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卢卡奇对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学明 陈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8,共11页
纵观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当今人类的存在状态,会越发感到卢卡奇在90多年前写的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在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的深刻性和尖锐性。卢... 纵观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当今人类的存在状态,会越发感到卢卡奇在90多年前写的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在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的深刻性和尖锐性。卢卡奇的这一论述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能使我们看清当今人的那种存在方式的实质与危害。尽管我们知道人类不可能也不应该因为市场经济使人生活在这样一种存在状态之中,存在着这样的负面效应,而放弃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告别"市场这只给人类带来无穷财富的"看不见的手",但是,人类也不应当对与市场经济如影随形的这种人的存在方式熟视无睹。人类必须在维持市场经济机制的同时,切实改变目前的这种存在方式。如果这样去认识,那么卢卡奇对在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的意义就会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人的存在方式 原子化 物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人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8
2
作者 贾英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6,共4页
全球化就其一般本质而言 ,它蕴意着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的内在根据。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首先是为追求和满足自身交往行为的社会化而存在 ;人依靠在交往实践中的不断创新而存在 ;... 全球化就其一般本质而言 ,它蕴意着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的内在根据。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首先是为追求和满足自身交往行为的社会化而存在 ;人依靠在交往实践中的不断创新而存在 ;人把追求共同利益作为价值取向而存在 ;人在由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化 创新 共同利益 虚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伦之“分”与人的存在方式——先秦儒家人性理论新解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继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9-224,共6页
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分"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其核心之义为等级意义上的"区分、辨别",此种意义上的"分"本质上为人伦之"分"。"分"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贯穿于儒家人性理论中,先秦儒家对人... 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分"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其核心之义为等级意义上的"区分、辨别",此种意义上的"分"本质上为人伦之"分"。"分"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贯穿于儒家人性理论中,先秦儒家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实际上是立足于"分"而展开的。这种思考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思想:其一,"分"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本源,儒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分"对于人的存在的本源性意义;其二,"分"是人的社会生存方式之解释,儒家认为,只有"分"才能恰当地解释人的生存方式,也才能将人与动物真正区分开来;其三,"分"是人的自然欲求之安顿。对人伦之"分"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先秦儒家人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先秦儒家 人的存在方式 人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之涵义阐释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智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1,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这个世界中存在,双方的在世结构分为两种,即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这个世界生成人的过程充满以实践为基础的体验和创造。人的实践本质和社会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实现,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这个世界中存在,双方的在世结构分为两种,即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这个世界生成人的过程充满以实践为基础的体验和创造。人的实践本质和社会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实现,教育内容对人的本质实现有实质性作用,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实现人的本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存在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存在方式看马克思的人学革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锋 魏琰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4,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第一次系统化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在这部被低估的早期著作中,马克思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认识,深刻揭示了人的六种存在方式:人在自然中存在,人在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第一次系统化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在这部被低估的早期著作中,马克思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认识,深刻揭示了人的六种存在方式:人在自然中存在,人在活动中存在,人在关系中存在,人在意识中存在,人在需要中存在,人在历史中存在。《手稿》对人的六种存在方式的揭示,意味着人学史上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对传统人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革命 人的存在方式 《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消极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1,共3页
人与文化是一对高度相关性的对象性的范畴。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实践方式的变革,极大地增加了人的自由时间,拓展了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了人的自由个性;而且也会僵化人的思维方式、弱化人的组织方式、异化... 人与文化是一对高度相关性的对象性的范畴。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实践方式的变革,极大地增加了人的自由时间,拓展了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了人的自由个性;而且也会僵化人的思维方式、弱化人的组织方式、异化人的行为方式、虚化人的实践方式、极化人的距离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人的存在方式呈现出积极与消极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人的存在方式 消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家族》中人的存在方式与人道主义的创立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帅军 杨寄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8,共7页
对"人"及其存在方式的探讨是《神圣家族》的重要内容,学术界对之还未充分展开研究。通过对思辨唯心主义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的批判,通过对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的肯定,通过指出自由个性是未来社会人的存在的核心追求,从... 对"人"及其存在方式的探讨是《神圣家族》的重要内容,学术界对之还未充分展开研究。通过对思辨唯心主义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的批判,通过对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的肯定,通过指出自由个性是未来社会人的存在的核心追求,从而不断确证人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人的存在方式展开论述的理论旨趣。他们在《神圣家族》中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剖析,既为走出人的存在方式的异化状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又使得历史唯物主义与现实的人道主义一起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方式 人道主义 《神圣家族》 自我意识的人 自然界中的人 自由个性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美川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4,共9页
文明形态演变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不同展开。人的存在方式在文明形态演进中依次呈现为:前资本主义文明生成人的“原始的丰富”和“人的依赖关系”的存在方式,资本主义文明塑造人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 文明形态演变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不同展开。人的存在方式在文明形态演进中依次呈现为:前资本主义文明生成人的“原始的丰富”和“人的依赖关系”的存在方式,资本主义文明塑造人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方式,共产主义文明开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存在方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不仅塑造着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且在此基础上逐渐生成了人的全面性、可持续性的存在方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以下方面丰富和深化人的存在方式,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完成:主体文明实践为完善人的存在方式提供方向引导,经济文明实践为完善人的存在方式提供物质根基,政治文明实践为完善人的存在方式提供根本保障,精神文明实践为完善人的存在方式提供有益滋养,社会文明实践为完善人的存在方式提供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实践为完善人的存在方式提供优良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的存在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银行与人的存在方式: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志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4,共7页
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心的考察,揭示出了马克思在交往异化逻辑和生产关系逻辑两个层面对银行或银行业的基本理解及其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关系,即银行作为货币、信用的完成,是交往异化的完成形态;以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为基础的银行,表征着... 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心的考察,揭示出了马克思在交往异化逻辑和生产关系逻辑两个层面对银行或银行业的基本理解及其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关系,即银行作为货币、信用的完成,是交往异化的完成形态;以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为基础的银行,表征着生产关系的最高颠倒。希法亭基于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现代关系而构建的金融资本概念,进一步揭示了银行的现代本质及其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统治。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史的分析,货币、信用与银行的辩证关系,可以被视为理解现代人的存在方式即现代社会存在方式的自我否定和变革的思想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 人的存在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金融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人存在方式的“活动”
10
作者 李怀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7-12,共6页
人是在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自己的.但这世界不是自然界,不是跟人对立、抗悖着的世界,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活动并由这种活动构成着的世界,即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所谓的“生活世界”或马克思所谓的“人的世界”.生活世界首先是人活动的... 人是在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自己的.但这世界不是自然界,不是跟人对立、抗悖着的世界,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活动并由这种活动构成着的世界,即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所谓的“生活世界”或马克思所谓的“人的世界”.生活世界首先是人活动的世界,因此首先不是人改造或认识的世界,而是作为人存在场所的世界.活动是人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当代辩证法必须以人在世界中的“活动”这一人的存在方式作为自己的主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活动 “人” 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的世界 马克思 存在哲学 传统哲学 “生活世界”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语境中的微观权力问题
11
作者 陈飞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不仅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支配的客观事实,而且还从主体意识的角度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承担者是如何认同和接... 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不仅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支配的客观事实,而且还从主体意识的角度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承担者是如何认同和接受这一客观事实的。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拜物教蕴含着导致人的存在方式深层异化的微观权力形态。由商品、货币、资本等拜物教形式构成的微观权力体系呈现为一个自我规范、自我相关、自我拓展的资本化结构,使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人都处于其规训和控制之下。从微观权力这一视角切入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具有深远的思想史效应,诸多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在其理论形态的建构中都曾以不同方式触及这一问题,大大深化和拓展了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理解,但是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的理论内部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仍需要回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 微观权力 人的存在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概念的存在论辨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兆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2,共8页
作为社会关系结构的制度是人的现实存在方式。客观存在的制度被人们自觉意识形成关于制度的意识。这种制度意识的自觉表达即成为制度性要求,并成为人们自觉用来整合与规范社会生活的工具。制度具有价值性和技术性两个层面。制度作为一... 作为社会关系结构的制度是人的现实存在方式。客观存在的制度被人们自觉意识形成关于制度的意识。这种制度意识的自觉表达即成为制度性要求,并成为人们自觉用来整合与规范社会生活的工具。制度具有价值性和技术性两个层面。制度作为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分配的社会结构存在,具有价值特质,因而就有一个制度正义的问题。制度正义在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宪政正义问题。宪政的核心不是立宪,而是宪法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存在 社会结构 人的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音乐文化的存在基础——一种广义的音乐文化学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晓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7年第2期17-22,共6页
在人类社会的生活圈里,文化现象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字眼被广为运用,其定义也层出不穷且视角多端.德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兰德曼的文化理论认为:“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是历史的存在”;“人是传统的存在”.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 在人类社会的生活圈里,文化现象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字眼被广为运用,其定义也层出不穷且视角多端.德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兰德曼的文化理论认为:“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是历史的存在”;“人是传统的存在”.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涵义表述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种学而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我国学者梁漱溟认为,“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的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论文化的概念被如何界定,但在文化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却显示出共识的一面,即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人又由文化所产生.这种循环关系说明人决定文化.文化塑造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音乐文化 存在基础 音乐存在方式 文化现象 地理环境 文化人类学 “花儿” 区域性文化 人文进化 人的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本体论应当用“存在论”加以概括
14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1-301,共1页
朱立元撰文《关于文学本体论之我见》指出,文学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但学界研究还相对不够、相对薄弱的问题。本体论概括起来应当是主要研究存在的学问,可以而且应当用“存在论”加以概括。文学本体论应当... 朱立元撰文《关于文学本体论之我见》指出,文学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但学界研究还相对不够、相对薄弱的问题。本体论概括起来应当是主要研究存在的学问,可以而且应当用“存在论”加以概括。文学本体论应当提升到人的存在方式的高度,即把文学活动(艺术和审美活动的一种)看成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看成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据此,作者认为,文学本体论应当在实践存在论思路下对文学活动进行考察,展开研究,应当从文学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活动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论 实践存在 应当 人的存在方式 文学活动 人生实践 文艺学研究 本体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狂欢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大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8-154,共7页
赛博空间是“狂欢节广场”,它大大拓展了诗性语言的疆域,强化着语言的自由精神,以网络写作重新找回被文学所鄙视和遗忘的民间性。在赛博空间,人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资源被作了重新分配,这就注定了诗性语言的变异。如果说,书写和... 赛博空间是“狂欢节广场”,它大大拓展了诗性语言的疆域,强化着语言的自由精神,以网络写作重新找回被文学所鄙视和遗忘的民间性。在赛博空间,人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资源被作了重新分配,这就注定了诗性语言的变异。如果说,书写和印刷媒介时代所建构的诗性语言,以神圣而神秘的意境创造为其主导特征的话,那么,游戏和叛逆则成为网络写作的理想和宿命,它以大众的戏谑颠覆和解构着诗性语言的贵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诗性语言 话语 虚拟 人的存在方式 赛博空间 网络写作 自由精神 文化资源 印刷媒介 意境创造 狂欢节 民间性 文学所 贵族性 神秘 神圣 宿命 解构 戏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问题”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9,共12页
人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生存的,实践改造和发展着人的自然属性,生成和发展着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实践因此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本体;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并没有消除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改变了自然... 人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生存的,实践改造和发展着人的自然属性,生成和发展着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实践因此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本体;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并没有消除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改变了自然属性。合理的社会制度不是压制、扼杀人的生物性需要,而是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满足这种需要,并不断提高这种需要的质量和水平;"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构成人的本质的不是生物学上的类,而是社会关系,即使是人的类本性,也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再塑造;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又生成于人的活动中。社会关系并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人只有通过创造生命价值的活动时间,才能获得"价值生命",只有通过占有自由时间,才能获得自由个性,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属性 人的本质 人的发展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价值的人学阐释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万光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2,共6页
人的非功利性存在特性决定了人的文化特质。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价值是指文化作为客体 ,它对于人的文化本性和需求的意义。文化价值旨归主要体现在文化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两个维度。发展先进文化 ,必须努力建构与现代... 人的非功利性存在特性决定了人的文化特质。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价值是指文化作为客体 ,它对于人的文化本性和需求的意义。文化价值旨归主要体现在文化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两个维度。发展先进文化 ,必须努力建构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功利与公正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人的存在方式 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德育:在文化动力中生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未名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6,32,共3页
人是一种文化动物,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德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作为“成人”的教育,寓于文化之中,指向交往的人。
关键词 德育 文化 交往 文化动力 大学德育 人的存在方式 文化活动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活动教学的哲学基础剖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光兰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共2页
幼儿园活动教学的哲学基础剖析秦光兰没有根基无以成大厦,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理论都必须有耐以支撑的基础,而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对其它学科有着积极的规范作用,因此,坚实的哲学指导是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的出发点。为了使理论成功地应用... 幼儿园活动教学的哲学基础剖析秦光兰没有根基无以成大厦,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理论都必须有耐以支撑的基础,而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对其它学科有着积极的规范作用,因此,坚实的哲学指导是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的出发点。为了使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践,还必须保证哲学基础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础 幼儿园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 实践活动 人的存在方式 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的本质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被引量:1
20
作者 晏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24,共6页
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晏辉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研究中,使用了这样三个主要的、最基本的概念:人性、人的本质和类的特性。这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一致性。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使用这些概念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 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晏辉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研究中,使用了这样三个主要的、最基本的概念:人性、人的本质和类的特性。这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一致性。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使用这些概念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入学的研究,无疑具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人学 人性 存在 人的存在方式 对象化活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象性 类的特性 生命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