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电影传递青年人的信仰与精神力量--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上的致辞
1
作者 肖向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3,共2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光影留住时间、沉淀岁月;青春满怀激情、勇往直前。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在漫长的准备阶段之后,终于在今天精彩亮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第28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光影留住时间、沉淀岁月;青春满怀激情、勇往直前。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在漫长的准备阶段之后,终于在今天精彩亮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向各位领导、嘉宾,多年来支持电影节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广泛参与大影节的老师们、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国际电影节 大学生电影节 精神力量 广泛参与 人的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场所精神”出发——论电影中住宅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路春艳 邓天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21,共6页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1]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住宅是供人居住的场所。“‘场所精神’(genius loci)则源自古罗马人的信仰,他们相信每一种独立的‘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genius)。”[2]诺伯舒玆(Christian Norberg-Schulz)由此出...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1]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住宅是供人居住的场所。“‘场所精神’(genius loci)则源自古罗马人的信仰,他们相信每一种独立的‘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genius)。”[2]诺伯舒玆(Christian Norberg-Schulz)由此出发,结合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走向建筑现象学,着重探究建筑物精神上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建筑现象学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 人的信仰 胡塞尔的现象学 古罗马 住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张承志与石舒清书写之异同
3
作者 锁晓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通过比较张承志、石舒清两位回族作家对西海固伊斯兰文化及其民众的认知与书写,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伊斯兰文化、信仰、民众、审美观四个方面的异与同。张承志是以理性和激情经由艺术的途径来接近"圣"的空间,以... 通过比较张承志、石舒清两位回族作家对西海固伊斯兰文化及其民众的认知与书写,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伊斯兰文化、信仰、民众、审美观四个方面的异与同。张承志是以理性和激情经由艺术的途径来接近"圣"的空间,以审美的方式去践履他的神圣价值观;石舒清是在回民的黄土高原这一"圣"的空间之内生活和写作的,他的文学表达在意义上更接近于伊斯兰教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石舒清 伊斯兰文化 人的信仰 关注民众 审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