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知情同意临床实践的实证研究:第二人称视角 |
陈化
黄钰桃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0 |
5
|
|
2
|
感觉、意向性与第一人称视角——论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质料”问题 |
赵猛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3
|
基于大数据的第一人称视角设计综述 |
李卓蔓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4
|
空间语言交互在不同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 |
简尽涵
张军恒
晏碧华
姬鸣
|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社会互动加工的认知特性及脑机制——第三人称的视角 |
程羽慧
袁祥勇
蒋毅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6
|
初唐传奇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作品探析 |
江中云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论《猪人》系列的叙述视角 |
张颖
王海燕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4
|
|
8
|
从深闺媛秀到问题少女——20世纪女性文学中的未成年人叙事视角透视 |
施蕾蕾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9
|
论1985年以后莫言中短篇小说的“我向思维”叙事和虚构家族传奇 |
王西强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0
|
失去的家园——玛格丽特·劳伦斯《潜水鸟》赏析 |
谢娅莉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2 |
14
|
|
11
|
让叙事者站在故事之外——论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 |
曹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1 |
12
|
|
12
|
从感受质的不可还原性看意识体验的主体性 |
朱耀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浅析张洁的小说叙事艺术 |
李永红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4
|
没有完成的突破——评第12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我的长征》 |
王海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5
|
巧妙的形式 稚气的爱情——从《稚气可掬,但出于天然》看曼斯菲尔德小说叙述艺术 |
任爱红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7 |
0 |
|
16
|
基于递归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 |
李少伟
王胜正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7
|
他人面孔情绪知觉中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一致性:来自ERP的证据 |
丁小斌
王睿
康铁君
刘建邑
周嘉宁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自然主义方法在哲学层面所忽略的维度——从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的分析出发 |
沈宇彬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情感书写·主体突围·符号隐喻——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空间叙事策略 |
刘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