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他人的存在与生存实践的始基性结构──对于人的社会性的本体论证明 |
王晓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2
|
人的社会性能否遗传及其意义 |
左其沛
左壮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3
|
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社会性的一点质疑 |
王长里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4
|
实践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及其价值意蕴 |
董雅华
舒练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一词的德辛是何许人? |
高放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6
|
|
6
|
试论孔子思想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 |
柯远扬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7
|
人性与人生——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
岳川夫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2001 |
1
|
|
8
|
职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战略地位 |
杜一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9
|
浅析我国人口社会构成变化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 |
刘菲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0
|
试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基本内容 |
刘青春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88 |
0 |
|
11
|
论时空分析在经济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 |
荣朝和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23
|
|
12
|
网络信息责任与网络伦理教育 |
何云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3
|
论作为公共卫生伦理基础的“超个体的个体”和“人类生命共同体”——兼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前提错误 |
蔡昱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0 |
21
|
|
14
|
文明旅游的三重价值维度 |
李培超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5
|
叙述生命的需要——《牡丹亭》中杜丽娘意义再探讨 |
杜改俊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6
|
《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一文的解读 |
雍涛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西方近代早期哲学中人学思想研究 |
雷红霞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论“美的规律”在“大学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
袁牧华
沈桂丽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现代公共生活中的“交互性”理念——一种政治哲学的阐释 |
李海青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20
|
文学中的“人”新论 |
吴炫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