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思想
1
作者 陈和水 《学习论坛》 2006年第10期44-46,共3页
邓小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现途径之一。政治体制改革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人的思想、主体性和能力的解放和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的思想、主体性和能力的解放和发展;坚持四... 邓小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现途径之一。政治体制改革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人的思想、主体性和能力的解放和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的思想、主体性和能力的解放和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人的解放和发展。今天,重温邓小平这一思想,有助于深化对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认识,以更好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体制改革 人的解放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建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观、国家观和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都是在人的解放和发展这个主题下的核心内容和理论逻辑中的重要环节。唯物史观把社会历史归结为人的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国家、社会是人的国家、人的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观、国家观和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都是在人的解放和发展这个主题下的核心内容和理论逻辑中的重要环节。唯物史观把社会历史归结为人的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国家、社会是人的国家、人的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的状况的反映。国家的特征和存亡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资产阶级国家异化为寄生赘瘤,必将被取代;过渡时期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应尽力消除旧的国家政权的弊害,成为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国家终将随着社会发展而消亡,让社会权利回归社会,让社会成为自由人联合体,让每个人都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些思想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国家和新型社会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和以人为本、以社会为先的原则,积极推进国家权力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解放和发展 社会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40年若干规律性问题认识 被引量:6
3
作者 常修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不应为了从成绩中寻求慰藉,更不应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中国改革具有若干规律性:一个根本:超越"物本"与&qu...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不应为了从成绩中寻求慰藉,更不应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中国改革具有若干规律性:一个根本:超越"物本"与"权本",把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改革的根本;两相结合:社会主义一定要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市场经济结合,并适时由1. 0版向2. 0版的"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三维生命体: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思维,构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四方文明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寻求"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共"的包容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性问题 人的解放和发展 高标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天地人生命共同体 “特”与“共”的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学视角解读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和水 何翠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0,共4页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具有旨在谋求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意蕴:对外开放促进了人的思想、行为、能力、社会关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的今天,从人学视角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对于更好地推进人的...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具有旨在谋求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意蕴:对外开放促进了人的思想、行为、能力、社会关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的今天,从人学视角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对于更好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对外开放 人的解放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主体生产力思想
5
作者 郭祥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4期12-17,共6页
生产力作为人用以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物质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马克思曾把生产力系统中的人的因素称为主体生产力,而把物的因素称为客体生产力。人类社会生产力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和发展,最基本的就是通过这... 生产力作为人用以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物质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马克思曾把生产力系统中的人的因素称为主体生产力,而把物的因素称为客体生产力。人类社会生产力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和发展,最基本的就是通过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主客体生产力的双向对象化运动而实现的。强调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揭示了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工具是劳动所创造和使用的,价值是劳动所创造的,所以“劳动过程的最本质的因素就是工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主体生产力 劳动者 发展模式 社会生产力 人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 人的解放和发展 自主性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