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 被引量:8
1
作者 韩喜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3,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符合人类现代化一般要求的新模式,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转换个体乃至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符合人类现代化一般要求的新模式,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转换个体乃至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人的现代化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理念、实践方式、目的旨归方面的新内容,促进了由以人为核心向社会、自然、世界多种关系的和谐,以此创造了以人的发展为保证、以人的幸福为特征、以人的解放为导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得到丰富和发展,并最终演进成为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中规定的内容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的自由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演进及其共同体指归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0,共7页
马克思学说发源于人的问题,终归于人的问题解决。寻求人的自由解放既是马克思学说的终极哲学目标,也是其生成人的本质话语的起因和动力。探究人的本质及人怎样获得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的根本和落脚点。在批判唯心... 马克思学说发源于人的问题,终归于人的问题解决。寻求人的自由解放既是马克思学说的终极哲学目标,也是其生成人的本质话语的起因和动力。探究人的本质及人怎样获得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的根本和落脚点。在批判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人本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经历了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认识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本质规定、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确证到"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的逻辑演进过程。共同体活动是人占有自己本质最为根本的前提基础,是人实现自己本质的实践依托。据此,马克思分析了"虚假的"和"真正的"共同体,认为"虚假的共同体"只能呈现异化的人的本质,而只有未来"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人的自由解放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从乌托邦到科学,还是从科学到乌托邦——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乌托邦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振明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4期50-55,共6页
关键词 现代乌托邦 社会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尔库塞 法兰克福学派 乌托邦精神 人的自由解放 “乌托邦” 弗洛伊德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兆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体性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日常生活批判 当代社会 个性化 人的自由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
5
作者 程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3,2,共7页
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具有实质性意义,意识形态批判充分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解放的理念是通过与各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斗争而逐渐确立起来并获得其独特性内涵的... 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具有实质性意义,意识形态批判充分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解放的理念是通过与各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斗争而逐渐确立起来并获得其独特性内涵的。人的自由解放的真实内涵就是现实的个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和"过去受制约的交往向个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对人的自由解放的现实条件与现实途径。在批判意识形态理论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确立起了"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解放 思维方式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唯物史观释读霍布斯鲍姆技术价值思想的多重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圆圆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9-355,共7页
霍布斯鲍姆,作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认为技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它绝非中立的,而是必然寓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目标之中、始终无法逍遥于人类价值观念之外——技术是荷载价值的。他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哲学立场,以"... 霍布斯鲍姆,作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认为技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它绝非中立的,而是必然寓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目标之中、始终无法逍遥于人类价值观念之外——技术是荷载价值的。他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哲学立场,以"自下而上"的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底层历史与人类实践的微观史实,将技术复位于工业生产史与人类发展史相统一的"总体史"之中加以说明其价值,强调技术价值应以人类的工业活动为实践经验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旨归。他提出技术价值主要包括技术的生产力价值、社会革命价值、文化价值与人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鲍姆 唯物史观 技术价值 人的自由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兰克福学派的总体性批判理论及其实践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海燕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2-95,共4页
反思和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整体压抑,寻求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现实出路,是法兰克福学派总体性批判理论的根本意旨所在。总体性批判集中批判了后工业社会对人的绝对控制,并提出了新的斗争策略;但其理论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抽象... 反思和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整体压抑,寻求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现实出路,是法兰克福学派总体性批判理论的根本意旨所在。总体性批判集中批判了后工业社会对人的绝对控制,并提出了新的斗争策略;但其理论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抽象人本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精神解放,不过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左翼知识分子的理论抗争和头脑风暴。从其所产生的实践效应来看,"五月风暴"作为一块试金石,既显示了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也充分暴露了这一理论的致命缺陷和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总体性批判 绝对控制 人的自由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关怀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春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7,共9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早期文本,存在着明确的指向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关怀。其中前者力求通过观念批判去揭露宗教和法哲学得以产生的世俗基础本身,由此通过“人的高度的革命”引出人自身的幸福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早期文本,存在着明确的指向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关怀。其中前者力求通过观念批判去揭露宗教和法哲学得以产生的世俗基础本身,由此通过“人的高度的革命”引出人自身的幸福和现实性得以实现的“人的解放”的重大议题;后者在观念与现实的交错批判中,指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实体论思维及作为人之异化生存之理论辩护者(国民经济学)的矛盾前提对人的“非现实化”生存;其次在确证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生成的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前提下,给出克服“非对象性”生存状态进而现实的占有对象的人之自由和解放的共产主义方案。早期的价值关怀只有深入“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现实的历史逻辑之中,以自由和解放的客观条件为支撑,才能达到超越市民社会现实的解放的现实,人的自由及其解放这一价值之维才能真正实现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马克思哲学 价值关怀 人的自由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性启蒙”到“感性自由”——现代性语境中教育的异化与价值重建
9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李颖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3期165-185,164,229,共23页
从文艺复兴经启蒙运动,人类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在整个现代性方案中,理性启蒙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它奠定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论、生存论和价值观框架。教育现代性的开启,正是来源于理性启蒙对于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和制度结构的现代性... 从文艺复兴经启蒙运动,人类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在整个现代性方案中,理性启蒙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它奠定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论、生存论和价值观框架。教育现代性的开启,正是来源于理性启蒙对于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和制度结构的现代性价值预设,而基于“人”本体的人学想象构成了其内在的观念动力学基础。但理性启蒙也蕴含着自我分裂的因素,在理性启蒙力量的主导下,教育取得了革命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现代性异化的风险,从而陷入了与“启蒙”背反的合法性危机。不过,“现代性”本身就是复杂和充满张力的,并不能采取全面否定的姿态来进行批判。事实上,“现代性”并非只是理性现代性,也包括感性现代性,教育应在坚持理性启蒙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纳入“感性启蒙”议题,推进人的自由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教育现代性 理性启蒙 感性启蒙 人的自由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时代精神
10
作者 陶春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共5页
时代精神是近代学者在研究重建历史观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最新创造性实践中生成的,反映时代主题的,通过大众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终旨归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贯穿于社会精神生活各... 时代精神是近代学者在研究重建历史观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最新创造性实践中生成的,反映时代主题的,通过大众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终旨归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贯穿于社会精神生活各领域的社会意识。其基本意蕴可从生成根据、客观内容、内在灵魂、发展逻辑和现实化路径等多维度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时代精神 时代主题 人的自由解放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