生活。因此,动物源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趋向深入化、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动物源食品科学研究作为食品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动物源食品 科学研究 食品学科 人类与环境 可持续性 国际研讨会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5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I0014-I0017,共4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安全、营养、美味等多角度注重食物品质,追求美好生活。因此,动物源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趋向深入化、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动物源食品 人类与环境 可持续性 国际研讨会 多元化 美好生活 民以食为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6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I0020-I0023,共4页
(第二轮)2023年10月28-29日中国贵州贵阳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 (第二轮)2023年10月28-29日中国贵州贵阳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安全、营养、美味等多角度注重食物品质,追求美好生活。因此,动物源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趋向深入化、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动物源食品 贵州贵阳 人类与环境 可持续性 国际研讨会 多元化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7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I0015-I0018,共4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安全、营养、美味等多角度注重食物品质,追求美好生活。因此,动物源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趋向深入化、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动物源食品 人类与环境 可持续性 国际研讨会 多元化 美好生活 民以食为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现代领导者的必备素养
8
作者 刘光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36,共2页
环境伦理学是本世纪初在西方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确立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它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环境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的综合知识,探索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现代自然科学 现代领导者 环境 伦理关系 伦理意识 人类与环境 全国国土面积 道德权利 综合知识
全文增补中
2023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9
《肉类研究》 2023年第6期I0015-I0018,共4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动物源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安全、营养、美味等多角度注重食物品质,追求美好生活。因此,动物源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趋向深入化、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动物源食品 人类与环境 可持续性 国际研讨会 多元化 美好生活 民以食为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环境科学
10
作者 胡妍妍 《中国博物馆》 1986年第2期1-3,共3页
自然资源是否有限?生态平衡能否维持?已经成为全球嘱目的问题.'悲观派'看来,地球是茫茫宇宙中风雨飘摇的一叶扁舟,而'乐观派'认为,地球是上帝赐与人类的无比丰盛的宴会,只是人们还没有找到适用的刀叉.
关键词 环境管理 环境问题 博物馆事业 悲观派 一叶扁舟 生态环境协调 环境地学 人类与环境 科学技术管理 生物基因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晗 杨颖 +4 位作者 杨利平 王炜林 张云翔 岳乐平 王建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为揭示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对遗址区实测剖面进行沉积物磁化率强度、孢粉等分析研究,表明自距今6000年,受全新世以来陕西关中地区东亚季风气候变化控制,杨官寨遗址古气候呈现温暖湿润与干旱寒凉相互交替的特... 为揭示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对遗址区实测剖面进行沉积物磁化率强度、孢粉等分析研究,表明自距今6000年,受全新世以来陕西关中地区东亚季风气候变化控制,杨官寨遗址古气候呈现温暖湿润与干旱寒凉相互交替的特征。距今6000年到5400年,该地古气候温暖湿润,宜于植被生长,以农业种植与畜牧业为主,为庙底沟文化大型环壕聚落的出现提供了有利基础;距今5400年左右,古气候出现短暂的降温期,呈现干燥低温特征,受此影响,杨官寨遗址聚落规模大幅萎缩。出现了以半坡四期文化,古气候呈现由冷转暖、降温、暖湿、较冷四个阶段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官寨遗址 仰韶文化 环境 人类文化与环境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跃进马场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12
作者 张绍军 林志伟 刘志峰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2期63-63,共1页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也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史。据当年的垦荒老战士回忆,那时的草原水草肥美,齐腰深的草丛中夹杂着色彩斑斓的小花,放眼望去到处是绿色的海洋、花的原野,小鸟在草尖上歌唱,野兔、野猪、...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也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史。据当年的垦荒老战士回忆,那时的草原水草肥美,齐腰深的草丛中夹杂着色彩斑斓的小花,放眼望去到处是绿色的海洋、花的原野,小鸟在草尖上歌唱,野兔、野猪、狼和狐狸等时常出没,那时的环境充满了野性而又具有原始的自然美。1国有农牧场初期的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随着时光的流逝,国有农牧场的居住人口开始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 农牧场 生态环境 人类社会 人口与经济 居住人口 畜牧业产业化 草原建设 人类与环境 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环境科学研究展望(1977-1981) 第一节 导论
13
作者 陈加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78年第2期1-7,共7页
美国环境保护局是根据1970年12月总统命令建立起来的。这项命令汇集了联邦政府几个部门关于环境问题协同作战的十五项计划。这些问题包括空气与水污染、废渣管理、农药、给水、放射、噪声和有毒物质等。环保局的任务是保护和提高环境质... 美国环境保护局是根据1970年12月总统命令建立起来的。这项命令汇集了联邦政府几个部门关于环境问题协同作战的十五项计划。这些问题包括空气与水污染、废渣管理、农药、给水、放射、噪声和有毒物质等。环保局的任务是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由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日益广泛,因而需要为减少对环境的有害影响采取措施,以达到改善人们的健康和为公众谋福利的国家目的。为此,环保局必须与其它国家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共同努力来达到这个目的。由于环境影响联系到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环保局必须在国家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环境恶化 研究展望 美国环境保护局 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 协同作战 有毒物质 研究与发展 海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科学和土地规划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传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11-15,10,共6页
一、土地概念当代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研究任务是如何去建立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以求摆脱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盲目相信人类的技术力量可以任意改造自然的主观性。为了摆脱这种主观性,当前涉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些... 一、土地概念当代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研究任务是如何去建立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以求摆脱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盲目相信人类的技术力量可以任意改造自然的主观性。为了摆脱这种主观性,当前涉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些世界性问题,包括人口、资源(原料、能源等)、土地、环境、海洋、空间等问题,都以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作为研究的目的。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本身所形成的物质、社会和精神世界。土地也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土地概念也必须包括现实世界的有关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土地科学 人类与环境 生态科学 世界性问题 土地利用 制图单元 区域规划 工业社会 土地资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中地理教材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嵇训炫 《课程.教材.教法》 1984年第1期45-48,共4页
高中地理课是一门重新开设的学科。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泛,并有一定难度,而且课时较紧。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实质,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材 能量转换 地理环境 社会生态系统 几点认识 自然环境 物质交换 物质循环 辩证关系 人类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工高中地理课本简介
16
作者 李明 《成人教育》 1987年第2期36-,共1页
职工业余高中地理课本(试用本),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职工业余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新编的。全书分:基础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四个部分。共24万字,约需100学时。全书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 职工业余高中地理课本(试用本),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职工业余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新编的。全书分:基础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四个部分。共24万字,约需100学时。全书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线索,内容通俗易懂。书中地图、插画共有多幅,图文并茂,直观性较强。在各章后,均附有适量的练习题、思考题,有利学员在自学、复习中掌握要点,巩固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中国地理 地理基础知识 直观性 人类与环境 地表形态 试行草案 唯物主义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理中寻找自我——《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评介
17
作者 卢梦圆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7期1-1,共1页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一书由享誉全球的华裔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段义孚先生编著,于2020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书中段义孚先生回顾一生所思所想,从“地理”的站台始发,途经许多美丽的风景,最终行至人文主义思想的广...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一书由享誉全球的华裔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段义孚先生编著,于2020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书中段义孚先生回顾一生所思所想,从“地理”的站台始发,途经许多美丽的风景,最终行至人文主义思想的广阔海洋。本书不是纯粹理性的知识或严肃的理论论述,而是一本闪烁着人生智慧的半哲学性随笔。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地理空间与个体情感、意义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作者也对人类状况进行了理性反思,试图阐明“人”这一主体在地理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富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个体情感 上海译文出版社 寻找自我 段义孚 纯粹理性 人类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耦合世界的可持续性框架
18
作者 刘建国 Vanessa Hull +20 位作者 Mateus Batistella Ruth DeFries Thomas Dietz 付峰 Thomas W.Hertel R.Cesar Izaurralde Eric F.Lambin 李舒心 Luiz A.Martinelli William J.McConnell Emilio F.Moran Rosamond Naylor 欧阳志云 KarenR.Polenske Anette Reenberg Gilberto de Miranda Rocha Cynthia S.Simmons Peter H.Verburg Peter M.Vitousek 张福锁 朱春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870-7885,共16页
远距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日益广泛。这种远程相互作用往往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可持续性研究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地点进行的,很少注重多个地点之间远程相互作用对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有... 远距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日益广泛。这种远程相互作用往往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可持续性研究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地点进行的,很少注重多个地点之间远程相互作用对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有些研究涉及到远程因素,但通常都把它们看作外在变量,而未把它们看作反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综合各种远程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耦合的综合框架,它是一个远距离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概念。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是研究在特定地点发生的相互作用,远程耦合概念是对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研究的自然延伸。远程耦合框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即: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流、代理、原因、和影响。本文通过农产品贸易和物种入侵两个远程相互作用的例子来解释远程耦合框架,重点阐述远程耦合框架的影响,并讨论促进远程耦合研究发展的研究条件和方法。这个框架有助于分析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研究差距,探索其中的隐含成本以及尚未开发的优势,提供引入反馈及多系统(发送、接收和外溢系统)之间权衡和协同的有效手段,从本地到全球各个层面加深对远程相互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 原因 人类与环境耦合系统 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 社会与生态耦合系统 扩散 远程相互作用 影响 反馈 全球化 投资 知识传播 迁移 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 物种入侵 可持续性 技术转让 远程连接 远程耦合 贸易 跨国土地交易 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