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
1
作者 汪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78,共4页
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会触发一系列现实效应,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延展的巨大助益,也反映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发展的多重抑制。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困境显现于人、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矛盾中,教... 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会触发一系列现实效应,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延展的巨大助益,也反映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发展的多重抑制。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困境显现于人、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矛盾中,教育的价值理性受到技术工具理性的压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理性之光和人文主义情怀黯然失色。为此,应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系统三个方面发力,优化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体系,以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困境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冉光仙 陈梦君 赵星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4,96,共4页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场域,但也面临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遮蔽的风险。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解科技...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场域,但也面临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遮蔽的风险。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解科技异化的相关理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建构,须构建综合性的数字化教学体系、洞察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提升教育主体的科技素养,从而掌握主导权与控制权,规避主体性遮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3
作者 孟鑫瑶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35-138,共4页
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展开探讨,在明晰当今乡村振兴战略施行背景之时,对农民主体性发挥的现状给予了解,剖析农民主体性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此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方... 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展开探讨,在明晰当今乡村振兴战略施行背景之时,对农民主体性发挥的现状给予了解,剖析农民主体性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此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撑以及实践层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力到人—机主体性--如何思考智能时代的生命政治 被引量:5
4
作者 蓝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1,共13页
智能时代万物互联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更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理论思考的,恰恰是数字时代的主体性的存在方式。主体的存在方式,在历史的理论脉络上,不仅涉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还涉及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的治理技... 智能时代万物互联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更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理论思考的,恰恰是数字时代的主体性的存在方式。主体的存在方式,在历史的理论脉络上,不仅涉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还涉及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的治理技术。在马克思看来,工人的身体是一个可以在现实中交换的抽象的量:劳动力,只有这种劳动力才能将农民从土地和封建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福柯则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看到了新自由主义的治理技术将马克思的劳动力变成了人力资本的自我经营和管理,这成为了现代生命政治技术的条件。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主体性的存在,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装置,前者为工厂的规训技术,后者为企业的控制技术。今天,数据—流量在万物互联网络中普遍存在的模式,也是智能时代的生命政治的形态。要超越这种生命政治,需要重新思考一种人—机主体性来超越孤立的个体和对象,用一般器官学的思维来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 生命政治 主体性 劳动力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内在逻辑、核心要求和实现路径
5
作者 闵绪国 龙钰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6,共8页
思政课所传递的思想理论、观念观点,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觉的思维运动才能成为其观念系统的稳定构成部分,才能以良好行为习惯外显和持续强化,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解读、选择、整合、内化和践行,离不开学生主体性... 思政课所传递的思想理论、观念观点,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觉的思维运动才能成为其观念系统的稳定构成部分,才能以良好行为习惯外显和持续强化,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解读、选择、整合、内化和践行,离不开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需要深刻把握国家意志与个体需要的一致性,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还原为学生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需要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应当树立平等理念,增进思想和情感的双向互动;应当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使接受思政课教育教学成为学生内在需要;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增强适切性;应当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把握百年变局的堂奥。这一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确立了思想路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观念批判与实践推进相结合,展开其新时代的运行逻辑,让主体间交往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确立其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结构 主体思想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丁科 吴满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特定场域,是具有自身特定的主体属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基于网络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特定场域,是具有自身特定的主体属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基于网络技术互动本质基础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的主体性按照空间逻辑结构彼此相互叠加而生成的新型主体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主体性基于网络技术生存的实践活动的具体展现,是技术主体性与人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此内涵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表现出驾控性、伸缩性、塑造性的鲜明特征。在其特征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根据其自身要素建构起其内在结构。并在其结构基础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彰显其现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空间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探赜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磊 李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2-75,共4页
数智时代涌现出丰富的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手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及科学决策等辅助属性得到显著增强。在主体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认识范式碎片化、实践样态多元化以及价值导向消解化等... 数智时代涌现出丰富的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手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及科学决策等辅助属性得到显著增强。在主体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认识范式碎片化、实践样态多元化以及价值导向消解化等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技术领域中规制数智化的有效供给,在应用领域中规范数智化的现实场景,在价值领域中凸显数智化的人本驱动,有效应对主体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挑战,进而构建守正创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数智化 主体性 挑战与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与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特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黄世虎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质上就是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种内在关系通常本质地体现为它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上。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质上就是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种内在关系通常本质地体现为它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上。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主体性 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政治、承认政治与生命政治——现代主体性解放的三条进路及相应的政治概念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骞 滕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4,共8页
现代意味着人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实现了解放并且确立了三种不同的主体性意识。这就是能够揭示并利用必然规律的认识主体性、抽象人格得到等同承认的权利主体性和实在物性得到肯定和颂扬的欲求主体性。与现代解放中确立的这三种主体性意识... 现代意味着人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实现了解放并且确立了三种不同的主体性意识。这就是能够揭示并利用必然规律的认识主体性、抽象人格得到等同承认的权利主体性和实在物性得到肯定和颂扬的欲求主体性。与现代解放中确立的这三种主体性意识相对应,现代政治叙事形成了三种政治概念,即以认识主体性为基础的技术政治、以权利主体性为基础的承认政治和以欲求主体性为基础的生命政治。其中,生命政治以作为物性实在和实在物性相统一的生物性生命概念即欲求主体作为政治叙事的基础,将现代主体性解放推到了物性实在的层面,因而成为现代政治概念的逻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解放 技术政治 承认政治 生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卫良 彭升 彭平一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26-28,44,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必须注重实效性的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来确保实效性的课程,其教学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进行的特殊认识与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性强调师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注重教学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必须注重实效性的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来确保实效性的课程,其教学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进行的特殊认识与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性强调师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互动与统一,提倡把教学视为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价值链进行整体设计与构建。只有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认同、师生交往的过程与教学媒介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充分发挥教授主体和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并明确主体的地位、作用和责任,达到主体间的互动与互换,才能克服现实教学中被动、应付等种种不足,激活教学过程与各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韩迎春 王建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4-137,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尊重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过程,这是由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客观要求。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尊重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过程,这是由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客观要求。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我们应当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培养教育对象丰富多彩的个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系统、改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四个方面来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政治性与政治主体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虞崇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2,共6页
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 ,从其本性来说 ,都是政治人 ,人的政治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既然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那么 ,现实社会中的人就理应成为政治主体 ,成为主导政治发展的基本力量。一些研究者之所以将大多数人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 ... 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 ,从其本性来说 ,都是政治人 ,人的政治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既然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那么 ,现实社会中的人就理应成为政治主体 ,成为主导政治发展的基本力量。一些研究者之所以将大多数人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 ,除了未将人的政治主体性地位与人的政治主体性实现区分开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未将人类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管理加以区别。只有将人的政治主体性地位与人的政治主体性实现、人类政治生活与政治管理区别开来 ,人的政治性和政治主体性才会清楚地显现出来 ,人类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才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主体性 政治生活 政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与互御: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庆鹏 郝宇青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互联网走向世界以来,研究者们就一直困惑于其对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对现实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缘何呈现蓬勃发展与问题重重两种极端情况并存的困惑。对此问题,从人的主体性维度加以审视,发现其根源在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对基本... 互联网走向世界以来,研究者们就一直困惑于其对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对现实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缘何呈现蓬勃发展与问题重重两种极端情况并存的困惑。对此问题,从人的主体性维度加以审视,发现其根源在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对基本的矛盾统一体:互动与互御。正是通过网络政治生活中的互动,公民得以发展其能动、自主、自由的思想意识和政治实践能力,从而获得了自身主体性的拓展。但是,公民主动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主动与被动的逆转,存在受动甚至被操纵的风险。这种互御情形相伴互动而生,是互动的异化力量,表现为身份之御、信息之御、表达之御以及价值之御。突破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重返马克思主义大厦,从马克思主义对人主体性的科学解读中寻找答案,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审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坚持实践原则发展公民主体性以及基于制度、文化刚柔两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政治价值互联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主体性 互动 互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大学生主体性探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军 张云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受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关系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体作用发挥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应通过转变观念、...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受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关系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体作用发挥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应通过转变观念、改善关系、创新模式和优化环境等措施,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人类主义、主体性重构与技术政治——人与技术关系的再叙事 被引量:39
16
作者 林秀琴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70,共12页
主体性是观察人与技术关系的重要视角,从技术工具论、本体论到技术主体论,人与技术的关系处于不断的重写状态。后人类主义建基于技术主体性构想,通过以赛博格为表征的后人类主体形象重新激活主体概念,以此突进文化政治批判的理论空间。... 主体性是观察人与技术关系的重要视角,从技术工具论、本体论到技术主体论,人与技术的关系处于不断的重写状态。后人类主义建基于技术主体性构想,通过以赛博格为表征的后人类主体形象重新激活主体概念,以此突进文化政治批判的理论空间。技术创生的新型主体及其实践创新了身份、认同、价值等意义生产机制,为解构传统人文主义隐含的种种霸权体制提供了强大动能。但与此同时,由于后人类主义将赛博格主体进行概念化、能指化、话语化,从而使其最终演变为对技术神话的复写。后人类主义的局限突出地表现在"去具身性"理论预设的失焦、对技术本体异化叙事的消解和技术政治实践批判维度的缺失等方面,上述局限导致了后人类主体观批判功能的弱化及消解。后人类主义需要重返实践领域,对技术主体性和人类主体性的关系进行历史化和结构性的观察,从而建立一种辩证的后人类主体理论,方能有效推进"重写现代性"中基于人与技术关系想象的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后人类 赛博格 技术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利益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连 王玲玲 况猛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本文从理论上、党的历史实践上和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三个方面,论证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利益分析方法作为一个根本方法,并指出了在运用利益分析方法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利益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被引量:6
18
作者 尹凯丰 高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48-49,51,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教育者无原则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倾向,克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教育者无原则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倾向,克服教育者淡化主体作用和教育责任的倾向,还要克服教育者任意发展的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体性缺位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东红 季亚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52-356,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问题。目前,在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问题。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缺位问题。要想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独特作用,就必须强化教与学双重主体性,既要强化教师的主体性,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并进一步协调教与学两个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德育教师 大学生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蓝江 方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6-170,共5页
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并不等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的抛弃,实际上,马克思已经深刻地批判了抽象化的主体性,从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只能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缺憾的主体性。但这种有限主体性并非人存在的永恒状况... 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并不等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的抛弃,实际上,马克思已经深刻地批判了抽象化的主体性,从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只能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缺憾的主体性。但这种有限主体性并非人存在的永恒状况,对其缺憾性的超越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即实现一种真正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是客观向度和主体向度的综合,只有在两者的共同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才能被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