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出版
1
作者 春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人生意蕴 现代意义 人生审美化 人生境界 理想人格建构 艺术生命化 精神境界 人的生存意义 人生美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逸·山水·士人审美心态
2
作者 陈水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一) 古代士人的社会地位,是在群雄竞起,思想活跃解放的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确立的。社会地位的确为他们人格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人格理想的形成则标志着古代士人的生存意义追求已经开始了,隐逸便是士人人格与生存意义双重追求的结果... (一) 古代士人的社会地位,是在群雄竞起,思想活跃解放的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确立的。社会地位的确为他们人格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人格理想的形成则标志着古代士人的生存意义追求已经开始了,隐逸便是士人人格与生存意义双重追求的结果。 西周时期,作为萌芽状态里的士人,还是贵族宗法制度里依附卿大夫的底层力量,还不能参与政治,社会的各种规范要求他们不得超出礼制的藩篱,从事越权的社会活动。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传统的宗法体制逐渐解体,束缚人们身心自由的礼法制度也逐渐松弛起来,贵族士大夫失去对士人的支配力与控制力,士人便不再依附宗族、受士大夫的役使,并获得较大程度的人身自由,成为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在社会动乱、礼崩乐坏的新形势下,各种诸侯、新兴地主势力蓬勃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审美 自然山水 山水文化 人格意义 士大夫 心诚 艺术载体 对象体 山林 人的生存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俗文化与人文精神
3
作者 刘小平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3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通俗文化 人文精神 精英文化 知识分子 商业价值 社会文化格局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的生存意义 80年代 文化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