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白立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76,共2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本性回归,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延伸。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本性回归,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延伸。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取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功能的实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31,5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而人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而人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理论 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的人”与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终极指向及其实践意义
3
作者 孔德生 丛建伟 张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马克思关于"完整的人"的学说,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是实践,而实践是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复杂系统。"完整的人"的一切属性都是从实践中引申出来的... 马克思关于"完整的人"的学说,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是实践,而实践是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复杂系统。"完整的人"的一切属性都是从实践中引申出来的,"完整的人"也只能在人类自身的社会实践进程中被塑造。实现"完整的人",既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落脚点,也是马克思倡导人的本质全面实现的理论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努力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以逐步实现马克思确立的"完整的人"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理论 完整的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帆 张秋山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7,共6页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界定,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践将人与现实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重视现实维度的人,重视生产劳动实践的教育价值。培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界定,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践将人与现实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重视现实维度的人,重视生产劳动实践的教育价值。培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人的主体能动性意识,提升受教育者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并把握好人的现实生活化需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 人的本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及其意义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士勋 杨敏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9,共13页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旨趣,目前,国内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究主要集中在"类本质"、"群本质"和"动力本质"等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不少误读、误解现象,主要...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旨趣,目前,国内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究主要集中在"类本质"、"群本质"和"动力本质"等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不少误读、误解现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五W理论分析法,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典籍著作进行比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发现马克思更多地阐述了人的类本质、人的群本质、人的动力本质、人的实践本质和人的联合体本质等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厘清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确立实践思维范式,进一步澄清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真正内涵,而且对当下解决中国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相关问题指明了正确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理论 五重本质 实践本质 联合体本质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人的异化危机及其反思 被引量:45
6
作者 谢俊 刘睿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24,共14页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研发并推出的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大型语言模型,该应用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场广泛且深刻的大讨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研发并推出的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大型语言模型,该应用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场广泛且深刻的大讨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向有感情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迈出了一大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被认为正在重塑着人和人类社会,人类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也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地表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人的异化,重塑人的交往、人的思维和人的劳动。信息时代人的异化问题的研究,需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分析人的异化现象,并为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危机寻找突破口。人的本质具有三重内涵,即交往、思维和劳动,交往是人的本质的独特体现,思维是人的本质的现实表现,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随着认知技术与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模拟能力,表现出对马克思所描述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确证,即人的创造物威胁着人的主体性发展。包括:人-机交往、数据化交往、数字化生存引发的人的交往异化;人机结合、依赖智能、机器生产带来“超越”的人、“弱化”的人、“虚无”的人;人与物、人自身的劳动异化等。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的异化危机,亟须价值理性在智能时代的回归与复兴,亟须正确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亟须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因此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人的异化的反思,一是要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即认识到人工智能不过是人类的“新工具”、认识到“新工具”的与众不同、用好人工智能这个“新工具”;二是审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即必须回归人类自我价值审视、实现人工智能自我价值塑造、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限度;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然归旨,即构建可控的、安全的、可靠的人工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人的异化危机 价值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