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改革四十多年来内在逻辑的理论解读 被引量:6
1
作者 陶伟 余金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1,共7页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根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廓清"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逻辑,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第三次科技...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根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廓清"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逻辑,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一方面,作为中国改革最主要成果之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四十多年来的积累,其历史使命已经明显地转向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持续发力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与实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进程,为未来迈向共产主义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时代,人们的劳动方式逐渐从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主导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明显,科技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这一阶段,中国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劳动力,鼓励最广大劳动者追求"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客观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也客观上成为社会主义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兼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熙国 瞿杨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讲,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现代化,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践履,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人的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心协同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康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非常高兴能够应邀来参加这个“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座谈会,也特别祝贺这次会议以文化素质启动30周年为契机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问题。我觉得这个点选得特别好。也有些遗憾,因为... 非常高兴能够应邀来参加这个“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座谈会,也特别祝贺这次会议以文化素质启动30周年为契机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问题。我觉得这个点选得特别好。也有些遗憾,因为被安排接待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驻汉总领馆的有关客人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参访,我将原来定好的机票退了,没有能够来到广州现场参加会议。今天上午完成接待,罗海鸥书记安排我下午来跟大家汇报交流一下,我觉得也非常难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 美国国务院 汇报交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文化素质 教育协同 三中全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性要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泽润 张志忠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5,共10页
从规范性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尺度,去褒贬、维护、矫正或重构现代化过程中一切实然的社会历史活动。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性要义基础是建立在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理论之上,并完... 从规范性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尺度,去褒贬、维护、矫正或重构现代化过程中一切实然的社会历史活动。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性要义基础是建立在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理论之上,并完成了对西方现代化规范性要义的超越,在此意义上使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性要义彰显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从历史逻辑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和规范性要义,是从近代中国对现代化探索失败所形成的“不规范”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中历史性生成的。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外交等领域形成的规范性要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规范性要义的当代彰显并进一步规范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规范性 价值目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花 李学卫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37,共2页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这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农村电商发展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物流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从构建农村电商高质...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这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农村电商发展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物流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从构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建立发展新结构、发展物流新模式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电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的儿童发展观:基于教育学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旭东 郭绒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8,共16页
教育强国背景下,建构“全面的儿童发展观”不仅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条件。教育学视角下“全面的儿童发展观”是指教育应促进儿童作为整全之人的全方位发展,既... 教育强国背景下,建构“全面的儿童发展观”不仅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条件。教育学视角下“全面的儿童发展观”是指教育应促进儿童作为整全之人的全方位发展,既要促进儿童在生物、社会和民族国家三层属性上的全面发展,也要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保障儿童的普遍权利,更要维护儿童价值和自由,提升儿童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儿童权利保障是儿童发展的法理基底,儿童三层属性的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及其幸福感的发展是儿童“此在”的发展,儿童潜能是儿童“彼在”的发展,儿童的价值和自由则是儿童的高层次发展,这些要素最终指向儿童完整、幸福而有意义地生长,构成了儿童存在与发展的永恒主题。这为从整全育人的思维来理解、尊重和支持儿童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潜能 儿童权利 儿童价值与自由 儿童生活与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发展主义的价值指向与发展中国家劳动者权益保护
7
作者 梁东新 张智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新自由主义认为,刚性的劳动力市场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发展主义则将注意力集中在GDP量的增长方面。两相结合,急于谋取发展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遵循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发展路径,接受了新自由主义以实施弹性劳动力市场为主... 新自由主义认为,刚性的劳动力市场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发展主义则将注意力集中在GDP量的增长方面。两相结合,急于谋取发展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遵循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发展路径,接受了新自由主义以实施弹性劳动力市场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去国家干预、重市场开放的建议。基于理念、历史节点和政治上的契合,新自由主义思想嵌入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纲领中。但实践表明,劳动者权益边缘化的价值取向并未助力其发展,相反,却带来了劳资冲突与政局动荡等诸多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反观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建立到深化,劳动者权益中心化的价值取向始终贯穿其中,并成为中国式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和发展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主义 自由主义 劳动者权益 发展中国家 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重大论题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8
作者 郇庆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共14页
从转型话语与政治的视角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理论论题同时拥有十分丰富的绿色理论与政治政策意涵(潜能)。其在理论层面上可以意指或涵盖当代中国背景和语境下的三大绿色话语体系,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 从转型话语与政治的视角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理论论题同时拥有十分丰富的绿色理论与政治政策意涵(潜能)。其在理论层面上可以意指或涵盖当代中国背景和语境下的三大绿色话语体系,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而在实践层面可以意指或规约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持续推动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处在政治与理论自觉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自我革新完善或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将很可能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个主要阶段不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绿色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论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与突破——李政教授等著《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振兴与突破》书评
9
作者 李苗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李政教授及其学术团队等著《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振兴与突破》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5年5月出版的一部聚焦新时代东北振兴战略的学术力作。该书系统回应了如何在高质量发展新范式下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与战略性突破这一重大时代命... 李政教授及其学术团队等著《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振兴与突破》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5年5月出版的一部聚焦新时代东北振兴战略的学术力作。该书系统回应了如何在高质量发展新范式下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与战略性突破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全书逻辑严谨,架构清晰,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理论到实践的分析逻辑,通过“前言-总论篇-区域篇-产业篇-专题篇”的合理布局,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综合分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全面振兴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赋能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0
作者 范巧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2,共10页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持引擎与重要增长极,全面深化改革在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意义重大。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结构主义与新结构主义理论、区位理论与区域一体化理论、流域经济理论...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持引擎与重要增长极,全面深化改革在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意义重大。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结构主义与新结构主义理论、区位理论与区域一体化理论、流域经济理论,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结合改革历史评析、改革历程回溯等,可以阐释中国推进改革的历史经验、当代历程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近期要点。在总结黄河流域城市群及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推进经验与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机理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可以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内部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空间格局优化与绿色协调发展、城市群之间的协同治理等。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进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建构促进产业链与空间链多极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以生态保护重塑城市群产业发展新动能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系统建构全流域城市群间协同治理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优势、挑战及对策
11
作者 任丽梅 任琴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条件以及相对开放的区位优势,是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浙江、上海、海南等地先行先试发展跨境科技贸易,提升了生产力要素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些地方的自由贸易试... 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条件以及相对开放的区位优势,是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浙江、上海、海南等地先行先试发展跨境科技贸易,提升了生产力要素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些地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国家科技与经济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智能化加速演进、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管控日益严苛的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须结合科技强国战略新需求,继续探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借力科技合作交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科技贸易 自由贸易试验区 科技创新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及实践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宗一鸣 郁俊莉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9,共10页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处于探索创建阶段。实践中,在投入品减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些典型案例,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类型推进路径和典型模式,提炼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补偿 政策体系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的现实境遇、逻辑批判及其未来进路——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浩 杜仕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要始终以后者约束前者的前进之路。本文在简要梳理元宇宙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元宇宙对人的自由全...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要始终以后者约束前者的前进之路。本文在简要梳理元宇宙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元宇宙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数字人”对“现实的个人”“,数字自由“”数字劳动”对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影响。元宇宙作为资本扩张的新空间,并不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约束元宇宙的未来进路。在技术层面,破除元宇宙科技霸权,推动元宇宙技术价值重塑;在内容层面,推动价值理念虚实一体,共建元宇宙多元内容生态;在治理层面,规范引导元宇宙资本,系统提高元宇宙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马克思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资本的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匮乏到实现:马克思对自由时间历史发展的系统建构
14
作者 黄东阳 沈江平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4,共8页
自由时间是马克思中后期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范畴。在对自由时间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过程中,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对其历史发展作出了系统建构。在自由时间演变的历史分期层面,马克思将其划分为人的依赖性阶段的匮乏状态、... 自由时间是马克思中后期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范畴。在对自由时间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过程中,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对其历史发展作出了系统建构。在自由时间演变的历史分期层面,马克思将其划分为人的依赖性阶段的匮乏状态、物的依赖性阶段的匮乏状态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的实现状态。在造成自由时间匮乏的历史诱因层面,马克思将其归结为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平等社会制度和时间主体个人条件。在推动自由时间实现的历史路径层面,马克思将其预测为阶级对立被消灭、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和自由时间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时间 历史发展 系统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宣冲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4,共15页
利用2011—202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乡村高素质农民、科技创新企业与投融资机构三大主体对新质生产... 利用2011—202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乡村高素质农民、科技创新企业与投融资机构三大主体对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长效持续性,在较长时间内仍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在空间分布上,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地区溢出效应,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对同一省份其他不同地级市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健全完善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构建由高素质农民、科技创新企业与绿色金融机构主导的多主体乡村创新体系;注重新质生产力的长期效应,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动态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全面振兴 多元主体协同创新 乡村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沈阳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6
作者 李元鑫 葛立群 +3 位作者 王志丹 李宗泽 赵丹 王兴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13-116,共4页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沈阳市农业基础更加稳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但同时,沈阳市面临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创新驱动发展动...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沈阳市农业基础更加稳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但同时,沈阳市面临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不够强劲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不足3类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守底线,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强动能,深化改革与科技双轮驱动,着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增韧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3方面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 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兴旺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吉佐 陈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运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的大众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运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的大众化等特点,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治理理论方法、中国风格的政党治理话语体系,更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治理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对全人教育的批判性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云霞 叶恒语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9-107,共9页
近年来,欧美国家推崇的全人教育模式颇受关注,然而其是否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话语叙事有待从学理层面进一步推敲。作为我国教育的理论指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兼具人的存在论与教育的认识论二重逻辑进路,与西方教育主张存在... 近年来,欧美国家推崇的全人教育模式颇受关注,然而其是否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话语叙事有待从学理层面进一步推敲。作为我国教育的理论指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兼具人的存在论与教育的认识论二重逻辑进路,与西方教育主张存在明显边界。鉴于此,需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两种视界出发,解构全人教育内涵的缺陷不足,以期为我国教育模式守正创新提供必要的省思。在人的存在论层面,全人教育用观念把握人的本质规定,抽象张扬主体人格,暴露出宗教神秘倾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回归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立足“现实的个人”指出消解异化、走向自由的合理路向。在教育的认识论层面,全人教育过分强调对教育的精神性解读,基于个体本位催生出利己主义思潮和技术理性偏见;马克思循着资本批判和消灭旧式分工的原则立场,创造性地提出寓于集体的综合技术教育,为无产阶级进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全人教育 人的存在论 教育的认识论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被引量:2
19
作者 尚方超 徐世豪 《村委主任》 202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的综合繁荣。但传统乡村发展模式在带来经济增长时,也加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导致生态恶化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的综合繁荣。但传统乡村发展模式在带来经济增长时,也加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导致生态恶化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强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成为破解该困境的有效策略和必然选择。因此,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与绿色发展理论出发,探讨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意义与路径,为推动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赓续·赋能,看山·见水·思乡:特色田园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策略研究
20
作者 府昱琳 马颖忆 俞鸿鑫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为城乡统筹及村庄高质量发展吹响提振号角。特别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强调乡村振兴发展,应深化农旅、文旅多维度融合以及在乡村高质量发展中充实新质生产力等深刻内涵。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为城乡统筹及村庄高质量发展吹响提振号角。特别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强调乡村振兴发展,应深化农旅、文旅多维度融合以及在乡村高质量发展中充实新质生产力等深刻内涵。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文章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特色田园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融合、赓续、赋能三个维度出发,考虑农文旅融合、三产融合、人地业融合,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名人逸事等地方文脉,以人才、科技、绿能等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递进式探讨特色田园乡村的振兴发展策略,以期打造看山见水思乡愁的现代特色田园建设典范,为其他同类特色田园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田园乡村 全面振兴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