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续)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义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3期74-82,共9页
关键词 《儒林外史》 空操作 叙事谋略 讽刺艺术 八股文化 颜李学派 杜少卿 文化面 人的生存状态 角色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哲学史上的马克思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启念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0,共11页
马克思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 马克思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状态,并且指出了人类走出异化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这些是其他现代哲学家无法企及的重大成就。由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误解,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性与受动性 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 人的生存状态 劳动实践活动与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点”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向清凯 王文利 《新疆新闻界》 1998年第6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平民视角 普通人 中国青年报 李大同 受众 人的生存状态 主人公 编辑部 新闻报道 大块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就是白马……——关于小说家李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政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2,共9页
白马就是白马……——关于小说家李锐周政保在《旧址·后记》中,李锐提及了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公孙龙的观点虽有“辩者之围”的嫌疑,但两千多年来,它还是被流传下来了。其中的魅力,自然不可轻慢。李锐写道:“白马非马。白... 白马就是白马……——关于小说家李锐周政保在《旧址·后记》中,李锐提及了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公孙龙的观点虽有“辩者之围”的嫌疑,但两千多年来,它还是被流传下来了。其中的魅力,自然不可轻慢。李锐写道:“白马非马。白马真的不是马?那红马、黑马呢?那到底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风之树》 文化大革命 《万里无云》 小说家 李锐 短篇小说 小说艺术 长篇小说 人的生存状态 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也许正在接近“知识越多越无用”的境地
5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38,共1页
今心在《也谈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穷》(《探索与争鸣》93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知识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复杂系统。“知识商品的效用”和“非商品的知识效用”应相辅相成。前者关心人类的衣食住行,后者关心人类当如何衣食住行以及人类的... 今心在《也谈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穷》(《探索与争鸣》93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知识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复杂系统。“知识商品的效用”和“非商品的知识效用”应相辅相成。前者关心人类的衣食住行,后者关心人类当如何衣食住行以及人类的政治、社会、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等问题。两者最终都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心。离了前者人不能生存,仅有前者,人不成其为人。人类知识的增长,“为知识而知识”同样起了绝大作用。这种文化精神是人类的一种高尚的“本能”,进行智力锻炼的一种“需要”。因此不能把知识分子看成“只是市场经济大海中一员”。对那些从事基础教育和研究的知识分子,不能以“市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商品 人的生存状态 复杂系统 智力锻炼 中国知识分子 关心人 《探索与争鸣》 文化精神 功利主义 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其“走向世界”,何妨“走在世界”
6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5-125,共1页
与其“走向世界”,何妨“走在世界”王一川在《世界文学》1998年第一期上撰文指出,与其继续说“走向世界”,倒不如转而说“走在世界”。“世界”在此有了新内涵:一是指中国人的当下生存状态或生活方式,这是中国文学的丰富想象... 与其“走向世界”,何妨“走在世界”王一川在《世界文学》1998年第一期上撰文指出,与其继续说“走向世界”,倒不如转而说“走在世界”。“世界”在此有了新内涵:一是指中国人的当下生存状态或生活方式,这是中国文学的丰富想象力的坚实基础;二是指中国所置身于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向世界 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了解与欣赏 文化交融 生活世界 诺贝尔奖 汉语形象 文学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代:河流上的浮冰——《头发乱了》随想
7
作者 吕剑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5-25,共1页
许久了,当观众还沉醉于第五代导演影片中那沉重而张扬的影象风格和叙事结构的时候,就有人在期待着新一代电影导演的产生。诚然,这其中也夹杂着忧虑与怀疑。当《头发乱了》的导演管虎率领一批具有青春原创性的年轻创作群体(平均年龄只有2... 许久了,当观众还沉醉于第五代导演影片中那沉重而张扬的影象风格和叙事结构的时候,就有人在期待着新一代电影导演的产生。诚然,这其中也夹杂着忧虑与怀疑。当《头发乱了》的导演管虎率领一批具有青春原创性的年轻创作群体(平均年龄只有24岁)带着虎虎生气向我们走来时,观众确实为之一振。 故事从女主角叶彤(孔琳饰)的主观视点出发,描述了五个从北京的旧胡同中走出,在九十年代进入青春期的伙伴们的成长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头发 浮冰 创作群体 进入青春期 第六代导演 原创性 叙事结构 九十年代 人的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派赛京味——由《孽债》的成功谈开去
8
作者 王晓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26,共1页
多年来饱受京味电视剧“压迫”之苦的上海电视剧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一部早先并未被热炒的20集电视连续剧《孽债》,在观众中不胫而走,不仅在上海及邻近省市扫“出了影响,还声名远播,惊动了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北京电视剧界。这不,中央台... 多年来饱受京味电视剧“压迫”之苦的上海电视剧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一部早先并未被热炒的20集电视连续剧《孽债》,在观众中不胫而走,不仅在上海及邻近省市扫“出了影响,还声名远播,惊动了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北京电视剧界。这不,中央台和北京台都抢着要播放该剧呢。 继《围城》之后,近些年,人才济济,底气颇足的上海电视界没能形成气候,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电视剧虽拍了一些,却失之于肤浅、矫情,以及图解改革急功近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孽债》 电视剧 《围城》 剧中人物 观众 艺术真实 现实生活 人的生存状态 受夹板气 戏剧性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