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法理论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储昭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自然 近代西方文化 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权利 主体性思想 近代思想 人的解放 人类理性 希腊神话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承铭 《湖湘论坛》 1998年第2期38-41,共4页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杜承铭一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导出了人治与法治的不同思想。中国古代孔孟儒家学说是性善论的主要代表,在这一人性哲学基础上建构起了人治思想。他们相信人皆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善德本性。所...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杜承铭一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导出了人治与法治的不同思想。中国古代孔孟儒家学说是性善论的主要代表,在这一人性哲学基础上建构起了人治思想。他们相信人皆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善德本性。所以,统治的核心在于实行“仁政”。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治思想 法治与人 社会本性 法治秩序 人性论基础 价值目标 人的自然本性 工具性目标 人性基础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道家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恩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82-89,共8页
“自然”─—道家的审美理想朱恩彬“贵自然”是中国传统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标准。溯其源头可归之于老庄哲学。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其影响遍及古代各种艺术类型,如诗歌、小说、戏曲、绘画等等。因此,探索它,解剖它... “自然”─—道家的审美理想朱恩彬“贵自然”是中国传统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标准。溯其源头可归之于老庄哲学。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其影响遍及古代各种艺术类型,如诗歌、小说、戏曲、绘画等等。因此,探索它,解剖它,对理解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自然 《庄子·齐物论》 《老子》 审美理想 以天合天 人的自然本性 儒家 回归自然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呼唤 从《钢琴课》看人性及两性关系
4
作者 李亚娟 《电影评介》 2001年第7期43-43,共1页
1993年 第46届金棕榈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1994年第6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女配角奖 第19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
关键词 钢琴课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人性 和谐的两性关系 电影学院奖 传统儒家伦理 西方现代文明 传统教育 服装设计 人的自然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谟的自然主义
5
作者 罗中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23-30,共8页
论休谟的自然主义罗中枢休谟哲学承上启下,独具特色,对18世纪下叶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哲学界一直公认休谟哲学是经验主义、人本主义、怀疑主义的哲学,这种理解虽然抓住了休谟哲学的一些显著特征,但忽... 论休谟的自然主义罗中枢休谟哲学承上启下,独具特色,对18世纪下叶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哲学界一直公认休谟哲学是经验主义、人本主义、怀疑主义的哲学,这种理解虽然抓住了休谟哲学的一些显著特征,但忽视了其中更为根本的,作为其底蕴的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休谟哲学 怀疑主义 人本主义 经验主义者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人的自然本性 非理性 人性论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康教育思想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82-87,共6页
嵇康教育思想探微李军嵇康留有作品集《嵇康集》,鲁迅曾对它进行过系统地校勘,并于1937由鲁迅全集出版初版。我们对嵇康教育思想的研究,即据此版(康集》。一、矛盾的人的本质观和教育起源论嵇康认为,世界的本原由阴阳二气矛盾... 嵇康教育思想探微李军嵇康留有作品集《嵇康集》,鲁迅曾对它进行过系统地校勘,并于1937由鲁迅全集出版初版。我们对嵇康教育思想的研究,即据此版(康集》。一、矛盾的人的本质观和教育起源论嵇康认为,世界的本原由阴阳二气矛盾运动变化而成。他说:“浩浩大素,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音乐教育 传统教育 《六经》 嵇康 人的本质观 司马氏 教育理论 人的自然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的理想人格试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荫楼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3-66,共4页
理想人格是指蕴含于内形诸于外的人生理想特质。物我两忘的境界即复归于人的自然本性,是道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人格。道家最重视理想人格真、善、美的价值,更强调三者的一致性,以真为基础,构筑超越仁义礼乐及一切世俗束缚的真善美的... 理想人格是指蕴含于内形诸于外的人生理想特质。物我两忘的境界即复归于人的自然本性,是道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人格。道家最重视理想人格真、善、美的价值,更强调三者的一致性,以真为基础,构筑超越仁义礼乐及一切世俗束缚的真善美的统一。要实现这一理想人格,就要通过精神修养,其方法是坐忘。做到忘物、忘己和物我两忘。从精神上超越个体的有限存在,忘掉生死的变化,进入空虚的自然之中并与之合为一体。道家的这种修养方法乃是无欲、去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道家 《庄子·天下》 “坐忘” 《老子》 自然无为 人的自然本性 物我两忘 “至人” “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自制
8
作者 刘余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41,共2页
学会自制刘余莉五年前的我,带着高中生那份未脱的稚气和自以为“有棱有角”的个性,充满激情地步入了大学校园。那时候,似乎还不真正理解“自制”的含义,虽然床头也时常摆放着大大的“忍”字警言,但这似乎并没有使是早已养成的“易... 学会自制刘余莉五年前的我,带着高中生那份未脱的稚气和自以为“有棱有角”的个性,充满激情地步入了大学校园。那时候,似乎还不真正理解“自制”的含义,虽然床头也时常摆放着大大的“忍”字警言,但这似乎并没有使是早已养成的“易怒”性格有所收敛。在很多时候,转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然本性 亚里士多德 人的本性 人性的压抑 人的社会性 人与动物 人性论 人的自然 伦理思想 道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荀子对先秦人性论的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文杰 《求是学刊》 1983年第3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人的自然本性 人性思想 秦人 人性论 道德观念 社会性 自然本性 杨朱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觉醒——关于庭院与女人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棋 《电影评介》 2001年第6期26-27,共2页
W物质生活的清贫并不就意味着人生一定苍白,一定不幸, 雍容华贵的富有并不就等于 能拥有真正的人生。 《庭院里的女人》以发生 在江南水乡一个庭院中的故 事告诉人们,只有有了爱、有 了自由,有了平等,生命才会 有完全的意义,人也才能... W物质生活的清贫并不就意味着人生一定苍白,一定不幸, 雍容华贵的富有并不就等于 能拥有真正的人生。 《庭院里的女人》以发生 在江南水乡一个庭院中的故 事告诉人们,只有有了爱、有 了自由,有了平等,生命才会 有完全的意义,人也才能成 为一个真正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鲁 《庭院里的女人》 知识启蒙 望远镜 美学意境 孤儿院 高速摄影 性奴隶 人的自然本性 女高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伦斯小说的表现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肃 《外国语文》 1994年第2期49-56,共8页
论劳伦斯小说的表现主义肖肃1关于戴.赫.劳伦斯小说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过去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劳伦斯本人在他的任何著作中,从未提到过表现主义一词,显然表现劳伦斯对兴起于德国和奥地利的表现主义知之甚少。加之,英国评论... 论劳伦斯小说的表现主义肖肃1关于戴.赫.劳伦斯小说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过去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劳伦斯本人在他的任何著作中,从未提到过表现主义一词,显然表现劳伦斯对兴起于德国和奥地利的表现主义知之甚少。加之,英国评论界最初开始谈论表现主义是在1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主义 劳伦斯小说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弗洛伊德 儿子和情人 劳伦斯作品 艺术手法 人的自然本性 现实主义 《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纳斯山的立法者──评波瓦洛《诗的艺术》
12
作者 刘坤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70-73,共4页
阿纳斯山的立法者──评波瓦洛《诗的艺术》刘坤媛波瓦洛(1636-1711)法国诗人、文艺理论家。1674年发表的诗体文艺美学著作《诗的艺术》,总结了17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经验,弘扬理性主义的美学原则。为此... 阿纳斯山的立法者──评波瓦洛《诗的艺术》刘坤媛波瓦洛(1636-1711)法国诗人、文艺理论家。1674年发表的诗体文艺美学著作《诗的艺术》,总结了17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经验,弘扬理性主义的美学原则。为此,路易十四亲自审阅,被立为法国古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艺术 波瓦 理性主义美学 立法者 古典主义美学 理性原则 人的自然本性 人性 三一律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玄学家的生命伦理思想
13
作者 陈谷嘉 陈小沙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44-47,共4页
如果说儒道两家在养生伦理问题下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那么玄学家则是把此两种对立的伦理观加以调和与综合。一方面,玄学家吸收了道家的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把养生、珍生视为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提出全生葆真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如果说儒道两家在养生伦理问题下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那么玄学家则是把此两种对立的伦理观加以调和与综合。一方面,玄学家吸收了道家的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把养生、珍生视为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提出全生葆真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夫养生非求过分,盖全年而已矣。”(郭象:《【庄子·养生主】注》)也就是说,养生是为了身心两全,亦即是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这诚如嵇康所说:“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养生论》)。不仅如此,玄学家还提出了生命永生价值,追求肉体成仙,长生不老。本来,神仙之说是道教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原只是一种幻想,不可据信,然而嵇康等玄学家却以此为真。他们指出:“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论,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世间确有神仙存在,人们只要经过“导养”,可以达到神仙的境界,即可成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上获千余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 玄学 少私寡欲 个体生命价值 “意足” 人的自然本性 养生伦理 《养生论》 道德价值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象征艺术初探
14
作者 李汝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6-49,共4页
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最富有独创性而又引起了争论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一个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的统一体,他以超人的勇气浓墨重彩地描写性爱,抨击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因此而惊世骇俗... 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最富有独创性而又引起了争论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一个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的统一体,他以超人的勇气浓墨重彩地描写性爱,抨击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因此而惊世骇俗,轰动了整个英国社会和文坛。在劳伦斯的作品里,处处闪烁着象征艺术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象征艺术 D·H·劳伦斯 象征意义 康妮 资本主义工业化 心理探索 人的自然本性 社会批判 贵族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