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的现实性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
- 1
-
-
作者
尹玮煜
杨晗旭
-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2,共3页
-
文摘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论。但在从事实证研究以后,马克思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人的存在问题。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的本质论,而是把人的本质论和人的存在论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探讨"人的现实性"。忽视这一出发点,事实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功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
关键词
人的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实践
-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经济学中的“人”:现实性与科学性的耦合
- 2
-
-
作者
李明
-
机构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沈阳大学科研处
-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价"(13YJC630077)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对策研究"(L12DGL036)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方科学理性兴起的历史源流研究"(W2013272)
-
文摘
目前,经济学者关于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类:一类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体现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另一类认为经济学是人文学科,数学化不仅不能使经济学成为科学,反而使其远离科学。本文在充分借鉴西方科学哲学的理论成果基础上,运用马克思的科学观对经济学的科学性进行了考察并得出结论:由于涉及"人"的因素,难以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实现经济学的"科学化",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不能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经济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如何科学地刻画"人"的行为。
-
关键词
经济学
人的现实性
科学性
-
分类号
F0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马克思人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颜军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83,共4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JBK1207047)
四川省教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研究"(SSJ1103JG07)
+3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研究"(CJS11-016)
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范式转换研究"(sz2012042)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CSZ11013)
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
文摘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人学理论作为其基础理论。马克思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人做的深刻思考,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线索,以人的需要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人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的人学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人学理论
人的现实性
人的需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以人为本”中“人”之主体性探析
- 4
-
-
作者
陈锦宣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度项目"‘以人为本’中‘人’之主体性研究"(12SB198)
-
文摘
对"以人为本"中的"人"的主体性解读是当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以人为本"中人的理解需要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是通过它的实践性体现出来的,在它的阶级性和社会历史性中得以显现。作为阶级主体的现实的具体的人,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的主体,更是解放的主体。
-
关键词
人学
以人为本
人的现实性
人的主体性
-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从人类活动的时间结构看美的本质
- 5
-
-
作者
王一川
-
出处
《求是学刊》
1986年第1期60-64,共5页
-
-
关键词
远景
人类活动
时间结构
美的本质
人的现实性
马克思
柏拉图
基本规定
黑格尔
存在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