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凌草甲素对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宋采滢 高翔 +3 位作者 朱秋璇 程盛荣 陈文东 朱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6-1712,共7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对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KF)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ORI对HKF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KF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对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KF)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ORI对HKF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KF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RI对HKF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相关mRNA和纤维连接蛋白1(F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ORI组,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RI对HKF内TGF-β1诱导的相关mRN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Smad2、Smad3、磷酸化Smad2蛋白(p-Smad2)、p-Smad3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显示随着ORI浓度增加,HKF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24 h迁移面积、侵袭细胞数显著下降,FN1、α-SMA、COL I、COLⅢ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LRP3、ASC、Smad2、Smad3、p-Smad2、p-Smad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GF-β1+ORI组NLRP3、ASC、Smad2、Smad3、p-Smad2、p-Smad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ORI通过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和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HKF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NLRP3 TGF-β1 SMAD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细胞增强因子2C通过促进叉头框蛋白O1转录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邱韵洁 吴义珠 +2 位作者 石志伟 周永华 沈国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7-475,共9页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FOX)O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C和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的表达。将MEF2C干扰质粒...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FOX)O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C和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的表达。将MEF2C干扰质粒和FOXO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KFs后,构建5组细胞模型:空白对照组(KF组)、小干扰RNA(si RNA)阴性对照组(siRNA-NC组)、MEF2C干扰组(siRNA-MEF2C组)、MEF2C干扰+空载体组(siRNA-MEF2C+Ov-NC组)、MEF2C干扰+FOXO1过表达组(si RNA-MEF2C+Ov-FOXO1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预测转录因子MEF2C与FOXO1启动子的潜在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进行验证。结果:MEF2C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均表达上调,且敲低MEF2C可抑制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此外,MEF2C可促进FOXO1转录。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呈现高表达且可部分逆转MEF2C缺失对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结论:转录因子MEF2C可通过上调FOXO1的表达从而促进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FOXO1 MEF2C 细胞外基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红菌素A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依赖途径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自噬的研究
3
作者 陈雷刚 任慧敏 +3 位作者 吴远慧 安国芝 景晓蕾 赵同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究竹红菌素A(HA)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依赖途径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KFs并进行传代,将第3代KFs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HA组(分别予0.125、0.25、0.5、1.0μmol/L HA处理)、si-阴... 目的:探究竹红菌素A(HA)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依赖途径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KFs并进行传代,将第3代KFs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HA组(分别予0.125、0.25、0.5、1.0μmol/L HA处理)、si-阴性对照(NC)组、si-NC+HA组(转染NC si RNA+1.0μmol/L HA)及si-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HA组(转染PTEN siRNA+1.0μmol/L HA)。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胶原代谢指标Ⅰ型胶原(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的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1及m TOR途径中PTEN、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p-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剂量HA组KFs的A_(450)值,Col-Ⅰ、α-SMA、FN含量以及p-PI3K、p-AKT、p-mTO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PTEN、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si-PTEN+HA组KFs的A_(450)值,Col-Ⅰ、α-SMA、FN含量以及p-PI3K、p-AKT、p-mTOR的表达水平均高于si-NC+HA组(P<0.05);而PTEN、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水平均低于si-NC+HA组(P<0.05)。结论:HA通过调控m TOR途径介导的细胞自噬可抑制KF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竹红菌素A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多糖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田艳 朱飞 +3 位作者 宋采滢 朱秋璇 程盛荣 陈文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党参多糖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四唑盐比色测定法[3-(4,5-Dimethylth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党参多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党参多糖加药浓度,... 目的:探讨党参多糖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四唑盐比色测定法[3-(4,5-Dimethylth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党参多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党参多糖加药浓度,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和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当党参多糖浓度小于80μmol/L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本实验选择浓度为10、20、40μmol/L的党参多糖作为后续实验加药标准浓度;与0μmol/L组相比,10、20和40μmol/L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PCNA、Cyclin D1、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表达下调,细胞凋亡率升高,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党参多糖能够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多糖 瘢痕疙瘩纤维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冼文娇 梁景南 +1 位作者 卢巍 洪跃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40,共7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培养成体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将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转染至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9a-3p的靶基因;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验证miR-199a-3p和沉默Smad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99a-3p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mad1 siRNA和miR-199a-3p模拟物后瘢痕疙瘩相关基因、Smad1的蛋白表达。结果 疤痕疙瘩组织中瘢痕疙瘩相关基因Col1a1(t=-3.334,P=0.016)、Col3a1(t=-5.927,P=0.001)和ACTA2(t=-3.673,P=0.010)mRNA表达和Smad1(t=-4.403,P=0.01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皮肤组织,而miR-199a-3p(t=7.059,P<0.001)表达显著下降。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R-199a-3p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的相关基因Col1a1(t=5.514,P=0.005)、Col3a1(t=5.132,P=0.014)和ACTA2(t=4.136,P=0.026)mRNA表达和相关蛋白Col1a1(t=4.643,P=0.001)、Col3a1(t=6.554,P=0.003)和α-SMA(t=4.681,P=0.008)表达。miR-199a-3p与Smad1 3′-UTR有结合作用。过表达miR-199a-3p抑制Smad1 mRNA(t=3.556,P=0.024)和蛋白(t=3.781,P=0.019)的表达。分别转染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后均能同时抑制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F=18.622,P<0.001、<0.001)和瘢痕疙瘩的相关蛋白Col1a1(F=18.804,P=0.003、0.022)、Col3a1(F=33.212,P=0.001、0.001)和α-SMA(F=10.181,P=0.020、0.028)表达。结论 miR-199a-3p通过靶向Smad1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瘢痕疙瘩 皮肤纤维细胞 微小RNA SMA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景南 卢巍 +1 位作者 廖颖怡 冼文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陈皮多糖对细胞存活率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Col1a1、Col3a1、TGF-β1和AC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陈皮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Smad3的激活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0.54±6.75)%和(78.90±4.24)%;Col1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3±0.15、0.57±0.16和0.48±0.05;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1±0.13、0.49±0.11和0.50±0.03;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1±0.15、0.60±0.13和0.33±0.11;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05、0.75±0.06和0.71±0.03。Col1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7、0.58±0.11和0.52±0.12;Col3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2、0.56±0.19和0.65±0.14;ACTA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3、0.24±0.04和0.22±0.07;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9、0.50±0.10和0.49±0.15。高剂量陈皮多糖时间处理的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6、0.66±0.06、0.55±0.13、0.43±0.09、0.35±0.06和0.27±0.12。中、高剂量的陈皮多糖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皮多糖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激活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陈皮多糖 纤维细胞 增殖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敬德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杨志勇 袁斯明 王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组织块法进行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 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组织块法进行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几丁糖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随着几丁糖浓度的增高,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器萎缩,A值减小,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增多,S期G2+M期的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几丁糖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几丁糖可能在瘢痕疙瘩的防治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几丁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尼司特对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部分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连军 项蕾红 +2 位作者 祝禄川 武晓莉 郑志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0、10、25、50...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0、10、25、50和250μg/mL曲尼司特孵育24、72、96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法测定其上清液中TGF-β1、bFGF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和250μg/mL曲尼司特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50μg/mL和250μg/mL曲尼司特能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bFGF的表达;10~250μg/mL曲尼司特可降低IL-6的表达,上述改变在一定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相似。结论:曲尼司特能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的产生,增加bFGF的合成,减少IL-6的表达,这或许可解释其在抑制异常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曲尼司特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羟基异黄酮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侵袭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川 戴霞 +4 位作者 李世荣 李丹 张谊 冯智 陈艳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观察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以25、50、100μmol/L浓度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3H-... 目的观察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以25、50、100μmol/L浓度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Transwell小室趋化运动模型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Genistein作用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对细胞的这种抑制作用也增强。结论Genistein具有体外抗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纤维化与侵袭的作用,可成为治疗病理性瘢痕及纤维化疾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7 4’-三羟基异黄酮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卉 张润田 +9 位作者 李航 黄敏 陈广山 刘洋 曲天歌 包海兰 周琳 赵艳 段行武 李玲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27-83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龙血素A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CellTiter-Blue活力检测试验检测龙血...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龙血素A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CellTiter-Blue活力检测试验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术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3)划痕实验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4)Western-Blot测定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龙血素A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同时减少COL-I、COL-III、α-SMA蛋白表达,并促进Bax、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且均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龙血素A可以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可能对KD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素A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调控GINS2 表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芳 石志军 +1 位作者 雷燕 杨擎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43-2049,共7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低、中、高剂量的雷公藤红素处理KFB。采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INS复合物亚基2(GINS2)的...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低、中、高剂量的雷公藤红素处理KFB。采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INS复合物亚基2(GINS2)的表达。将KFB分为si-NC组、si-GINS2组、Exp+pcDNA组和Exp+pcDNA-GINS2组,按照上述方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红素处理后KFB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GINS2表达降低,并呈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敲减GINS2表达后,KFB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过表达GINS2可部分逆转雷公藤红素对KFB活力和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通过下调GINS2可抑制KFB活力,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GINS复合物亚基2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G-6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佳妮 李小静 +1 位作者 李涛 王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探讨TSG-6预处理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标本人瘢痕疙瘩共3例,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得到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MTT法检测rh TSG-6蛋白对KFs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TSG-6预处理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标本人瘢痕疙瘩共3例,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得到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MTT法检测rh TSG-6蛋白对KFs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KFs(空白对照组)与接近IC50rh TSG-6蛋白处理组(rh TSG-6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IκBα、p-IκBα、活化caspase3及caspase8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各组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rh TSG-6在体外对KFs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接近300 ng/ml),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rh TSG-6实验组KFs中IκBα表达增加,p-IκBα表达减少,活化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明显增多。EMSA结果显示rh TSG-6实验组NF-κB 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结论TSG-6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进而抑制KF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G-6 瘢痕疙瘩纤维细胞 NF-Κ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瘢醑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辉 李宇明 +1 位作者 陈东明 鲍卫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研究复方中药制剂消瘢醑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Keloidfibroblast,KFB)I、II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方法  6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组 ,6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Normalfibroblast,NFB)为对照组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 目的 研究复方中药制剂消瘢醑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Keloidfibroblast,KFB)I、II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方法  6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组 ,6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Normalfibroblast,NFB)为对照组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及积分光密度 (IOD)分析 ,观察在 10 μg ml消瘢醑浓度作用下 ,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11113 1± 130 4 9vs 35 19 6± 2 36 0与 1115 7 7± 130 0 3vs 2 6 2 6 5± 4 2 6 3,t值分别为 14 4 2和 13 4 7,P值分别为 0 0 0 0 0 3和 0 0 0 0 0 4 )。 10 μg ml浓度的消瘢醑作用 4 8小时后 :1.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76 75 4± 82 5 5vs 2 30 5 2± 32 0 4与 10 5 95 2± 1311 5vs 2 4 34 8± 35 6 9,t值分别为 13 37和 12 6 6 ,P值分别为0 0 0 0 0 4和 0 0 0 0 0 5 ) ;2 .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的I、III型胶原染色强度明显下降 ,与未经药物处理的相应空白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76 75 4± 82 5 5vs 11113 1± 13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斌 王璞 董浦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95,97,共2页
目的:建立可靠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为瘢痕疙瘩体外研究提供平台。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描述其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形... 目的:建立可靠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为瘢痕疙瘩体外研究提供平台。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描述其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形态及波形蛋白表达。结果: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率43%(6/14),48~65天可传第一代,以后每5~10天可传一代,细胞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结论:培养出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可用作体外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体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江川 贺光照 冯登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瘢痕疙瘩(Keloid)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mg/L的青蒿琥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分化抑...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瘢痕疙瘩(Keloid)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mg/L的青蒿琥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Id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青蒿琥酯的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的Id1表达降低。结论:青蒿琥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机制可能与抑制Id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钠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分化抑制因子1(I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干扰素α-2b作用的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威 刘荣卿 钟白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干扰素α 2b(IFNα 2b)作用的反应性 ,用IFNα 2b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 ,采用3H 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结果发现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103U/mL... 为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干扰素α 2b(IFNα 2b)作用的反应性 ,用IFNα 2b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 ,采用3H 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结果发现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103U/mL的IFNα 2b作用后的胶原合成量显著降低(P<0.01) ;但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反应不同 ,经104U/mLIFNα 2b作用后的胶原合成量却未进一步减少。这提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IFNα 2b下向调节胶原合成作用的反应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胶原合 干扰素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傅浩 尚静雯 李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分别用0、10、40μmol/L槲皮素处理48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CDK...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分别用0、10、40μmol/L槲皮素处理48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CDK4、Cyclin D1、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能够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P<0.001)。与0μmol/L槲皮素组比较,10、40μmol/L槲皮素组细胞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CDK4、Cyclin D1、STAT3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10μmol/L槲皮素组比较,40μmol/L槲皮素组细胞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CDK4、Cyclin D1、STAT3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STAT3信号通路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自然 刘鹤松 赵伟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406,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GS-Rg3)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GS-Rg3(25、50、100和200 mg.L-1)在不同作用时间(24、48和72 h)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GS-Rg3)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GS-Rg3(25、50、100和200 mg.L-1)在不同作用时间(24、48和72 h)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S-Rg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有增加趋势。最大抑制浓度为100 mg.L-1。结论:GS-Rg3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人参皂苷/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Smad3沉默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3对纤维连接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波 果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SiRNA-Smad3沉默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内Smad3基因后,对KFB细胞内纤维接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针对人Smad3 mRNA基因的特异性干扰片段和无关干扰片段转染体外原培养的人KFB,经RT-... 目的:探讨SiRNA-Smad3沉默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内Smad3基因后,对KFB细胞内纤维接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针对人Smad3 mRNA基因的特异性干扰片段和无关干扰片段转染体外原培养的人KFB,经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等KFB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情况。结果:75nmol/L Smad3-siRNA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KFB48h后KFB细胞内ColⅠ及合成和分泌较非特异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Smad3-siRNA可特异性抑制KFB细胞中Smad3基因表达,并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原代KFB合成和分泌ColⅠ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MAD3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健生 邢新 张敬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α 促黑素细胞激素 (α MSH)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 ,为研究瘢痕疙瘩的病因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取人的瘢痕疙瘩组织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DMEM培养液... 目的 :研究α 促黑素细胞激素 (α MSH)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 ,为研究瘢痕疙瘩的病因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取人的瘢痕疙瘩组织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 ,加入 10 -6mmol/L浓度的α MSH ,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水平 ,分析α MSH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TGF β1的影响。 结果 :10 -6mmol/L浓度的α 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 β1的分泌。 结论 :一定剂量的α MSH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 β1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 瘢痕疙瘩 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