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糜海波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6,共4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作抽象孤立理解的缺陷,充分显现了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立足于现实的人,以人的感性实践为逻辑起点,使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成为人的本质之形式规定,并强调人的需要是驱使人...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作抽象孤立理解的缺陷,充分显现了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立足于现实的人,以人的感性实践为逻辑起点,使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成为人的本质之形式规定,并强调人的需要是驱使人的本质变化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历史性的维度上人是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统一,在理想性的维度上人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动态统一,在现实性的维度上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完整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哲学 马克思 人的本质观 基本要点 方法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教的人的本质观看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3-28,共6页
道教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养生应坚持形气神并养的原则。在养生方法上,形的调养在补虚和行滞,气的调养在保养和疏理,神的调养在宁静和舒达。
关键词 道教 人的本质观 形气神并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生产力理论的逻辑联系
3
作者 张西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观 生产力理论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对情感教育内容建构的启示
4
作者 沙彩虹 阳德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41-42,53,共3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对当代情感教育的内容建构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情感教育的内容建构要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正确认识人是其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辩证统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满足学生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对当代情感教育的内容建构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情感教育的内容建构要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正确认识人是其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辩证统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要。由此建构的情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情感和谐及与环境之间的情感和谐两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观 基本原则 情感教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对立的人的本质观
5
作者 任中夏 《人文杂志》 1984年第4期25-29,共5页
以自然属性规定人的本质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对此,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进行了批判。但是,近年来在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讨论中,又有同志提出要把自然属性作为人的本质的一个规定,并且认为马克思就是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 以自然属性规定人的本质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对此,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进行了批判。但是,近年来在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讨论中,又有同志提出要把自然属性作为人的本质的一个规定,并且认为马克思就是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人的一般本性”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同费尔巴哈等同起来。因此,为了划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同人道主义唯心史观的界限,有必要搞清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观 马克思 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自然属性 性关系 理性 肉体 察人 意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为其教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6
作者 王爱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9-82,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为其教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王爱兰人的本质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颇多的概念,是一个多方面规定的统一体。对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自古以来众说纷坛。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中,人被理解为精神的负荷者,而精神的本意...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为其教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王爱兰人的本质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颇多的概念,是一个多方面规定的统一体。对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自古以来众说纷坛。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中,人被理解为精神的负荷者,而精神的本意则被理解为超个人的和无个人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 理论基础 人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 生产劳动 自然存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马克思人的本质观
7
作者 陈耀彬 《河北学刊》 1984年第3期9-15,共7页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批评了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错误理论,阐述了为什么要宣传、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澄...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批评了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错误理论,阐述了为什么要宣传、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澄清了多年来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混乱。胡乔木同志指出:“跟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以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的概念为出发点,而是以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是人的本质观上的二次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于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道路是有益的。 一 马克思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创立是关于人的本质观上的一次根本变革。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众说纷纭。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为了反对神权统治,曾为人的感性的存在和需要进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观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社会关系总和 无产阶级 费尔巴哈 物质关系 雇佣劳动 选集 阶级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本质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靖国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92-97,共6页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来研究教育的本质问题.文章着重论述了教育在形成、促进人的本质属性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阐明了教育是形成人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特殊途径;新的教育本质观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人的本质观 教育本质 人的自然属性 实际活动 社会属性 个体社会化 思维属性 “人” 马克思主义 培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主任应具有正确的管理观
9
作者 王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0Z期38-40,共3页
班主任应具有正确的管理观●江苏盐城教育学院王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管好一个班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组织能力以及人格状况等固然重要,但正确的管理观也不容忽视。工作中我们时... 班主任应具有正确的管理观●江苏盐城教育学院王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管好一个班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组织能力以及人格状况等固然重要,但正确的管理观也不容忽视。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班主任具有较高的学识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管理 学生管理 班级管理 管理对象 民主管理 面向全体学生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学生主体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
10
作者 刘静 邵长峰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人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客体 教育主体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康教育思想探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82-87,共6页
嵇康教育思想探微李军嵇康留有作品集《嵇康集》,鲁迅曾对它进行过系统地校勘,并于1937由鲁迅全集出版初版。我们对嵇康教育思想的研究,即据此版(康集》。一、矛盾的人的本质观和教育起源论嵇康认为,世界的本原由阴阳二气矛盾... 嵇康教育思想探微李军嵇康留有作品集《嵇康集》,鲁迅曾对它进行过系统地校勘,并于1937由鲁迅全集出版初版。我们对嵇康教育思想的研究,即据此版(康集》。一、矛盾的人的本质观和教育起源论嵇康认为,世界的本原由阴阳二气矛盾运动变化而成。他说:“浩浩大素,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音乐教育 传统教育 《六经》 嵇康 人的本质观 司马氏 教育理论 人的自然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理性教育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旭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5,共7页
完整的教育应是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统一体,它们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教育范型。作为完整的人所独有的属性,理性与非理性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而在科学主义理念支配下的教育却往往桎桔子理性目的,漠视非理性及其教育,致使... 完整的教育应是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统一体,它们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教育范型。作为完整的人所独有的属性,理性与非理性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而在科学主义理念支配下的教育却往往桎桔子理性目的,漠视非理性及其教育,致使人的发展异化,丧失了主体的独特性。因此,将非理性及非理性教育纳人塑造完整的人这一视野进行考察和辨析,同时,严格地界定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理性主义教育与非理性主义教育,是构筑以完整的人的培养和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旨趣的教育发展模式所必须的,也是时代精神向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非理性主义教育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基础之上,予当代教育以重大影响。其负面影响是过于夸大了情意等非理性心理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它与理性主义教育在人的本质观、精神现象本质、认识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对峙,各执一端,失于偏颇。因而,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整合,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教育 理性主义教育 人的本质观 教育过程 教育主体 精神世界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理性与非理性 社会属性 完整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格心理学的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24-29,共6页
论人格心理学的元研究李红“科学也应该研究它自己本身” ̄[1]这是现代科学进步的一般趋势。这种趋势已使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学科。例如与哲学相对应的元哲学(metaphilosophy),与社会学相对应的元社会... 论人格心理学的元研究李红“科学也应该研究它自己本身” ̄[1]这是现代科学进步的一般趋势。这种趋势已使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学科。例如与哲学相对应的元哲学(metaphilosophy),与社会学相对应的元社会学(metasocialogy)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理论 人格元研究 人格研究 人格心理学 关心人格 完善的人 人的本质观 基本设想 奥尔波特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