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邵独婧 付乃宽 +2 位作者 刘玉洁 刘晓罡 张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164例和对照组16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后1年血清IL-18、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芪参益气滴丸组1年后血清IL-18、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随访1年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芪参益气滴丸是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59,95%CI:0.087~0.772,P=0.010),高水平的基线血清IL-18是再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5,95%CI:1.046~1.106,P=0.000)。血清IL-18预测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96~0.877,P<0.01),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90.00%。结论 血清IL-18对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芪参益气滴丸可以降低血清IL-18、血压及血脂水平,减少炎性反应,进而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8 预后 芪参益气滴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白细胞介素-18介导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泽豪 王景 +3 位作者 高翔宇 蒋昌宇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67名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58名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subacute herpetic neuralgia,SHN)、38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上与健康对照者相比,AIM2和IL-18的基因表达在带状疱疹不同时期均显著上升(P<0.05),且在PHN期差异尤为明显(P<0.001)。GSDMD蛋白被切割活化,产生具有细胞膜成孔活性的GSDMD-NT片段,诱导细胞焦亡。不同带状疱疹时期病人血清中IL-18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尤其在PHN时期,上升最为显著。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的IL-18参与带状疱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AIM2炎症小体 白细胞介素-18 细胞焦亡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8(hIL-18)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广民 方艳秋 +1 位作者 谭岩 刘力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50-854,共5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人IL 18(rhIL 18)蛋白 ,制备具有高纯度、高活性的rhIL 18。方法 :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KK2 2 3 3 hIL 18进行蛋白表达 ;菌体经超声破碎分离包含体 ,并对包含体进行洗涤、变性和复性处理 ,用DEAE ...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人IL 18(rhIL 18)蛋白 ,制备具有高纯度、高活性的rhIL 18。方法 :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KK2 2 3 3 hIL 18进行蛋白表达 ;菌体经超声破碎分离包含体 ,并对包含体进行洗涤、变性和复性处理 ,用DEAE SepharoseCL 6B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复性的rhIL 18;以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通过T细胞增殖实验、1 2 5I 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产生量等方法 ,测定rhIL 18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诱导、表达了rhIL 18,SDS PAGE凝胶电泳分离显示在分子量大约 18 3kD处有一诱导蛋白带 ,Westernblot证明表达产物与抗IL 18单克隆抗体有特异性免疫反应 ;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纯度达 94 % ;表达的rhIL 18蛋白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细胞毒作用及诱导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合成IFN γ的能力 ,基本上具有天然IL 18相同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为rhIL 18的获得及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并为将rhIL 18用于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 凝胶过滤 T细胞 NK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中表达的人白细胞介素18(hIL-18)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细胞毒活性增强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陶剑平 夏云飞 +2 位作者 张昌卿 李满枝 林学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8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能否提高鼻咽癌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作用途径。方法: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L-18,转染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以转染的SUNE细胞和未转染的 SUNE细胞...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8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能否提高鼻咽癌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作用途径。方法: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L-18,转染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以转染的SUNE细胞和未转染的 SUNE细胞为靶细胞,以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的 CD8+T细胞为效应细胞,混合培养 12h,用 LDH释放法测定 CD8+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混合培养物中 CD8+T细胞上 Perforin、Fas-L、Granzyme B的表达。结果: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在鼻咽癌细胞中能高效表达hIL-18;ELISA法测得转染阳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IL-18的含量为(85±10)pg/ml,而未转染的SUNE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hIL-18的含量低于5pg/ml。将表达hIL-18的SUNE细胞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混合培养12h后,CD8+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P<0.111),尤其是当效应细胞/靶细胞为10:1时,CD8+细胞对转染的SUNE细胞的裂解率高达46.7%,而CD8+T细胞对未转染的SUME细胞的裂解率仅为4.6%。免疫组化法表明,这种杀伤活性的增强与CD8+T细胞表达Perforin有关,而与Fas-L和Granzyme B途径无关。结论:hIL-18能显著增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口CD8+T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这种杀伤活性与 CDS8+细胞表达Perforin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8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CD8^+T细胞 细胞 穿孔蛋白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的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瑞军 田志刚 +5 位作者 魏海明 王增鑫 刘金生 王郡甫 张捷 孙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11-413,415,共4页
目的 :纯化rhIL 18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优化的包涵体提取技术和SephacrylS 2 0 0分子筛层析纯化rhIL 18,利用MTT染色法研究rhIL 18对NK细胞促杀伤作用和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半定量RT PCR... 目的 :纯化rhIL 18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优化的包涵体提取技术和SephacrylS 2 0 0分子筛层析纯化rhIL 18,利用MTT染色法研究rhIL 18对NK细胞促杀伤作用和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研究rhIL 18诱导IFN 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得到纯度达 96 %的纯品rhIL 18,复性的rhIL 18可以明显地促进PBMC增殖 ,增强NK细胞细胞毒活性。结论 :得到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rhIL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纯化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8cDNA的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聂晶 赵洪礼 +5 位作者 刘洪涛 马向杉 王洪军 宋承辉 张伟建 谭笑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8 表达载体 RT-PCR 大肠杆菌 克隆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3
7
作者 马靖 何冰 +1 位作者 李楠 张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79,383,共5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8(interlenkin ,IL 18)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博莱霉素模型组 30只 ,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A55mg·kg 1,分别于第 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8(interlenkin ,IL 18)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博莱霉素模型组 30只 ,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A55mg·kg 1,分别于第 1、3、7、14、2 8天各处死 6只 ;阿奇霉素治疗组 12只 ,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后 2h开始于胃管内给阿奇霉素 (80mg·kg 1·d 1,每周 3次 )治疗 ,分别于第 7、2 8天各处死 6只 ;对照组 6只 ,气管内及胃管内均给生理盐水 ,第 7天处死。对HE染色病理结果进行计算机灰度扫描半定量分析 ,用RNA酶保护实验的方法检测IL 18mRNA的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IL 18蛋白的表达。结果 :IL 18在正常肺组织有一定水平的表达 ,自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第 1天开始迅速升高 ,至第 7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 ,第 2 8天时仍高于正常。经阿奇霉素有效抗炎治疗后 ,其表达明显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和间质单核细胞是IL 18的主要来源 ,某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纤维化严重区域的成纤维细胞也有表达。结论 :IL 18是肺纤维化中重要的前炎症因子 ,不仅参与早期的肺损伤和炎症的维持、发展 ,也可能参与纤维化的形成。阿奇霉素可抑制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肺纤维化 大鼠 肺组织 阿奇霉素 发病机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液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秀霞 王天任 +3 位作者 何丽霞 孔琳 徐小延 杨大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2、IL-18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妇女117例,其中妊娠妇女59例,未妊娠妇女5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卵泡液中IL-2、IL-12、IL-1...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2、IL-18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妇女117例,其中妊娠妇女59例,未妊娠妇女5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卵泡液中IL-2、IL-12、IL-18的浓度。结果妊娠组卵泡液中IL-2的浓度为(36.73±18.53)pg/ml、IL-12的浓度为(0.52±0.88)pg/ml、IL-18的浓度为(76.10±69.06)pg/ml;未妊娠组卵泡液中IL-2的浓度为(40.89±22.83)pg/ml、IL-12的浓度为(1.59±1.58)pg/ml、IL-18的浓度为(131.80±162.35)pg/ml。未妊娠组IL-12和IL-18浓度均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未妊娠组IL-2浓度虽较妊娠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IL-18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非妊娠妇女中明显升高,考虑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 卵泡液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8质粒对HBcAg DNA疫苗诱导小鼠(H—2^d)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欣 黄祖瑚 +3 位作者 成军 吴兴柳 董菁 陆北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编码鼠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犤pcDNA3.1/IL-12(以下简称IL-12质粒)和pcDNA3.1/IL-18(以下简称IL-18质粒)犦对HBcAgDNA疫苗(pJW4303/HBc)诱导Balb/c(H-2d)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接种IL-12质粒、I... 目的:观察编码鼠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犤pcDNA3.1/IL-12(以下简称IL-12质粒)和pcDNA3.1/IL-18(以下简称IL-18质粒)犦对HBcAgDNA疫苗(pJW4303/HBc)诱导Balb/c(H-2d)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接种IL-12质粒、IL-18质粒和HBcAgDNA疫苗,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cIgG亚类(IgG1、IgG2a)水平。结果:免疫6周后,联合注射IL-12、IL-18和IL-12+IL-18组小鼠血清的抗HBc终点滴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注射HBcAgDNA疫苗组小鼠(P<0.05),抗HBcIgG亚类以IgG2a占优。结论:IL-12、IL-18以及IL-12+IL-18联合HBcAgDNA疫苗注射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抗HB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DNA疫苗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白细胞介素18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守社 夏章勇 +5 位作者 任鸿雁 赵敏 许晓第 刘佳 曲怀谦 梁建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型患者16例,中型患者30例,轻型患者3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老年脑梗死和非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中型和重型患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sCD40L与IL-18呈正相关(r=0.7645,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CD40L、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年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sCD40L可能上调IL-18表达,并参与脑梗死炎性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D40配体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与炎症性肝病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维波 甘建和 吴建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炎症性肝病 IL-18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和鸡白细胞介素18 被引量:12
12
作者 潘蔚绮 李广兴 刘胜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白细胞介素 18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分泌。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已经证明 ,人、哺乳动物和某些鸟类中都有 IL- 18存在。IL- 18在结构上属于 IL- 1家族 ,在功能上它与 IL- 12相似 ,且二者有协同效应。 IL- 1... 白细胞介素 18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分泌。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已经证明 ,人、哺乳动物和某些鸟类中都有 IL- 18存在。IL- 18在结构上属于 IL- 1家族 ,在功能上它与 IL- 12相似 ,且二者有协同效应。 IL- 18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它不仅可以增强 Th1型免疫反应 ,而且在 Th2型免疫反应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人类医学研究证明 IL- 18在抗微生物感染、抗肿瘤免疫中具有应用潜力。在集约化畜禽养殖业中 ,包括白细胞介素 18在内的细胞因子作为天然的免疫调节剂 ,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疗法的新型治疗剂。鸡 IL- 18基因是最近才被发现的 ,由于它具有与人和哺乳动物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因而鸡 IL- 18在比较免疫学研究和禽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8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剂 分布 分子结构 受体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白细胞介素-18的cDNA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初步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成军 柯亨宁 +4 位作者 刘妍 斯崇文 王勤环 洪卫国 钟彦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254,共3页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 18(IL 18)编码区的cDNA ,并实现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小鼠白细胞介素 18(mIL 18)的cDNA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 ,以植物血凝 (PHA)和细菌脂多糖 (LPS)刺...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 18(IL 18)编码区的cDNA ,并实现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小鼠白细胞介素 18(mIL 18)的cDNA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 ,以植物血凝 (PHA)和细菌脂多糖 (LPS)刺激的小鼠非粘附性脾细胞的mRNA为模板 ,扩增获得全长mIL 18,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VT2 ,并进行IL 18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结果 :经测序证实获得的小鼠IL 18的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mIL 18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小鼠IL 18的重组表达载体在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SVT2后 ,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mIL 18的分泌表达。结论 :克隆了小鼠IL 18的cDNA ,并实现了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CDNA 基因克隆化 基因表达 RF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8在不同糖耐量人群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裴晓艳 金国玺 +3 位作者 毕娅欣 王丽 于磊 张士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4-688,共5页
目的:比较血清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不同糖耐量人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糖尿病前期组30例,2型糖尿病组60例,2... 目的:比较血清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不同糖耐量人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糖尿病前期组30例,2型糖尿病组60例,2型糖尿病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亚组26例、IMT增厚亚组34例。各组均测IMT、血清骨钙素、IL-18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2hPG)、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应用Pearson相关性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从正常对照组到糖尿病前期组,再到2型糖尿病组,骨钙素逐渐降低(P均<0.05),IL-18则逐渐上升(P均<0.05)。骨钙素与HbA1c、空腹血糖、2hPG、HOMA-IR、总胆固醇、颈动脉IM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6、-0.582、-0.489、-0.456、-0.451、-0.559,P均<0.05),与HOMA-β呈正相关(r=0.439,P<0.05)。IL-18与体重指数、HbA1c、空腹血糖、2hPG、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5、0.693、0.880、0.715、0.667、0.734、0.326、0.471、0.857,P均<0.05),与HOMA-β呈负相关(r=-0.678,P<0.05)。2型糖尿病组中颈动脉IMT与IL-18、空腹血糖、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7、0.415、0.356、0.396、0.362,P均<0.05),与骨钙素呈负相关(r=-0.588,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8、骨钙素、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013、-0.011、0.044、0.044,P均<0.05)。结论:血清骨钙素、IL-18参与糖脂代谢的过程,其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钙素 白细胞介素-18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联合白细胞介素18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管峥 霍洁 +1 位作者 袁晶 吴新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48-28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联合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44例患儿...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联合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44例患儿中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共有48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GMPP)为96例。选择我院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儿4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儿童LDH和IL-18水平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对RMPP的发病进行预测,确定特异性指标临界值。结果三组间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间的两两比较表明:LDH水平在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8水平RMPP组与GMPP组、RMPP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有差异,但GMP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LDH值为306.05U/L时,AUC(曲线下面积)为0.95,RMPP诊断出的敏感性是95.8%,特异性是85.4%;当IL-18水平等于416.95 pg/mL时,AUC等于0.99,RMPP的敏感性是97.9%,特异性为99.0%。结论早期及时检测LDH值和IL-18水平对预测R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尽早积极干预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难治性 乳酸脱氢酶 白细胞介素18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与白细胞介素6、18血清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彭玉莲 任燕歌 +4 位作者 庄俊华 丁海明 潘婉仪 邓兆智 何弈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61-2063,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IL-6和IL-18的血清水平,分析不同证型两指标之间及其与C...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IL-6和IL-18的血清水平,分析不同证型两指标之间及其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IL-6和IL-18血清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活动期RA患者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6浓度明显高于痰瘀互结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风湿热郁型无明显差异(P>0.05);而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风湿热郁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痰瘀互结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血清水平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且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cDN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文强 胡敬东 +3 位作者 杨少华 赵宏坤 高运东 仲跻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3-876,共4页
应用RT-PCR技术分别从脂多糖(LPS)活化的牛脾脏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中克隆到编码牛白细胞介素(bIL-)18成熟蛋白的cDNA基因,其大小为480 bp。将bIL-18克隆到pET32a(+)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得到了分子量... 应用RT-PCR技术分别从脂多糖(LPS)活化的牛脾脏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中克隆到编码牛白细胞介素(bIL-)18成熟蛋白的cDNA基因,其大小为480 bp。将bIL-18克隆到pET32a(+)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得到了分子量为38ku的融合蛋白,该蛋白经纯化并复性后,具有诱导MDBK分泌IFN-γ的活性,并且可以刺激ConA活化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使用半定量RT-PCR对其mRNA的体内表达进行了测定,发现不论是否加入刺激剂,牛巨噬细胞都可以持续的表达IL-18 mRNA,但是被LPS活化的PBMC只有微弱表达,肝和脾细胞经LPS活化后也可以检测到IL-18 mRNA的表达,其水平明显高于PBMC,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其产生成熟IL-18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颖 邹全明 +2 位作者 朱永红 罗萍 毛旭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2-414,417,共4页
目的 :获得有生物活性的小鼠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8(rhIL 18)单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重组hIL 18免疫BALB C小鼠 ,应用杂交瘤技术 ,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经多次克隆化。结果 :建立了 2株小鼠抗hIL 18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1C7和... 目的 :获得有生物活性的小鼠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8(rhIL 18)单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重组hIL 18免疫BALB C小鼠 ,应用杂交瘤技术 ,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经多次克隆化。结果 :建立了 2株小鼠抗hIL 18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1C7和 1F5 ,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92条和 90条 ,所分泌的抗体分别为IgG2a和IgG1,轻链均为κ型 ,腹水IgG抗体经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纯度达 95 %以上 ,效价为 1× 10 - 4和 1× 10 - 5,Westernblot显示 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 18 3kD处的rhIL 18蛋白。 1C7单抗的亲和常数Ka=1 7× 10 5,1F5的亲和常数Ka=1 3× 10 5。 2株单抗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结论 :制备的 2株单抗为进一步研究IL 18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 单克隆抗体 制备 特性 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基因肌肉注射产生明显抗肿瘤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国荣 赵建增 +6 位作者 张晋东 王小平 陈涛 朱美财 刘亚宁 姜树强 王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探讨人白细胞介素 (h IL ) - 1 8基因转导的抗肿瘤作用 ,构建了 h IL- 1 8c DNA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 DNA3/h IL- 1 8.将 pc DNA3/h IL- 1 8经脂质体包裹 ,按照 1 0 0μg/只的剂量注射入雄性Balb/c小鼠后肢肌肉 ,在设定时间处死小鼠... 为了探讨人白细胞介素 (h IL ) - 1 8基因转导的抗肿瘤作用 ,构建了 h IL- 1 8c DNA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 DNA3/h IL- 1 8.将 pc DNA3/h IL- 1 8经脂质体包裹 ,按照 1 0 0μg/只的剂量注射入雄性Balb/c小鼠后肢肌肉 ,在设定时间处死小鼠取注射部位肉提取总 RNA,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h IL- 1 8m RNA及其蛋白质在小鼠肌肉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 .随后 30只雄性 Balb/c小鼠于基因注射后第 7d腹部皮下 (i.d.)或腹腔内 (i.p.)接种 1×1 0 5个同系小鼠 S- 1 80肉瘤细胞 .观察了 S- 1 80肿瘤细胞在腹腔及皮下的生长情况、小鼠体重、肿瘤重量及存活时间 .结果发现 ,pc DNA3/h IL- 1 8注射后 2 d能检测到 h IL- 1 8m RNA表达 ,第 7d表达量较高 ,第 2 8d仍有 h IL- 1 8m RNA表达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了注射部位散在有 h IL- 1 8蛋白质颗粒 .h IL- 1 8基因注射组小鼠体重、肿瘤重量均比对照组轻 (P值分别小于 0 .0 0 5、0 .0 5) ,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延长 .结果显示 ,真核表达系统 pc DNA3/h IL - 1 8经脂质体包裹肌注后能有效表达 ,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8 肌肉注射 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8和骨桥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淑湘 马冬梅 +2 位作者 刘慧芳 宋亚丽 褚艳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和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36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和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36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结核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血清IFN-γ、IL-18和OPN的水平。结果:抗结核治疗前患者血清IFN-γ、IL-18和OP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IL-18和OPN水平即开始降低,治疗后2个月血清IL-18和OPN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血清IFN-γ水平在抗结核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动态监测肺结核患者血清IL-18和OPN水平,可作为评估肺结核病变活动性和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的早期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干扰素-1 白细胞介素-18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