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体本质的思想
1
作者 韩安贵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体本质的规定,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综合,其中自然本质是社会主体的基础本质,实践本质是核心本质,社会本质是最高本质。三者之间既层层决定,又三位一体。马克思不是在抽象的社会关系中考察人,也不是...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体本质的规定,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综合,其中自然本质是社会主体的基础本质,实践本质是核心本质,社会本质是最高本质。三者之间既层层决定,又三位一体。马克思不是在抽象的社会关系中考察人,也不是用对物的关系的考察来代替对人的关系的考察,而是时时处处通过实实在在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物与物的关系透视人与人的关系,这是马克思超越前人的地方,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要旨和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体 主体本质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 人的社会本质 人的自然本质 实践能力 人的实践本质 自然存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新探
2
作者 赵仲英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8-44,共7页
费尔巴哈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吸取了它的“基本内核”,从此宣告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终结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性论,并用感性的、从事物质... 费尔巴哈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吸取了它的“基本内核”,从此宣告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终结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性论,并用感性的、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代替抽象的人作为新历史观的出发点,从此也结束了旧的人本主义与人性论,进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 类存在 人的自然本质 人的社会本质 社会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自我意识 抽象的人 新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83-88,94,共7页
价值作为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产生,又作为主体需要的对象而显现。价值对象性是物的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凝结在对象物中的社会关系,是人在对象世界中的自我肯定,是物在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功能。它是在对象性的实践... 价值作为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产生,又作为主体需要的对象而显现。价值对象性是物的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凝结在对象物中的社会关系,是人在对象世界中的自我肯定,是物在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功能。它是在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由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客观作用决定的。价值对象性和价值是本质和现象、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满足主体积极的、良好的需要的价值对象性,才能实现和显现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价值对象性 人的社会本质 主体需要 价值创造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是人的对象化世界──浅议马克思关于审美客体的思想
4
作者 胡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49-55,76,共8页
艺术是人的对象化世界──浅议马克思关于审美客体的思想胡潇一在论到艺术的对象时,马克思提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部分地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部分地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 艺术是人的对象化世界──浅议马克思关于审美客体的思想胡潇一在论到艺术的对象时,马克思提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部分地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部分地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①这里,马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对象化 艺术的对象 马克思 审美客体 人的社会本质 对象世界 创造主体 人的本质力量 对象性 审美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